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矩尺臂的追兵就在屁股後麵,七號哨所就在前邊,長戈號再也顧不上節省燃料,以全速一口氣飛到哨所附近,這才脫出超光速。
青衣依舊是第一時間掃描星係,馬上掌握了這裏的情況:“黃矮星0.8個標準質量,行星隻有一顆,半長軸五個天文單位,大約7.5億公裏……”
同一時間,星係的全息圖像出現在秦、葉二人麵前,兩個人立刻發現,這時四艘銅陽戰艦在戰艦邊緣脫出超光速,這幾艘戰艦非常特殊,每一艘帶著兩枚超光速魚雷,它們也是銅陽軍的殺手鐧。
指揮部一聲令下,八枚魚雷從不同方向進入超光速,直取十二光秒外的目標。
超光速魚雷的射程極遠,就算在銅陽星附近發射,也能飛到目標附近,可是那樣一來精度就太差了。
別說是銅陽附近,就是剛剛出發的位置,也不能保證命中,所以才讓艦隊頂上去,拖住敵軍之後再趁機發射超光速魚雷。
所有人都期盼著超光速魚雷一擊建功,一旦摧毀目標,艦隊就會立即撤離。
然而事與願違,飛近目標的超光速魚雷突然爆開,化為一團團飛散的星屑,轉眼間消失不見。
指揮部推測,這是敵軍了解人類的手段,提前下手攔截,攔截半徑隻有0.035光秒,約合一萬公裏。
消息傳迴指揮部,呂辰險些咬碎了後槽牙。
直到這個時候,長戈號才脫出超光速。距離目標隻有1.4光秒,恰好出現在戰場中部。
長戈號是最後一艘脫出超光速的人類戰艦,但不是秦虎故意落後,而是長戈號的最高速度慢於銅陽戰艦。
秦虎立刻指揮長戈號再度進入超光速,打算拉近戰艦和目標之間的距離,然而事與願違,不僅沒能達成目的,反而拉開一點距離,出現目標後方1.7光秒。
不等長戈號調轉方向,敵艦接二連三地出現在長戈號附近,雖然沒有任何一艘敵艦進入長戈號的射程,可每一艘的距離都不算遠,最遠也隻有一光秒。
長戈號不屬銅陽軍作戰序列,但它首先是人類的戰艦,在這個最緊要的時刻,秦虎覺得自己必須做點什麽。
一分鍾後,第一艘銅陽戰艦脫出超光速,與目標的直線距離隻有2.1光秒。
敵軍反應迅速,馬上分出十幾艘戰艦迎上來,而且是短距超光速飛來,眨眼之間,銅陽戰艦已然陷入敵軍的包圍。
情況萬分危急,銅陽戰艦卻半點不見膽怯,居然搶先發起進攻,主炮發射的光束、量子傳送光束、還有數百枚拖著尾焰的導彈一齊飛向敵艦。
剛剛脫出超光速的敵艦同樣開火,雙方以攻對攻,剛剛開戰就拿出了拚命的狠勁兒。
敵軍其實不想這樣,可是落星號的偷襲差一點就毀掉那門超級大炮,吃過一次虧的敵人長了記性,再也不敢放人類戰艦靠近。
哪成想這邊剛剛交火,附近又接二連三蹦出好幾艘人類戰艦,短暫的恢複之後,所有人類戰艦不約而同地向敵艦開火。
大戰一觸即發,銅陽指揮部的第一道命令卻是下給長戈號,希望秦虎馬上確定目標的位置,越快越好。
秦虎二話不說答應下來,長戈號通過汞球確定敵艦的方向,接著進行了一次短距超光速飛行,再次定位敵艦。
從兩個定位點延伸兩條線,交叉的位置就是目標位置!
