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其實也並非是要掌控大明的經濟命脈,而是希望大唐的手中多一張能遏製李承乾的底牌。
作為大唐的當朝仆射,他的思維角度就隻能是圍繞著大唐展開的。
這是最基本的立場問題。
在李二還沒有龍馭殯天傳位李承乾之前,大唐的皇帝就隻有一個人,那就是李二。
而他要效忠的對象,也隻能是李二。
這個立場,必須清晰。
至於說輔佐太子,他在做的事兒,不正是如此麽?
至少他們有一個算一個,都這麽認為的。
異族,不可輕信!
不日,當李二的旨意遍發大唐之際,不單單是長安,半個大唐都震驚了!
普通人可能隻知道又要再行鹽鐵專賣之政,這可能是唯一和普通人息息相關的一件事兒了。
但稍微了解一些朝堂的人幾乎都猜到了這一切是為什麽。
很多人都在冥思苦想,每一次政策的改變,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一個新的機會,若是能抓住這樣的機會,一飛衝天也不是不可能。
而當王德全在獲悉消息後的第一時間,就讓人將消息快馬送迴了大明。
如今,長明商號從日月山到長安的沿途各個城池都有自己的分號。
這些分號當然不單單隻是為了做生意這麽簡單,更多時候,還兼顧著大唐到長安的速遞業務。
這也方便了李承乾和大唐之間的消息往來。
王德全其實很清楚,李承乾將其留在長安,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收集大唐的消息,這一點兒,他從沒忘過。
而隨著大明王廷逐漸的強盛,王德全更是一門心思撲在了大明王廷的事業之上,什麽做生意,嗬嗬,做什麽生意能有謀國更加利益豐厚?
自從把消息傳出去之後,王德全就一直在琢磨,大唐這麽做的目的。
他現在已經不以商人自居了。
這天,王德全迴到了自己的宅子中,召集了他王家的親信,對眾人說道:“從今日起,著手安排我們的人,陸陸續續的混進房玄齡、戴冑……等人的府上。”
“掌櫃的,這……”手下人聽到王德全的話,一個個都是一臉的不敢置信。
那些人在大唐可都是通了天的大人物!
萬一出了什麽差池,他們王家可就涼涼了。
“是不是太冒險了一些。”有手下說道,“若是被察覺了,這可是裏通外國的罪名,要抄家的!”
對於王德全的決定,他們還是有些驚恐的。
你說混進一家兩家,倒也還好說,但王德全這是想徹底的打入大唐頂級權貴的內圍,會是什麽結果,還真就不好說。
王德全搖了搖頭,道:“什麽裏通外國,別忘了,我們如今是大明的人!
殿下讓老夫留在長安,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了讓殿下未來能順順利利的迴到長安登基!
在這個目的之下,任何風險都是值得的!
我們要是能將這件事兒做好,未來,我王家未必不能位列三公。
至於風險,你們誰告訴老夫,做什麽沒有風險?
但隻要利益足夠,又何懼風險?
這一次,是我王家數輩人都渴望的機會,如果成了,我王家將一躍而起,難道這利益還不夠麽?”
他不懂什麽政治,哪怕在這個圈子裏已經廝混了一年,但還是不懂。
但他知道,這就是他渴望的機會,一個徹底讓王家越過階級的機會,為了這個機會,他甘願冒險!
而且,他有句話說得沒錯。
他留在長安,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李承乾能順利迴長安登基,保駕護航!
這才是他應該做的。
一眾王家族人聽他這麽說,當下就點了點頭。
確實,有這樣的機會,他們的確應該嚐試一番,至於風險,還是那句話,做什麽沒有風險?
隻是他們還是太年輕了一些,將那些頂級權貴想得太簡單了一些。
他們那樣的人家,哪怕是找個仆役,也會將其底細調查得清清楚楚。
所以,這件事兒,注定沒有那麽簡單的。
……
當長安開始風起雲湧的時候,澆河城,李承乾也正在苦惱。
自從九月十九,開國大典之後,李承乾也就在次日召見各國使團的時候,見過阿史那泥孰。
這麽長時間過去了,他甚至都沒再看見過此人一眼。
倒不是說阿史那泥孰在拿捏架子,而是李承乾還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此人。
可能在大明其他人的眼中來看,阿史那泥孰的歸附是一件好事兒。
但在李承乾看來,這可真算不得什麽好事兒。
如果可以的話,他寧願阿史那泥孰不歸附於他。
“殿下,阿史那泥孰已經連著幾天求見了。”王玄策見李承乾皺著眉頭,小聲說道,“要是一直避而不見,怕是會動搖西突厥歸附的信心。”
“你懂個屁!”李承乾沒好氣地說道,“他阿史那泥孰但凡是真心歸附,至少會提前給我們通個氣!
