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舊書坊事件已經過去了三天,多數的事情都算是蓋棺定論,剩下的不過都是下麵人就能解決的小事情,不再有大肆追查的必要,天都也恢複了正常的模樣。
今天養心殿的朝會倒是有點不一樣,殿外麵立著數十個人,皆麵色肅然,目光微垂,沒有任何的動作,跟四周的人也沒有任何的交流,在冷風中等待著。這些人隨便拎出一個人來,都是可以在大明某一方麵唿風喚雨的人,如今都聚集在門外,各懷心思。
養心殿建得極高,再多的人也會顯得空曠,更何況這裏麵的人本就不多。過分的溫暖讓人有點昏昏欲睡,但沒有人敢有這樣的心思。
褚安良將舊書坊事件原原本本地敘述了一遍,之後大殿裏便沒了聲音。
“這麽說,所有的起因都是這個叫寧獨的少年?”天順帝問道。
“是,萬歲。”
“這個少年為什麽值得南國暗火來爭奪?”
唯有搞清楚這個問題,所有的脈絡才能夠理清楚,進而將舊書坊事件完全調查清楚,這個問題是最關鍵的問題。
褚安良當然懂得這個道理,但他沒有去查原因,他非常清楚知道別人秘密並非是一件好事,他迴稟道:“寧獨師從商衝古,盡得真傳。南國暗火應該是看上了商衝古的劍。”
這個理由看起來很充分,其實真正追究起來卻是漏洞百出。任何一個少年都不可能盡得商衝古的真傳,商衝古的劍遠不是那麽好學的:至於偷學則更是沒什麽道理,哪怕商衝古將他的劍道印刷成冊,流傳於大街小巷,也並不是人人都能學的。南國暗火費盡心機做這件成功率並不高的事,完全是得不償失,哪怕是潛入計相院翻取龍鱗冊都比這件事靠譜。
“嗯。”天順帝應了一聲,便閉目養神起來,好似相信了褚安良的解釋。
“啟稟聖上,臣有本奏。”高聞淵躬身說道。
“說。”
“禦林軍統帥蔣武屙動用私權,無視法度,剪除異己,大肆提拔親信,儼然已經將禦林軍變成了他一個人的軍隊!”高聞淵聲音越來越激,甚至憤怒起來。
禦林軍作為天都的最強力量,隻能歸皇帝統領。如果有人將其變為自己力量,無異於謀逆。
大明的皇帝思索了一下,說道:“叫蔣武屙進來。”
“宣禦林軍統帥蔣武屙覲見!”
大門敞開,身著正裝的蔣武屙闊步走進,跪地行禮。
“參見聖上!”
“蔣武屙,你可有黨同伐異?”大明的皇帝問的有些漫不經心。
“迴聖上,禦林軍結構臃腫,人員混雜,猶如一頭被掛上十副馬鞍的戰馬,看著好看,卻不能衝鋒陷陣。舊書坊一事,禦林軍行動遲緩,漏洞百出,不能立刻殲滅入侵之敵,是臣之罪。是以臣要改製禦林軍!”
“蔣將軍改製禦林軍自然正確,但事先不稟兵部,不經內閣審議,不等聖上之命,擅自決斷,是不是也太過越權了?!”高聞淵斥責道。
“猛藥去屙,重典治亂。難道來犯之敵會提前通知你再來犯嗎?”蔣武屙聲音冷硬地反問。
還未等高聞淵再次發問,天順帝便說道:“褚安良,禦林軍可否行動遲緩?”
“迴稟聖上。禦林軍並未像蔣將軍說的那樣不堪,半數的敵人都是禦林軍進行的攔截以及擊殺。可能蔣將軍要求過高,才不滿那些平庸之輩的無為,此舉或有不妥,但想必蔣將軍也是為了禦林軍好。”褚安良聲音平緩地說道。
褚安良這般說辭,便是證明了蔣武屙的舉措並沒有什麽道理,禦林軍並非迫切地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由此一來,蔣武屙的罪名就有可能坐實。
“蔣武屙。”
“臣在!”
