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明王廷的消息四散而出,一時間,大明王廷和李承乾便成了天下人茶餘飯後的焦點。


    對於這個去年才冒出來的國家,眾人感到新奇的時候,也是一陣陣的心驚。


    吐穀渾啊,那可是老牌勢力了。


    這麽多年屹立西北而不倒,沒想到栽在了這新冒出來的大明王廷手中。


    當然,對於普通人來說,這隻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至於什麽大明王廷的開國大典,那跟他們有何關係?


    可對於有些人來說,這就是商機,各國恭賀大明王廷的使團還沒動身,聽聞了消息的各國商隊卻是先一步的奔著大明王廷而去。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商人的效率要比國家的效率高太多太多。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國家做任何事兒都需要程序,商人不用,隻要利益足夠就行。


    此時,日月山,大明宮。


    李承乾大敗慕容伏允的消息早就傳了迴來。


    原本愁眉苦臉的長樂也終於展露歡顏。


    “我早就說過了,我大哥是誰啊……就那個什麽慕容伏允哪是我大哥的對手。”王宮中,長樂正在跟蘇氏等人吹牛。


    見她說得眉飛色舞的,大家也不願意拆穿她。


    “對對對,明王哥哥最厲害了。”武媚也跟著嚷嚷道。


    她年紀最小,大家倒也都讓著她。


    “可惜了,這一仗我沒能親自出手,不然慕容伏允那老東西,哪兒有可能自盡!”契苾琳娜一臉惋惜地說著。


    也不知道她跟誰學的這些爛毛病。


    吹牛都吹得沒邊了。


    當然,大家都知道她這毛病,倒也沒人笑她。


    契苾琳娜就是性格大大咧咧的,心地倒也不錯。


    其實,就她們這半大的孩子,就算壞又能壞到哪裏去?


    再說了,如今李承乾大勝,眾人說笑一下怎麽了?


    “長公主殿下……”就在這時,王進急急忙忙地跑了過來,說道,“殿下要在澆河城舉辦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長樂有些愣神,“為什麽不在日月山。”


    說著,小家夥癟了癟嘴。


    這是不帶我玩了啊。


    王進連忙說道:“殿下讓末將護送長公主及幾位王妃一到去澆河城參加大明王廷的開國大典。”


    聽他這麽一說,長樂才露出了笑臉。


    這還差不多。


    其實不單單是他們。


    此番大明王廷受邀參加開國大典的人何其多。


    既有跟著大明王廷一路苦盡甘來的各部族人,也有各國在大明王廷經商的代表。


    總之人很多。


    ……


    長安,太極宮。


    李二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說實話,在收到消息的那一刻,李二有些哭笑不得。


    “開國大典?”李二搖了搖頭,語氣無奈地說道,“虧這小子想得出來。”


    都說知子莫若父,這話其實沒多大毛病。


    就李二了解的李承乾來說,這什麽開國大典,就是給其誇功的。


    隻是李承乾這功績吧,確實沒得講。


    之前一戰大敗慕容伏允也就算了,這會兒,僅僅隻用了數月就平定了吐穀渾,徹底拿下了吐穀渾,這讓眾人都是一驚。


    這效率,真的是沒誰了。


    大家其實都知道,徹底平定吐穀渾比擊潰慕容伏允的大軍都難。


    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


    可誰知道,李承乾真就隻用了數月,就把吐穀渾給徹底拿下了。


    說句丟人的,就這幾個月,李二讓房玄齡等人商議的那份名單都還沒出來呢。


    “傳房玄齡、魏征等人兩儀殿議事。”李二說著,擺了擺手,也有些意興闌珊。


    說完,自己也起身擺駕兩儀殿。


    不多時,房玄齡等人悉數到位。


    “那個名單出來沒,都幾個月了!”見眾人都到了,李二語氣不悅地說道,“高明幾個月的工夫都平定了吐穀渾,你們幾個月連個名單都弄不出來?”


    說到這個,房玄齡就有些尷尬。


    不單單是他,其他人也有些尷尬。


    不一樣的,這份名單那是各方勢力角逐的焦點。


    畢竟大家都想在這盤棋裏多落兩個子。


    “陛下放心,臣等馬上……”


    “放心放心……”李二都沒等他把話說完,便出言打斷道,“你讓朕怎麽放心,高明邀請各國於九月十九參加大明王廷開國大典的消息想必你們都聽說了吧?


    難道等他開國大典都搞完了,我們連份名單都沒有麽?


