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各方的宣傳攻勢與代溝
秦末,我成為了位麵之子 作者:小兵王2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漢曆十四年十月十二日,長安城,第二工匠裏。
大匠賈逸一大早來到作坊廠就愁眉不展,唉聲歎氣。
東家魯甲來到作坊看到賈逸這表情問道:“老賈發生了什麽事,怎麽如此愁眉不展?”
賈逸歎口氣道:“家裏的小子不爭氣啊,今年中考沒考上學府,以後前途都沒了。”
魯甲笑道:“某當多大事,以老賈你的身家,讓小賈再複讀一年也不是什麽大事。某記得小賈成績不差,今年隻是運氣差而已,而且即便沒考上,大不了讓小賈接你的班,到這裏找份差事做。”
賈逸道:“要事情有如此好解決,某也不會在這裏唉聲歎氣了,今年中考已經算是比較好考的一年了,某向學校的夫子打聽過,明年畢業的中學生會更多,加上還有複考的,考學府隻會更難,而且一年會比一年難,今年考不上以後的機會會更低。”
魯甲想到幾天前人潮湧動的考場感歎:“現在大漢的讀書人太多了,考學府的確是難,但小賈中學的學曆也不差,能找一份好差事。”
賈逸無奈道:“他要有如此老實,某也不至於唉聲歎氣了。”
說完他丟出一本大漢月報道:“還不是這上麵鬧的,現在的小孩你根本不知道他腦子裏想什麽事情,長安城帝都他不待,他偏偏要去屯墾。”
“且不說南疆的環境是不是人待的?
即便是要屯墾,可他這種地都沒種過的,小麥稻子都分不清的人怎麽去屯墾,上麵怎麽說他就怎麽信。某跟他苦口婆心說了三天,他硬是不聽。”
魯甲翻看大漢月報,上麵就有介紹屯墾出色屯墾人物介紹。
屯墾已經進入第2年,有了去年的基礎和經驗,今年是全片鋪開了,黔中郡和長沙郡湧入了10萬青年,建設了十幾個南下堡壘,上百村裏,開墾的田地達到了兩百萬畝,他們戰天鬥地的把蠻荒變成了沃土。
屯墾隊這兩年來成為了大漢的熱點,吸引了整個大漢百姓的目光,尤其是那些家裏兩三個小孩成年了,朝廷卻沒有地方的家族。
同時大漢的諸侯,看到朝廷的宣傳威力之後,以前一直等靠要,靠著朝廷把囚犯輸入到他們的諸侯國,現在他們才發現這太被動。
他們完全可以深入大漢,主動宣傳自己的諸侯國,於是在去年的諸侯大會上,以英布,呂臣為首的諸侯,向天子請願,讓他們的官員深入到大漢的鄉裏宣傳自己諸侯國的優勢,以吸引百姓前往他們的諸侯國。
天子同意了這個請求。
於是大漢的各路諸侯,派遣自己的官員來到那些中原人口稠密之地,來宣傳自己的諸侯國。
大部分的宣傳官員手段也是極其簡單粗暴,一上來就是送地,隻要願意去他們的諸侯國,100畝地200畝地好商量,300畝400畝也不是不可能,隻要去他們的諸侯國,立馬就能變成小地主。
除此之外,他們還學習大漢的策略,用幕布宣揚自己諸侯國的富饒,向遼東諸侯重點就介紹鯨魚這一特產,在幕布上畫的和小山一樣的鯨魚,而後告訴這些大漢的百姓,隻要去了遼東肉隨便吃,哪怕當主食吃都可以。
這點可讓大漢的百姓羨慕壞了,雖然這些年他們富裕了一些,但也最多飯吃到飽,肉也就是逢年過節,重大的日子能吃到,沒想到遼東如此富裕,當即就有不少百姓決定全家去遼東,當地主吃鯨魚肉。
這張巨大的鯨魚幕布可以說為遼東諸侯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黔中諸侯也不甘示弱,遼東有特產,難道他們就沒有。
他們幹脆就畫出一片參天森林一般的甘蔗林,堆積如山的白糖,然後告訴大漢的百姓,白糖在他們諸侯國隻是零嘴,想吃隨便吃,為了證實真實性,他們還告訴大漢的百姓,隻要肯移民,直接一人先拔一斤白糖。
南洋諸侯,倭島更加不用說,他們在這波風潮,也學會了宣傳的精髓,一個重點宣傳自己的香料,價比黃金的檀木,一個重點宣傳自己的白銀礦,甚至把倭島叫做銀山島。
還編了一個小故事,說什麽一個窮小子,在河邊捕魚,忽然就發現了一塊銀光閃閃的巨石,帶迴去一看,結果裏麵全是白銀,他轉手把白銀賣給朝廷,當即就成賺了幾十萬,而後迴到自己家鄉,娶了暗戀的村花,又在倭島買了上萬畝土地,成為了大地主。
總之在事實的基礎上盡量誇張的宣傳,吸引大漢的百姓前往。
為了加大影響力和宣傳力度,他們還組建自己的戲曲團,在中原鄉裏四處宣傳。
還有不少諸侯思緒大開,直接到大漢月報打廣告,宣傳自己的諸侯國,以期待用這樣的方式吸收一批高素質人才。
還有的諸侯幹脆就派遣一些已經發達了的治下百姓,讓他們富貴還鄉,吸引大漢百姓,前往他們的諸侯國。
中原的百姓哪見過這樣的宣傳攻勢,大量的人淪陷。
怎麽大漢之外,到處都是財富之地,搞了半天中原才是貧瘠之地啊。