數據上傳指揮部,銅陽一聲令下,
八百多艘戰艦先後啟動超光速引擎,化為八百多道藍光飛入敵占區,全速撲向超級伽馬射線炮的位置。
半小時後,長戈號飛抵敵占區邊緣,銅陽方麵的戰艦有的比長戈號先到,也有一部分跟在長戈號身後。
與此同時,執行絞殺任務的銅陽戰艦也聚集過來,在銅陽指揮部的統一調度下,八百多艘戰艦在短短十幾分鍾內齊趕到敵占區外圍,如同即將下山的猛虎,隨時都有可能撲向敵軍。
最後一艘銅陽戰船抵達指定位置,銅陽立即下達進攻命令,要求各艦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堅決、徹底的摧毀敵人的伽馬射線炮。
呂辰此前極力避免艦隊直接對抗,不過他不是懼敵畏戰,而是敵眾我寡敵強我弱,有銅陽防禦體係的掩護,艦隊還能和敵人拚一拚,一旦脫離掩護,一千多艘戰艦根本不夠拚,所以他必須想方設法保存戰艦減少損失。
但呂辰並不保守,關鍵時刻絕對豁得出去,既然到了不得不打的地步,那就幹脆全軍壓上,哪怕不能一舉殲滅敵軍,也要徹底毀掉那門巨炮。
他實在想不明白敵人到底怎麽想的,居然造出這麽個東西來,那麽大的體積,就算有一大群敵艦貼身保護,仍是個超大號的炮靶。
怪不得敵軍此前一直想方設法清空敵占區,原來是為了給這東西打前站。
呂辰覺得,敵人這一手雖然不能說是敗筆,但也好不到哪兒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錯估了人類的通訊體係。
敵占區和銅陽之間的直線距離在六個光時左右,而艦隊超光速飛抵敵占區隻需要半個小時,也就是說,銅陽軍已經在敵占區附近集結,可那道伽馬射線仍在飛向銅陽星的途中!
如果銅陽方麵指揮得力,如果銅陽艦隊動作夠快,說不定能搶在伽馬射線毀掉銅陽之前完成任務。
盡管肉眼看不到那麽多戰艦,可敵我識別係統標明了每一艘友艦的位置,八百多艘戰艦同時出擊的景象令秦虎熱血沸騰,他毫不猶豫地一聲令下,長戈號同樣進入超光速,加入征討敵軍的行列。
發現形勢對己方不利,敵軍趕緊增兵,幾十艘戰艦一齊飛過來,試圖扭轉了不利局麵,雙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種光束、導彈、焰彈彼此交錯,在有限的空間內打成一團。
更多銅陽戰艦加入戰鬥,敵軍不得不將更多戰艦投入戰場,守衛大炮的敵艦越來越少。
這時一艘銅陽戰艦脫出超光速,距離目標隻有0.8光秒。
青衣依舊是第一時間掃描星係,馬上掌握了這裏的情況:“黃矮星0.8個標準質量,行星隻有一顆,半長軸五個天文單位,大約7.5億公裏……”
同一時間,星係的全息圖像出現在秦、葉二人麵前,兩個人立刻發現,這時四艘銅陽戰艦在戰艦邊緣脫出超光速,這幾艘戰艦非常特殊,每一艘帶著兩枚超光速魚雷,它們也是銅陽軍的殺手鐧。
指揮部一聲令下,八枚魚雷從不同方向進入超光速,直取十二光秒外的目標。
超光速魚雷的射程極遠,就算在銅陽星附近發射,也能飛到目標附近,可是那樣一來精度就太差了。
別說是銅陽附近,就是剛剛出發的位置,也不能保證命中,所以才讓艦隊頂上去,拖住敵軍之後再趁機發射超光速魚雷。
所有人都期盼著超光速魚雷一擊建功,一旦摧毀目標,艦隊就會立即撤離。
然而事與願違,飛近目標的超光速魚雷突然爆開,化為一團團飛散的星屑,轉眼間消失不見。
指揮部推測,這是敵軍了解人類的手段,提前下手攔截,攔截半徑隻有0.035光秒,約合一萬公裏。
消息傳迴指揮部,呂辰險些咬碎了後槽牙。
直到這個時候,長戈號才脫出超光速。距離目標隻有1.4光秒,恰好出現在戰場中部。
長戈號是最後一艘脫出超光速的人類戰艦,但不是秦虎故意落後,而是長戈號的最高速度慢於銅陽戰艦。
秦虎立刻指揮長戈號再度進入超光速,打算拉近戰艦和目標之間的距離,然而事與願違,不僅沒能達成目的,反而拉開一點距離,出現目標後方1.7光秒。
