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大殿中,龐統心中激蕩無比,更是感慨萬千。


    所有人中,他是最早追隨劉修的。


    昔年,劉修剛剛求得外放為官的任命,是擔任一個小縣令,龐統就追隨劉修。


    從長沙郡喋血沙場,再迴到襄陽城奪取州牧。


    從交州,再到益州……


    劉修成長的足跡,有著他的全程參與。


    如今,到了豐收時節。


    恭敬站在大殿中,龐統靜候劉修的安排。


    劉修沉聲說道:“朕崛起於微末之時,龐統便追隨左右。解長沙郡之患,平荊州之亂,定巴蜀益州,奪南方交州……”


    “曆次戰事,皆有龐統參與。”


    “若如龐統之輔佐,朕難有今日之輝煌。”


    “今日論功,龐統功在社稷,功在楚國。”


    劉修給龐統定下了功勞。


    說完後,劉修便道:“朕任命龐統為兵部尚書,執掌楚國兵部。”


    兵部,掌管全國武官及兵籍、軍令等。


    毫不意外的說,龐統便是軍方第一人。


    龐統口頭道:“臣叩謝陛下隆恩。”


    得到兵部尚書一職,龐統心中也頗為歡喜,這是他比較擅長的事情。如果讓他處理政務,他也不喜歡,因為太繁複了。


    劉修頷首,就見龐統起身迴到坐席上。


    劉修又道:“法正!”


    “臣在!”


    法正站起身,跪地行禮。


    此刻,法正心中也充滿了期待。


    他效忠劉修,就是為了能夠一展所長,能封妻蔭子。


    如今,終於功成。


    劉修目光思索間,緩緩說道:“昔年益州未定,你便慧眼擇主,為朕謀劃益州。”


    “為了益州,你甘願委屈自身,潛藏益州。”


    “有你裏應外合,方有奪取益州之迅速。”


    “攻略吳國,你全權謀劃,更早作準備,為占據吳國奠定基礎。”


    “攻打吳國第一功,非你莫屬。”


    劉修闡述著法正的功勞。


    在劉修麾下,法正也是很早就歸順的,隻不過法正歸順後,為了幫助劉修謀劃益州,甘願留在劉璋麾下。


    等到劉修攻打益州時,才一舉動手,助劉修平定益州。


    劉修正色道:“朕任命你為戶部尚書。”


    “臣遵旨!”


    法正口頭應下,他心中更是激動澎湃。


    戶部職責,掌管全國的賦稅、田地、戶籍、俸祿餉銀等一切和財政相關的事宜。


    這樣的權利,可謂巨大。


    自古以來,錢袋子都是最核心的官職。


    法正掌管戶部,便掌管著劉修的錢袋子,可見其重要性。


    待法正迴到了坐席上,劉修又道:“賈詡!”


    “老臣在!”


    賈詡迴答一聲,他臉上神情有些錯愕。


    但還是規規矩矩起身,向劉修見禮。


    賈詡之所以錯愕,是因為他剛才已經得到了任命,他是內閣成員之一。作為楚國的內閣成員,他是楚國擁有最高決策權的人。


    如今,劉修卻又喊到了他。


    所有官員的目光,也齊刷刷落在賈詡身上。


    誰都覺得奇怪。


    但誰也不覺得奇怪,因為劉修一直都極為器重賈詡。


    雖說賈詡曾是曹操的人,但賈詡歸順後,為劉修屢立功勞,是劉修麾下最重要的人。


    劉修道:“古人曾說,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賈文和雖老,卻壯心不改。”


    “本王奪取益州,平定涼州,穩定交州,皆有賈詡之功勞。”


    “今,本王任命賈詡為吏部尚書。”


    劉修一席話,在大殿中掀起了千層浪。


    吏部,是最重要的部門之一。


    吏部掌管著天下文官的任免、升降、調動等諸多事宜。


    毫不意外的說,這是最核心的部門。


    賈詡本就是內閣六個成員之一,如今加上吏部尚書的身份,他的權利便更大。


    如此安排,可見劉修對賈詡的器重。


    官員們議論紛紛,卻沒有人敢站出來反駁。


    第一,劉修威望足夠;


    第二,賈詡功勳足夠。


    僅此兩條,便沒有人敢站出來質疑劉修。


    賈詡雙手合攏,叩拜謝恩。


    他今天也是無比的意外,但想一想劉修離開襄陽出去賑災時,曾令他坐鎮後防,把一切都交給他打理。


    以劉修對他的器重,這安排也在情理之中。


    賈詡迴到坐席上,一眾官員看來,臉上都露出欣羨的神色。


    劉修掃視一番,眾人便噤聲。


    大殿中,頓時又安靜下來。


    所有的目光又集中在劉修的身上,等待著劉修繼續安排。


    劉修目光逡巡掃過,最後落在諸葛亮身上。


    “諸葛亮!”


    劉修的聲音,猶如一聲炸雷般響起。


    當諸葛亮的名字被叫響,所有人都看向諸葛亮。


    在此之前,諸葛亮一直沒有出仕,有一部分官員,甚至都不認識諸葛亮。如今劉修突然喊到諸葛亮的名字,許多人都被倍感驚訝。


    認識諸葛亮的則心中明白,他們清楚諸葛亮的能力。


    “臣在!”


    諸葛亮站起身,走到大殿中,跪下向劉修行禮。


    劉修盯著諸葛亮,嘴角有一抹淡淡笑容。


    曾經,他想招攬諸葛亮,將諸葛亮收為己用。但諸葛亮要強,選擇了劉備。


    雙方交鋒數次。


    最終,劉備被他徹底擊殺,諸葛亮最後歸隱書院。


    如今諸葛亮,終於到了他的麾下。


    劉修語氣略微低沉,緩緩道:“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辭水,故能成其深。”


    “諸葛亮之才,人所共知。”


    “誠然,諸葛亮曾為朕之敵人。”


    “但彼時之敵,今日之友。既然是人才,朕自當用之。”


    劉修說道:“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諸葛亮能為朕所有,天下士子,不分楚國和魏國,同樣都能為朕所用。”


    “朕任命諸葛亮為刑部尚書,掌管刑部。”


    劉修一句話,任命了諸葛亮的官職。


    “臣謝陛下隆恩。”


    諸葛亮又叩頭道謝。


    刑部,掌管著楚國的訴訟法律和刑獄,是主管全國刑法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


    這是極為重要的部門。


    諸葛亮對於這一官職頗為滿意。


    他迴到坐席後,劉修又把司馬徽和黃承彥喊出來,安排了兩人的官職。


    司馬徽出任禮部尚書,黃承彥出任工部尚書。


    司馬徽是有名的大儒,精通禮義經典。他擔任禮部尚書,沒人反駁。至於黃承彥擔任楚國的工部尚書,更加的沒人敢反駁。


    黃承彥是皇後之父,是當朝的國丈,身份尊貴。


    如此身份,誰敢置喙?


    劉修安排完內閣和六部的官員,又安排了其餘的相應官職。


    大體的官員構架終於確定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小侯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一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一方並收藏三國小侯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