有些時候,有些事情其實很可笑。


    對於很多人來說,不管你創造出了何等能改變世界的利器,在他們眼中都不過是奇技淫巧罷了。


    這就是很多人的思維觀念。


    維護自己這個階層的利益,已經在他們的心中,根深蒂固了。


    不過魏征他們這些人又不一樣,畢竟做到了他們這個地步,也想做出一些政績來。


    就好比房玄齡,他明知道辦書樓、興教育會得罪那些望族,但他還是堅持要做,為什麽,不就是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麽。


    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沒有什麽比自己的政治前途更重要的了。


    在這個大前提下,他們不懼得罪任何人。


    當然,也可以理解成,到了他們這個地步,心裏真的裝著大唐,裝著天下黎民。


    這玩意兒,就看怎麽理解了。


    所以說,如果隻是站在他們個人的角度而言,這大殿上的人,是願意拉工匠一把的。


    畢竟他們的地位已經穩固了。


    隻是有些事兒能想,但不能由他們去做。


    再說了,李二要是什麽決議都這麽簡簡單單的就讓他施行了下去,未來還怎麽遏製皇權?


    這要是給李二養成了習慣,那可不是什麽好事情。


    ……


    話分兩頭說,當李二準備扶持工匠,開啟大唐新一輪的工業變革之時,李承乾卻在忙著鳴金收兵。


    是的,他要撤兵了。


    說實話,自當初從日月山出兵,也快小一年了,是時候迴去了。


    雖然如今的大明王廷沃土千裏,但該說不說,如今大明王廷的核心還是赤水源那一片。


    毫不誇張地說,如今的大明王廷全靠赤水源在撐著,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殿下,我們這時候撤兵,那留誰來坐鎮澆河郡?”普西偌問道。


    這會兒,房間裏就李承乾、普西偌、伊原錫、王玄策這些大明的重臣。


    說起這個,李承乾也有些頭疼。


    留下誰都不合適。


    不是說這些人李承乾不放心,關鍵是,這些人要是留在了澆河郡,大明朝堂可就又缺人了。


    “殿下,微臣倒是有一人選。”恰在這時,長孫衝拱手說道。


    “嗯?”李承乾一臉疑惑地看著他。


    長孫衝說道:“微臣近日來,時常和鎮北府的邱博文多有接觸,據微臣的觀察來看,此人倒是頗有些手段。”


    邱博文?


    在場的人對這個名字都不陌生。


    當初慕容順的幕僚,可是沒少給他們製造麻煩。


    的確是一個有些能力的家夥。


    點了點頭,李承乾說道:“邱博文倒是勉強能夠勝任,可一個邱博文,可解決不了問題。


    別忘了,如今的我們可不是當初窩在日月山的時候了。


    現今的大明王廷,沃土千裏,需要治理的地方,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缺人啊……”


    大明王廷發展得太快了,這是李承乾萬萬沒想到的,硬件跟了上去,但軟件明顯不夠。


    當然,這也是李承乾的失誤。


    他終究算不得一個合格的政治家,要是換做李二,早在對付吐穀渾之前,就會提前安排好這一切。


    不過正所謂人無完人,李承乾的這一套班子,也的確還是嫩了一些,有此紕漏倒也正常。


    相信經曆了這一次後,李承乾在未來謀劃什麽的時候,必然會更加的用心。


    “殿下,微臣也有個人選。”李勤儉說道,“自大明開國以來,楊林就一直潛伏在澆河郡,對澆河郡上上下下都頗為熟悉。”


    李承乾點了點頭,道:“他確實是個不錯的人選,不過還是那句話,一個楊林哪怕加上邱博文,還是不夠。”


    就算不把西突厥計算在內,整個吐穀渾也是一塊不小的地盤,豈是幾個人就能解決問題的?


    “殿下,要不調鎮南府的契苾大將軍北上?”王玄策說道,“由契苾大將軍鎮守澆河郡?”


    他說的契苾大將軍可不是契苾何力,而是契苾沙門。


    李承乾聞言,笑了笑也沒多說什麽。


    從這些家夥的話語中,其實不難看出一些東西來。


    長孫衝和邱博文最近一段時間沒少接觸,李勤儉和楊林的關係就更消不用說了,至於王玄策和鐵勒部,別忘了,鐵勒部的勸降事宜,就是王玄策親自跑的一趟。


    “沙門不行。”不等李承乾開口,一旁的契苾何力當即搖了搖頭,道,“吐蕃雖然和蘇毗一直交戰不斷,但誰也不知道今後會發生什麽,在眼下,確實沒有人比沙門更適合鎮守那方。”


    聽他這麽說,李承乾點了點頭,還算滿意。


    契苾何力的理由雖然沒毛病,說的也都是實情,但李承乾知道,契苾何力之所以不讓契苾沙門北上,可不單單是因為這個原因。


    “樓寧吧。”李承乾說道,“調樓寧北上,鎮南府有沙門將軍一人,足矣!”


