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嘛,怎麽可能事實順心。


    哪怕是皇帝也是如此。


    李二能想做什麽就做什麽麽?


    顯然也不可能,皇帝又如何,有些時候還不是被現實拿捏得死死的。


    就拿這次連弩的事兒來說,李二真能把這滿朝堂的官員如何麽?


    嗬嗬,他還真不能如何,除了罵一頓,泄瀉火以外,也就拿個小本本給這些家夥記上一筆,其他的他還真的不能做太過分。


    真的……


    這都不是法不責眾的事兒,這就是現實。


    所以這會兒,就算沒有內侍嚷嚷著什麽八百裏加急,他自己也有安排,給他也給滿朝官員一個台階。


    不要覺得李二這麽做,雷聲大,雨點小。


    這就是當皇帝的無奈。


    “陛下,河州刺史送來八百裏加急,趙王李元景,已於不日之前,在清水川自立大趙王廷,並於同日,遣使入唐,正式遞交國書。”


    “這麽快?”信使說完,長孫無忌都愣了一下。


    這動作可真夠快的。


    李元景進駐清水川才多久,這就自立王庭了?


    眾人當下也是議論紛紛。


    哪怕是李元昌、李元禮這些宗親王爺,也是一愣一愣的。


    唯獨李二仿佛早就有了這方麵的預料,倒是沒有過多的驚訝。


    “將國書呈上來。”李二說道。


    很快,就有內侍將李元景的國書呈了上去,李二隻不過是隨便打量了一眼,便將其放在了一邊。


    “你且退下。”等信使退下後,李二又問道,“諸位愛卿怎麽看?”


    “陛下,趙王此舉,實乃有負陛下,有負大唐……”長孫無忌直接就開口了。


    他的立場太過清晰,沒什麽好顧慮的。


    而他說完,侯君集等人也是齊齊出班說道,這沒得講。


    李承乾自立王庭他們能理解,也能接受。


    畢竟那是大唐的太子,今日李承乾打下的一切,未來都有可能成為大唐的。


    這有什麽好講的。


    而李元景,他要在域外自立為國,對於大唐可有任何好處?


    完全看不出來好不好,甚至還有動亂國朝之危,這大家誰能忍?


    “行了。”李二擺了擺手,說道,“人家沒用大唐一兵一卒,憑自己能力拿下的清水川,你能說什麽?”


    既然李淵打了招唿,他自然不會在這件事兒上為難李元景。


    “既然他有鴻鵠之誌,我等也應該有容人之量。”李二說道,“禮部。”


    “微臣在。”李孝恭立馬站了出來。


    李二說道:“迴書大趙王廷,賀之!”


    在這方麵,李二真的大氣。


    當然,這份大氣也是有原因的。


    真要是李元景的存在威脅到了大唐,他會更大氣……


    解決完了這件事兒,李二說道:“諸位臣公,大唐開國十數載,雖然初露盛世之相,可朕卻看到了一絲暮氣。


    想那大明王廷,不過是高明隨手為之,卻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屢屢創造奇跡。


    諸位臣公可知為何?”


    說起這個,魏征、蕭瑀、李孝恭等人是最有發言權的,因為他們去過!


    當即,蕭瑀便出班說道:“迴陛下,大明王廷比之今日的大唐,更有朝氣,每個人都在為了大明王廷而奮鬥。”


    “是啊,大明王廷比之我大唐更有朝氣!”李二感慨了一番說道,“可曾幾何時,我大唐難道就沒有朝氣麽?


    昔日我大唐初立之際,天下動蕩不安,諸位臣公誰不是以興盛大唐為己任?


    可為何如今,這份朝氣它沒了!


    難道說,我大唐已經寰宇無敵,無畏於天下了?


    可朕不理解!


    同樣是我大唐走出去的趙王,太子,為何他們在域外就能大放異彩,開疆拓土?


    難道真是橘生南為橘,生北為枳?


    諸位臣公,這難道就是你們想看到的盛世大唐麽!”


    “微臣知罪。”


    眾人聞言,再次齊齊躬身說道。


    可聽到他們這話,李二更是怒不可遏!


    “知罪,知罪!除了這句話,伱們還會說點兒別的麽!”李二頓時怒道,“朕不想聽什麽知罪不知罪!


    朕想知道,你們打算怎麽做!


    如果知罪就能讓大唐重新煥發新生,朕第一個知罪!”


    李二真的很累,心累。


    你說這滿朝的文武百官真的沒有作為麽?


