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都沒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


    因為大家都很清楚,西域諸國如此做一定是有原因的。


    隻是他們不知道而已。


    在這個場合之下,也沒人會去找西域諸國的使者打聽,但私下,眾人肯定會想方設法的去弄清楚。


    他們此番出使大明王廷,其實都帶有自己的目的。


    就比如薛延陀,這會兒薛延陀的使者就和戶部官員攀談了起來。


    話裏話外都是圍繞著大明的軍械。


    不單單他們,吐蕃、高句麗、哪怕是倭國都有這個想法。


    該說不說,大明的軍械的確是領先於這個時代的。


    當然,大明方麵就比較含糊其辭了。


    這東西能賣,但怎麽賣,賣給誰,賣多少,還有待商榷。


    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會賣。


    大戰結束,大明王廷也急需重振商貿、經濟和民生,而真正能賺錢的生意,定然是軍械,這一點兒,作為一個後世人,李承乾最清楚。


    相對而言,國家的購買力肯定大於個人。


    關鍵是量大啊!


    而且他們急需的物資,也隻有國家機器才能那麽快湊齊。


    約莫一個多時辰的工夫,酒宴結束。


    眾人各自散去。


    倒也算得上賓至如歸。


    散去後,李承乾將普西偌等人聚在了一起,誰也不知道他們在商量什麽。


    而各國使團也是三三兩兩的走到了一起。


    其中,吐蕃和薛延陀走得最近。


    唯獨大趙王廷的顧建章顯得有些形單影隻。


    其實他是不願意出使大明的,之前李承乾給他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不誇張的說,他有些怵李承乾。


    但如今大趙王廷的日子不好過,比鄰而居的大明王廷是他們現如今最大的依仗。


    再者說,李元景也想通過此次出使,混一點兒李承乾的迴禮。


    不單單是他,各國估計都有這個想法。


    大明王廷什麽最出名,當然是大明的工藝。


    不管是軍械還是其他的,反正這都將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臨時的使館中,祿東讚正和薛延陀的使者相邀對飲。


    “想不到啊,短短一年,大明王廷還真就成了氣候。”祿東讚端起酒杯,沒來由的搖了搖頭。


    薛延陀的使者也是搖頭道:“若是你們之前能從南方給李承乾施加一些壓力,大明不可能這麽快就拿下吐穀渾的。”


    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當然不希望大明能吞並吐穀渾。


    吐穀渾如果繼續占據著這片土地,充其量是一頭沒了牙齒的狼。


    但大明王廷不一樣,那是一頭入了林的猛虎。


    如果可以選擇,他們當然願意和吐穀渾做鄰居。


    “是我們小瞧了李承乾。”祿東讚歎了口氣,說道,“這位大唐的太子,一開始就防著我吐蕃,甚至為此暗中沒少支持蘇毗。


    要不是他李承乾暗中作梗,我吐蕃早就一統了。”


    他們這段時間,可沒少被蘇毗糾纏。


    如果不是因為蘇毗,大明和吐穀渾全麵開戰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北上幫幫場子。


    不是說他們和大明王廷有仇,而是這才附和他們的利益。


    戰爭嘛,從來都是為了各種利益服務的。


    “隻能說慕容伏允命數到了。”薛延陀的使者苦笑道,“或者說,李承乾的確有其乃父之風。


    可能他當初暗中支持西突厥和蘇毗,就是為了牽住你我兩國。


    還別說,真讓他做到了。


    未來這高原,怕是不太平了啊。”


    “是啊,太平不了了。”祿東讚說道,“不說他大明還背靠大唐,就單單是吞並了吐穀渾後的大明,就已經不容小覷了,更別說西突厥如今還主動歸附。


    未來的大明王廷,儼然成了大唐西征的橋頭堡。


    此番我出使大明,除了恭賀大明以外,我家讚普也有交代,想問問薛延陀的意思……”


    “都一樣。”沒等他話說完,薛延陀的使者便點頭道,“我家真珠可汗也是這個意思,未來的日子怕是不好過了。


    大唐的野心,我們都是知道的。


    此番大明徹底立足高原後,大唐怕是要把戰略重心偏向這邊了。


    實不相瞞,我出使之前,大唐皇帝已經給我們薛延陀下了最後通牒,要麽降,要麽滅。”


    說到這裏,他也是憂心忡忡。


    祿東讚聞言也是一愣:“大唐如此霸道?”


