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修麾下,文官有賈詡、龐統、法正、魯肅、張昭、顧雍等一幹人等,武將有黃虎、沙摩柯、馬超、黃忠、太史慈、魏延、張任等人。


    說劉修麾下人才濟濟,是不過分的。


    忽然,賈詡站出來道:“大王,臣有本奏。”


    在劉修的麾下,賈詡年長,更睿智通達,雖說賈詡是中途歸順的,可是在劉修麾下,賈詡卻有極高的威望。


    他一開口,眾人目光,齊刷刷落在賈詡身上。


    劉修道:“文和有什麽要說?”


    賈詡拱手行了一禮,正色道:“大王調整官員,自然是涉及到加官進爵的事情。老夫認為,為時過早了。”


    “曹魏未滅,現在便分封賞賜,並不合適。”


    “要賞賜,也是滅掉曹魏,一統天下後,再來賞賜。”


    “臣一番妄言,請大王降罪。”


    賈詡的話,猶如一盆冷水兜頭潑下,令大殿中的文武百官心冷了下去。


    他們剛才見賈詡站出來,都以為有好事兒。


    沒想到,竟是這樣的事情。


    一個個都思考著,但心中卻還是有一絲的不甘。


    劉修聽完,卻也是愣了下,旋即恢複過來。


    他聽完賈詡的話,猶如聽到晨鍾暮鼓般,驟然從吳國大勝中的沾沾自喜中跳出來,便得冷靜了下來。


    曹操雄踞北方,這是不爭的事實。


    這一次攻打吳國,借著陸遜的手,算計了張遼和荀攸。


    可以說,削弱了曹操的力量。


    可是曹操麾下文臣武將無數,尤其是曹操有並州、幽州、冀州、兗州、徐州、青州等地,在底蘊根基上,是絲毫不弱於劉修的,甚至更強。


    這樣的敵人,並非能輕易擊敗的。


    隻是劉修滅掉了孫權後,解決了一個大敵,心中也有些沾沾自喜。


    劉修深吸口氣,道:“文和先生一番話,本王明白了。”


    賈詡見狀,也鬆了口氣。


    劉修畢竟是年少得誌,他擔心劉修洋洋得意,一旦得意忘形,距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賈詡道:“大王,老臣還有一件事稟報。”


    “什麽事?”劉修問道。


    賈詡迴答道:“據老臣所知,曹操的使節楊修雖然灰溜溜的出了王城。但實際上,他還在襄陽城,並未離開的。”


    劉修眉頭一挑,道:“楊修還未離開?”


    “是!”


    賈詡點頭應下。


    劉修聞言,眼中流露出思索神色:“楊修來討要張遼和荀攸,本王直接拒絕,而要曹操拿出三州之地交換。楊修無奈才離開的,可現在他沒有離開,是什麽意思?”


    賈詡正色道:“老臣認為,楊修是故意如此的。”


    “為什麽?”


    劉修詢問道。


    賈詡道:“荀攸和張遼兩人是曹操的心腹。”


    “兩人在,曹操便不會罷手。”


    “至於割讓三州之地換取荀攸和張遼,曹操是做不出來的。”


    “隻要大王不鬆口,張遼和荀攸就跑不掉。”


    “而曹操要奪迴兩人,老臣思來想去,曹操隻有一個突破口,那就是孫權。曹操隻能在孫權的問題上做文章,才能脅迫大王。”


    賈詡一番話,點出了關鍵之處。


    他的話,頓時引得朝堂上的眾人表情肅然。


    賈詡的分析鞭辟入裏,的確是相當重要的事情,也是最關鍵的所在。


    劉修思考一番後,他吩咐道:“賈詡、龐統、法正、魯肅、張昭、顧雍留下,其餘人退下。”


    “喏!”


    官員退下,隻留下賈詡等人。


    劉修看向賈詡,道:“文和,關於孫權事情,你怎麽看?”


    賈詡抬頭看了張昭、顧雍一眼,便說道:“大王,老臣認為,隻能用荀攸和張遼換迴孫權。”


    “原因!”