    其實也不是,至少這幾年大唐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他看得見!


    真的,他看得清清楚楚。


    如果沒有李承乾那個鮮明的旗幟做對比的話,他很驕傲,很高興,甚至會為了這滿朝的文武而感到自豪。


    可一旦想想李承乾在那等環境之下,都能披荊斬棘的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大唐的那點兒小成績,真的讓他有些難以啟齒。


    這就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他現在啊,就想聽點兒幹的!


    對,就是上幹貨,別跟他打什麽馬虎眼兒,他要看到實實在在的東西。


    “大明王廷從無到有僅僅用了一年之餘!


    日月山雖然還算不得一個通都大邑,但也早已是那片土地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各國,包括我大唐的商賈,都是蜂擁而至。


    而大明王廷的軍事力量,在短短一年時間,從幾十人突飛猛進,如今已有十數萬控弦之士!


    至於他們的軍械,說是天下之最也當得起此名!


    最後,就是他們層出不窮的工業,看看吧,如今大明製造的東西,在我長安那都是稀罕物,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


    諸位,你們難道就沒想想,在過去的一年之中,我大唐又在作甚?


    比國土,大明不過大唐一個州府大小。


    比人口,整個大明王廷的人口加起來還沒有我大唐一個長安多。


    可為什麽,他們能屢屢創造奇跡,而我們隻能成為他們奇跡的見證者!


    我們,憑什麽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奇跡!


    憑什麽!”


    李二說完,滿臉通紅,脖子上更是青筋直冒!


    他是真的怒了!


    不過他的這話,聽到眾人的耳朵裏,其實也有些情緒高漲。


    當然,這也隻是那些年輕人。像侯君集、長孫無忌這種老油條,又豈會是李二三言兩語就能挑動他們情緒的?


    可這會兒大家不管咋想的,一個二個裝那也得裝出個情緒高漲的模樣出來。


    李二自然知道這些,不過他一點兒都不在意,看了看滿朝的官員後,突然說道:“諸位愛卿,早晚有一日高明會迴大唐的。


    爾等難道就不想想,他難不成會是一個人迴來?


    他大明王廷的那些官員,要不要和他一起迴來?


    屆時,爾等拿什麽去和那一群充滿了激情,充滿了幹勁兒且能屢屢創造奇跡的大明官員爭鋒?”


    這話一出,眾人一愣。


    我草!


    你是真敢說啊!


    不過這話有錯麽?


    當然沒錯。


    李二這話,那真是一點兒錯都沒。


    李承乾也有一套班底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前他們不是沒想過,但從沒有將大明王廷的那些官員放在心上,可今天聽李二這麽一說,大家都有了危機感。


    縱使李承乾迴來的時候,他們就算死了,可他們的後人又當如何?


    這一瞬間,眾人真的重新燃起了鬥誌!


    不是和別人鬥,就是不能輸給大明王廷的那些官員。


    要知道,大明和大唐的官員,他媽的,高度重合啊!


    人家迴來,都能直接頂替你……


    而也正是從今天開始,大明王廷和大唐的競爭終於拉開了序幕。


    以前他們覺得自己可以躺在功勞簿上過日子了,但現在,他們再次感受到了威脅,都他媽是一群正兒八經的好漢,沒威脅的時候,擺爛過日子自然是最好的選擇,可有了威脅,他們也不會坐以待斃!


    至此,李二也不再多言。


    他本就沒有借此收拾誰的意思。


    這他媽真要這麽幹了,大半個朝堂上估計沒有幾個能幸免於難的。


    他想做的,本就隻是借著這次機會,重新讓大唐上上下下煥發新生!


    眾人散去後,李二招了招手,一內侍走了出來。


    “那批連弩到底是什麽情況?”李二直接問道。


    這內侍正是密諜司的,聞言,立馬說道:“迴陛下,那批連弩的確如陳國公所言,被眾人給分了。


    不過並非是初入長安就如此,而是在兵部放了一段時間,而且眾人也並沒有掏錢。”


    李二一聽,瞬間就懂了。


    侯君集用這些軍械賣了人情。


    不過這事兒,他也不打算再追究,而且,真要追究下去,你放心,兵部絕對有那麽一筆錢放在那裏。


    侯君集是個聰明人,他會給李二把柄,但這把柄絕對是有限製的。


    “有沒有人在私自研究連弩?”李二又問道。


    “有一人”內侍說道,“吏部侍郎陰弘智正在研究此物,不過這麽長時間以來,也沒任何進展,而且他從別的渠道也弄迴來不少連弩,甚至還偷偷招募了不少工匠。


    不過自從上一次工部和齊國公都開始給工匠加了工錢後,他那邊不少工匠都動了心思,聽聞這段時間,他私自處死了不少工匠。”


    “好膽!”李二本來還有些慍怒,不過跟著就是一笑,道,“無妨,自有人收拾他,盯著就是。”


    “遵命。”


    而在眾人出宮以後,魏征和房玄齡、蕭瑀還有孔穎達幾人同行。


    路上,孔穎達說道:“陛下這是要革新啊!”


