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大戰的開端,對於西域聯合軍來說並不是優勢。


    新力靡為了向曹休展現自己,決定首先出擊,親自率領一萬名【烏孫勇士】向孤立無援的阿塔靡展開討伐戰。


    背靠曹休的新力靡本來很有膽量,覺得自己可以獲勝,但是戰鬥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準確的說要不是曹休看到情況不妙從而及時下令龜茲騎兵出擊,試圖抄阿塔靡的後路,新力靡就要被阿塔靡正麵懟翻了。


    阿塔靡最終被龜茲騎兵逼退了。


    龜茲騎兵的作戰還是很勇猛的,為了在宗主國麵前展現自己的戰鬥能力,龜茲騎兵也是用了老鼻子牛勁兒在戰鬥。


    而新力靡在曹休麵前,也在龜茲、溫宿和姑墨三國軍隊的麵前丟了老大的麵子。


    新力靡對此感到非常的惱火和羞愧。


    甚至不太敢直接麵對曹休。


    曹休卻對他表示勉勵。


    “賊人是絕境之下負隅頑抗,戰鬥力自然強大,不畏生死,這一點,不是我們可以相比的,沒關係,勝敗乃兵家常事,下次獲勝就好了。”


    新力靡被曹休勉勵,感覺心裏暖洋洋的,但是麵對其餘三國領軍將軍的若有若無的鄙視的眼神,他卻依然覺得不爽。


    曾經在烏孫的威懾下瑟瑟發抖的這些國家,現在仗著有魏國撐腰居然敢瞧不起我?


    新力靡覺得等戰爭結束之後要狠狠的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


    戰爭結束之後,他可以吞並阿塔靡的部落,統一烏孫,到時候實力強大,就不是其他人可以限製的了。


    新力靡美滋滋的做起了美夢。


    西域聯合軍繼續前進,一路前進,一路遭到阿塔靡絕望之中的反擊和層層布防。


    新力靡每次都要爭取率先出擊,但是每一次卻又未必能取得戰果,龜茲、姑墨和溫宿三國軍隊輪番上陣支援,才不斷擊破阿塔靡的防線。


    最後,他們接近了阿塔靡的核心布防區。


    與此同時,西域長史趙儼率領的四國聯合軍也順利抵達了阿塔靡核心布防區的周邊,會師了曹休,對阿塔靡完成了合圍。


    不得不說,困獸之鬥之下,阿塔靡的軍隊還是頗有戰鬥意誌的。


    趙儼一路走來吃了不少苦頭,四國軍隊損失不一,而損失最大的車師兩部軍隊加一起已經戰死了兩百多人。


    顯然,阿塔靡的烏孫軍隊並非毫無還手之力,隻是實力差距太大了。


    隻剩下不到兩萬軍隊的他,無法對抗擁有五萬多軍隊的西域聯合軍。


    曹休也適當地給了阿塔靡一個選擇。


    認罪,放棄抵抗,投降曹休,如此方能活命,如若不然,要死多少人就不是曹休可以決斷的了。


    阿塔靡把派去勸降的新力靡的使者殺了,表達自己的看法。


    他已經放棄投降了,他要戰鬥到底。


    這個時候投降,和自殺有什麽區別?


    他要做最後的決戰。


    麵對無數障礙陷阱所保護著的阿塔靡的營地,曹休和趙儼一起觀察了一陣子,覺得這並不是多大的問題。


    於是要求西域聯合軍的步兵分做幾個方向同時出動,一邊出動一邊毀掉陷阱,毀掉障礙,給後軍清空阻礙。


    為了讓西域諸國的軍隊老老實實出力,曹休也讓部分魏軍加入到這個行動之中。


    曹休下令,讓魏軍士兵頂著大盾帶領西域諸國的軍隊向阿塔靡的營地發起進攻,充當臨陣指揮官。


    阿塔靡把自己的營地設置在一塊地勢比較高的大山包上,這地理位置特別好。


    他的營地的整體感覺就是居高臨下。


    營地裏有水源,周圍還有屠宰過牛羊的痕跡,顯然是做好了死守且打持久戰的準備,打算用持久戰和防守戰抵抗西域聯合軍。


    這是很聰明的戰術,避免了自己的主力在野戰戰場上被一舉擊潰從而快速失去抵抗力的下場。


    但是這樣一來,如果西域聯合軍的糧食供給比他還要多,他就要活活餓死。


    估計他也是在賭這個可能。


    他賭西域聯合軍沒有那麽多的糧食。


    他賭對了,西域聯合軍還真的沒有那麽多糧食,諸國出的糧秣也不多,魏軍的糧秣也不多,支持兩到三個月就很不容易了。


    而阿塔靡所部要是殺了很多牛羊的話,以必死的決心,西域聯合軍未必耗得過阿塔靡。


    包圍戰術是不能成功的,隻能攻擊,用人數優勢攻擊。


    這本身也符合魏國對於發動此戰的宗旨。


    就是宗主權的使用,讓西域諸國暴露實力,消耗實力,尤其是耗掉烏孫的戰爭潛力,如此,魏軍的推進就將變的輕而易舉。


    之後要是有機會,免不得還要來一兩次這樣的戰爭,爭取把西域諸國都給囊括進去。


    眼下就當做是一個實驗好了。


    於是曹休一聲令下,西域聯合軍的強攻開始了。


    魏軍士兵帶領西域諸國士兵嗷嗷叫著往山包上衝,一邊毀掉障礙,一邊躲避、拆毀陷阱,然後還要麵臨阿塔靡所部的防守。


    大量箭矢從上往下襲來,箭矢飛快,準頭也不錯。


    西域聯合軍的著甲率和持盾率並不高,一路前進,一路被飛矢射中,殺死,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來。