今年大漢移民成果極其豐厚,有上百萬大漢的百姓帶著自己家的老老少少前往遼東,黔中,南洋等地,徐凡一直想弄個大開拓時代總有幾分樣子。
當然各大諸侯國的移民不用大漢朝廷費心,大漢朝廷主要關注的重點還是南疆屯墾。
重點宣傳的也是他們,今年大漢朝廷還給了他們一個時代先鋒的稱號。
這些人還會來到長安城,接受天子嘉獎不說,據說還可以去燕宮和天子一起用膳,這簡直是這簡直是祖墳上冒青煙了,連魯甲都羨慕他們。
“這要某看了都要迷糊,更不要說小賈這樣的青年了,去屯墾也不差,上麵不是介紹了一畝地的抵得上中原的五畝地,小賈要去在那裏開墾了上百畝田地,還能做一方小地主呢。”
魯甲也算是小有家產,但他不要說登上大漢月報這樣的大型報刊,就算是小型報刊他也沒登上過。
賈逸道:“且不說這上麵寫的是真是假,即便南疆真有如此富饒,但能比得上長安城,在長安城隻要有手藝,要賺上千是輕輕鬆鬆,這就足夠養活一大家子人,但在鄉村操勞一輩子也就賺了三瓜兩棗,要不然朝廷為什麽要強製屯墾,不就是沒人願意去,現在出長安容易但想迴長安就難了。”
這個時候工匠宋樂走過來笑道:“大匠話不是這樣說,長安雖然安逸,但一輩子也就看的到頭了,沒有意外大匠你要在這個位置做到退休。
但外麵的機會多呀,你看大漢月報上的人,他們吃了一年多的苦現在迴報不就來了,登上大漢月報,以後肯定要飛黃騰達。
還有那些去諸侯國的人,大富大貴的也不少,月報上不是經常報道這樣的人,富貴還鄉,大擺流水席,與全鄉的父老大吃大喝三天,這才是大丈夫所為。”
另一個工匠馮地羨慕道:“能登上一次大漢月報,還能去皇宮麵見天子,這輩子也算是值了。”
賈逸不屑道:“你們這些小年輕就是好忽悠,你們隻看到這上麵十個人飛黃騰達,卻沒有看到有幾萬人在南疆吃苦,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們每個人下麵都踩著上萬人上位。”
宋樂滿不在意道:“這本就是世間常理,我大漢想要成為貴族還要拿命去搏,更不要說現在這隻是在吃苦了。”
賈逸道:“說的好聽,你為什麽不去?”
宋樂道:“某小兒才五歲,要不是有他拖累,某早去了。”
“幾年前大漢北伐匈奴,伱為什麽不去建功立業。”
宋樂臉色一囧,但很快說道:“某雖然怕死,但不怕累。”
宋樂這話讓在場所有工匠都感到一陣好笑,雖然他們也羨慕成為貴族的人,但他們卻不敢真上戰場。
永安裏,賈家。
結束一天操勞之後,賈逸迴到自己的家。
賈逸是長安的土著,當時長安還叫鹹陽城,他就是鹹陽城的一名工匠,按照後世的說法,他們九代都為大秦朝廷服務,而且更加讓後世人羨慕的是,他家這個位置是世襲的,老子死了兒子接。
這要寫上一篇小作文,肯定要寫九代人的堅守,傳承三百年大秦軍工品質。
隻可惜他沒有那麽好的命,在大秦工匠的地位不高,按照商君的安排,整個大秦利出一孔,商君需要大秦所有人變成農戶和軍人,把大秦變成一個強大的戰爭機器,工匠的地位也就比商戶稍微高一點,有無窮的徭役等著他們去做。
大漢開國之後,他的日子才好過一點,這次他終於不用給朝廷免費徭役。
他先是憑借自己的手藝,在魯甲的作坊當中成為了大匠,而後魯甲的作坊搭上長安車馬廠之後,身為大匠的賈逸收入也提升了一倍,現在他每個月的俸祿高達1萬錢,即便是在物價高等的長安城他也是妥妥的高收入人群。
賈逸的家庭還算美滿,雖然父親早亡,但他卻帶著母親和妻子躲過了秦末亂世,是帝都人,又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這些年生活已經超出了賈逸的想象了。
他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隻希望自己的三個兒子能在長安城開枝散葉,要是還能有一兩個出息的,那對他來說就相當於祖墳冒青煙了。
現在他有三個兒子,長子今年中考時,可以算是他們家這些年最大的挫折,老大雖然廢了,但另外兩個小子一個上小學五年級,一個上中學二年級成績都可以,夫子都說有希望可以考上學府,現在他們家族躍遷隻能指望後麵兩個小子。
“當家的,怎麽這麽早迴來?”賈逸的妻子幼娘奇怪問道。
朝廷執行四個時辰工作製度,尤其是像他們這些為少府供應零部件的作坊,對這種事情抓的最嚴,連加班加多了都會發出警告。這就導致了賈逸這樣的工匠有一定時間來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她了解自己丈夫的習性,這個時候賈逸一般不是在戲院聽戲,就是在酒館和朋友小酌,聽一些月報上的消息。
因為大漢的政治氣氛開放,近兩年還染上了一些帝都小民的習性,開始關心起天下大事,一般情況下是不到天黑不會迴來的。
賈逸卻沒有迴答,而是反問道:“母親和盛兒怎麽沒有在家?”
