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場勝利,也是蠻偶然的。
孫堅的獲勝,更加貫徹了一句話。
叫不怕難對付的神對手,就怕拖後腿的豬隊友。
孫堅率軍趁夜掩殺,殺的董卓軍大敗虧輸,無計可施的胡軫帶著親兵狼狽逃跑,越跑越覺得不是味兒,覺得這個事情不對勁,有人搗鬼。
結果等胡軫逃跑迴雒陽打算找董卓申訴的時候,隻得到了削去職位押入大牢的處罰。
呂布等人先一步逃迴來,向董卓控訴胡軫輕兵冒進不聽忠良之言從而導致大敗的事情。
所謂三人成虎,先入為主,董卓於是大怒,立刻下令革除胡軫的職位,押入大牢等待處罰。
雖然呂布等人的目的達到了,但是這場失敗並不是董卓想要看到的結果。
打敗了胡軫的孫堅將可以繼續進兵抵達大穀關,而自己這邊就十分危險,兩麵夾擊,乃是兵家大忌。
難道真的要離開雒陽嗎?
董卓不死心,不想放棄這塊土地,於是故伎重施,派人去給孫堅勸降。
用的說辭都和給郭鵬勸降的時候用的說辭一樣,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話,然後許下了一堆利益。
孫堅勃然大怒。
國賊安敢辱我!!不誅爾三族,難消我心頭之恨!
孫堅將董卓的使者趕走,率軍整頓之後就向大穀關進發。
孫堅獲勝的消息傳迴了魯陽,袁術非常高興,不過還沒高興很久,就有人在袁術的耳朵邊上說悄悄話了。
孫堅本身就有大名望,還有軍隊,如果再讓孫堅勢如破竹的得到雒陽,又哪裏能被將軍製約呢?如果任其發展,不是除卻一狼,又增一虎嗎?
我聽聞古人說,飼養猛獸,不可先飽之,若先飽之,獵物還沒有獵盡,猛獸就跑了,若讓猛獸餓一下,才知道依附人的重要性,對待孫堅這種猛虎,就該如此。
袁術耳朵根子比較軟,立場也不堅定,做事經常是心血來潮,這一聽,心裏直打鼓,覺得說的很有道理。
於是袁術便神使鬼差般的同意停止提供給孫堅軍糧,掐斷了孫堅的糧道。
孫堅這邊正在朝著大穀關的方向進攻,忽然間得知沒有糧食運來了,頓時大驚失色,派人去看情況,發現並沒有誰來截取他的糧道,便知道是袁術方麵出了問題。
孫堅駐地陽人距離袁術所居魯陽一百多裏,孫堅得不到糧食焦慮萬分,連夜乘馬直奔魯陽拜見袁術。
在袁術的麵前,孫堅非常激動。
將軍究竟為什麽要停發我的軍糧?
將軍不知道軍糧的重要性嗎?
沒有軍糧我如何進軍?我如何討伐董卓?
我孫堅和董卓並沒有深仇大恨,我討伐董卓上為報國下為報將軍家門私仇難道是為了我孫堅自己嗎?
眼下我從南線威脅雒陽,郭將軍從旋門關威脅雒陽,即將形成兩麵夾擊之勢,便可以逼迫董卓兩線作戰,勝率大增,眼下正是要成功的時候,將軍居然聽信讒言懷疑我,這是讓天下義士寒心,讓董卓高興的事情!
眼下的局麵,就和吳起灑淚西河,樂毅功敗垂成一樣!千鈞一發的局麵,將軍要立刻決斷!不能猶豫!這仗還要不要打!董卓還要不要消滅了?請將軍立刻給我一個準話!