不等長戈號調轉方向,敵艦接二連三地出現在長戈號附近,雖然沒有任何一艘敵艦進入長戈號的射程,可每一艘的距離都不算遠,最遠也隻有一光秒。
長戈號不屬銅陽軍作戰序列,但它首先是人類的戰艦,在這個最緊要的時刻,秦虎覺得自己必須做點什麽。
一分鍾後,第一艘銅陽戰艦脫出超光速,與目標的直線距離隻有2.1光秒。
敵軍反應迅速,馬上分出十幾艘戰艦迎上來,而且是短距超光速飛來,眨眼之間,銅陽戰艦已然陷入敵軍的包圍。
情況萬分危急,銅陽戰艦卻半點不見膽怯,居然搶先發起進攻,主炮發射的光束、量子傳送光束、還有數百枚拖著尾焰的導彈一齊飛向敵艦。
剛剛脫出超光速的敵艦同樣開火,雙方以攻對攻,剛剛開戰就拿出了拚命的狠勁兒。
敵軍其實不想這樣,可是落星號的偷襲差一點就毀掉那門超級大炮,吃過一次虧的敵人長了記性,再也不敢放人類戰艦靠近。
哪成想這邊剛剛交火,附近又接二連三蹦出好幾艘人類戰艦,短暫的恢複之後,所有人類戰艦不約而同地向敵艦開火。
大戰一觸即發,銅陽指揮部的第一道命令卻是下給長戈號,希望秦虎馬上確定目標的位置,越快越好。
秦虎二話不說答應下來,長戈號通過汞球確定敵艦的方向,接著進行了一次短距超光速飛行,再次定位敵艦。
從兩個定位點延伸兩條線,交叉的位置就是目標位置!
數據上傳指揮部,銅陽一聲令下,
八百多艘戰艦先後啟動超光速引擎,化為八百多道藍光飛入敵占區,全速撲向超級伽馬射線炮的位置。
半小時後,長戈號飛抵敵占區邊緣,銅陽方麵的戰艦有的比長戈號先到,也有一部分跟在長戈號身後。
與此同時,執行絞殺任務的銅陽戰艦也聚集過來,在銅陽指揮部的統一調度下,八百多艘戰艦在短短十幾分鍾內齊趕到敵占區外圍,如同即將下山的猛虎,隨時都有可能撲向敵軍。
最後一艘銅陽戰船抵達指定位置,銅陽立即下達進攻命令,要求各艦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堅決、徹底的摧毀敵人的伽馬射線炮。
呂辰此前極力避免艦隊直接對抗,不過他不是懼敵畏戰,而是敵眾我寡敵強我弱,有銅陽防禦體係的掩護,艦隊還能和敵人拚一拚,一旦脫離掩護,一千多艘戰艦根本不夠拚,所以他必須想方設法保存戰艦減少損失。
但呂辰並不保守,關鍵時刻絕對豁得出去,既然到了不得不打的地步,那就幹脆全軍壓上,哪怕不能一舉殲滅敵軍,也要徹底毀掉那門巨炮。
他實在想不明白敵人到底怎麽想的,居然造出這麽個東西來,那麽大的體積,就算有一大群敵艦貼身保護,仍是個超大號的炮靶。
怪不得敵軍此前一直想方設法清空敵占區,原來是為了給這東西打前站。
呂辰覺得,敵人這一手雖然不能說是敗筆,但也好不到哪兒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錯估了人類的通訊體係。
敵占區和銅陽之間的直線距離在六個光時左右,而艦隊超光速飛抵敵占區隻需要半個小時,也就是說,銅陽軍已經在敵占區附近集結,可那道伽馬射線仍在飛向銅陽星的途中!
如果銅陽方麵指揮得力,如果銅陽艦隊動作夠快,說不定能搶在伽馬射線毀掉銅陽之前完成任務。
盡管肉眼看不到那麽多戰艦,可敵我識別係統標明了每一艘友艦的位置,八百多艘戰艦同時出擊的景象令秦虎熱血沸騰,他毫不猶豫地一聲令下,長戈號同樣進入超光速,加入征討敵軍的行列。
發現形勢對己方不利,敵軍趕緊增兵,幾十艘戰艦一齊飛過來,試圖扭轉了不利局麵,雙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種光束、導彈、焰彈彼此交錯,在有限的空間內打成一團。
更多銅陽戰艦加入戰鬥,敵軍不得不將更多戰艦投入戰場,守衛大炮的敵艦越來越少。
這時一艘銅陽戰艦脫出超光速,距離目標隻有0.8光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