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沒急著開口,而是迴頭看了李二一眼,見其微不可查地點了點頭,這才說道:“我們隻看到了結果,知道殿下這一仗贏了,大敗慕容伏允,甚至吞並了整個吐穀渾。


    這是我們已知的結果,但別忘了,這是打仗啊!拋開殿下的年紀不說,單說大明王廷的兵力,想要贏得這一仗,殿下到底承受著怎樣的壓力,這是我們無從得知的。


    而且,從目前的信息來看,殿下將這一場大戰分割成了三個戰場,每一個戰場又都切割成了幾個小戰場。


    這其實是非常冒險的一件事兒。


    相對於一場大戰來說,往往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任何一個戰場的失利都有可能造成無法挽迴的結果。


    所以說,別看殿下贏了,但這一仗贏得必然不容易。”


    “你這說了跟沒說有什麽區別?”聽李孝恭這麽說,蕭禹皺了皺眉頭,“難道我們誰不知道殿下贏得不容易?這還需要你說?”


    “現在我們還不知道具體的情況,能說的其實有限。”李孝恭有些尷尬,他之所以站出來,不過是為了維護李承乾一二。


    畢竟宗室出了這麽一號人物,身為宗室王爺,他自然得維護一二。


    但有些話,他其實也不方便多言。


    “行了,再等等。”李二聞言,看了看還在殿下不知所措的使者,問道,“河州那邊就沒更多的消息了?”


    “迴陛下,我們將軍已經派了大量的斥候正在打聽的消息,屬下隻是先迴來報捷的,更加詳盡的情況,隨後就會有人送迴來。”


    李二點了點頭,這才擺了擺手,示意他退下。


    “大家也都散了吧,不管怎麽說,高明拿下吐穀渾對我大唐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兒。暫且情況不明,等情況明朗了一些,再行商議。”


    消息傳得太廣了一些,搞得整個長安都人盡皆知,就更別說朝堂上了。


    沒辦法,自從李承乾在日月山折騰出不少好東西以後,別說長安,整個大唐都有不少商隊蜂擁而至,消息也隨著那些商隊四散而出。


    如今別說朝堂上,就是長安市麵上聊得最多的都是太子李承乾大敗吐穀渾,估計些微時日這個話題都將成為無數人茶餘飯後的消遣。


    “臣等告退。”聽李二這麽說,眾人當即也就施禮告辭。


    不過眾人剛剛出宮,房玄齡、魏征這些人就自覺的候在一旁。


    他們知道李二還會召見他們,這麽大的事兒,怎麽可能三言兩語就算完了?


    隻是剛剛人那麽多,不方便說罷了。


    果不其然,不過是片刻功夫,就有內侍宣召房玄齡等人兩儀殿覲見。


    “參見陛下。”


    “都來了?”看到眾人都在,李二這才說道,“對於高明大敗吐穀渾一事,你們怎麽看?”


    “情況尚且不算明朗,我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房玄齡搖了搖頭,道,“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殿下的確打贏了這一仗。


    至於具體經曆了什麽,還要待情況更加明朗一些再說。”


    聽房玄齡這麽說,李二招了招手,當即就有兩個內侍拿出一張攤開一張堪輿圖,李二也順勢走了下來,說道:“這是高明去了吐穀渾後,朕讓人繪製的吐穀渾的堪輿圖。”


    說到這兒,李二在堪輿圖上指指點點了一番後,又說道,“從我們當下得到的信息來看,高明的兵力分為澆河軍、征西軍、怨軍,總計兵力大概在七萬左右。


    而慕容伏允的兵力分為西海王、定城王、其他名王加上他自己總計兵力大概是十六萬左右。


    然後還有西域諸國的聯軍兩萬兵力,加之阿史那咥力的三萬多大軍。


    這些都是正式投入到了這一場大戰的兵力,總和將近三十萬大軍。


    而真正隸屬於高明的親信兵力,其實隻有契苾何力的征西軍以及怨軍,總兵力不過堪堪四萬之數。


    這也是高明北上之時的兵力。


    至於澆河軍,那是高明擊潰了慕容伏允後的降俘。


    嚴格的來說,高明是用這四萬大軍,硬生生的完成了一場近乎不可能的壯舉,而且前後不過數月時間。


    換句話來說,高明北上的時候,局勢堪憂啊……”


    聽李二這麽說,眾人都沉默了。


    有些東西就經不住細想,一旦細想,眾人都是忍不住的歎息。


    伱說李承乾厲害麽?