孫堅步步緊逼,袁術本來就心中有愧,這個時候被孫堅一通大道理講的頭都抬不起來。
耳根子軟,立場容易改變,頭腦容易發熱的袁術又一次被吃得死死的。
袁術本來是想讓孫堅認識到他的重要性,敲打一下孫堅,結果孫堅的氣勢太強烈,袁術不由自主的認錯了。
結果當然是袁術立刻調撥軍糧給孫堅,孫堅也不含糊,立刻迴到了前線,帶兵繼續向前突進,威脅董卓的南部防線。
而此時,九月十八日,郭鵬已經兵出旋門關,向鞏縣進軍,並且得知董卓派麾下中郎將董越和牛輔率領兵馬兩萬到鞏縣鎮守,防禦他的進攻。
九月二十日,郭鵬進抵鞏縣以東十五裏處,率兵向鞏縣周邊發起進攻。
郭鵬派遣諸將分散進攻董卓軍在鞏縣周邊設置的軍事設施和營寨,攻勢迅猛。
而牛輔與董越都認為郭鵬是浪得虛名的小兒,輕視郭鵬,不聽董卓的告誡,主動出兵與郭鵬接戰。
郭鵬大軍剛剛得勝,掃除了對西涼軍的恐懼心理,占據了心理上的優勢,正是士氣如虹的時候,更兼關張趙兩公孫這樣的猛將帶領,交戰一個時辰都不到,就將數量相等的涼州軍徹底打崩。
一番大戰,郭鵬率軍將鞏縣周邊的軍輔助事設施全部掃平,坑填平,拒馬拉掉,掃除了進軍的障礙。
董卓軍士氣低落,牛輔和董越抵擋不住郭鵬的兵鋒,隻能接受失敗,丟下了數千具屍體,收縮防線,將防禦兵力主要布置在了鞏縣城內及其周邊,用以阻擋郭鵬的西進。
同時牛輔采納了麾下校尉賈詡的建議,固守不出,不主動接戰,打防禦戰,不打野戰。
最擅長打野戰的涼州兵團也無法抵擋這支討伐軍的兵鋒,無力接戰,被逼著打起了防禦戰。
其實尚未接戰的時候,賈詡就向牛輔進言,建議牛輔和董越率軍嚴守鞏縣不出戰,打防禦戰而不是野戰。
賈詡認為郭鵬方才取得大勝,軍隊士氣高昂,不是可以正麵對抗的。
反觀涼州軍則士氣低落,難以在正麵戰場上堅持不懈,所以建議牛輔和董越利用後勤上的優勢,打持久戰。
賈詡認為這樣做可以拖垮郭鵬的後勤,取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但是董越和牛輔都覺得這樣有些憋屈,李傕和郭汜還有張濟等人更是反對,揚言要和郭鵬決一死戰,保衛董相國的威嚴。
賈詡的建議沒有采納,涼州軍擴大防禦範圍全麵接戰,然後被郭鵬指揮軍隊全線打崩。
李傕差點被張飛刺死,郭汜被關羽追的沒命的逃跑,張濟身邊的親衛都被趙雲殺光了。
賈詡自己引兵阻擋公孫兄弟的突擊,全力發矢,箭如雨下,讓討伐軍的攻勢減緩,好容易掩護了這三人的撤退,又收攏敗兵,後迴到鞏縣鎮守。
李傕郭汜和張濟經此一敗,不敢再小瞧郭鵬麾下軍隊和武將,龜縮在鞏縣周圍死守,拒不出戰。
而賈詡的建議也終於被采納,牛輔和董越知道了郭鵬的厲害,不再尋求正麵對抗,直接轉入防禦作戰。
郭鵬引兵攻打鞏縣,萬箭齊發,軍隊頂著大盾填平了溝壑,推著井闌扛著雲梯攻打城牆,攻勢極其猛烈。
而牛輔和董越指揮軍隊死守,郭鵬一時間拿鞏縣沒有辦法,無法一氣嗬成拿下鞏縣,隻能後退十數裏安營紮寨。
其後數日,郭鵬不斷派兵挑戰,鞏縣守軍拒不出戰,郭鵬隻能繼續派兵強攻,但是效果有限。
雖然效果有限,但是郭鵬的軍隊士氣昂揚,而鞏縣的董卓軍士兵則惶惶不可終日,麵對郭鵬派人起土丘朝城內射箭的進攻行為,始終不敢出來接戰,隻是被動防禦。
雖然郭鵬占據主動,但是麵對鞏縣的關城,郭鵬也未能一舉突破。
他們要是一力龜縮,自己這邊還真沒什麽好的辦法,畢竟自己這邊缺乏攻城手段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郭鵬感覺自己現在是長於野戰,短於攻城。
打野戰郭鵬不怕任何人,七年戰場生涯,不管是誰,他都敢帶著兵馬與之麵對麵爭鋒,比拚一下誰更剛。
