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依舊明亮,可短短幾秒鍾之後,一號魚雷消失的位置突然泛起肉眼可見的巨型波紋,層層波紋如海嘯般迅速向四周擴散。
另一個方向,海量等離子體在重力的作用下流進峽穀,迅速填充峽穀中的空間,峽穀的底部的液麵同時向上抬升,速度快得驚人!
這時一號魚雷留下的波紋中心突然出現新的變化,海量恆星物質好似噴發的火山一樣疾速噴湧,一道巨大的等離子體熱柱衝天而起,越來越高越來越粗壯,規模很快就超過了最壯觀的耀斑。
這時等離子熱柱依舊被恆星巨大的引力緊緊拉住,脫落的等離子體熱滴紛紛墜落,可是更多的等離子猶如一條騰飛的巨龍般體越飛越高。
位置越高,大氣壓力就越低,等離子體受到的束縛就越小,結果就是騰空的炎柱層層膨脹,最終形成了直衝天際的巨大蘑菇雲,就像太陽表麵突然長出了一朵巨大的火蘑菇。
蘑菇的頂層最終衝出日冕層,掙脫了恆星的引力,可這也是它最終的歸宿,失去了束縛的等離子體迅速膨脹,沒過多久就變成了一團鬆散的雲。
但是千萬不要小看這團等離子雲團,但凡卷入等離子雲團的維森飛行器全部失去控製,被恆星的引力緩緩地、慢慢地拉向恆星表麵,最終落入恆星,被高溫燒得渣子都沒剩下。
二號魚雷方向,海量恆星物質終於填平了峽穀,可它們抬升的速度太快了,填平溝壑仍不滿足,無法計數的恆星物質陡然噴出峽穀,形成了一道長數十萬公裏的巨型等離子牆,遠遠看過去,就像還沒長好的傷口突然掙開,鮮血猛然噴湧而出。
由於能量分散,等離子牆的上升速度遠遠比不上等離子巨龍,組成巨牆的絕大多數等離子體,都被強大的引力重新拉迴恆星表麵,隻有極少數恆星物質脫離大氣層。
然而迴落的恆星物質又在恆星表麵激起了巨大的波濤,連綿起伏波浪就像十二級……不,十八級台風中的海麵,起伏不定的波峰波穀之間巨浪滔天,每一道波峰的寬度都超過了行星直徑,每一條波穀同樣能裝下一排行星。
超光速魚雷對恆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可是單從視覺效果上來看,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拋出恆星表麵的等離子體隻有極少數脫離恆星的引力,而且一旦脫離束縛,等離子體就會因為自身的斥力而分散,無法繼續聚集在一起。
時光流逝,恆星表麵的波動逐漸平息,重新恢複平靜。
然而真的就這樣結束了嗎?當然不是!
恆星表麵非同尋常的劇烈活動引起了一係列連鎖反應,撞擊發生之後,恆星的磁場出現了極其不尋常的波動;恆星附近的x射線強度大幅度上升;不久之後,兩個撞擊方向出現了超高強度的質子流。
這還不算,整個星係的電磁環境都因為這場撞擊急劇惡化,由於瀾滄星就在一號撞擊點正上方,撞擊發生後僅僅十幾分鍾,強大的粒子流襲擊瀾滄星,先是兩極出現超大範圍的級光,隨即極光開始向低緯度地區蔓延,最後連赤道地區,都能在白天看到明亮的極光。
強大的粒子流摧毀臭氧層,致命的輻射籠罩全球,生態圈遭遇前所未有的致命打擊,無數動植物在死亡、枯萎。
不僅陸地生態圈遭到毀滅性打擊,就連淺水生態圈都沒能逃過粒子流的致命打擊,海洋淺層生物死亡大半。
滯留行星表麵的維森人同樣迎來了滅頂之災,凡是暴露在外的維森人都遭遇了致命的輻射,躲在建築裏的維森人倒是暫時躲過了致命的劫難,可維森人的技術設備被粒子流摧毀大半,懸浮在空中的飛行器下雨一樣墜落,城市之中到處都是爆炸和火焰,整個城市的運轉陷入停滯。
殘存的維森人又慌又亂,全都躲在安全的所在,祈禱艦隊迴來營救幸存者。
逃走的維森飛船不是不想返迴,但粒子風暴的強度太高了,一艘冒險返迴的飛船還沒靠近瀾滄星,就被狂暴的粒子風暴摧毀……超光速遇上粒子風暴,不毀才叫奇怪。
逃過一劫的維森人隻能眼巴巴地看著瀾滄星在粒子風暴中一天天憔悴凋零……此時的瀾滄星就像火堆上的一團肉,不斷地失去水分,幹癟焦化,可維森艦隊卻隻能遠離瀾滄焦急等待。