幼娘道:“母親坊裏做事。盛兒他和同學去足球場了,說了今晚不會迴來吃飯。”
賈家自然是不缺錢養活自己的母親,但賈母仍然保留了先秦時期的危機感,家裏的糧食必定要囤夠半年的數量,也給自己也找了一份事做,就是套個紅袖套,在市坊監督行人,不要讓他們亂丟垃圾,或者是馬拉的糞讓他們鏟幹淨。
這種事情不勞累,但花的時間多,要雇傭的人也多,朝廷如果雇傭青壯劃不來,但雇傭長安城的老人卻異常劃算,每個月會給賈母100錢,逢年過節再給帶禮品迴去,他們就會認認真真的去巡視街道。
賈逸本不想自己母親操勞,但他母親卻樂意做這樣的事,不願意待在家裏,他也無可奈何。
但聽到長子不在家,賈逸氣憤道:“中考沒考好,還有心情去看足球,果然是不成器,某看即便是複讀一年也是考不上學府的。”
幼娘有些擔心自己兒子的前途道:“考不上學府,盛兒以後該怎麽辦?”
賈逸想了想道:“某打算讓他去東家的作坊學藝,他也讀了十來年書了,等掌握了某的手藝,以後再成為大匠想來是不成問題的。”
在大漢大匠絕對的上線高,下線高的職業,即便是賈逸在大匠當中技術不高的,俸祿也可以超過萬錢,而要是最頂級的大匠,年入百萬不成問題,甚至朝廷還有招收大匠為官的事跡,當今九卿之一的少府令,原本就是打鐵的。
幼娘道:“這孩子一直說要報名去屯墾,隻怕他不會願意去東家的作坊。”
幼娘自然不想自己的兒子去南疆屯墾,關鍵是十八歲的青年最叛逆了,哪裏肯聽大人的話。
賈逸道:“這由不得他,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幼娘擔憂道:“我隻擔心他暗中報名,到時候我們就被動了。我們前院的商家的長子,就瞞著他父母報名去屯墾,結果還是朝廷的人敲鑼打鼓來到他家,他們才知道這事情。
當家的你是沒看到當時的場景,商賈那兩口子哭的多淒慘,拉的都不放手啊。但沒辦法隻能看著人被帶走。”
幼娘待在永安裏也是有自己的交際圈,大漢屯墾是這兩年來熱點的中心,所以長安城也經常流傳各種和屯墾有關的故事。
收入低的百姓還真有不少人有這個想法,按照大漢朝廷宣傳的,一畝地有10石糧食的收益,100畝就是1000石糧食的收益,這不管怎麽算,一年的收益也有1-2萬錢,這已經超過了長安城大部分工匠的收入了。之所以大家都沒有報名,一是舍不得長安城的生活,二就是對這個宣傳有所懷疑。
這裏不得不說,江南的田地在封建時代就是外掛,一畝田地的收益是北方好幾倍,尤其是明清時期差距最大,看電視劇北方的村莊就是破破爛爛的棉襖和黃土組建的村莊,到來南方就是煙雨江南,亭台樓閣,可見雙方在封建時代畝產的差距。
但賈家在長安城也是高收入的家庭,自然看不上這100畝的田地。
但幼娘的話卻讓賈逸擔心不已,現在他的長子越來越不聽話了,要是他也學這套,自己可沒有辦法把人留下。
賈逸想了想道:“盛兒也到18歲了,應當成家立業,想來給他找一方媳婦,他就會安定下來。”
幼娘道:“某去找王婆,看看能找到哪家賢惠的閨女。”
話分兩頭,就在賈父,賈母兩人想要讓自己兒子安定下來的時候,放棄去屯墾的想法。
賈盛卻跟著自己的同學來到了學校附近的雲來戲班看新的戲曲。
賈盛笑道:“這是朝廷最新編排的戲曲,叫《高家大院》,最火了,每天看的人都排滿戲院了。”
賈盛一些人進入戲院,果然看到裏麵已經滿是看客。
這個時候一個夥計問道:“公子是要雅間還是要坐票?”