伱以為他為什麽非要選在開國大典的時候歸附我大明?
人家比你懂!”
這幾天下來,李承乾其實也漸漸琢磨明白了,阿史那泥孰這就是故意的。
之所以在大明王廷開國大典的時候整這麽一出,就是不想給李承乾任何的退路。
換句話說,阿史那泥孰其實很清楚,李承乾現階段是不會招降他西突厥的。
不另辟蹊徑,他就算是想歸附李承乾,可能都難。
而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他阿史那泥孰為什麽要帶著西突厥歸附李承乾?
歸附大唐難道不更好麽?
怎麽偏偏就選了他李承乾了!
王玄策被說得一臉懵逼,他確實不懂,但站在他的立場來看,阿史那泥孰的歸附對大明王廷總歸是利大於弊。
至少有了西突厥,大明王廷如今的國力比之以往更甚三分!
可李承乾的反應卻像是吃了多大的虧一樣,這讓他屬實是想不明白。
不單單是他,長孫衝、高純行哪怕是普西偌、伊原錫這些人也不懂。
唯一能理解李承乾的,可能就剩下契苾何力和牛進達了。
“殿下擔心這是阿史那泥孰的緩兵之計?”牛進達說道。
李承乾擺了擺手,道:“是不是緩兵之計本王不知道,但阿史那泥孰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選擇率領整個西突厥歸附本王,動機絕對不純。
而且,他根本就沒給本王拒絕的機會,在開國大典上,當著各國使團,本王也不可能拒絕他!
這不是一個歸附的態度。
再說了,現如今,本王根本就沒想過要繼續擴張大明的領土。
對我大明來說,吞並了整個吐穀渾就足夠我們折騰很長一段時間了。”
對於這一點兒,至少牛進達是相信的,當即就點了點頭,道:“確實,對我們大明王廷來說,現階段隻要經營好大明王廷,就足夠了。
疆域太廣,未必是一件好事兒。”
“這是為什麽?”長孫衝有些不明白。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不應該是疆域越大越好麽?
他還沒聽說,那個國家不想擴張自己領土的。
“這……”正當牛進達開口的時候,劉三從外麵急匆匆地跑了進來,說道,“殿下,長安王掌櫃的急信。”
一聽是長安的信,李承乾的心頓時就涼了下來。
來了!
不用看信他都知道,長安那邊肯定有反應了。
“念!”
劉三一愣:“啊?”
信都還沒看,萬一有什麽隱秘之事呢?
李承乾擺了擺手,有些不耐煩地說道:“念!”
“殿下萬安,屬下在……”
“這些繁文縟節的東西就省了,直接說內容!”李承乾有些氣急,當即就打斷了劉三囉裏囉嗦的念那些沒用的東西。
劉三聞言,這才說道:“不日之前,大唐皇帝下旨,命衛國公李靖,吳國公尉遲敬德支援宿國公程咬金,務必在年前拿下薛延陀……
同時,還有明旨傳天下,大唐嚴禁糧食、鐵料等一切戰略物資出境,另外,戶部正在商討鹽鐵專賣之政,估計在年底前,大唐將再行鹽鐵專賣之政。
……”
“這就是你們要問的為什麽!”李承乾等劉三念完,說道,“若是阿史那咥力沒有歸附我大明王廷,長安不會有這樣的反應,現在明白了麽!”
除了契苾何力和牛進達,其餘人都是一臉的震驚。
大唐北伐薛延陀,他們可能看不懂。
但大唐施行鹽鐵專賣還有嚴禁糧食、鐵料等一切戰略物資出境,這可就是實打實的是在針對他們大明王廷了。
一時間,眾人都有些難以置信。
至於麽?
大明王廷到底做了什麽,值得長安那邊如此針對?