    既然伱們想滲透,那就搞快點兒,別等你們列出名單的時候,高明啥都安排好了,到時候可別怪朕沒提醒你們。”


    要說最先滲透大明王廷的,必然是李二。


    這家夥早早就開始了對大明王廷的滲透。


    如今,其實他也是最積極地。


    滲透好啊,至少對他來說,百無一害。


    “臣等明白!”房玄齡等人連忙說道。


    李二點了點頭,倒也沒在這個問題上多言,當即又說道:“對了,大明王廷的開國大典你們覺得派誰去好?”


    這個人選倒也值得商榷一下。


    “陛下。”房玄齡說道,“就沒沒有開國大典,我大唐其實也該恭賀一下殿下再創佳績,既然如此,倒是可以派一重臣親赴,剛好將那件事兒一起……”


    聽房玄齡這麽說,李二點了點頭。


    他也是這麽想的。


    雖說大家都認為李承乾會接受大唐的好意,但這事兒終究還是需要有人開口去明說的。


    可關鍵是派誰去呢?


    “要不微臣走一趟?”一說到出使大唐,侯君集當即就開口道。


    他是真想去看看。


    畢竟所有人都將大明王廷說得神乎其神的,說得他都想去親眼看看。


    “行了,知道你想你閨女了,可你堂堂兵部尚書,如今我大唐還在對高句麗作戰,你豈能走開。”李二沒好氣地說道。


    當然,這理由就有些跛腳了。


    之所以不讓侯君集去,還是有其他原因的。


    侯君集聞言,也是一愣。


    當即便躬身道:“微臣確實是思女心切,倒是忘了這一茬兒,還請陛下恕罪。”


    跟了李二這麽多年,他又豈不知道李二在擔憂什麽,說起來,這會兒自己也是一陣後怕。


    哎,沒辦法,李承乾如今真的羽翼豐滿了起來。


    就連李二有意無意之間都在堤防他了。


    “陛下,要不老臣走一趟?”長孫無忌說道。


    他說這話,倒是一點兒心理負擔都沒。


    先不說他之前一直和李承乾不對付,就說他現在,幾乎就是無官一身輕,自然不用怕別人非議。


    李二一開始其實也覺得長孫無忌是最合適的人選,不過長孫無忌近年來可是沒少得罪李承乾,那小子,也是個記仇的,到時候刁難了長孫無忌,他也於心不忍,當下也就搖了搖頭,道:“你也一把年紀了,舟車勞頓的,還是算了。”


    “陛下,要不讓微臣走一遭?”就在這時,段綸說道。


    李二見段綸開口,當即問道:“你工部走得開?”


    “工部早就步入了正軌,離開一下想來也無事。”段綸說道,“而且,此番剛好可以和大明王廷工部、將作監交流一二,倒也是一舉兩得的事。”


    李二點了點頭。


    還別說,段綸還真是比較合適的人選。


    哪怕其他人也點了點頭。


    當即,眾人又商議了一番。


    基本上敲定了細節。


    五日之後,段綸帶著浩浩蕩蕩的使團,從長安出發,出使大明王廷。


    而之前他們擬定的名單人選,也盡在這使團之中。


    所以,這是大唐自建國以來,最為龐大的一個使團了。


    就連李二都帶著文武百官在宮門外親自送這支使團出發,這無疑間又把這支使團的規格給拔高了一分。


    而於此同時,高句麗、百濟等國也紛紛派出使團,出使大明王廷。


    是的,哪怕還飽受戰火的高句麗,在獲悉消息後,也第一時間派出了使團。


    北邊,薛延陀同樣如此,他們不單單派出了使團,還準備了豐厚的禮物。


    嗯,這裏麵最有意思的就是東瀛了。


    東瀛剛好有使團旅居長安,聽聞這消息後,也是專門派了使團出使大明王廷。


    為此,還在長安置辦了不少東西充當禮物。


    而在西邊,西域諸國更是一個不落得派出了使團奔赴大明王廷。


    縱使是吐蕃,也在第一時間派出了使團北上。


    一時間,各國使團加上各國聞風而來的商賈,幾乎在最短的時間,都朝大明王廷湧來。


    甚至還有一些單純是為了湊熱鬧的家夥,也朝大明王廷湧來。


    倒也顯得大明王廷絡繹不絕起來。


    而坐鎮澆河城的李承乾收到這些消息的時候,頓時笑道:“倒是頗有幾分萬國來賀的意思。”


