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重要的南洋與艱難的刀刃向內
秦末,我成為了位麵之子 作者:小兵王2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漢曆十二年十月十五日,長安城,建章宮。
大漢一年一度的賢者會再次召開。
老朋友相聚,卻讓所有人唏噓不已,今年發生的經濟危機太顛覆他們三觀,以至於他們都覺得自己經曆了一場戰亂一般。
誰能想到大漢的盛世如同繁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情況下,卻會忽然澆下一盆冷水,直接把他們澆的透心涼。
要不是朝廷迅速有效地弄出了百億基建計劃,隻怕今天很多人都會消失。
丞相蕭何匯報大漢一年的成績,大漢的財政收入讓人意外不已,依舊超過了百萬金,達到了122萬金,比去年還增長了三萬金,這還是在今年各郡縣收入普遍降低的情況下。
賢者們怎麽紛紛查看朝廷收入的數據,結果發現朝廷的稅金減少了15萬錢,但少府卻收入暴漲,暴漲的來源主要來自兩大塊,一塊是呂宋的銅礦,今年的呂宋同輸入了一千五百萬斤銅,兩萬斤白銀,黃金三千金,這是一筆價值17億錢的貴金金屬。
說起來呂宋銅礦能增加的如此快,還是大漢朝廷改變了思路,讓呂宋銅的輸入量暴漲。
呂宋銅礦的品質非常高,但本地的冶煉技術卻非常差,產能極其有限,後麵趙高想到一個辦法,直接把銅礦挖出來,經過簡單的分揀後,直接裝船運輸到會稽郡,由會稽郡冶煉鑄造成漢五銖錢,於是銅礦的產能就暴漲到原來的3倍。
可以說呂宋的貴金屬輸入,填補了大漢稅收財政減少的空缺。
叔孫通感歎道:“南洋才是我大漢的錢袋子,大漢失去南洋後果簡直不敢想象。”
這些年隨著民間船隊到達南洋的越來越多,香料的價格也是止不住的下跌,一直跌到了200錢左右一斤才止住,因為價格再低的話,商隊去南洋收購香料就不劃算。
當然這對大漢朝廷來說沒什麽損失,香料的價格雖然下跌了,但總量卻提升了,香料的使用市場擴大了,沿海的魚肉罐頭大量使用廉價的香料,香料的市場總值擴大兩倍。
而且船隊去南洋不單單隻運輸香料,主要是開始運輸南洋其他的特產,像大漢的諸侯在南陽開辟了棕櫚田,棕櫚油成為了船隊去南洋必帶的貨物之一
現在銅錠又成為了南洋的特產之一,一個南洋為整個大漢提供了價值上百萬金的財富,大漢朝廷直接收到的稅金超過了30萬金,關稅一躍超過了紡織業,成為了大漢第二大的財政收入(第一是農業)。
伏生遲疑道:“但這也不夠呀,半年之前的情況,朝廷即便是想借錢也借不到百萬金。”
當初大漢朝廷拿出百萬金來救市,轟動了天下,並且迅速扭轉了經濟危機的局麵。
到了8月,除了紡織業還在處於產能過剩的情況下,錢莊行業受到紡織業的拖累倒閉成風,其他的行業已經恢複正常。
但對伏生這些人來說就很疑惑。大漢的財政收入非常高,田賦加稅金接近兩百萬金,但大漢朝廷的開支也非常大。
增長最快的就是教育行業,大漢在推動村村有小學,縣縣有中學的政策,現在朝廷每年的投入達到20萬金,可以說大漢一多半的財政增長都被教育吞噬了。
另外一小半則被醫療吞噬,大漢每年都要為邊遠郡縣建設醫館,朝廷還定下了這些醫館的標準,有一年經驗豐富的主治大夫,三名從醫學院畢業的實習大夫,再配備6~10名護士。
修建醫館的標準是磚石結構,有10~20張病床,這樣的一家標準醫院,建設的費用是五十萬到百萬錢左右。
而大夫護士的俸祿則由大漢朝廷直接撥款,當地百姓的醫藥費為輔,大致上一間醫館,朝廷每年要支付的十五萬錢到三十萬錢左右。所以大漢在醫療上的開支非常大,而且每年以3萬金的速度在增加。
大漢的財政即便是每年都在增長,但能結餘的錢財大致是二十萬金,每年的賢者會就是爭取這一筆朝廷能活動控製的財政轉移。
而現在呂宋的銅一年差不多增加了1,000萬斤,一斤銅能鑄造100枚五銖錢,1,000萬斤即便不算成本,那也隻有10億錢,加上大漢每年的結餘的,那也最多隻有30億錢,這百億錢是哪裏來的?