    嗬嗬,當然厲害。


    從李二剛剛的講述來看,李承乾北上之時的處境確實是讓人堪憂。


    至於李二怎麽得到這些數據的,那就更不用多言了,對於李承乾如今的一切,李二不可能不關注。


    不管是站在一個父親的角度關係自己的兒子,還是站在一個帝王的角度關心自己的皇位,他都會在暗地裏做很多事情。


    但縱使如此,李二也驚歎李承乾的此番作為。


    區區四萬大軍北上,麵對數十萬的大軍,李承乾不但越打越強盛,更是完成了最後的逆轉,大敗慕容伏允,成為了吐穀渾那片土地新的主人。


    而且僅僅用了數月的時間,這的確是令人驚訝的表現。


    哪怕所有人都知道,未來李承乾還要花很長的時間來穩定吐穀渾的各種叛亂,但就李承乾如今展現出來的能力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


    “而且,從一開始的局勢來看,西域諸國哪怕是阿史那咥力都是來援助慕容伏允的。”長孫無忌說道,“之前卑沙城出現了大明王廷的那些軍械後,微臣就派人調查過,據微臣的調查。


    將這些軍械出售給高句麗的正是阿史那咥力。


    而阿史那咥力此舉,等同於陷害殿下,畢竟殿下身為大唐太子,他研製出來的軍械居然出現在大唐的敵人手裏,從而殘害我大唐將士。


    就這一條,對殿下而言,就是不小的麻煩。


    為此,少不得被人攻擊。


    再說了,殿下如果用短短一年時間就吞並了吐穀渾,阿史那咥力就不擔心他是下一個被吞並的目標?


    唇亡齒寒啊!


    所以,要說阿史那咥力一開始就是支援殿下的,微臣不信。


    至於西域諸國,那就更扯淡了。


    殿下當初在太極殿上放言要縱橫西域,如今這話早已傳遍了大江南北,西域諸國不可能不知道。


    而殿下身為大唐太子,未來的大唐皇帝,正所謂君無戲言,既然說出口了,那麽殿下總是要去踐行這句話的。


    否則天下人如何看殿下?


    慕容伏允也正是看重了這個契機,這才有了聯合西域諸國一同對大明出兵的打算。


    而且,若非慕容伏允和阿史那咥力還有西域諸國簽訂了盟約,他們的大軍怎麽可能進入吐穀渾?


    若真是如此,慕容伏允定然不會揮兵南下。


    種種跡象都說明,阿史那咥力和西域諸國背棄盟約有著我們不知道的原因,而這個原因必然和殿下有關。


    隻是微臣想不明白。


    單單一個阿史那咥力還好說,畢竟阿史那咥力這人見識短淺,而且他和殿下暫且來看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


    但西域諸國不一樣,殿下是如何說服西域諸國背棄和慕容伏允的盟約,這一點兒,值得我們深思的。


    畢竟,哪怕是我們站在殿下的那個位置上,怕是也無法解決這個難題。”


    長孫無忌說完,眾人都點了點頭。


    這的確是最讓他們費解的。


    他們也在思慮,如果站在李承乾的立場上,他們該如何說服西域諸國,但思前想後,眾人都不約而同地歎了口氣。


    換句話說,他們沒一個人能想出法子。


    而他們連法子都想不出來,李承乾卻是做到了,這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


    李二其實也在思慮這個問題,同樣的,沒有答案。


    哪怕是他,也無法在李承乾的立場上說服西域諸國反戈一擊。


    恰在這時,有一內侍急匆匆地走了進來:“陛下,洮州密奏。”


    說著,內侍就將一奏章恭恭敬敬地放在了李二的桌案之上。


    李二聞言,當即就將奏章拿了起來,認認真真地看著。


    而房玄齡等人也是眼巴巴地看著李二手裏的奏章。


    看著奏章的李二,不時搖頭失笑、不時點頭讚許,把房玄齡等人看得眼睛都直了。


    不是,到底什麽情況,你好歹吱個聲啊。


    這會兒洮州的密奏,肯定跟李承乾有關,你不知道大家都著急麽?


    尉遲敬德這會兒要是在這裏,就那老匹夫的厚臉皮,估計都催促上了。


    不過這一群自詡謙謙君子的文官們,卻隻得眼巴巴地看著。


    “陛下,到底是個什麽情況?”到最後,還是侯君集開口問道。


    李二將奏章交給內侍,說道:“你們自己看吧。”


    等眾人看完奏章,無一不是感慨連連。


    “殿下這是在以身犯險啊!”魏征難得的感慨了一番。


    從聽說李承乾大敗慕容伏允後,這還是他第一次發表意見。


    蕭禹聽後,也是點了點頭,說道:“要是定城王識破了殿下的空城計,這一仗,勝負難料啊!”