這個他們怎麽也想不明白。
“殿下,這是為什麽啊?”長孫衝有些不解,當即就問道。
李承乾搖了搖頭,說道:“你啊,還嫩了點兒!根本就沒弄明白這裏麵的彎彎繞繞。
還有你們,也是如此!
你們以為西突厥的歸附我大明王廷真,我們就占了天大的便宜?
用你們的腦子好好想想!
本王說到底,身上還背著大唐太子的名!
但記住,太子,那就隻是太子,也隻能是太子,明白了麽?”
李承乾心累。
他大明王廷什麽都好,就是麾下的這些文官,屬實跟不上趟。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大明的這些文官,都是他自己慢慢培養的,確實不能指望他們和長安的那些老狐狸一樣,能見微知著。
但這也是他短時間根本就無法解決的短板。
如果他手下有幾個類似房玄齡、長孫無忌一樣的人物,嗬嗬,早就把事情處理的妥妥帖帖了。
“殿下的意思是,長安在防備著我們?”長孫衝有些驚訝,說道,“可我們什麽也沒做啊,就連著西突厥都是阿史那泥孰自己找上門來的?長安的那些老家夥為什麽要防著我們?
莫不是陛下身邊出了奸佞之輩?”
李承乾聽他這麽說,都忍不住笑了出來,忍不住問道:“你真認為這是長安出了奸佞之輩?”
“那是自然!”長孫衝理所當然地說道,“大唐皇帝陛下向來聖明,若非被奸佞之輩蠱惑,豈會下發如此荒唐的明旨?”
“你啊,這幾年還是別迴長安了……”李承乾走過去拍了拍長孫衝的肩膀,說道,“我怕你迴長安了,會英年早逝!”
“無妨,不論那奸佞之徒是什麽人,微臣都渾然不懼!”長孫衝還是一臉正氣地說道。
李承乾笑笑,也不再多言,這事兒啊,隻能讓他自己去真切的領教了一番家法後,那嘴估計就不會這麽硬了。
“現在的情況你們也看到了。”李承乾說道,“如今長安已經做出了反應,從今往後我們想要從大唐再獲取一粒糧食、一塊鐵料怕是都難上加難了。
而我們的青鹽想要再賣進大唐,也將難上加難。
諸位都是我大明的股肱之臣,說說吧,我們應該怎麽破解眼下的這個局勢。”
李承乾其實知道,這還隻是剛剛開始。
隨著大明王廷愈發的強勢起來,大唐會做的隻會越來越多,到時候,可能才是大明最為艱難的時候。
“其實長安那邊還沒有真正的下死手。”王玄策說道,“如果大唐斷絕和我大明一切的貿易往來,那才是最恐怖的。
如今我大明的貿易,近八成都和大唐息息相關,他們要是關閉了和我大明的貿易往來,那對我們大明來說,才是最為致命的打擊!”
“哼,他們倒是想,但是敢麽!”長孫衝聞言,不屑地說道,“僅僅據我所知,如今大唐依靠這條商道討生活的人,不計其數,就長安那些勳貴家族,又有幾家在日月山沒有產業的?
真要這麽做了,第一個不幹的就是那些勳貴世家。
不說別人,就我長孫家,可能就第一個不答應。”
他長孫家在大明王廷有生意,這是眾所周知的,他也沒有隱瞞的必要。
在大明王廷,做生意真不是什麽丟人的事兒,和長安相比,大明的商業氛圍倒是要輕鬆一些。
“他這話倒是沒說錯。”牛進達說道,“想要斷絕大明和大唐的貿易,暫且來看,是不可能的。
這裏麵牽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真要動了這個,怕是會引起很多人的不滿。”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這個真沒啥好說的。
李承乾點了點頭,說道:“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是你們知道我大明王廷如今有多少青鹽麽?
毫不誇張地說,我大明王廷如今儲存的青鹽,可以讓整個大唐的百姓,吃上好幾年,本來,本王還打算用這些青鹽,為我大明打開商業之門,現在好了,全砸手裏了。
誰能告訴我,應該怎麽辦?”
一說到這,眾人閉嘴了……
李承乾見他們這反應,當即就搖了搖頭,想想也是,自己麾下,能打的不少,但能文的,真不多。
關鍵是都沒還有成長起來。
心累啊……
“殿下,我有一法,不知可用否?”高純行思索了片刻,說道。
狗作者求噴,來來來!都給我上!