賈盛豪氣拍出一個寫著1的銀幣道:“來一間上等包間,再來幾疊小吃。”
夥計喜道:“幾位公子,小的給您引路。”
夥計帶他們來到戲院的二樓包間。
沒多久在眾人的歡唿聲音當中,戲曲開幕,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台上。
所謂的《高家大院》就是徐凡抄了後世家春秋的一個大綱。
他以前讀書的時候也看過這,裏麵的情節基本上忘光了,大概就是講一個家族青年反抗封建父母,他連主角的名字都忘記了,唯一記得就是主角是一個極其窩囊青年,最後逼得忍無可忍才發泄了一番。
徐凡定下大綱的基調,自然也是反封建,反族權,然後帶入一點爽文的情節,就交給自己的手下來編寫了,就有了現在的《高家大院》。
徐凡弄這部戲曲,一是想要掃一掃大漢的封建習氣,沒辦法大漢繼承的就是封建帝國,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因為徐凡的分封,反而加重大漢的封建勢力。
有一個很反常識的事情就是,大秦雖然號稱是封建王朝的開端,但實際上在整個2000多年的封建史當中,大秦是最反封建的王朝,他們上麵滅了世卿世祿的封建貴族,下用強悍的武力拆散了封建大家族,把他們變成了小門小戶的自耕農。
這是後世的封建王朝比不了,同時也是因為有這樣良好的基礎,徐凡以產業為根基的國策才能順利鋪展開。
而作坊主和工匠的力量,不要看在大漢好像也不小。
但他們依舊算不上大漢主流的力量,大漢主流勢力是上層的貴族漢吏,下層則是以自耕農,小地主為主,別的不說,即便大漢的稅金超過了百萬錢,但大漢一年的糧食,麻,絲等農業稅收入還是大漢最重要的稅收。
本質上大漢依舊是個封建農業國,雖然出現了蒸汽機,但改造這麽龐大的帝國依然需要時間。
但這兩年徐凡愕然的發現,大漢的產業越來越興盛,作坊主的力量也越來越強,但整個大漢卻出現保守化的趨勢,民間開始出現大家族,甚至開始出現什麽族規族律約束族人。
這是徐凡難以接受的事情,你哪怕是搞資本化,那也好過後退。
民間的保守化封建化,讓徐凡意識到,大漢不但要發展產業,反封建的意識也要提升起來,於是就有了這個高家大院的戲曲。
賈盛他們看戲曲不到半天就皺起眉頭了。
“這主角也太窩囊了,怎麽什麽都聽自己的父母的一點主見都沒有。”
賈盛同學萬裕無奈道:“我等不是一樣,我父親決定的事情根本就沒人敢反。我想考墨子學院,他就是不讓我去報名,偏偏要我去考政法學院,我知道他的想法,政法學院的學生有很大概率會成為朝廷的法曹。
但我根本不喜歡那些繁雜的法律條文,我喜歡研究蒸汽機,也想弄出像火車一樣可以自動跑的機器,但我的父親就不聽,報名的那天更是親自幫我改了誌願。”
賈盛另一個同學陳誠翻白眼道:“你這考中的人都抱怨,那我們這些沒考中的人怎麽辦?難道一個個全部去跳渭水?”
大漢民間的財富越來越多,中層百姓有能力供養中學生的也變得越來越多了,這就導致中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今年中考的學生根據朝廷的說法達到了五十萬,而大漢的學院即便進行了擴張,但也隻能招收3萬學生,幾乎達到二十比一的錄取率,雖然比後世的科舉已經高好了很多,但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賈盛道:“我等看戲怎麽一下又說到中考去了,不許再提了。”
萬裕他們戲曲看到後麵,主角終於開始反抗自己的父母了,他們這個時候才喝彩起來。
賈盛道:“這戲文說的好啊,父母都是舊時代的人,他們的見識根本就不如我們,偏偏又喜歡對我等的生活指手畫腳,卻不知道天下已經變了,他們的經驗已經沒有用了。”
萬裕激動道:“代溝這詞說的太好,我就感覺不能和父母溝通,原來這是因為有了代溝。這戲曲算是把我等的心裏話全部說出來了。”
比起老一輩,新生代顯然更適應大漢的生活,他們不願意接受長輩指點自己的生活,反抗的意誌更加強烈。
(本章完)
大匠賈逸一大早來到作坊廠就愁眉不展,唉聲歎氣。
東家魯甲來到作坊看到賈逸這表情問道:“老賈發生了什麽事,怎麽如此愁眉不展?”