    或者被擊中腦袋,當場暴死,或者被射中肩膀、腿部,痛苦的哀嚎,或者被射中胸口,腹部,一陣抽搐之後再死掉。


    反正死掉的人真的不少。


    當然西域聯合軍也不會完全不反擊,敢死隊一樣的突擊隊一股腦的往前衝,後麵弓弩手也紛紛上前為他們提供火力掩護,不斷地用箭矢反擊,掩護突擊隊的拆毀行動。


    雙方互相對射,箭如雨下,大量士兵為之陣亡。


    自然,西域聯合軍的突擊隊如此勇猛的突擊,阿塔靡所部也不會隻用弓弩發起打擊,他們也會利用優勢地形,居高臨下用長矛阻擊突擊隊。


    居高臨下,躲在障礙物後麵舉著三四米長的大長矛不斷地刺擊,上來一個被刺死一個,上來一個被刺死一個。


    饒是以魏軍穿著鎧甲的士兵上前進攻也難以突破,有倒黴的被刺穿麵部當場戰死,更別說是著甲率相當有限的西域士兵了。


    第一波進攻很快無以為繼,因為損失很大,所以不得不撤退迴到原地。


    稍微點了點損失,發現西域聯合軍一波衝鋒戰死了二百多人,受傷五百多人,其中還有兩個魏軍士兵戰死。


    可以說受創還是挺嚴重的。


    不知道阿塔靡那邊損失多少人,但是可以想見的是,一定比聯合軍損失的要少。


    當然是這樣,居高臨下利於防守,阿塔靡所部戰死的不過六十多人,受傷的也就一百多個,取得了第一次阻擊戰的勝利。


    這場勝利大大的鼓舞了阿塔靡所部的士氣,他們興奮地叫喊氣啦,唱著古老的歌謠歡慶自己的勝利。


    而聯合軍則沒有這樣的氛圍,因為被擊退了一次,所以氣氛並不歡快。


    不過這也使大家預料之中的事情,進攻失敗幾次完全在預料之中,並不值得沮喪。


    隻是新力靡覺得很不爽,覺得正在唱歌歡慶勝利的阿塔靡是在嘲笑他。


    於是新力靡請求發動第二次進攻,他將單獨主攻。


    “曹都護,請允許我的行為,我實在不能忍耐阿塔靡用這樣的方式嘲諷我英勇戰死的族人!”


    他向曹休提出了請求。


    曹休允許了,並且調動了一批弓弩手對他進行掩護。


    這一波進攻發起的很快,立刻打斷了阿塔靡的慶祝活動,他的軍隊再次投入了反擊之中。


    經過差不多一個小時的奮戰之後,新力靡帶著快兩百具屍體狼狽的撤了下來。


    依然沒能成功突破。


    “曹都護,我……”


    “不用說了,大昆彌的英勇我都看在眼裏,這不是大昆彌的罪過,而是敵方準備過於充分。”


    曹休寬慰了新力靡,然後定下了新的進攻計劃。


    因為西域聯合軍的人數比阿塔靡的軍隊人數要多,所以他們可以實行輪休作戰製。


    具體來說,就是從明天開始每日一戰,每日戰鬥都不停歇,但是具體可以分成三個突擊隊,每一個突擊隊打一天,打一天,歇兩天。


    每一國都要出動軍隊組成聯合突擊隊,拋開國別不同,此時此刻,大家都是戰友。


    突擊隊向前突擊,弓弩手在後為他們提供火力掩護,西域聯合軍一起奮勇向前,以此衝擊阿塔靡的防線。


    他們人多,可以打一天歇兩天,而對方人少,必須每天上陣打仗,所以很快就會疲憊不堪。


    以此人力上的優勢,十天半個月左右就能看到成果。


    “我軍當發揮人多勢眾之優勢,充分利用此優勢,以此壓製阿塔靡之地形優勢,相信很快就能看到成果。”


    曹休宣布了自己的戰略戰術。


    曹休這樣決定了,他們也不敢反對,而且魏軍也會上陣,並不是在後麵看著讓他們做炮灰,所以他們就按照曹休所說的去做。


    接下來一連數日,曹休都親自坐鎮指揮西域聯合軍不斷地向上突擊。


    每天都打,不停地打,以人數上的優勢和阿塔靡對著耗,以此抗衡阿塔靡的地形優勢和準備優勢,逼得他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時間,不得不強撐精力前來對抗。


    每一天麵對的都是精力充沛的西域聯合軍,每一天要打的都是相當疲累的肉搏戰,雖然他們的損失不大,可是精力的損耗是十足十的。


    阿塔靡顯然沒有及時意識到這一點,他隻是為自己不斷取得勝利感到愉快。


    每一日的戰鬥都能擊退西域聯合軍,每一場戰鬥都可以帶走幾十上百人的西域聯合軍士兵的性命。


    七天下來,西域聯合軍直接戰死就超過了一千人,而阿塔靡那邊也就戰死五百多人。


    戰死的人數不是很多,但是受傷的人數要在戰死人數之上。


    雙方的糧食都沒有見底,戰略戰術也沒有讓局麵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這一點讓西域諸國的將領都感到為難,產生了一些退卻的想法。


    曹休沒有發表什麽演說,而是正常的指揮了第八天的戰鬥。


    局勢在這一天發生了改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漢末年梟雄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炎並收藏東漢末年梟雄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