(本章完)
作為大唐的當朝仆射,他的思維角度就隻能是圍繞著大唐展開的。
這是最基本的立場問題。
在李二還沒有龍馭殯天傳位李承乾之前,大唐的皇帝就隻有一個人,那就是李二。
而他要效忠的對象,也隻能是李二。
這個立場,必須清晰。
至於說輔佐太子,他在做的事兒,不正是如此麽?
至少他們有一個算一個,都這麽認為的。
異族,不可輕信!
不日,當李二的旨意遍發大唐之際,不單單是長安,半個大唐都震驚了!
普通人可能隻知道又要再行鹽鐵專賣之政,這可能是唯一和普通人息息相關的一件事兒了。
但稍微了解一些朝堂的人幾乎都猜到了這一切是為什麽。
很多人都在冥思苦想,每一次政策的改變,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一個新的機會,若是能抓住這樣的機會,一飛衝天也不是不可能。
而當王德全在獲悉消息後的第一時間,就讓人將消息快馬送迴了大明。
如今,長明商號從日月山到長安的沿途各個城池都有自己的分號。
這些分號當然不單單隻是為了做生意這麽簡單,更多時候,還兼顧著大唐到長安的速遞業務。
這也方便了李承乾和大唐之間的消息往來。
王德全其實很清楚,李承乾將其留在長安,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收集大唐的消息,這一點兒,他從沒忘過。
而隨著大明王廷逐漸的強盛,王德全更是一門心思撲在了大明王廷的事業之上,什麽做生意,嗬嗬,做什麽生意能有謀國更加利益豐厚?
自從把消息傳出去之後,王德全就一直在琢磨,大唐這麽做的目的。
他現在已經不以商人自居了。
這天,王德全迴到了自己的宅子中,召集了他王家的親信,對眾人說道:“從今日起,著手安排我們的人,陸陸續續的混進房玄齡、戴冑……等人的府上。”
“掌櫃的,這……”手下人聽到王德全的話,一個個都是一臉的不敢置信。
那些人在大唐可都是通了天的大人物!
萬一出了什麽差池,他們王家可就涼涼了。
“是不是太冒險了一些。”有手下說道,“若是被察覺了,這可是裏通外國的罪名,要抄家的!”
對於王德全的決定,他們還是有些驚恐的。
你說混進一家兩家,倒也還好說,但王德全這是想徹底的打入大唐頂級權貴的內圍,會是什麽結果,還真就不好說。
王德全搖了搖頭,道:“什麽裏通外國,別忘了,我們如今是大明的人!
殿下讓老夫留在長安,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了讓殿下未來能順順利利的迴到長安登基!
在這個目的之下,任何風險都是值得的!
我們要是能將這件事兒做好,未來,我王家未必不能位列三公。
至於風險,你們誰告訴老夫,做什麽沒有風險?
但隻要利益足夠,又何懼風險?
這一次,是我王家數輩人都渴望的機會,如果成了,我王家將一躍而起,難道這利益還不夠麽?”
他不懂什麽政治,哪怕在這個圈子裏已經廝混了一年,但還是不懂。
但他知道,這就是他渴望的機會,一個徹底讓王家越過階級的機會,為了這個機會,他甘願冒險!
而且,他有句話說得沒錯。
他留在長安,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李承乾能順利迴長安登基,保駕護航!
這才是他應該做的。
一眾王家族人聽他這麽說,當下就點了點頭。
確實,有這樣的機會,他們的確應該嚐試一番,至於風險,還是那句話,做什麽沒有風險?
隻是他們還是太年輕了一些,將那些頂級權貴想得太簡單了一些。
他們那樣的人家,哪怕是找個仆役,也會將其底細調查得清清楚楚。
所以,這件事兒,注定沒有那麽簡單的。
……
當長安開始風起雲湧的時候,澆河城,李承乾也正在苦惱。
自從九月十九,開國大典之後,李承乾也就在次日召見各國使團的時候,見過阿史那泥孰。
這麽長時間過去了,他甚至都沒再看見過此人一眼。
倒不是說阿史那泥孰在拿捏架子,而是李承乾還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此人。
可能在大明其他人的眼中來看,阿史那泥孰的歸附是一件好事兒。
但在李承乾看來,這可真算不得什麽好事兒。
如果可以的話,他寧願阿史那泥孰不歸附於他。
“殿下,阿史那泥孰已經連著幾天求見了。”王玄策見李承乾皺著眉頭,小聲說道,“要是一直避而不見,怕是會動搖西突厥歸附的信心。”
“你懂個屁!”李承乾沒好氣地說道,“他阿史那泥孰但凡是真心歸附,至少會提前給我們通個氣!