賈逸歎口氣道:“家裏的小子不爭氣啊,今年中考沒考上學府,以後前途都沒了。”
魯甲笑道:“某當多大事,以老賈你的身家,讓小賈再複讀一年也不是什麽大事。某記得小賈成績不差,今年隻是運氣差而已,而且即便沒考上,大不了讓小賈接你的班,到這裏找份差事做。”
賈逸道:“要事情有如此好解決,某也不會在這裏唉聲歎氣了,今年中考已經算是比較好考的一年了,某向學校的夫子打聽過,明年畢業的中學生會更多,加上還有複考的,考學府隻會更難,而且一年會比一年難,今年考不上以後的機會會更低。”
魯甲想到幾天前人潮湧動的考場感歎:“現在大漢的讀書人太多了,考學府的確是難,但小賈中學的學曆也不差,能找一份好差事。”
賈逸無奈道:“他要有如此老實,某也不至於唉聲歎氣了。”
說完他丟出一本大漢月報道:“還不是這上麵鬧的,現在的小孩你根本不知道他腦子裏想什麽事情,長安城帝都他不待,他偏偏要去屯墾。”
“且不說南疆的環境是不是人待的?
即便是要屯墾,可他這種地都沒種過的,小麥稻子都分不清的人怎麽去屯墾,上麵怎麽說他就怎麽信。某跟他苦口婆心說了三天,他硬是不聽。”
魯甲翻看大漢月報,上麵就有介紹屯墾出色屯墾人物介紹。
屯墾已經進入第2年,有了去年的基礎和經驗,今年是全片鋪開了,黔中郡和長沙郡湧入了10萬青年,建設了十幾個南下堡壘,上百村裏,開墾的田地達到了兩百萬畝,他們戰天鬥地的把蠻荒變成了沃土。
屯墾隊這兩年來成為了大漢的熱點,吸引了整個大漢百姓的目光,尤其是那些家裏兩三個小孩成年了,朝廷卻沒有地方的家族。
同時大漢的諸侯,看到朝廷的宣傳威力之後,以前一直等靠要,靠著朝廷把囚犯輸入到他們的諸侯國,現在他們才發現這太被動。
他們完全可以深入大漢,主動宣傳自己的諸侯國,於是在去年的諸侯大會上,以英布,呂臣為首的諸侯,向天子請願,讓他們的官員深入到大漢的鄉裏宣傳自己諸侯國的優勢,以吸引百姓前往他們的諸侯國。
天子同意了這個請求。
於是大漢的各路諸侯,派遣自己的官員來到那些中原人口稠密之地,來宣傳自己的諸侯國。
大部分的宣傳官員手段也是極其簡單粗暴,一上來就是送地,隻要願意去他們的諸侯國,100畝地200畝地好商量,300畝400畝也不是不可能,隻要去他們的諸侯國,立馬就能變成小地主。
除此之外,他們還學習大漢的策略,用幕布宣揚自己諸侯國的富饒,向遼東諸侯重點就介紹鯨魚這一特產,在幕布上畫的和小山一樣的鯨魚,而後告訴這些大漢的百姓,隻要去了遼東肉隨便吃,哪怕當主食吃都可以。
這點可讓大漢的百姓羨慕壞了,雖然這些年他們富裕了一些,但也最多飯吃到飽,肉也就是逢年過節,重大的日子能吃到,沒想到遼東如此富裕,當即就有不少百姓決定全家去遼東,當地主吃鯨魚肉。
這張巨大的鯨魚幕布可以說為遼東諸侯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黔中諸侯也不甘示弱,遼東有特產,難道他們就沒有。
他們幹脆就畫出一片參天森林一般的甘蔗林,堆積如山的白糖,然後告訴大漢的百姓,白糖在他們諸侯國隻是零嘴,想吃隨便吃,為了證實真實性,他們還告訴大漢的百姓,隻要肯移民,直接一人先拔一斤白糖。
南洋諸侯,倭島更加不用說,他們在這波風潮,也學會了宣傳的精髓,一個重點宣傳自己的香料,價比黃金的檀木,一個重點宣傳自己的白銀礦,甚至把倭島叫做銀山島。
還編了一個小故事,說什麽一個窮小子,在河邊捕魚,忽然就發現了一塊銀光閃閃的巨石,帶迴去一看,結果裏麵全是白銀,他轉手把白銀賣給朝廷,當即就成賺了幾十萬,而後迴到自己家鄉,娶了暗戀的村花,又在倭島買了上萬畝土地,成為了大地主。
總之在事實的基礎上盡量誇張的宣傳,吸引大漢的百姓前往。
為了加大影響力和宣傳力度,他們還組建自己的戲曲團,在中原鄉裏四處宣傳。
還有不少諸侯思緒大開,直接到大漢月報打廣告,宣傳自己的諸侯國,以期待用這樣的方式吸收一批高素質人才。
還有的諸侯幹脆就派遣一些已經發達了的治下百姓,讓他們富貴還鄉,吸引大漢百姓,前往他們的諸侯國。
中原的百姓哪見過這樣的宣傳攻勢,大量的人淪陷。
怎麽大漢之外,到處都是財富之地,搞了半天中原才是貧瘠之地啊。
今年大漢移民成果極其豐厚,有上百萬大漢的百姓帶著自己家的老老少少前往遼東,黔中,南洋等地,徐凡一直想弄個大開拓時代總有幾分樣子。
當然各大諸侯國的移民不用大漢朝廷費心,大漢朝廷主要關注的重點還是南疆屯墾。
重點宣傳的也是他們,今年大漢朝廷還給了他們一個時代先鋒的稱號。