    萬國自然是誇張了一些,但有此聲勢倒也滿足了他的虛榮心。


    “這才是我大明王廷嘛。”劉三聞言,一臉理所當然地說道。


    李承乾笑了笑,說道:“對了,怨軍準備的閱兵儀式搞得如何?到時候要是當著各國的使團丟人了,他們可真就成了笑柄了。”


    “殿下放心好了。”劉三說道,“就這事兒,不單單是怨軍在練,就連征西軍和澆河軍都在準備,瞧好吧,到時候一準兒丟不了人。


    對了,房遺愛他們的少年軍也想來摻和一下,這段時間正在鬧呢。”


    “少年軍?”李承乾都差點兒把他們給忘了,“之前本王交代他們的事兒,他們倒也辦得還行。


    說起來,真要說閱兵的話,少年軍還真是不錯的選擇。”


    他可是還記得,當初他就是用後世的練兵法教的少年軍,所以在這一點上,少年軍還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通知他們來吧。”李承乾想了想,說道,“然後讓契苾將軍安排一支兵馬迴日月山協防。”


    “那敢情好。”劉三當即就笑道,“這樣一來,房遺愛他們那些家夥,還不得樂死。”


    隨著開國大典的日子越來越近。


    聚集到澆河城的人也越來越多。


    最先趕到澆河城的自然是長樂她們。


    在八月中旬的時候,長樂她們就在王進還有普西偌,伊原錫等人的護送下來到了澆河城。


    和他們一起來的人可不少,當初獲得徽章的那一批人幾乎都來了。


    還有不少受邀的商人代表,以及百官家眷。


    如今的日月山幾乎是個空城。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李承乾要想把開國大典辦得熱鬧一些,這些人就必須來。


    畢竟,他們才是自己最忠實的擁躉。


    “大哥!”一到澆河城,長樂就直奔李承乾跑了過來。


    說實話,也就是有她在,否則李承乾怎麽都不至於來親自迎接。


    蘇氏、侯氏等人也都沒說話,她們也清楚,李承乾等的人不可能是她們。


    “喲,長高了不少啊。”李承乾摸了摸長樂的腦袋,笑道,“大半年不見,在日月山可有調皮?”


    “我可聽話了!”長樂當即就抗議道。


    李承乾捏了捏她的小臉,笑道:“那是,可聽話了呢,連大哥的話都不聽了。”


    他說的是當初讓長樂他們迴大唐先避一避的事兒。


    說到這個,長樂嘿嘿直笑。


    有些話能聽,有些話不能聽!


    “這段時間讓你們擔驚受怕了。”李承乾說著又看了看蘇氏等人。


    蘇氏等人微微一愣,還是契苾琳娜性格跳脫些,當即就說道:“下次帶上我們一起就好了!”


    李承乾沒好氣的用手指戳了戳她腦門,這才看向強撐著一張笑臉的慕容婉秋,道:“你母妃就在城中,需要我幫你安排麽?”


    ……


    隨著時間的推移。


    越來越多的人匯聚到了澆河城。


    不過最有意思的是,第一批抵達澆河城的使團,居然是李元景派來的。


    還別說,李元景也是下足了血本,足足折騰出了千人規模的使團。


    這是他大趙王廷第一次在正式場合露麵,自然要展現一下自己的實力。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迴禮。


    漢人王朝向來都最看重禮節。


    你隻要有禮來,迴禮往往都是十分豐厚的。


    自古以來,不少小國就是靠給中原王朝送禮過日子的……


    繼大趙王廷之後,最先抵達的使團則是西突厥。


    自從阿史那泥孰擊敗了阿史那咥力之後,阿史那泥孰也就順理成章的繼承了西突厥大汗的位子。


    這一次,就是他親自帶領使團出使的。


    這就比較讓人意外了。


    沒多久,薛延陀和西域諸國的使團也陸續到來。


    到了八月底的時候,澆河城光是各國使團就有不下數萬人,沉寂了一段時間的澆河城,終於在這一次,又再次熱鬧了起來。


    而無數從四麵八方聞到商機而趕來的商人,也是一個個興奮不已。


    同樣看到這一幕的李承乾,也是大為滿意。


    他之所以把開國大典定在澆河城,可不沒有目的的。


    “大唐的使團什麽時候到?”李承乾問道。


    九月十九,沒幾天了啊!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無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赴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赴醉人並收藏貞觀無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