    之前,他們隻知道李承乾贏了,不知道李承乾具體是怎麽贏的。


    但現在知道了,隻能說,李承乾的這一仗,贏得確實不容易。


    不過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李承乾終究還是贏了。


    “站在武將的立場來說,殿下這一仗雖然贏得不容易,但屬實贏得漂亮!”李孝恭卻是讚許了一句。


    侯君集聞言,也是跟著說道:“確實,站在武將的角度來說,殿下這一仗贏得幹淨利落,而且不管是用兵還是用計都無可指摘。


    關鍵是,殿下還年輕,假以時日,了不得啊……”


    說著,他歎了口氣,心裏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如此出色的李承乾確實讓他們這些老家夥亞曆山大。


    而房玄齡、長孫無忌、李二等人都沉默不言。


    在他們看來,這裏麵最大的問題壓根就不是李承乾經曆了怎樣的驚險贏了這一仗,而是李承乾到底是怎麽說服的西域諸國。


    這個問題要是弄不清楚,他們就會一直惶惶不安。


    沒辦法,不可控的李承乾,絕對不是他們想要的大唐太子。


    還是那句話,我給你的才是你的。


    就這麽簡單!


    “陛下,要不要宣召太子殿下迴京?”過了良久,房玄齡才說了一句石破天驚的話。


    聽他這麽說,魏征不敢置信地看著他,他怎麽也沒想到,最先說這句話的居然會是房玄齡。


    而長孫無忌也點了點頭,說道:“陛下,是時候召太子殿下迴京了。”


    雖然他近年來和房玄齡愈發疏遠了,但在這件事兒上,兩人還是很快就達成了默契。


    不能再任由李承乾自由發展了。


    如果說,之前他們隻是想遏製大明王廷的發展的話,那麽現在,他們更想將李承乾召迴長安,將其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要是再放任李承乾這麽繼續下去,誰知道他會折騰出什麽來。


    萬一李承乾不分輕重的對薛延陀出兵,到時候大明王廷就真的會對大唐造成了威脅。


    哪怕李承乾是大唐的太子,但這種事情,仍然是他們不允許發生的。


    李二聽到這話,也是愣了一下,但沒急著表態,而是看了看其他人,這才說道:“你們的意見呢?”


    “不說殿下願不願意迴來。”魏征聞言說道,“就打算殿下真的願意迴來,吐穀渾那片土地怎麽處置?”


    “這個簡單,劃為殿下的封地就是。”長孫無忌當即說道。


    “封地。”魏征扭過頭看了眼長孫無忌,難得地懟了他一句,“齊國公倒是好大個臉啊,人家一刀一槍打出來的地盤,你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賞人家了?


    好,老夫就當你臉大,封地賞了也就賞了!


    但封地近十萬的控弦之士又該如何處置?


    大明王廷的那些官員又該如何處置?


    哪兒有你們說的那麽簡單。


    而且,殿下會迴來麽?


    他剛剛吞並了吐穀渾,你就讓別人丟棄勝利的果實,迴長安,你們覺得可能麽?”


    魏征知道他們擔憂什麽,但這話不能明說。


    當然,他其實也擔憂,但事情不是這麽做的啊。


    這會兒要是李承乾真迴來了,他用屁股都能想到,到時候不管是李二還是房玄齡、長孫無忌都會明裏暗裏地打壓李承乾。


    畢竟李二還春秋鼎盛,這時候還不需要一個太過於強大的太子。


    可真要這麽做了,對李承乾公平麽?


    好吧,也不說公平與否,李承乾能受這個氣?


    屆時,李承乾要不把大唐折騰得天翻地覆,他自己都不信。


    可能皇位之爭還會提前爆發,何必呢。


    李孝恭看著這一切,倒是沒有多言。


    這事兒他不打算摻和。


    至於侯君集,也沒說話,如今怎麽說,他也是李承乾的老丈人,自然希望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愈發的穩固。


    但有些事兒能做,卻不能說。


    “魏公說得也有道理。”房玄齡聞言當即就點了點頭,說道,“但殿下如今吞並了整個吐穀渾,那已經不再是小小赤水源可以比擬的了。


    不管怎麽說,殿下年紀終究還是太小了,少年得誌,又大權在握,若是沒有賢良輔佐,就擔心殿下……”


    他這話倒是深得人心。


    不管是魏征還是蕭禹、哪怕是李孝恭和侯君集又或者一直沒開口的戴冑和段綸都深以為然。


    當然,他們之所以認可,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而房玄齡自然也明白,這會兒想把李承乾召迴長安肯定是不可能的。