    “談不上革新。”房玄齡說道,“其實這對我大唐而言的確是好事兒。”


    魏征也點了點頭,說道:“陛下隻是想用大明王廷來鞭策一下我等,確實是件好事兒,如今的朝堂啊,真的有些死氣沉沉了。”


    “沒有吧。”孔穎達說道,“這些年大唐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的,怎麽能說死氣沉沉呢?”


    “那是你沒去過大明王廷,沒見過日月山哪怕是學堂中的孩子,都以振興大明為己任的驕傲……”蕭瑀在一旁說道。


    說到這個,不單單他,就連魏征都是一臉的懷戀。


    那真是一個讓他們這樣的人,心馳神往的地方。


    “老夫也沒去過大明王廷,兩位可否為老夫也講解一番?”房玄齡在一旁說道。


    魏征和蕭瑀笑了笑,當即就將他們在大明王廷的所見所聞,再次講述了一遍。


    不過這一次,講得就要細致得多。


    而房玄齡和孔穎達聽完,都是一臉的心馳神往。


    這種朝氣蓬勃的環境,真的讓他們這些實幹派心馳神往。


    “也難怪陛下受夠了如今朝堂上的死氣沉沉,不過這一次,陛下一句話怕是要引發不小的血雨腥風啊。”孔穎達聽完,無奈地搖了搖頭。


    房玄齡卻是說道:“血雨腥風倒是談不上,不過就算為了自己,大唐都會在短時間,有個改變的,好事兒,真的是好事兒。”


    將內部矛盾轉向外部,既可以避免內耗,又可以團結內部,關鍵是,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競爭,這他媽怎麽看都是好事兒!


    大唐就算沒爭贏大明,可國力卻是提升了啊!


    同一時間,眾人都在商議著什麽。


    當日下午,各家各戶都把連弩退迴了兵部。


    而各部尚書,也都將各部的官吏聚在了一起,這一次,他們的對手是大明王廷!


    一時間,沉寂了許久的大唐朝堂,終於煥發了一些生氣。


    隻是,在這生氣的背後,眾人也終於開始感受到了壓力。


    李二說得沒錯,一朝天子一朝臣,等將來李承乾迴長安登基,必然會帶著他的班底,而屆時,他們這些舊臣,又當何去何從?


    不是每個人都是李靖……


    對他們來說,這已經不是大唐和大明之間的爭鋒了,這是他們和大明官員的爭鋒。


    換句話說,他們如今在做的,不過是證明自己並非屍位素餐而已!


    太安宮,李淵躺在躺椅上,微微閉眼,臉上卻是一臉的笑意。


    身邊李元昌、李元禮、李元嘉等幾個兒子都在。


    “就番吧。”過了良久,李淵才說道,“就番之後,什麽都不問,什麽都不管,閉門讀書即可。”


    “父皇,如此一來,封地不就亂套了麽?”李元昌問道。


    李淵卻是笑道:“放心,亂不了。


    你還真以為,封地是讓你治理的?


    說句你不愛聽的,就算是栓頭豬在那兒,封地也亂不了。”


    “那趙……”李元嘉剛開口,李淵就說道,“忘了他!記住,永遠不要和他再有聯係!永遠!”


    眾人聞言,不明其意,但還是點了點頭。


    李淵不會害他們,這一點兒,幾人都清楚。


    “迴去吧,就番之後,就聽父皇的,閉門讀書,其他什麽事情都跟你們無關。”李淵說道,“生在皇家對你們來說,既是福氣,也是不幸。


    未來的大唐啊,變數太大。”


    “謝父皇教誨。”眾人躬身施禮。


    等他們走後,李淵睜開眼,看向了西北的方向,突然說道:“也不知道你到底能走到什麽程度?”


    誰也不知道他這話說的是李承乾,還是李元景。


    而就在這一天晚上,又有一人進宮向李二辭行,一時間,朝堂震動!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無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赴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赴醉人並收藏貞觀無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