伏生仔細看了看財政增加的部分,倒吸一口冷氣道:“今年朝廷重倭島挖到二十萬斤白銀,黃金兩萬斤,這又是一個香料島,難道海外到處都是寶藏之地。”
伏生他們也知道朝廷在倭島挖到了白銀礦,但他們隻是以大漢的體量來估算倭島的白銀,陳國公也在南中找到了銀礦銅礦,但每年挖出來的礦產價值不過2億錢左右,加上煉製的成本,真正的收入大致也就幾千萬左右,這些錢全部用在蜀中交馳道建上麵。
伏生他們想來倭島的銀礦差不多也是這種情況,卻沒想到數量比他們想象的多了十幾倍,這就完美的解釋了朝廷的稅金在下降,但總收入卻在增加。
叔孫通感歎道:“陛下真是得天眷顧,一場滔天大禍就如此消弭於無形。”
像叔孫通這種最敬鬼神而遠之的人,都認為天子真受神鬼的庇佑,要不然這怎麽解釋這天降的銀礦銅礦,這分明就是上蒼為這場災害準備的。
但這哪裏是什麽得天的眷顧,而是徐凡在兩三年前就開始做準備,畢竟在確定目標的尋找,比漫無目的的尋找,自然要高效的多。
其他的賢者們看到大漢朝廷的收入表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曹性更是說道:“朝廷現在有接近三成的收入來自於海外,我們的艦隊還是太少了,少到根本不能保護這些海外的領土。”
四周的賢者聽到了曹性這話也紛紛點頭,認可朝廷加大對海外的投入。
對大漢的賢者來說,海外就是財富之地,又是香料島,又是銅礦,又是銀礦,這還隻是朝廷這幾年找到的,要是多開發幾座南洋的島嶼,誰知道這上麵還有什麽珍貴的寶物。
蕭何沒有理會下麵議論的言語,在報完大漢朝廷的收入之後,再報這一年的開支。
今年大漢朝廷的開支是極其龐大的,直接暴漲了三分之一,開支高達280萬金,遠遠超出了大漢的財政收入。
而後蕭何向賢者解釋這一百萬金救市資金來源,其中有20萬金是去年的結餘,另外二十萬金則是呂宋銅和倭島銀帶來的財富,朝廷在超發了價值30萬金的紙幣,補充了流動性,填補了一部分財政的缺口,餘下四十萬金則是由錢莊的借貸。
最後這40萬金是實實在在要償還的債務,躲都沒辦法躲掉。
蕭何臉色沉重道:“為了早日清償這筆欠債,朝廷製定了一個清償債務的計劃。
40萬金的欠債分4年償還,朝廷和地方的郡縣要壓縮開支,朝廷承擔六萬金的債務,地方的郡縣承擔五萬金債務,每年節省出11~12萬金的錢財,用於償還債務,在今年賢者大會結束之前,各郡縣都要製定一個償還債務的計劃表,上報給賢者大會,由天下的賢者監督執行。”
“每年上計予以檢查債務完成情況,檢查到沒有完成債務任務的地方郡縣漢吏,一刀切地降低一等評級。”
此言一出,全場寂靜,尤其是大漢的九卿,地方上的太守臉色沉的能滴出水。
這年頭一向是增加開支容易縮減開支難,尤其是今年的經濟危機,地方上的郡縣為了自救,已經極力壓縮開支,現在還要他們精簡人員,地方上做事的漢吏,隻怕都要撂挑子。
大漢正處於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的過程當中,朝廷政務也是極其繁瑣,數量龐大,而且每年還在增加。
加上徐凡這個天子是工業化時代的人,他帶來了很多工業時代的習慣,更增加了下麵漢吏的政務。
所以大漢地方上的漢吏要處理政務是極其龐大繁瑣的,遠遠超過了他們的同行秦吏。
前兩年經濟繁榮,加上地方的作坊有大量的結餘,很多漢吏每年的獎金,甚至都超過了他們的俸祿,當時下麵的基層小吏雖然勞累,但因為他們俸祿高,待遇好,還能積極主動的去處理政務。