    既然契苾何力懂事,他自然也會投桃報李。


    對此,契苾何力猶豫了一下,終究還是沒有開口,不過他已經打定了主意,迴去後立馬就給契苾沙門寫信,告誡他戒驕戒躁。


    李承乾調樓寧北上,這是對契苾沙門莫大的信任,但也絕對是對鐵勒部的一種試探。


    “哎……”歎了口氣,李承乾說道,“還是不夠啊!”


    “殿下。”牛進達見狀,說道,“此番段綸不是帶來了數百學子麽,他們雖然難以做領頭羊,但是作為骨架,應該沒問題。”


    對於段綸帶來的數百讀書人,眾人都是知道的。


    但除了牛進達以外,其餘人對段綸帶來的這些讀書人,可沒有什麽好感。


    所以一聽牛進達這麽說,眾人都打起了精神。


    他們其實很清楚,段綸帶來的這些讀書人,很大可能會以牛進達為核心,聚在一起。


    畢竟這些讀書人來大明的目的,他們是一清二楚的。


    甚至,他們都知道,這是李二安排的。


    那麽作為大唐在大明王廷的代表人物,牛進達自然而然就成了這些人的核心或者說是依靠。


    畢竟出仕,不管是在哪裏,都得有人扶持。


    可他們也確實沒辦法阻止,說到底,大明王廷還是欠缺人才。


    說到底,大明王廷發展得太快了,大明自己的學堂,在短時間內培養不出能獨擋一麵的人物。


    點了點頭,李承乾問道:“這些人都願意在大明出仕?”


    “這是自然。”牛進達說道,“老臣已經見過這些人了,都是各家的後生,從小皓首窮經,就希望有朝一日能為天下黎民做點兒什麽。”


    這話李承乾信,也不信。


    不過他還是更傾向於一個人在為官之初,都抱有一顆為國為民的心。


    畢竟當官就是為了貪汙腐敗,權謀鬥爭的人終究還是在少數。


    “拿堪輿圖來。”李承乾說道。


    很快,劉三就讓人將昔日吐穀渾的堪輿圖由兩人展開。


    李承乾和眾人看著堪輿圖,說道:“這樣,重新規劃一下如今大明王廷的地理區劃,設五郡十三府。


    將吐屈真川這周邊區域劃歸河源郡,由樓寧出任河源郡郡守,首府吐屈真川更名真川。


    以伏俟城為中心設立西海郡,由邱博文出任西海郡郡守,首府伏俟城。


    以沙洲為中心,設立沙洲郡,由高純行出任沙洲郡守,首府沙洲城。


    澆河郡不變,讓楊林出任澆河郡郡守……”


    “殿下,微臣……”高純行在一旁都呆住了,他沒想到,李承乾會讓他出任一郡郡守,這可是天大的恩德啊。


    要是他留在長安,要想爬到這個位置,哪怕有他爹高士廉的關係,至少也得還要十數年方可。


    可李承乾直接讓他一步登天了,這是何等的驚喜。


    他雖然知道這是大明王廷缺人的緣故,但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無妨。”李承乾都沒等他把話說完,便擺了擺手,說道,“你跟隨本王身邊時日已久,能力還是有的,此番正是曆練一番的時候,不用多慮。”


    對於高純行,李承乾還是很信任的。


    一來是高純行的確知道輕重,之前高純行告誡長孫衝的話,他也聽人說了。


    這說明高純行能準確的找到自己的位置,這點兒就很好。


    二來嘛,他倆還是表親,高純行他爹可是長孫皇後的親舅舅,長孫皇後從小就是在高士廉家裏長大的。


    而且還是高士廉做主將長孫皇後許配給李二的。


    這層關係對如今的李承乾來說,雖然感受不大,但對他這個身份,確實有著一些用處。


    高純行當然也不會拒絕這麽好的機會。


    治理一方,那可是他渴望已久的機會。


    “微臣謝恩!”當即,高純行便拱手一臉感激地說道。


    眾人看著這一幕,也是心裏羨慕得很,他們就知道,高純行早晚有一天會一飛衝天的。


    畢竟跟在李承乾身邊,的確是一個讓人羨慕的肥差。


    之前的蕭鉞是如此,如今的高純行亦是如此。


    李承乾點了點頭,倒是沒介意眾人的反應,說道:“對了,此番你們四人出任各郡郡守,本王隻能在軍事方麵給伱們一些支持,至於屬官,這樣,你們各自從段綸帶來的數百學子中挑選。