高強度的空間風暴持續了整整半個月,隨後也不是立即消失,而是緩緩降低強度,等空間風暴的強度降到安全線之下,已經是一個多月之後的事了。
瀾滄艦隊終於返迴瀾滄,可是這時的瀾滄已經化為一片焦土,再也不是那顆生機勃勃的宜居星,二十多年的努力毀於一旦——維森人從來不覺得從人類手中搶走瀾滄星有什麽不對,既然搶到了手,那就屬於維森人。
時間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維森人終於為他們的無恥行徑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瀾滄星廢了,維森人沒心情恢複這裏的生態,也沒膽子繼續留在這裏,艦隊匆匆收攏殘餘的維森人,撤出了瀾滄星。
但他們隻是離開了瀾滄星,而不是撤離這個星係,他們撲向其他行星,日以繼夜地毀滅性開采,建造一艘又一艘飛船戰艦,完全不顧這樣做會給這些行星造成多麽嚴重的結果。
瀾滄沒了,這個星係無法繼續殖民,維森艦隊唯一的選擇,就是采光這裏的資源之後,再找一個可以落腳的星係!
至於損失……嗬嗬,維森人已經在漫長的逃亡中損失了太多,這一點損失根本算不了什麽,失去的沒必要繼續留戀,因為維森人已經找到了新的目標。
維森艦隊離開瀾滄的時候,長戈號仍在飛往瀾31號恆星的途中。
瀾31號是一顆紅矮星,距離瀾滄星隻有七光年,這種沒有名字,隻有編號的紅矮星在瀾滄附近有十幾顆。
秦虎打算先飛到那裏,然後轉向其他恆星,多繞點路再返迴瀾安,免得把維森人帶過去。
另一個方向,海量等離子體在重力的作用下流進峽穀,迅速填充峽穀中的空間,峽穀的底部的液麵同時向上抬升,速度快得驚人!
這時一號魚雷留下的波紋中心突然出現新的變化,海量恆星物質好似噴發的火山一樣疾速噴湧,一道巨大的等離子體熱柱衝天而起,越來越高越來越粗壯,規模很快就超過了最壯觀的耀斑。
這時等離子熱柱依舊被恆星巨大的引力緊緊拉住,脫落的等離子體熱滴紛紛墜落,可是更多的等離子猶如一條騰飛的巨龍般體越飛越高。
位置越高,大氣壓力就越低,等離子體受到的束縛就越小,結果就是騰空的炎柱層層膨脹,最終形成了直衝天際的巨大蘑菇雲,就像太陽表麵突然長出了一朵巨大的火蘑菇。
蘑菇的頂層最終衝出日冕層,掙脫了恆星的引力,可這也是它最終的歸宿,失去了束縛的等離子體迅速膨脹,沒過多久就變成了一團鬆散的雲。
但是千萬不要小看這團等離子雲團,但凡卷入等離子雲團的維森飛行器全部失去控製,被恆星的引力緩緩地、慢慢地拉向恆星表麵,最終落入恆星,被高溫燒得渣子都沒剩下。
二號魚雷方向,海量恆星物質終於填平了峽穀,可它們抬升的速度太快了,填平溝壑仍不滿足,無法計數的恆星物質陡然噴出峽穀,形成了一道長數十萬公裏的巨型等離子牆,遠遠看過去,就像還沒長好的傷口突然掙開,鮮血猛然噴湧而出。
由於能量分散,等離子牆的上升速度遠遠比不上等離子巨龍,組成巨牆的絕大多數等離子體,都被強大的引力重新拉迴恆星表麵,隻有極少數恆星物質脫離大氣層。
然而迴落的恆星物質又在恆星表麵激起了巨大的波濤,連綿起伏波浪就像十二級……不,十八級台風中的海麵,起伏不定的波峰波穀之間巨浪滔天,每一道波峰的寬度都超過了行星直徑,每一條波穀同樣能裝下一排行星。
超光速魚雷對恆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可是單從視覺效果上來看,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拋出恆星表麵的等離子體隻有極少數脫離恆星的引力,而且一旦脫離束縛,等離子體就會因為自身的斥力而分散,無法繼續聚集在一起。
時光流逝,恆星表麵的波動逐漸平息,重新恢複平靜。
然而真的就這樣結束了嗎?當然不是!
