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修盯著陸遜,沉聲道:“關於你的安排,本王準備單獨再立一軍。”


    陸遜一聽,心頭更是歡喜。


    作為吳國曾經的大將,陸遜有著足夠的見識。


    楚國的劃分,陸遜是清楚的。


    楚國至今,也不過組建了六支軍隊。


    如今的楚國,囊括了涼州、益州、荊州、交州、揚州等地,可以說占據了半壁江山。如此龐大的地方,也不過六支大軍,算起來是不多的。


    如今再組建一軍,而陸遜領軍,瞬間就進入劉修的核心之中。


    陸遜道:“臣聽憑大王安排。”


    劉修聽到陸遜的話,微微頷首。


    陸遜是一個聰明的人才,知進退,明得失。


    劉修說道:“你統帥的這一軍,不作為第七軍。之前六個軍的組建,是安排在各地駐紮,都是負責各地的穩定等。”


    “你即將統帥的軍隊,職責卻不一樣。”


    “你即將組建的軍隊,本王命名為‘海軍’。”


    劉修眼神中,有著濃濃野望。


    在三國時,吳國的造船業是最發達的,已經陸續有大船能航行海上。


    隻不過沒能實現真正的遠航。


    劉修組建海軍,便是要讓軍隊從江河之上,進入到大海之上,為以後做準備。


    陸遜聽到海軍二字,愣了下,旋即道:“大王,海軍是個什麽情況?臣統帥海軍,又該如何開戰工作呢?”


    對於海軍二字,陸遜也有些發懵。


    劉修說道:“海軍和水軍本質是一樣的,都是船上的軍隊。”


    “區別在於,一個在江河之上,一個在大海之上。”


    “海軍的以後,便是要縱橫大海。”


    “遠的本王就不說了,說說海軍近期的規劃。”


    “就拿楚國和魏國交戰來說。”


    劉修眼中閃爍著精光,說道:“魏國青州是有岸口的,如果能走海上航行抵達,那我們就能輕易在青州奪取據點。”


    “而沒有海軍,我們就得穿過徐州,再進入青州。”


    “要攻克徐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再要奪取青州,就更難了。”


    “可是如果有了海軍,如果讓我們的大船能航行海上,攻打青州就更容易了。”


    劉修繼續道:“再往遠一點書,遼東苦寒之地。”


    “曹操厲害吧,奪取了幽州後,至今,也一直無法奪取遼東。”


    “因為從幽州進入遼東,一則是天氣,二則是地利。”


    “要攻克遼東,非常困難。”


    “如果我們有了海軍,能夠直接從長江出發,然後航海北上,直達遼東。如此一來,便可以選擇在最合適的天氣,直接攻打遼東,會省去很多麻煩。”


    劉修歎息道:“隻是目前來說,這是相當困難的事情。”


    航海的船,得經得起顛簸。


    目前來說,顯然是沒有這種大船的。


    劉修組建海軍,就是為了讓陸遜從這方麵入手,增強水上作戰的能力,加強航海的能力。


    陸遜聽完後,心中也是熱血沸騰。


    陸遜熱血沸騰的,不是在大海上航行多麽多麽的激動人心。


    他熱血沸騰的,是一旦他組建起海軍,如果能夠從海上直接抵達青州,就能為劉修一統全國立下汗馬功勞,這才是最令人激動的。


    至於遙遠的,陸遜並未考慮。


    陸遜作為江南土生土長的人,作為吳國曾經的大將,他熟悉吳國的戰船情況。


    陸遜道:“大王,目前的船隻,是不能在海上航行的。隻是要造船,恐怕不是一日之功,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才能有所成就。”


    劉修說道:“你要人,本王給你人。”


    “你要錢,本王給你錢。”


    “你要時間,本王也給你時間。”


    “總之,本王最後要結果,要看到楚國的大船,在遼闊的大海上航行。”


    劉修眼中有著期待的神色。


    陸遜道:“臣遵命,臣定不負大王厚望,自當全力以赴。”


    劉修從案桌上,拿起了一封詔令和印綬,沉聲道:“這是給你的任命書,自今日起,你為楚國驃騎將軍,位同六軍主將,獨領海軍。海軍之中,暫時不配軍師。海軍編製人數暫定三萬,駐軍太湖。”


    “喏!”


    陸遜接過詔令,心中頗為激動。


    劉修說道:“伯言,關於北伐曹操之事,本王會再等一段時間,你得盡快組建海軍。希望攻伐曹操之時,你麾下的海軍能夠派上用場。”


    陸遜說道:“大王放心,臣必定會參戰的。”


    攻打曹操之戰,是最重要的戰事。


    能否在以後的楚國有一席之地,就看攻打曹操之戰的功勞。


    所以,陸遜不能缺席。


    劉修和陸遜又說了些其他的事情,陸遜才恭敬退下。


    至於太史慈等,劉修暫時沒有封賞,要封賞,也是班師迴到襄陽後再進行。


    如今太史慈抵達,所有的軍隊都駐紮在吳縣。


    黃忠、太史慈等人都在,可以說,如今的吳縣才是真正的固若金湯。縱然曹操親自帶兵來,劉修也絲毫不懼。


    劉修坐鎮吳縣,任由張昭和陸績處理吳縣的政務。


    在兩人的聯手安排下,一切盡展很快。


    時光匆匆。


    一晃年關已過,便進入春天。


    這一年已是公元215年。


    劉修在吳縣又過了一年,但這幾個月的時間,卻令揚州無人敢輕舉妄動。


    官員的調整,有序的進行了下去。


    一批一批的官員調整了,楚國大批的官員進入揚州。


    漸漸的,都換上了楚國的縣令。


    如此一來,才讓揚州大換血,徹底打上了劉修的標簽。


    這一日,一名錦衣衛迅速來到鄧展身邊,稟報了一則消息。鄧展得知了消息,然後便直接進入吳縣的楚王宮。


    所謂的楚王宮,其實就是孫權曾經的吳王宮。


    吳國覆滅,吳王宮自然變成楚王宮。


    鄧展來到劉修的身旁,道:“大王,襄陽方麵傳來消息,曹操又派遣了使節楊修,再一次要討要荀攸和張遼。”


    劉修眉頭一挑,道:“這過了幾個月,曹操見沒動靜,終於按捺不住了。”


    鄧展道:“蒯大人和伊大人,都催促您早日迴襄陽。”


    劉修想了想,道:“如今陸績在揚州,一切都上了正規。加之陸遜海軍也在,揚州足夠安全,差不多該迴去了。傳令,召法正、張昭、太史慈、黃忠、陸遜、陸績、顧雍等人來議事。”


    “喏!”


    鄧展得令,當即就下去安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小侯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一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一方並收藏三國小侯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