    別的都不說,就說李承乾不樂意,他們就沒招。


    關鍵的是,暫且大家還不想放棄李承乾這個太子。


    說到底,還是李承乾這個太子能給他們帶來的利益太大了。


    讓他們放棄李承乾絕對是不可能的。


    不過放任李承乾在外麵自由生長,也不行。


    這裏麵牽扯太大,哪怕是魏征也不會同意。


    “那依房卿所言,該當如何?”李二其實猜到了房玄齡的意圖,不過這也是他在思慮的問題,當即就推波助瀾了一番。


    房玄齡倒也沒藏著掖著,而是大大方方地說道:“殿下此番拿下了吐穀渾,必然缺乏治理地方的人才。


    雖然大明王廷和大唐是兩個國度,但不管怎麽說,殿下始終是我大唐太子,這會兒太子殿下有難,我大唐自該出手援助一二。”


    說到底,房玄齡想在大明王廷安插自己人。


    準確的來說,也不是自己人,而是大唐的官員。


    既然無法召李承乾迴長安,那就滲透大明王廷。


    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唯一法子。


    而且這個法子誰都不會拒絕。


    不管是以直言犯諫而著稱的魏征、還是以剛直著稱的蕭禹,哪怕是那些士家大族都不會拒絕。


    仔細想想,可能就連李承乾都不會拒絕。


    無他,這就是利益的訴求。


    未來,李承乾終究還是要迴歸大唐繼承大寶的。


    可如果屆時李承乾迴歸大唐的時候,他的班底沒有任何一方勢力,也就是說原本大唐的既得利益者都將被淘汰出局。


    那時候,他能坐穩皇位才出鬼了。


    哪怕李家坐得皇位,那也是關隴集團在背後推的。


    到時候,這些家夥要是聯手再推出一個人和李承乾打擂台,鹿死誰手就真不好說了。


    但不管鹿死誰手,有一點兒是肯定的,那就是天下大亂……


    所以說,在這個利益的大前提下,不管是一心為民的魏征,還是有著自己遠大抱負的李承乾,都得妥協。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歸結起來就一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在利益麵前,所有的一切都得為其讓路。


    “確實。”李二也點了點頭,說道,“高明拿下吐穀渾後,那也就不再是小打小鬧了,是真的有能力逐鹿群雄了。


    而據朕所知,大明王廷的確是缺少一些治理地方的人才,作為父皇,朕也有責任,有義務扶持他一把。


    這樣吧,諸位愛卿商議一下,列出一張名單來,其他的交給朕來安排。”


    要說不要臉,還得是李二。


    他明明是不想李承乾脫離自己的掌控,但話卻說得格外的高大上,當然,做到他這個份兒上,還要什麽臉麵?


    隻要能達到目的,更不要臉的話,他都能臉不紅心不跳的說出來。


    “臣等領命。”眾人當即躬身施禮。


    李二這話其實也有講究的,說白了,就是雨水均沾。


    見眾人都點頭後,李二看了看房玄齡,又說道:“傳旨程咬金,讓其問問薛延陀什麽意思,朕給他一月時間,要麽降俘大唐,要麽讓程咬金揮兵北上!


    總之,一個月之內,朕要結果!”


    聽李二這麽一說,眾人懂了。


    感情李二也在防著李承乾,不過這也正常。


    若是薛延陀落在了李承乾的手裏,對大唐來說,就尷尬了。


    “都散了吧,琢磨一下那份名單。”說完,李二擺了擺手,他今天也挺累的。


    說實話,自從李承乾在西北站穩腳跟後,他是一天比一天累。


    比當初李承乾在長安禍禍他的時候更累!


    眾人聞言,也不再多言,當即就退了出去,他們其實懂李二的意思了。


    而在他們離開後,李二又招了招手,說道:“讓密諜司去查,朕要知道,西域諸國和阿史那咥力為什麽會突然援兵大明,這裏麵一定有什麽我們不知道的,給朕查清楚,尤其是西域諸國和高明之間到底有什麽交易。”


    對於這一點兒,李二很是介懷。


    他發現李承乾做到了他都做不到的東西。


    這讓他極度的不舒服。


    而剛出宮的眾人,也正在討論這個話題。


    西域諸國和李承乾到底達成了什麽交易?


    大家都很不解。


    想不通這個,他們這群自詡天下少有的聰明人,隻怕短時間內吃啥都不香了。


    至於說李承乾創造出來的種種奇跡,嗬嗬,大家都習慣了。


    如果說一開始還有些震驚的話,那麽到了現在,他們倒是淡定了很多。


    沒辦法,這一年多以來,李承乾沒少刺激他們。


    “接下來,熱鬧了。”魏征抬頭看了看已經黑了下來的夜空,搖頭道,“折騰吧,使勁兒的折騰,反正大唐還能讓你們再折騰幾年。”


    “你……”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無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赴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赴醉人並收藏貞觀無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