恆星表麵非同尋常的劇烈活動引起了一係列連鎖反應,撞擊發生之後,恆星的磁場出現了極其不尋常的波動;恆星附近的x射線強度大幅度上升;不久之後,兩個撞擊方向出現了超高強度的質子流。
這還不算,整個星係的電磁環境都因為這場撞擊急劇惡化,由於瀾滄星就在一號撞擊點正上方,撞擊發生後僅僅十幾分鍾,強大的粒子流襲擊瀾滄星,先是兩極出現超大範圍的級光,隨即極光開始向低緯度地區蔓延,最後連赤道地區,都能在白天看到明亮的極光。
強大的粒子流摧毀臭氧層,致命的輻射籠罩全球,生態圈遭遇前所未有的致命打擊,無數動植物在死亡、枯萎。
不僅陸地生態圈遭到毀滅性打擊,就連淺水生態圈都沒能逃過粒子流的致命打擊,海洋淺層生物死亡大半。
滯留行星表麵的維森人同樣迎來了滅頂之災,凡是暴露在外的維森人都遭遇了致命的輻射,躲在建築裏的維森人倒是暫時躲過了致命的劫難,可維森人的技術設備被粒子流摧毀大半,懸浮在空中的飛行器下雨一樣墜落,城市之中到處都是爆炸和火焰,整個城市的運轉陷入停滯。
殘存的維森人又慌又亂,全都躲在安全的所在,祈禱艦隊迴來營救幸存者。
逃走的維森飛船不是不想返迴,但粒子風暴的強度太高了,一艘冒險返迴的飛船還沒靠近瀾滄星,就被狂暴的粒子風暴摧毀……超光速遇上粒子風暴,不毀才叫奇怪。
逃過一劫的維森人隻能眼巴巴地看著瀾滄星在粒子風暴中一天天憔悴凋零……此時的瀾滄星就像火堆上的一團肉,不斷地失去水分,幹癟焦化,可維森艦隊卻隻能遠離瀾滄焦急等待。
高強度的空間風暴持續了整整半個月,隨後也不是立即消失,而是緩緩降低強度,等空間風暴的強度降到安全線之下,已經是一個多月之後的事了。
瀾滄艦隊終於返迴瀾滄,可是這時的瀾滄已經化為一片焦土,再也不是那顆生機勃勃的宜居星,二十多年的努力毀於一旦——維森人從來不覺得從人類手中搶走瀾滄星有什麽不對,既然搶到了手,那就屬於維森人。
時間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維森人終於為他們的無恥行徑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瀾滄星廢了,維森人沒心情恢複這裏的生態,也沒膽子繼續留在這裏,艦隊匆匆收攏殘餘的維森人,撤出了瀾滄星。
但他們隻是離開了瀾滄星,而不是撤離這個星係,他們撲向其他行星,日以繼夜地毀滅性開采,建造一艘又一艘飛船戰艦,完全不顧這樣做會給這些行星造成多麽嚴重的結果。
瀾滄沒了,這個星係無法繼續殖民,維森艦隊唯一的選擇,就是采光這裏的資源之後,再找一個可以落腳的星係!
至於損失……嗬嗬,維森人已經在漫長的逃亡中損失了太多,這一點損失根本算不了什麽,失去的沒必要繼續留戀,因為維森人已經找到了新的目標。
維森艦隊離開瀾滄的時候,長戈號仍在飛往瀾31號恆星的途中。
瀾31號是一顆紅矮星,距離瀾滄星隻有七光年,這種沒有名字,隻有編號的紅矮星在瀾滄附近有十幾顆。
秦虎打算先飛到那裏,然後轉向其他恆星,多繞點路再返迴瀾安,免得把維森人帶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