伱以為他為什麽非要選在開國大典的時候歸附我大明?
人家比你懂!”
這幾天下來,李承乾其實也漸漸琢磨明白了,阿史那泥孰這就是故意的。
之所以在大明王廷開國大典的時候整這麽一出,就是不想給李承乾任何的退路。
換句話說,阿史那泥孰其實很清楚,李承乾現階段是不會招降他西突厥的。
不另辟蹊徑,他就算是想歸附李承乾,可能都難。
而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他阿史那泥孰為什麽要帶著西突厥歸附李承乾?
歸附大唐難道不更好麽?
怎麽偏偏就選了他李承乾了!
王玄策被說得一臉懵逼,他確實不懂,但站在他的立場來看,阿史那泥孰的歸附對大明王廷總歸是利大於弊。
至少有了西突厥,大明王廷如今的國力比之以往更甚三分!
可李承乾的反應卻像是吃了多大的虧一樣,這讓他屬實是想不明白。
不單單是他,長孫衝、高純行哪怕是普西偌、伊原錫這些人也不懂。
唯一能理解李承乾的,可能就剩下契苾何力和牛進達了。
“殿下擔心這是阿史那泥孰的緩兵之計?”牛進達說道。
李承乾擺了擺手,道:“是不是緩兵之計本王不知道,但阿史那泥孰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選擇率領整個西突厥歸附本王,動機絕對不純。
而且,他根本就沒給本王拒絕的機會,在開國大典上,當著各國使團,本王也不可能拒絕他!
這不是一個歸附的態度。
再說了,現如今,本王根本就沒想過要繼續擴張大明的領土。
對我大明來說,吞並了整個吐穀渾就足夠我們折騰很長一段時間了。”
對於這一點兒,至少牛進達是相信的,當即就點了點頭,道:“確實,對我們大明王廷來說,現階段隻要經營好大明王廷,就足夠了。
疆域太廣,未必是一件好事兒。”
“這是為什麽?”長孫衝有些不明白。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不應該是疆域越大越好麽?
他還沒聽說,那個國家不想擴張自己領土的。
“這……”正當牛進達開口的時候,劉三從外麵急匆匆地跑了進來,說道,“殿下,長安王掌櫃的急信。”
一聽是長安的信,李承乾的心頓時就涼了下來。
來了!
不用看信他都知道,長安那邊肯定有反應了。
“念!”
劉三一愣:“啊?”
信都還沒看,萬一有什麽隱秘之事呢?
李承乾擺了擺手,有些不耐煩地說道:“念!”
“殿下萬安,屬下在……”
“這些繁文縟節的東西就省了,直接說內容!”李承乾有些氣急,當即就打斷了劉三囉裏囉嗦的念那些沒用的東西。
劉三聞言,這才說道:“不日之前,大唐皇帝下旨,命衛國公李靖,吳國公尉遲敬德支援宿國公程咬金,務必在年前拿下薛延陀……
同時,還有明旨傳天下,大唐嚴禁糧食、鐵料等一切戰略物資出境,另外,戶部正在商討鹽鐵專賣之政,估計在年底前,大唐將再行鹽鐵專賣之政。
……”
“這就是你們要問的為什麽!”李承乾等劉三念完,說道,“若是阿史那咥力沒有歸附我大明王廷,長安不會有這樣的反應,現在明白了麽!”
除了契苾何力和牛進達,其餘人都是一臉的震驚。
大唐北伐薛延陀,他們可能看不懂。
但大唐施行鹽鐵專賣還有嚴禁糧食、鐵料等一切戰略物資出境,這可就是實打實的是在針對他們大明王廷了。
一時間,眾人都有些難以置信。
至於麽?
大明王廷到底做了什麽,值得長安那邊如此針對?