    “你才知道?”薛延陀使者吐了口氣,道,“中原王朝向來如此,隻要他們站穩了腳跟,恨不得在每一頭牛的屁股上,都戳上他們大唐的印章。


    說到底,我們這些人,在他們眼中,終究隻是異族。


    所以我們要……”


    “結盟!”祿東讚重重地點了點頭。


    這個道理他懂,這也是他此番出使大明的目的,“本來我們的想法是伱我兩國、加上西突厥還有高句麗,結盟共抗大唐,結果西突厥……”


    “哼,阿史那泥孰那人,頭發長見識短,居然上趕著歸附李承乾。


    不過說到結盟,我倒是有一個合適的人選。”薛延陀使者說完,神秘一笑。


    祿東讚琢磨了一下,當即笑道:“你是說大趙王廷?”


    “對,就是他們。雖然這大趙王廷實力不咋地,但其身份敏感,和他們結盟,對我們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


    這個是他們早就思量過的。


    李元景的確是他們可以拉攏的一個對象。


    這貨和李承乾不同,李承乾背靠大唐那是必然的,但李元景既然自立王廷了,那基本上就是脫離了大唐的體係。


    和他結盟,好處多多啊。


    祿東讚點了點頭,這個道理他懂:“對了,關於大唐的最後通牒,你們打算怎麽處理?”


    “能怎麽處理,先拖著唄。”說起這個,他也是頗為無奈。


    不過拖字訣倒是他們早就打算好的既定方針。


    “暫且拖著也行。”祿東讚說道,“大唐如今在對高句麗用兵,而大明王廷經曆之前一戰之後,估計也要休養一番,所以說,大唐也就是借著李承乾大勝之威,耍耍嘴皮子而已。”


    他們還是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大明其實就是大唐西征的橋頭堡。


    不過這也正常,畢竟誰能想到堂堂大唐太子,居然有自立門戶的想法。


    這多多少少有點兒腦子被驢踢了的既視感。


    明明可以擺爛,躺贏天下最強大的帝國,還用得著努力?


    這就是思想不同。


    李承乾覺得,隻有自己實實在在握在手裏的,才是自己的。


    大唐,可以是他的,但也可能不是他的。


    既然如此,在沒有百分百確定下來之前,還不如經營好自己的大明。


    說著,兩人就一道去找高句麗的使者。


    當他們商量著結盟共抗大唐的時候,段綸也沒閑著,他可還記得自己此番出使的主要目的,當即就再次求見李承乾。


    對於段綸,李承乾還是很客氣的,得知其求見,便對眾人說道:“先按照本王吩咐的去做,切記,莫要急切。


    此番大戰過後,我們最主要的還是以恢複民生為本。”


    一眾官員聞言,齊齊躬身施禮,等他們都走後,李承乾才傳召段綸。


    不多時,段綸走了進來,都不等段綸施禮,李承乾便三步並兩步走了上去,托起了正準備施禮的段綸,笑道:“這裏有沒外人,姑父何必如此見外,這要傳迴去讓姑母知道了,小侄還如何敢登門?”


    段綸的妻子乃是高密公主,李二的姐姐。


    前麵就說過了,長安半個朝堂都是李家的姻親,這話是真不誇張。


    “禮不可廢。”段綸笑道,但也沒有再堅持。


    李承乾願意表現得親近一些,他當然不會拒之門外。


    “殿下這一年多,著實成長了不少啊。”


    李承乾笑了笑,說道:“出去走走吧?”