“你此舉確實不妥,就罰你一年俸祿好了。”
高聞淵一聽這樣的宣判,就知道拿不出足夠的證據是不可能讓蔣武屙下台的,但他不能夠就此放棄,哪怕是日後再攻訐,也必須留下伏筆才行。
“老臣建議,各部門集中梳理舊書坊一事的得失,也算是對天都防禦體係的一次整理。”內閣首輔嚴大人說道。
“那就按照閣老的意思去辦,各部門匯報得失,及時彌補各自缺漏。”
舊書坊的事件好像就此蓋棺定論了,並未因此引發起劇烈的衝突。
靜了片刻後,天順帝卻突然問道:“那個叫寧獨的少年,現在在何處?夏觀不是也有事要上奏嗎,讓他也進來說說。”
“宣禦龍院院長夏觀覲見。”
早在外麵等好的夏觀一進養心殿便跪了下來,隻埋頭跪著,一言不發。
“這又是怎麽了,夏觀?”天順帝問道。
“臣有罪,非以死不能謝罪。”
“夏大人何罪?”天順帝按照夏觀的意思追問道。
“臣愧對先帝,愧對大明,執掌星圖,卻讓星圖在臣手上蒙塵!”
“舊書坊的事都已經過去三天了,有問題便自己去解決,不要來朕這哭天喊地的,朕這裏不是戲台子。”天順帝的語氣裏已經有了不耐。
夏觀顯然不知道這裏之前發生了什麽,但他能夠猜出個八九不離十。天順帝都已經下令,他也沒就沒有什麽好說的了。別的地方他管不到。禦龍院他是一定要整治的。
“朕問你,那個叫寧獨的少年現在身在何處?”
夏觀心中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天順帝竟然會問這種事。按理說,身為禦龍院院長,他應該對天都內所有的修行者蹤跡都清楚,可他的確不知道寧獨現在身在何處。
“臣不知。”夏觀原本就抱著赴死的心來的,此刻則毫不猶豫地迴答了出來。
“夏大人身為禦龍院院長,自然不可能留意每個修行者的行蹤。寧獨現在正在城西的一處巷子修養,大概是怕再惹上什麽麻煩,才沒有迴青藤園,一直隱匿著自己的蹤跡。”褚安良此時站出來說道。朝堂之上的黨派到底有多少,誰都說不清楚,但最起碼大家都知曉有著新舊兩黨兩股大勢力。以嚴首輔跟高聞淵為代表的舊黨把持朝政近十年,根深蒂固,推崇的是“休養生息”之策;而新黨則對現在大明的弊端深惡痛絕,主張“革故鼎新”。今日在養心殿中,先是舊黨的高聞淵對新黨的蔣武屙發起詰難,褚安良的立場顯然是在舊黨那裏,而夏觀進養心殿後有著非常明顯的新黨傾向,褚安良卻又幫了對方一把。褚安良的曖昧態度,讓新舊兩黨都吃不準他到底是哪一派,還是說他兩邊都下注。
天順帝說道:“既然寧獨還活著,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外麵的那些人,都是為了這件事吧。讓他們都迴去好好反省反省,不要跟朕來演戲。都是些大明的頂梁柱,把自己燒斷了是想讓大明塌了嗎?”
“聖上恕罪!”眾人都趕忙跪下。
“都退下吧,朕還要清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人依次退出了養心殿,雖然走的是同一條路,但是各自走在各自的路上。
蔣武屙走在最前,目視著前方。對他來說,今天的結果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不用說一年俸祿,就算是終生俸祿或者要他一條手臂,他都不會眨一下眼睛。現在已經沒有了任何的阻礙,他可以將禦林軍打造成自己想要的隊伍。
其餘新黨的人都走在蔣武屙的後麵,從臉上看不出是否喜悅,但其內心都有著一股激動。借助這個機會,他們就可以開始心中的改革大業。
高聞淵等人走在其後,麵色看起來有些不好看。今天的朝議,高聞淵參蔣武屙沒有成功,顯然是有人提前跟天順帝說過此事,是新黨早有預料還是自己這邊出了奸細?
這麽長的路對須發皆白的嚴首輔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他走得很慢。所有人都可以從他的臉上看出蒼老的神色,好似他已經撐不了多少年了。
“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這條路怕是也走不了幾天了。”嚴首輔在走完整條路後發出了感慨。
“隻有您走一天,這條路走到最後的都是您。”高聞淵一語雙關地說道。
嚴首輔向著身後望去,笑道:“後麵還有一個呢!”
褚安良走得更難,像是在戲台上挪步一般,走上前來行禮問道:“嚴閣老進來可好?”
“江河日下咯!大明的未來還是要靠你們這些年輕人!”
“嚴閣老說笑了,您可是大明的頂梁柱,誰倒了您都不能倒。”
嚴首輔笑了笑,拍了拍褚安良的肩膀,上了轎子,臨行前說道:“褚大人也要保重身子,這風向一變,天可又要冷了啊!”
“多謝嚴閣老關心。”褚安良目送著轎子離去,自己慢慢走迴了東錦宮。他已經能夠預料到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對新黨來說可能會是毀滅性的打擊。
“張大人,你也是個狠人啊,竟然讓這麽多人去送死,為你鋪路。等嚴閣老一死,下一任首輔必定會是你了!”