這個他們怎麽也想不明白。
“殿下,這是為什麽啊?”長孫衝有些不解,當即就問道。
李承乾搖了搖頭,說道:“你啊,還嫩了點兒!根本就沒弄明白這裏麵的彎彎繞繞。
還有你們,也是如此!
你們以為西突厥的歸附我大明王廷真,我們就占了天大的便宜?
用你們的腦子好好想想!
本王說到底,身上還背著大唐太子的名!
但記住,太子,那就隻是太子,也隻能是太子,明白了麽?”
李承乾心累。
他大明王廷什麽都好,就是麾下的這些文官,屬實跟不上趟。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大明的這些文官,都是他自己慢慢培養的,確實不能指望他們和長安的那些老狐狸一樣,能見微知著。
但這也是他短時間根本就無法解決的短板。
如果他手下有幾個類似房玄齡、長孫無忌一樣的人物,嗬嗬,早就把事情處理的妥妥帖帖了。
“殿下的意思是,長安在防備著我們?”長孫衝有些驚訝,說道,“可我們什麽也沒做啊,就連著西突厥都是阿史那泥孰自己找上門來的?長安的那些老家夥為什麽要防著我們?
莫不是陛下身邊出了奸佞之輩?”
李承乾聽他這麽說,都忍不住笑了出來,忍不住問道:“你真認為這是長安出了奸佞之輩?”
“那是自然!”長孫衝理所當然地說道,“大唐皇帝陛下向來聖明,若非被奸佞之輩蠱惑,豈會下發如此荒唐的明旨?”
“你啊,這幾年還是別迴長安了……”李承乾走過去拍了拍長孫衝的肩膀,說道,“我怕你迴長安了,會英年早逝!”
“無妨,不論那奸佞之徒是什麽人,微臣都渾然不懼!”長孫衝還是一臉正氣地說道。
李承乾笑笑,也不再多言,這事兒啊,隻能讓他自己去真切的領教了一番家法後,那嘴估計就不會這麽硬了。
“現在的情況你們也看到了。”李承乾說道,“如今長安已經做出了反應,從今往後我們想要從大唐再獲取一粒糧食、一塊鐵料怕是都難上加難了。
而我們的青鹽想要再賣進大唐,也將難上加難。
諸位都是我大明的股肱之臣,說說吧,我們應該怎麽破解眼下的這個局勢。”
李承乾其實知道,這還隻是剛剛開始。
隨著大明王廷愈發的強勢起來,大唐會做的隻會越來越多,到時候,可能才是大明最為艱難的時候。
“其實長安那邊還沒有真正的下死手。”王玄策說道,“如果大唐斷絕和我大明一切的貿易往來,那才是最恐怖的。
如今我大明的貿易,近八成都和大唐息息相關,他們要是關閉了和我大明的貿易往來,那對我們大明來說,才是最為致命的打擊!”
“哼,他們倒是想,但是敢麽!”長孫衝聞言,不屑地說道,“僅僅據我所知,如今大唐依靠這條商道討生活的人,不計其數,就長安那些勳貴家族,又有幾家在日月山沒有產業的?
真要這麽做了,第一個不幹的就是那些勳貴世家。
不說別人,就我長孫家,可能就第一個不答應。”
他長孫家在大明王廷有生意,這是眾所周知的,他也沒有隱瞞的必要。
在大明王廷,做生意真不是什麽丟人的事兒,和長安相比,大明的商業氛圍倒是要輕鬆一些。
“他這話倒是沒說錯。”牛進達說道,“想要斷絕大明和大唐的貿易,暫且來看,是不可能的。
這裏麵牽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真要動了這個,怕是會引起很多人的不滿。”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這個真沒啥好說的。
李承乾點了點頭,說道:“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是你們知道我大明王廷如今有多少青鹽麽?
毫不誇張地說,我大明王廷如今儲存的青鹽,可以讓整個大唐的百姓,吃上好幾年,本來,本王還打算用這些青鹽,為我大明打開商業之門,現在好了,全砸手裏了。
誰能告訴我,應該怎麽辦?”
一說到這,眾人閉嘴了……
李承乾見他們這反應,當即就搖了搖頭,想想也是,自己麾下,能打的不少,但能文的,真不多。
關鍵是都沒還有成長起來。
心累啊……
“殿下,我有一法,不知可用否?”高純行思索了片刻,說道。
狗作者求噴,來來來!都給我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