這些人還會來到長安城,接受天子嘉獎不說,據說還可以去燕宮和天子一起用膳,這簡直是這簡直是祖墳上冒青煙了,連魯甲都羨慕他們。
“這要某看了都要迷糊,更不要說小賈這樣的青年了,去屯墾也不差,上麵不是介紹了一畝地的抵得上中原的五畝地,小賈要去在那裏開墾了上百畝田地,還能做一方小地主呢。”
魯甲也算是小有家產,但他不要說登上大漢月報這樣的大型報刊,就算是小型報刊他也沒登上過。
賈逸道:“且不說這上麵寫的是真是假,即便南疆真有如此富饒,但能比得上長安城,在長安城隻要有手藝,要賺上千是輕輕鬆鬆,這就足夠養活一大家子人,但在鄉村操勞一輩子也就賺了三瓜兩棗,要不然朝廷為什麽要強製屯墾,不就是沒人願意去,現在出長安容易但想迴長安就難了。”
這個時候工匠宋樂走過來笑道:“大匠話不是這樣說,長安雖然安逸,但一輩子也就看的到頭了,沒有意外大匠你要在這個位置做到退休。
但外麵的機會多呀,你看大漢月報上的人,他們吃了一年多的苦現在迴報不就來了,登上大漢月報,以後肯定要飛黃騰達。
還有那些去諸侯國的人,大富大貴的也不少,月報上不是經常報道這樣的人,富貴還鄉,大擺流水席,與全鄉的父老大吃大喝三天,這才是大丈夫所為。”
另一個工匠馮地羨慕道:“能登上一次大漢月報,還能去皇宮麵見天子,這輩子也算是值了。”
賈逸不屑道:“你們這些小年輕就是好忽悠,你們隻看到這上麵十個人飛黃騰達,卻沒有看到有幾萬人在南疆吃苦,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們每個人下麵都踩著上萬人上位。”
宋樂滿不在意道:“這本就是世間常理,我大漢想要成為貴族還要拿命去搏,更不要說現在這隻是在吃苦了。”
賈逸道:“說的好聽,你為什麽不去?”
宋樂道:“某小兒才五歲,要不是有他拖累,某早去了。”
“幾年前大漢北伐匈奴,伱為什麽不去建功立業。”
宋樂臉色一囧,但很快說道:“某雖然怕死,但不怕累。”
宋樂這話讓在場所有工匠都感到一陣好笑,雖然他們也羨慕成為貴族的人,但他們卻不敢真上戰場。
永安裏,賈家。
結束一天操勞之後,賈逸迴到自己的家。
賈逸是長安的土著,當時長安還叫鹹陽城,他就是鹹陽城的一名工匠,按照後世的說法,他們九代都為大秦朝廷服務,而且更加讓後世人羨慕的是,他家這個位置是世襲的,老子死了兒子接。
這要寫上一篇小作文,肯定要寫九代人的堅守,傳承三百年大秦軍工品質。
隻可惜他沒有那麽好的命,在大秦工匠的地位不高,按照商君的安排,整個大秦利出一孔,商君需要大秦所有人變成農戶和軍人,把大秦變成一個強大的戰爭機器,工匠的地位也就比商戶稍微高一點,有無窮的徭役等著他們去做。
大漢開國之後,他的日子才好過一點,這次他終於不用給朝廷免費徭役。
他先是憑借自己的手藝,在魯甲的作坊當中成為了大匠,而後魯甲的作坊搭上長安車馬廠之後,身為大匠的賈逸收入也提升了一倍,現在他每個月的俸祿高達1萬錢,即便是在物價高等的長安城他也是妥妥的高收入人群。
賈逸的家庭還算美滿,雖然父親早亡,但他卻帶著母親和妻子躲過了秦末亂世,是帝都人,又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這些年生活已經超出了賈逸的想象了。
他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隻希望自己的三個兒子能在長安城開枝散葉,要是還能有一兩個出息的,那對他來說就相當於祖墳冒青煙了。
現在他有三個兒子,長子今年中考時,可以算是他們家這些年最大的挫折,老大雖然廢了,但另外兩個小子一個上小學五年級,一個上中學二年級成績都可以,夫子都說有希望可以考上學府,現在他們家族躍遷隻能指望後麵兩個小子。
“當家的,怎麽這麽早迴來?”賈逸的妻子幼娘奇怪問道。
朝廷執行四個時辰工作製度,尤其是像他們這些為少府供應零部件的作坊,對這種事情抓的最嚴,連加班加多了都會發出警告。這就導致了賈逸這樣的工匠有一定時間來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她了解自己丈夫的習性,這個時候賈逸一般不是在戲院聽戲,就是在酒館和朋友小酌,聽一些月報上的消息。
因為大漢的政治氣氛開放,近兩年還染上了一些帝都小民的習性,開始關心起天下大事,一般情況下是不到天黑不會迴來的。
賈逸卻沒有迴答,而是反問道:“母親和盛兒怎麽沒有在家?”