    劉修沉聲問道。


    孫權換不換迴來,劉修是不關心的。


    張遼和荀攸,卻都是人才。


    這兩個人至關重要。


    要交出這兩個人,劉修打心底是不願意的。


    賈詡正色道:“按理說,孫權死在曹操手中,是最好的結局。如此歸順大王的吳國係官員,會全力以赴的效忠大王。”


    “可是如今,孫權在曹操的手中,而且楊修接下來,很可能會利用這件事做文章。”


    “楊修覲見大王,沒有馬上提出來。”


    “而是失敗後留在襄陽,估摸著,便是要運作這件事。”


    “一旦消息傳開,世人都說大王不願意換迴孫權,周瑜會怎麽想?”


    “到時候,孫夫人又會怎麽想?”


    “甚至曾經吳國的將士,又會怎麽想?”


    “僅僅是為了周瑜和尚香夫人,大王也該換迴孫權。”


    賈詡老臉上盡是褶子,他眼眸中,卻是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按道理來說,孫權死了最好。


    可是曹操不傻,而且曹操是一個賊精的人,他不可能不利用孫權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換迴孫權,以安撫周瑜、張昭等吳國係官員的心,反而是更恰當的。


    劉修聽了賈詡的分析,表情肅然。


    賈詡的分析,他沒有想到。


    這一點,的確是至關重要,不容忽視。


    劉修目光一轉,看向法正、張昭等人,道:“你們怎麽看?”


    張昭捋了捋頜下的胡須,接過話道:“大王,臣也讚同賈軍師的分析。張遼和荀攸雖然是人才,可相比於吳國的穩定,換迴孫權最合適。”


    “周瑜歸順的事情,臣有所耳聞。”


    “雖說周瑜歸順,但周瑜內心,肯定是有疙瘩的。”


    “換迴孫權,周瑜、尚香夫人等人,都會對大王感恩戴德。”


    “而且孫權握在大王手中,大王也能不受脅迫。”


    張昭拱手道:“老臣讚同換迴孫權。”


    龐統眼眸中閃過一道冷光,道:“大王,臣反對。”


    劉修道:“士元為什麽反對?”


    龐統麵色肅然,正色道:“卑職認為,荀攸和張遼都是大敵,縱虎歸山,後患無窮。在楊修沒有正式提出來之前,先斬殺了這兩人。”


    “如此,縱然楊修提出來,他也晚了。”


    “張遼和荀攸已死,曹操捏著孫權又能如何呢?”


    “曹操要殺孫權,讓他殺好了。”


    “一個孫權,和荀攸、張遼的價值是不對等的。”


    龐統心中反對,他不願意換迴孫權。換迴孫權,等於在楚國放下了一個不穩定的因素。雖說換迴孫權,也要羈押起來,但隻要孫權在,就容易出現問題。


    龐統的反對,使得大殿中出現了不同的意見。


    法正開口道:“大王,臣也反對。”


    “換迴孫權雖有好處,可實際上,卻也是資助了敵人。”


    “周瑜本就已經歸順了大王。”


    “如果因為孫權的事情,周瑜再有所反複,後果會非常嚴重。”


    “臣建議,誅殺荀攸和張遼,以杜絕曹操打算。”


    法正也相當的強勢。


    在法正看來,換迴孫權是買櫝還珠的事情,吃虧的隻能是劉修。


    “踏!踏!”


    一陣腳步聲,忽然從大殿外傳來。


    鄧展急匆匆的走了進來,他拱手向劉修行禮,道:“大王,城內有揚言散播,說曹操用孫權交換荀攸和張遼,遭到了大王的拒絕。卑職派人查探後,發現是楊修所為。他離開了王城,卻並未離開襄陽。”


    劉修微微頷首道:“本王知道了。”


    一揮手,鄧展便轉身退下。


    劉修看向麾下的人,道:“楊修還真是速度啊,他第一次故意不提孫權的事情,在本王這裏吃了閉門羹。如今散步消息,是要迫使本王就範。”


    顧雍表情平靜,道:“大王,卑職倒是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


    劉修道:“說來聽聽。”


    顧雍表情平靜,不卑不亢的道:“卑職認為,孫權要帶迴來,但荀攸和張遼也不能放了。雖說孫權帶迴來後,有一定的影響。但總體來說,應當是利大於弊的。”


    劉修問道:“如何操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小侯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一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一方並收藏三國小侯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