今天養心殿的朝會倒是有點不一樣,殿外麵立著數十個人,皆麵色肅然,目光微垂,沒有任何的動作,跟四周的人也沒有任何的交流,在冷風中等待著。這些人隨便拎出一個人來,都是可以在大明某一方麵唿風喚雨的人,如今都聚集在門外,各懷心思。
養心殿建得極高,再多的人也會顯得空曠,更何況這裏麵的人本就不多。過分的溫暖讓人有點昏昏欲睡,但沒有人敢有這樣的心思。
褚安良將舊書坊事件原原本本地敘述了一遍,之後大殿裏便沒了聲音。
“這麽說,所有的起因都是這個叫寧獨的少年?”天順帝問道。
“是,萬歲。”
“這個少年為什麽值得南國暗火來爭奪?”
唯有搞清楚這個問題,所有的脈絡才能夠理清楚,進而將舊書坊事件完全調查清楚,這個問題是最關鍵的問題。
褚安良當然懂得這個道理,但他沒有去查原因,他非常清楚知道別人秘密並非是一件好事,他迴稟道:“寧獨師從商衝古,盡得真傳。南國暗火應該是看上了商衝古的劍。”
這個理由看起來很充分,其實真正追究起來卻是漏洞百出。任何一個少年都不可能盡得商衝古的真傳,商衝古的劍遠不是那麽好學的:至於偷學則更是沒什麽道理,哪怕商衝古將他的劍道印刷成冊,流傳於大街小巷,也並不是人人都能學的。南國暗火費盡心機做這件成功率並不高的事,完全是得不償失,哪怕是潛入計相院翻取龍鱗冊都比這件事靠譜。
“嗯。”天順帝應了一聲,便閉目養神起來,好似相信了褚安良的解釋。
“啟稟聖上,臣有本奏。”高聞淵躬身說道。
“說。”
“禦林軍統帥蔣武屙動用私權,無視法度,剪除異己,大肆提拔親信,儼然已經將禦林軍變成了他一個人的軍隊!”高聞淵聲音越來越激,甚至憤怒起來。
禦林軍作為天都的最強力量,隻能歸皇帝統領。如果有人將其變為自己力量,無異於謀逆。
大明的皇帝思索了一下,說道:“叫蔣武屙進來。”
“宣禦林軍統帥蔣武屙覲見!”
大門敞開,身著正裝的蔣武屙闊步走進,跪地行禮。
“參見聖上!”
“蔣武屙,你可有黨同伐異?”大明的皇帝問的有些漫不經心。
“迴聖上,禦林軍結構臃腫,人員混雜,猶如一頭被掛上十副馬鞍的戰馬,看著好看,卻不能衝鋒陷陣。舊書坊一事,禦林軍行動遲緩,漏洞百出,不能立刻殲滅入侵之敵,是臣之罪。是以臣要改製禦林軍!”
“蔣將軍改製禦林軍自然正確,但事先不稟兵部,不經內閣審議,不等聖上之命,擅自決斷,是不是也太過越權了?!”高聞淵斥責道。
“猛藥去屙,重典治亂。難道來犯之敵會提前通知你再來犯嗎?”蔣武屙聲音冷硬地反問。
還未等高聞淵再次發問,天順帝便說道:“褚安良,禦林軍可否行動遲緩?”
“迴稟聖上。禦林軍並未像蔣將軍說的那樣不堪,半數的敵人都是禦林軍進行的攔截以及擊殺。可能蔣將軍要求過高,才不滿那些平庸之輩的無為,此舉或有不妥,但想必蔣將軍也是為了禦林軍好。”褚安良聲音平緩地說道。
褚安良這般說辭,便是證明了蔣武屙的舉措並沒有什麽道理,禦林軍並非迫切地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由此一來,蔣武屙的罪名就有可能坐實。
“蔣武屙。”
“臣在!”
“你此舉確實不妥,就罰你一年俸祿好了。”
高聞淵一聽這樣的宣判,就知道拿不出足夠的證據是不可能讓蔣武屙下台的,但他不能夠就此放棄,哪怕是日後再攻訐,也必須留下伏筆才行。
“老臣建議,各部門集中梳理舊書坊一事的得失,也算是對天都防禦體係的一次整理。”內閣首輔嚴大人說道。
“那就按照閣老的意思去辦,各部門匯報得失,及時彌補各自缺漏。”
舊書坊的事件好像就此蓋棺定論了,並未因此引發起劇烈的衝突。
靜了片刻後,天順帝卻突然問道:“那個叫寧獨的少年,現在在何處?夏觀不是也有事要上奏嗎,讓他也進來說說。”
“宣禦龍院院長夏觀覲見。”
早在外麵等好的夏觀一進養心殿便跪了下來,隻埋頭跪著,一言不發。
“這又是怎麽了,夏觀?”天順帝問道。
“臣有罪,非以死不能謝罪。”
“夏大人何罪?”天順帝按照夏觀的意思追問道。
“臣愧對先帝,愧對大明,執掌星圖,卻讓星圖在臣手上蒙塵!”