幼娘道:“母親坊裏做事。盛兒他和同學去足球場了,說了今晚不會迴來吃飯。”
賈家自然是不缺錢養活自己的母親,但賈母仍然保留了先秦時期的危機感,家裏的糧食必定要囤夠半年的數量,也給自己也找了一份事做,就是套個紅袖套,在市坊監督行人,不要讓他們亂丟垃圾,或者是馬拉的糞讓他們鏟幹淨。
這種事情不勞累,但花的時間多,要雇傭的人也多,朝廷如果雇傭青壯劃不來,但雇傭長安城的老人卻異常劃算,每個月會給賈母100錢,逢年過節再給帶禮品迴去,他們就會認認真真的去巡視街道。
賈逸本不想自己母親操勞,但他母親卻樂意做這樣的事,不願意待在家裏,他也無可奈何。
但聽到長子不在家,賈逸氣憤道:“中考沒考好,還有心情去看足球,果然是不成器,某看即便是複讀一年也是考不上學府的。”
幼娘有些擔心自己兒子的前途道:“考不上學府,盛兒以後該怎麽辦?”
賈逸想了想道:“某打算讓他去東家的作坊學藝,他也讀了十來年書了,等掌握了某的手藝,以後再成為大匠想來是不成問題的。”
在大漢大匠絕對的上線高,下線高的職業,即便是賈逸在大匠當中技術不高的,俸祿也可以超過萬錢,而要是最頂級的大匠,年入百萬不成問題,甚至朝廷還有招收大匠為官的事跡,當今九卿之一的少府令,原本就是打鐵的。
幼娘道:“這孩子一直說要報名去屯墾,隻怕他不會願意去東家的作坊。”
幼娘自然不想自己的兒子去南疆屯墾,關鍵是十八歲的青年最叛逆了,哪裏肯聽大人的話。
賈逸道:“這由不得他,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幼娘擔憂道:“我隻擔心他暗中報名,到時候我們就被動了。我們前院的商家的長子,就瞞著他父母報名去屯墾,結果還是朝廷的人敲鑼打鼓來到他家,他們才知道這事情。
當家的你是沒看到當時的場景,商賈那兩口子哭的多淒慘,拉的都不放手啊。但沒辦法隻能看著人被帶走。”
幼娘待在永安裏也是有自己的交際圈,大漢屯墾是這兩年來熱點的中心,所以長安城也經常流傳各種和屯墾有關的故事。
收入低的百姓還真有不少人有這個想法,按照大漢朝廷宣傳的,一畝地有10石糧食的收益,100畝就是1000石糧食的收益,這不管怎麽算,一年的收益也有1-2萬錢,這已經超過了長安城大部分工匠的收入了。之所以大家都沒有報名,一是舍不得長安城的生活,二就是對這個宣傳有所懷疑。
這裏不得不說,江南的田地在封建時代就是外掛,一畝田地的收益是北方好幾倍,尤其是明清時期差距最大,看電視劇北方的村莊就是破破爛爛的棉襖和黃土組建的村莊,到來南方就是煙雨江南,亭台樓閣,可見雙方在封建時代畝產的差距。
但賈家在長安城也是高收入的家庭,自然看不上這100畝的田地。
但幼娘的話卻讓賈逸擔心不已,現在他的長子越來越不聽話了,要是他也學這套,自己可沒有辦法把人留下。
賈逸想了想道:“盛兒也到18歲了,應當成家立業,想來給他找一方媳婦,他就會安定下來。”
幼娘道:“某去找王婆,看看能找到哪家賢惠的閨女。”
話分兩頭,就在賈父,賈母兩人想要讓自己兒子安定下來的時候,放棄去屯墾的想法。
賈盛卻跟著自己的同學來到了學校附近的雲來戲班看新的戲曲。
賈盛笑道:“這是朝廷最新編排的戲曲,叫《高家大院》,最火了,每天看的人都排滿戲院了。”
賈盛一些人進入戲院,果然看到裏麵已經滿是看客。
這個時候一個夥計問道:“公子是要雅間還是要坐票?”