但是在攻城方麵,麵對守城方的絕對優勢,再好的指揮能力也隻能帶來很有限的影響,這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
郭鵬為此感到煩惱,覺得新型攻城器械的開發刻不容緩了。
在青州的時候,郭鵬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這方麵的弱點,所以將三大家莊園內的資深木匠五百餘人集合起來,要求他們集體鑽研投石機這個曾經出現在戰國時代卻又莫名失傳的攻城大殺器。
然後對木工一竅不通的郭鵬給他們演示了一下杠杆原理,就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理論是理論,實際是實際,怎麽操作,還要看專業人才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郭鵬隻能打打嘴炮,具體的,郭鵬對此毫無辦法。
震天雷這種東西也隻能用在野戰上嚇唬嚇唬人和馬用,殺傷力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全靠聲響,在攻城戰中幾乎沒有用途,郭鵬也就沒有繼續製作,而是集中精力鑽研投石機。
新武器的開發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一群木匠研究數月,成果有限,郭鵬等不及,就率兵出發討伐董卓了。
而就在此時,從酸棗迴來的催糧信使帶來的消息更是證實了郭鵬此前的猜測。
他已經沒有糧草可以繼續獲得了。
雖然他早就料到,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真的遇到的時候,還是忍不住的想笑。
酸棗大營發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動亂。
郭某人終於體會到了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這句話是多麽的富有哲理。
董卓是這樣,孫堅亦然,郭某人亦然。
孫堅的獲勝,更加貫徹了一句話。
叫不怕難對付的神對手,就怕拖後腿的豬隊友。
孫堅率軍趁夜掩殺,殺的董卓軍大敗虧輸,無計可施的胡軫帶著親兵狼狽逃跑,越跑越覺得不是味兒,覺得這個事情不對勁,有人搗鬼。
結果等胡軫逃跑迴雒陽打算找董卓申訴的時候,隻得到了削去職位押入大牢的處罰。
呂布等人先一步逃迴來,向董卓控訴胡軫輕兵冒進不聽忠良之言從而導致大敗的事情。
所謂三人成虎,先入為主,董卓於是大怒,立刻下令革除胡軫的職位,押入大牢等待處罰。
雖然呂布等人的目的達到了,但是這場失敗並不是董卓想要看到的結果。
打敗了胡軫的孫堅將可以繼續進兵抵達大穀關,而自己這邊就十分危險,兩麵夾擊,乃是兵家大忌。
難道真的要離開雒陽嗎?
董卓不死心,不想放棄這塊土地,於是故伎重施,派人去給孫堅勸降。
用的說辭都和給郭鵬勸降的時候用的說辭一樣,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話,然後許下了一堆利益。
孫堅勃然大怒。
國賊安敢辱我!!不誅爾三族,難消我心頭之恨!
孫堅將董卓的使者趕走,率軍整頓之後就向大穀關進發。
孫堅獲勝的消息傳迴了魯陽,袁術非常高興,不過還沒高興很久,就有人在袁術的耳朵邊上說悄悄話了。
孫堅本身就有大名望,還有軍隊,如果再讓孫堅勢如破竹的得到雒陽,又哪裏能被將軍製約呢?如果任其發展,不是除卻一狼,又增一虎嗎?