    他知道段綸來找自己幹嘛,對此,他其實並不介意,或者說,他本身就有些期待。


    沒辦法,時代就是如此。


    如果大明沒有那些世家的官員,他未來想迴大唐登基,嗬嗬,洗洗睡吧。


    不管是誰,該妥協的時候,都要妥協的。


    這次段綸帶來了這麽多人,說白了,其實也是大唐那些世家對他的一種認可。


    “那就陪殿下走走。”段綸笑道,他也不急。


    李承乾肯定會欣然接受的,這一點兒,不單單他,滿大唐的人都知道。


    不是李承乾缺不缺人的問題,而是李承乾但凡還有問鼎九五的心,就必須這麽做。


    很快,兩人在劉三等人的護持下,就出了城,來到了城外修建的那堵城牆之上:“當初,就是這堵城牆擋住了達延芒結波數萬大軍。”


    李承乾輕輕地拍打著城牆,說道,“當時,本王每天都會站在這城頭上看著城內,姑父可能不知道,那段時間,本王沒有一天睡過一個安穩覺。


    總擔心某天一醒來,達延芒結波就站在了本王的床頭。


    哎,這些話,以前連個說的人都沒有。


    若非姑父來了,這話,本王也隻能藏在心裏。”


    段綸點了點頭,站在這城牆之上,看著當初大戰留下來的痕跡,他可以想象到這裏曾經發生過怎樣慘烈的大戰。


    雖然李承乾已經命人將達延芒結波挖出來的壕溝給填平了,但戰爭的痕跡終歸還是有的。


    “確實不容易。”段綸說道。


    可除了這幾個字,他其實也不知道該說什麽。


    或者說,他又能說什麽。


    良久,段綸見李承乾還是沒有開口的意思,這才說道,“殿下這也算是苦盡甘來吧,如今徹底吞並了吐穀渾,未來的大明王廷,必將大放異彩。”


    “但願吧。”李承乾還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對了,聽姑父之前的意思,長安在工藝上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大唐的工藝從來就不存在什麽突飛猛進。”說到這個,段綸笑道,“畢竟底蘊擺在那裏?以前隻是大家不重視罷了,現在重視起來,有點兒小小的進步,倒也正常。


    就在不久之前,有工匠已經完善了灌鋼之法,為此,陛下甚是高興。”


    這個李承乾也聽說了,聽說那個陶明宇因此還得封一伯爵。


    這已經是難得的大手筆了。


    “好事兒。”李承乾笑道,“古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大明的工部最近正在著手改良直轅犁,改良完之後,比之現有的直轅犁要更加輕便,省力,能大量的節約人力和牲畜。”


    “改良直轅犁?”段綸聞之一愣,“有把握麽?”


    作為工部尚書,他當然知道如果真的改良了直轅犁,對於農桑有著多麽遠大的影響。


    “把握自然是有的。”李承乾道,“如今已經有了初步成效,隻待量產了,能在現有的直轅犁基礎上,提升至少兩倍的工作效率,我們暫且取名為曲轅犁。”


    “曲轅犁?提升兩倍的工作效率?”段綸真的震驚了。


    雖然這隻是一副犁頭,但對於如今農業為主的大唐而言,這絕對是比連弩更讓人震驚的好東西,他完全可以想象到,李二要是聽到這個消息得有多激動。


    這是重磅炸彈啊!


    看到段綸的反應,李承乾心中暗暗得意。


    跟我鬥?


    你怕是不知道,本王穿越前可是一個手工達人,幹別的比不過你們,玩手工,你們跟誰倆呢?


    他難道還不知道大唐之所以弄什麽工業改革,就是李二不服氣麽。


    要不然,區區灌鋼法怎麽可能得封一伯爵!