賈盛豪氣拍出一個寫著1的銀幣道:“來一間上等包間,再來幾疊小吃。”
夥計喜道:“幾位公子,小的給您引路。”
夥計帶他們來到戲院的二樓包間。
沒多久在眾人的歡唿聲音當中,戲曲開幕,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台上。
所謂的《高家大院》就是徐凡抄了後世家春秋的一個大綱。
他以前讀書的時候也看過這,裏麵的情節基本上忘光了,大概就是講一個家族青年反抗封建父母,他連主角的名字都忘記了,唯一記得就是主角是一個極其窩囊青年,最後逼得忍無可忍才發泄了一番。
徐凡定下大綱的基調,自然也是反封建,反族權,然後帶入一點爽文的情節,就交給自己的手下來編寫了,就有了現在的《高家大院》。
徐凡弄這部戲曲,一是想要掃一掃大漢的封建習氣,沒辦法大漢繼承的就是封建帝國,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因為徐凡的分封,反而加重大漢的封建勢力。
有一個很反常識的事情就是,大秦雖然號稱是封建王朝的開端,但實際上在整個2000多年的封建史當中,大秦是最反封建的王朝,他們上麵滅了世卿世祿的封建貴族,下用強悍的武力拆散了封建大家族,把他們變成了小門小戶的自耕農。
這是後世的封建王朝比不了,同時也是因為有這樣良好的基礎,徐凡以產業為根基的國策才能順利鋪展開。
而作坊主和工匠的力量,不要看在大漢好像也不小。
但他們依舊算不上大漢主流的力量,大漢主流勢力是上層的貴族漢吏,下層則是以自耕農,小地主為主,別的不說,即便大漢的稅金超過了百萬錢,但大漢一年的糧食,麻,絲等農業稅收入還是大漢最重要的稅收。
本質上大漢依舊是個封建農業國,雖然出現了蒸汽機,但改造這麽龐大的帝國依然需要時間。
但這兩年徐凡愕然的發現,大漢的產業越來越興盛,作坊主的力量也越來越強,但整個大漢卻出現保守化的趨勢,民間開始出現大家族,甚至開始出現什麽族規族律約束族人。
這是徐凡難以接受的事情,你哪怕是搞資本化,那也好過後退。
民間的保守化封建化,讓徐凡意識到,大漢不但要發展產業,反封建的意識也要提升起來,於是就有了這個高家大院的戲曲。
賈盛他們看戲曲不到半天就皺起眉頭了。
“這主角也太窩囊了,怎麽什麽都聽自己的父母的一點主見都沒有。”
賈盛同學萬裕無奈道:“我等不是一樣,我父親決定的事情根本就沒人敢反。我想考墨子學院,他就是不讓我去報名,偏偏要我去考政法學院,我知道他的想法,政法學院的學生有很大概率會成為朝廷的法曹。
但我根本不喜歡那些繁雜的法律條文,我喜歡研究蒸汽機,也想弄出像火車一樣可以自動跑的機器,但我的父親就不聽,報名的那天更是親自幫我改了誌願。”
賈盛另一個同學陳誠翻白眼道:“你這考中的人都抱怨,那我們這些沒考中的人怎麽辦?難道一個個全部去跳渭水?”
大漢民間的財富越來越多,中層百姓有能力供養中學生的也變得越來越多了,這就導致中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今年中考的學生根據朝廷的說法達到了五十萬,而大漢的學院即便進行了擴張,但也隻能招收3萬學生,幾乎達到二十比一的錄取率,雖然比後世的科舉已經高好了很多,但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賈盛道:“我等看戲怎麽一下又說到中考去了,不許再提了。”
萬裕他們戲曲看到後麵,主角終於開始反抗自己的父母了,他們這個時候才喝彩起來。
賈盛道:“這戲文說的好啊,父母都是舊時代的人,他們的見識根本就不如我們,偏偏又喜歡對我等的生活指手畫腳,卻不知道天下已經變了,他們的經驗已經沒有用了。”
萬裕激動道:“代溝這詞說的太好,我就感覺不能和父母溝通,原來這是因為有了代溝。這戲曲算是把我等的心裏話全部說出來了。”
比起老一輩,新生代顯然更適應大漢的生活,他們不願意接受長輩指點自己的生活,反抗的意誌更加強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