我聽聞古人說,飼養猛獸,不可先飽之,若先飽之,獵物還沒有獵盡,猛獸就跑了,若讓猛獸餓一下,才知道依附人的重要性,對待孫堅這種猛虎,就該如此。
袁術耳朵根子比較軟,立場也不堅定,做事經常是心血來潮,這一聽,心裏直打鼓,覺得說的很有道理。
於是袁術便神使鬼差般的同意停止提供給孫堅軍糧,掐斷了孫堅的糧道。
孫堅這邊正在朝著大穀關的方向進攻,忽然間得知沒有糧食運來了,頓時大驚失色,派人去看情況,發現並沒有誰來截取他的糧道,便知道是袁術方麵出了問題。
孫堅駐地陽人距離袁術所居魯陽一百多裏,孫堅得不到糧食焦慮萬分,連夜乘馬直奔魯陽拜見袁術。
在袁術的麵前,孫堅非常激動。
將軍究竟為什麽要停發我的軍糧?
將軍不知道軍糧的重要性嗎?
沒有軍糧我如何進軍?我如何討伐董卓?
我孫堅和董卓並沒有深仇大恨,我討伐董卓上為報國下為報將軍家門私仇難道是為了我孫堅自己嗎?
眼下我從南線威脅雒陽,郭將軍從旋門關威脅雒陽,即將形成兩麵夾擊之勢,便可以逼迫董卓兩線作戰,勝率大增,眼下正是要成功的時候,將軍居然聽信讒言懷疑我,這是讓天下義士寒心,讓董卓高興的事情!
眼下的局麵,就和吳起灑淚西河,樂毅功敗垂成一樣!千鈞一發的局麵,將軍要立刻決斷!不能猶豫!這仗還要不要打!董卓還要不要消滅了?請將軍立刻給我一個準話!
孫堅步步緊逼,袁術本來就心中有愧,這個時候被孫堅一通大道理講的頭都抬不起來。
耳根子軟,立場容易改變,頭腦容易發熱的袁術又一次被吃得死死的。
袁術本來是想讓孫堅認識到他的重要性,敲打一下孫堅,結果孫堅的氣勢太強烈,袁術不由自主的認錯了。
結果當然是袁術立刻調撥軍糧給孫堅,孫堅也不含糊,立刻迴到了前線,帶兵繼續向前突進,威脅董卓的南部防線。
而此時,九月十八日,郭鵬已經兵出旋門關,向鞏縣進軍,並且得知董卓派麾下中郎將董越和牛輔率領兵馬兩萬到鞏縣鎮守,防禦他的進攻。
九月二十日,郭鵬進抵鞏縣以東十五裏處,率兵向鞏縣周邊發起進攻。
郭鵬派遣諸將分散進攻董卓軍在鞏縣周邊設置的軍事設施和營寨,攻勢迅猛。
而牛輔與董越都認為郭鵬是浪得虛名的小兒,輕視郭鵬,不聽董卓的告誡,主動出兵與郭鵬接戰。
郭鵬大軍剛剛得勝,掃除了對西涼軍的恐懼心理,占據了心理上的優勢,正是士氣如虹的時候,更兼關張趙兩公孫這樣的猛將帶領,交戰一個時辰都不到,就將數量相等的涼州軍徹底打崩。
一番大戰,郭鵬率軍將鞏縣周邊的軍輔助事設施全部掃平,坑填平,拒馬拉掉,掃除了進軍的障礙。
董卓軍士氣低落,牛輔和董越抵擋不住郭鵬的兵鋒,隻能接受失敗,丟下了數千具屍體,收縮防線,將防禦兵力主要布置在了鞏縣城內及其周邊,用以阻擋郭鵬的西進。
同時牛輔采納了麾下校尉賈詡的建議,固守不出,不主動接戰,打防禦戰,不打野戰。
最擅長打野戰的涼州兵團也無法抵擋這支討伐軍的兵鋒,無力接戰,被逼著打起了防禦戰。
其實尚未接戰的時候,賈詡就向牛輔進言,建議牛輔和董越率軍嚴守鞏縣不出戰,打防禦戰而不是野戰。
賈詡認為郭鵬方才取得大勝,軍隊士氣高昂,不是可以正麵對抗的。
反觀涼州軍則士氣低落,難以在正麵戰場上堅持不懈,所以建議牛輔和董越利用後勤上的優勢,打持久戰。
賈詡認為這樣做可以拖垮郭鵬的後勤,取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但是董越和牛輔都覺得這樣有些憋屈,李傕和郭汜還有張濟等人更是反對,揚言要和郭鵬決一死戰,保衛董相國的威嚴。
賈詡的建議沒有采納,涼州軍擴大防禦範圍全麵接戰,然後被郭鵬指揮軍隊全線打崩。
李傕差點被張飛刺死,郭汜被關羽追的沒命的逃跑,張濟身邊的親衛都被趙雲殺光了。