“舊書坊的事都已經過去三天了,有問題便自己去解決,不要來朕這哭天喊地的,朕這裏不是戲台子。”天順帝的語氣裏已經有了不耐。
夏觀顯然不知道這裏之前發生了什麽,但他能夠猜出個八九不離十。天順帝都已經下令,他也沒就沒有什麽好說的了。別的地方他管不到。禦龍院他是一定要整治的。
“朕問你,那個叫寧獨的少年現在身在何處?”
夏觀心中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天順帝竟然會問這種事。按理說,身為禦龍院院長,他應該對天都內所有的修行者蹤跡都清楚,可他的確不知道寧獨現在身在何處。
“臣不知。”夏觀原本就抱著赴死的心來的,此刻則毫不猶豫地迴答了出來。
“夏大人身為禦龍院院長,自然不可能留意每個修行者的行蹤。寧獨現在正在城西的一處巷子修養,大概是怕再惹上什麽麻煩,才沒有迴青藤園,一直隱匿著自己的蹤跡。”褚安良此時站出來說道。朝堂之上的黨派到底有多少,誰都說不清楚,但最起碼大家都知曉有著新舊兩黨兩股大勢力。以嚴首輔跟高聞淵為代表的舊黨把持朝政近十年,根深蒂固,推崇的是“休養生息”之策;而新黨則對現在大明的弊端深惡痛絕,主張“革故鼎新”。今日在養心殿中,先是舊黨的高聞淵對新黨的蔣武屙發起詰難,褚安良的立場顯然是在舊黨那裏,而夏觀進養心殿後有著非常明顯的新黨傾向,褚安良卻又幫了對方一把。褚安良的曖昧態度,讓新舊兩黨都吃不準他到底是哪一派,還是說他兩邊都下注。
天順帝說道:“既然寧獨還活著,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外麵的那些人,都是為了這件事吧。讓他們都迴去好好反省反省,不要跟朕來演戲。都是些大明的頂梁柱,把自己燒斷了是想讓大明塌了嗎?”
“聖上恕罪!”眾人都趕忙跪下。
“都退下吧,朕還要清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人依次退出了養心殿,雖然走的是同一條路,但是各自走在各自的路上。
蔣武屙走在最前,目視著前方。對他來說,今天的結果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不用說一年俸祿,就算是終生俸祿或者要他一條手臂,他都不會眨一下眼睛。現在已經沒有了任何的阻礙,他可以將禦林軍打造成自己想要的隊伍。
其餘新黨的人都走在蔣武屙的後麵,從臉上看不出是否喜悅,但其內心都有著一股激動。借助這個機會,他們就可以開始心中的改革大業。
高聞淵等人走在其後,麵色看起來有些不好看。今天的朝議,高聞淵參蔣武屙沒有成功,顯然是有人提前跟天順帝說過此事,是新黨早有預料還是自己這邊出了奸細?
這麽長的路對須發皆白的嚴首輔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他走得很慢。所有人都可以從他的臉上看出蒼老的神色,好似他已經撐不了多少年了。
“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這條路怕是也走不了幾天了。”嚴首輔在走完整條路後發出了感慨。
“隻有您走一天,這條路走到最後的都是您。”高聞淵一語雙關地說道。
嚴首輔向著身後望去,笑道:“後麵還有一個呢!”
褚安良走得更難,像是在戲台上挪步一般,走上前來行禮問道:“嚴閣老進來可好?”
“江河日下咯!大明的未來還是要靠你們這些年輕人!”
“嚴閣老說笑了,您可是大明的頂梁柱,誰倒了您都不能倒。”
嚴首輔笑了笑,拍了拍褚安良的肩膀,上了轎子,臨行前說道:“褚大人也要保重身子,這風向一變,天可又要冷了啊!”
“多謝嚴閣老關心。”褚安良目送著轎子離去,自己慢慢走迴了東錦宮。他已經能夠預料到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對新黨來說可能會是毀滅性的打擊。
“張大人,你也是個狠人啊,竟然讓這麽多人去送死,為你鋪路。等嚴閣老一死,下一任首輔必定會是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