    可這同樣也是李承乾的目的。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推著大唐一步步朝他熟悉的方向去走。


    這也是為他今後迴大唐繼承大寶打基礎。


    要不然等他迴了大唐,執政方針大不相同,那他玩個屁。


    既然李二這麽牛,就讓他來做,未來,他撿個現成的好了。


    再說了,這種競爭,對於大唐和大明來說,都不是什麽壞事兒。


    而一個曲轅犁,壓力瞬間就給到了段綸。


    這讓他很滿意。


    有些時候就是這樣,我不能改變你,那我就超越你,逼著你改變你自己,來跟上我的步伐。


    “不知這曲轅犁,老夫走的時候能不能帶迴去一副?”段綸問道。


    這玩意兒要是在長安麵世後,李二絕對會把壓力給到他們工部,這個問題最近一直都存在。


    李承乾卻是笑道:“姑父放心,待量產以後,一定最先派人送到姑父的府上。”


    這會兒,嗬嗬,他都沒有。


    不過他也不著急,這圖紙說話間就能畫出來。


    多大個事兒。


    有圖紙,大明王廷的將作監還不是分分秒秒就給做了出來。


    段綸點了點頭,但還是憂心忡忡。


    他知道李二是一個好勝的人,在各方麵都一樣,所以大明王廷弄出一個什麽來,都會刺激到李二那脆弱的神經。


    好吧,說李二神經脆弱可能過了。


    但李二絕不願意輸給自己兒子,這一點兒是肯定的。


    “對了殿下。”段綸見狀,又說道,“此番老夫來的時候,倒是帶了不少各家的後生來大明遊學,他們都想見識一下西北的文化。


    這日後,怕是還要殿下操心一下了,都是各家飽讀詩書的後生,哪怕是放在大唐,那也是人傑。”


    終於說到正題了。


    不過對此,李承乾卻是沒啥意見,當即就點了點頭,說道:“我大明王廷初立,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姑父此番可謂是幫了小侄一個大忙!”


    這種事兒,大家心知肚明即可,倒也不用說得太過於直白。


    段綸見目的達到了,也就不再這個問題上多言,他現在心裏想著的,還是李承乾提到的曲轅犁。


    就這玩意兒真要如李承乾說的那樣,傳迴大唐,必將引起新的一輪工藝革新。


    隻是他不知道,就算沒有李承乾,這曲轅犁也將在大唐大放異彩,說到底,這玩意兒本就是唐人折騰出來的。


    這會兒,他也頭疼。


    李二近來對他們工部的要求甚多,這一次,怕是隻會更多了。


    對此,李承乾就愛莫能助了。


    站在他的立場,大明和大唐隻能也必須存在競爭關係,工藝競爭才是第一步而已。


    如今,他拿下了整個吐穀渾,他已經著手在準備和大唐開啟全麵競爭了。


    還是那句話,既然他沒辦法直接改變大唐,那就強化自己讓大唐主動的謀求改變來跟上自己的腳步。


    對於大唐會不會跟上自己的腳步這一點兒,他是絲毫不擔心。


    無他,就算大唐不會,李二也會!


    那就是一個永不服輸的人,尤其是輸給自己的兒子。


    在這方麵,李二確實做得無可挑剔。


    更何況,如今的李二正值壯年,正是經曆最旺盛的時候,這點兒小壓力也壓不垮他。


    “好了,既然沒事兒了,那我們也迴去吧。”李承乾見事情都處理完了,當即就打算迴去了。


    段綸聞言,又問道:“對了殿下,還有件事兒,老夫百思不得其解,還請殿下解惑?”


    “嗯?”李承乾有些好奇,“姑父請講。”


    “老夫實在想不明白,這西域諸國為什麽會突然背棄吐穀渾?”段綸問道,“據說,殿下當初在太極殿上所講的要縱橫西域的話語,應該早就傳遍了西域,他們就不擔心殿下……”


    這不單單是他的疑問,整個長安朝堂都有這個疑問。


    “這話姑父不應該問本王才是。”李承乾聞言,有些不悅地說道,“姑父應該問問是誰將本王在太極殿上的話語傳到了西域!”


    這問題他是不會迴答的,主要是迴答了,李二估計能氣死。


    不說李二,哪怕是大唐的文武百官獲悉緣由後,怕是都要重新思考了。


    所以,他故意把矛頭指向了長安朝堂。


    段綸也是一愣,這……


    他倒是忘了這一茬兒。


    不過這事兒沒法說,當初大朝會,朝堂上裏裏外外多少人啊,傳出去也正常。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無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赴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赴醉人並收藏貞觀無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