    隻要是自己中意的,都可以帶去。


    別怕他們是大唐安插到我大明的馬前卒,你們就將這些人當做幹活的騾子好了。


    隻管用,下死手用,什麽髒活累活都丟給他們就是。


    哪怕是累死了,你們放心,他們一準兒會覺得這是自己的榮耀……”


    一旁的牛進達聽得後槽牙都一陣陣的疼。


    眾人一聽李承乾這話,當即就笑了。


    他們就喜歡李承乾這個態度。


    當然,樓寧、邱博文、楊林這會兒不在這裏,不過這也不是個事兒,迴頭一準兒有人將李承乾的話,原封不動的轉告給這幾人。


    至於李承乾為什麽這麽安排,眾人其實也意識到了。


    雖然樓寧和邱博文都是降將。


    但他們的根基在赤水源,哪怕是讓他們出任這兩郡的郡守,他們在短時間內,也無法坐大。


    對大明王廷來說,隻要爭取些微幾年的時間就會輕鬆太多了。


    可一旦緩過了這幾年,他們要是心懷不軌,李承乾定然會教他們如何做人。


    至於五郡十三府,倒也附和如今大明的簡政,最後一郡不用說,大家都知道,必然是赤水源。


    而西突厥,李承乾沒有特意交代,眾人也就沒問。


    “殿下,那微臣等人此番的首要任務是什麽?”高純行適時問道。


    他其實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想法,畢竟跟在李承乾身邊這麽長時間了。


    但他還是想問問李承乾的意思。


    李承乾言簡意賅地說道:“民生!”


    高純行點了點頭,果不其然,殿下最看重的永遠都是民生!


    “本王明日一早就會傳召另外三位郡守來澆河郡,不過你們的任務都一樣,首抓民生!這是最基本的。


    可以效仿我們之前,以工代賑。”


    說到這裏,李承乾看了看伊原錫,說道,“這樣,工部籌劃一番,趁著今年農時已過,組織各城開始修路。


    未來,我們要發展商業也好,農業也罷,路是一定要通的。


    以前聽人說過一句話,本王覺得甚有道理。”


    見眾人眼巴巴地望著自己,李承乾笑道,“要想富,先修路。”


    他其實不在乎修不修路,主要是他不想白養著這麽些人。


    古時候雖然窮,後世雖然富庶,但真要說的話,他更喜歡古時候這些人的氣節。


    如果不是萬不得已,大多數人都是不願意吃救濟糧的,之前李承乾聽人說過,大老爺們兒最丟人的一件事兒不是媳婦偷漢子。


    而是自家媳婦掩麵去領救濟糧。


    若是問為什麽,那是因為那些大老爺們兒覺得養家糊口就是自己的職責,連老婆孩子都養不活,還有啥比這個更丟人的?


    就這一條,李承乾就覺得,後世不如大唐!


    他可不想自己的子民跟後世一樣,吃個低保還洋洋自得,到處托人請送的!


    “微臣明白了。”高純行當即就點了點頭。


    跟在李承乾身邊這麽長時間了,他自然知道李承乾是個什麽樣的人。


    當即,他就對伊原錫拱了拱手,說道:“今後還得勞煩伊尚書了。”


    伊原錫聞言,笑道:“高郡守哪裏的話,都是為了朝廷效力,豈是勞煩?隻要是為了朝廷好,老夫定當竭盡全力。”


    他知道這是高純行在示好,自然也不會拒絕。


    李承乾將這一切看在眼裏,笑而不語。


    這也是沒有辦法,但凡有別的辦法,他絕對不會做的如此冒冒失失的。


    不過,設立五郡十三府,對李承乾來說,可算不得一件壞事。


    “準備一番,等幾位郡守都到了後,我們也是時候迴日月山了。”


    眾人聞言,紛紛起身施禮。


    確實該迴去了。


    大家都很清楚,赤水源如今才是大明王廷的基本盤!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無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赴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赴醉人並收藏貞觀無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