賈詡自己引兵阻擋公孫兄弟的突擊,全力發矢,箭如雨下,讓討伐軍的攻勢減緩,好容易掩護了這三人的撤退,又收攏敗兵,後迴到鞏縣鎮守。
李傕郭汜和張濟經此一敗,不敢再小瞧郭鵬麾下軍隊和武將,龜縮在鞏縣周圍死守,拒不出戰。
而賈詡的建議也終於被采納,牛輔和董越知道了郭鵬的厲害,不再尋求正麵對抗,直接轉入防禦作戰。
郭鵬引兵攻打鞏縣,萬箭齊發,軍隊頂著大盾填平了溝壑,推著井闌扛著雲梯攻打城牆,攻勢極其猛烈。
而牛輔和董越指揮軍隊死守,郭鵬一時間拿鞏縣沒有辦法,無法一氣嗬成拿下鞏縣,隻能後退十數裏安營紮寨。
其後數日,郭鵬不斷派兵挑戰,鞏縣守軍拒不出戰,郭鵬隻能繼續派兵強攻,但是效果有限。
雖然效果有限,但是郭鵬的軍隊士氣昂揚,而鞏縣的董卓軍士兵則惶惶不可終日,麵對郭鵬派人起土丘朝城內射箭的進攻行為,始終不敢出來接戰,隻是被動防禦。
雖然郭鵬占據主動,但是麵對鞏縣的關城,郭鵬也未能一舉突破。
他們要是一力龜縮,自己這邊還真沒什麽好的辦法,畢竟自己這邊缺乏攻城手段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郭鵬感覺自己現在是長於野戰,短於攻城。
打野戰郭鵬不怕任何人,七年戰場生涯,不管是誰,他都敢帶著兵馬與之麵對麵爭鋒,比拚一下誰更剛。
但是在攻城方麵,麵對守城方的絕對優勢,再好的指揮能力也隻能帶來很有限的影響,這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
郭鵬為此感到煩惱,覺得新型攻城器械的開發刻不容緩了。
在青州的時候,郭鵬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這方麵的弱點,所以將三大家莊園內的資深木匠五百餘人集合起來,要求他們集體鑽研投石機這個曾經出現在戰國時代卻又莫名失傳的攻城大殺器。
然後對木工一竅不通的郭鵬給他們演示了一下杠杆原理,就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理論是理論,實際是實際,怎麽操作,還要看專業人才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郭鵬隻能打打嘴炮,具體的,郭鵬對此毫無辦法。
震天雷這種東西也隻能用在野戰上嚇唬嚇唬人和馬用,殺傷力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全靠聲響,在攻城戰中幾乎沒有用途,郭鵬也就沒有繼續製作,而是集中精力鑽研投石機。
新武器的開發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一群木匠研究數月,成果有限,郭鵬等不及,就率兵出發討伐董卓了。
而就在此時,從酸棗迴來的催糧信使帶來的消息更是證實了郭鵬此前的猜測。
他已經沒有糧草可以繼續獲得了。
雖然他早就料到,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真的遇到的時候,還是忍不住的想笑。
酸棗大營發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動亂。
郭某人終於體會到了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這句話是多麽的富有哲理。
董卓是這樣,孫堅亦然,郭某人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