但今年地方郡縣的獎金被砍光了,下麵的漢吏怨聲載道,這些太守明顯可以感受,漢吏處理政務的效率直線下降,能拖就拖,能推就推,他們很難做到像以前那樣指揮如臂。
但軍人出身的太守們也明白,這種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想要下麵的人積極主動做事,一要錢給的夠,二就要帶領他們弄出政績,讓他們看到晉升的希望。
偏偏今年的經濟危機,相當於讓他們打了一個大敗仗,政績什麽就不要想了,朝廷沒有處罰就算不錯。
這本就降低了他們的威望,結果因為經濟危機,引發的財政危機,他們連錢都給少了,下麵的人自然不可能像幾年前那樣用心做事。
現在朝廷還要繼續讓他們刀刃向內,下麵漢吏的怨聲隻怕要沸反盈天。
酈商馬上道:“丞相,今年為了應對經濟危機,下麵的漢吏可以說付出了極大的辛勞,現在朝廷不獎勵他們也就算了,畢竟朝廷沒有錢,大家也能理解,但還要看砍他們一刀,朝廷這麽做,是不是有點太不近人情,底下的人隻怕會不服氣。”
陳銳也說道:“今年朝廷上馬大量的工程,每郡的政務量都有極大的增加,陛下一向教導我們權責對等,總不可能下麵的人事做多了,錢反而少,如此為難人,這不是我大漢朝廷的一貫宗旨。”
其他的郡守也開始抱怨連連,這條件帶迴去,下麵的人真有可能撂挑子不幹。
這個時候秦泊反駁道:“這天下隻有那些汗吏難,普通的百姓就不難。
這次的經濟危機導致長安城的工匠普遍降薪兩成以上,地方上的郡縣甚至達到了三成到一半,你們說這天下的百姓難不難。
他們老老實實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忽然之間收入就銳減,甚至還得被迫背井離鄉去百越之地,南陽之地墾荒,你們都說下麵的漢吏難,要不大家換一換,讓漢吏去南洋,百越墾荒,墾荒的百姓來幫他們處理這些政務。”
張強馬上反駁道:“秦泊,你這不是在無理取鬧,百姓他們哪有處理政經驗。”
秦泊冷笑道:“張強成為漢吏也不過就這幾年的事,怎麽的你張強都能當太守,普通百姓當個百石小吏有問題?”
張強一時間無言以對,這話不能繼續再討論一下,再討論下去,有點政治不正確性,大漢朝廷一直宣傳的是自己有天下百姓支持,才獲取了天下,這是大漢朝廷的法統來源。
他們這些泥腿子沒有高貴的祖宗,沒有貴族血脈,為什麽能成為諸侯,成為貴族,成為兩千石的太守,就是因為有天下的百姓支持他們,他們為百姓服務,百姓酬謝他們以爵位。
叔孫通道:“秦賢者,我等現在不是在學問討論,而是實實在在的要解決問題,下麵的人漢吏不是聖人,知道朝廷現在困難,大家同舟共濟,這樣的人終究是少數。
他們有想法,錢給的不夠,他們自然會有怨言,處理政務的效率必然會下降,這反過來還是會影響天下的百姓。”
秦泊道:“即便現在錢莊的利息下降,但一年的利息仍然高達一成,每年的利息就高達4萬金,這相當於我大漢的一個大郡的稅收,大漢的稅金從哪裏來?還不是百姓上繳的,這筆債務拖得越久,對百姓的壓力就越大。”
經濟危機開始,為了促進工商業的發展,大漢的四大錢莊統一調整了利息,存款利息降到了半分,貸款利息降到了一分,要不然大漢一年就要償還8萬稅金,壓力會更大。
夏侯嬰想了想道:“丞相是不是把這筆債務看得太重,為了應對這次的經濟危機,朝廷籌集了100萬金,保住了大漢經濟發展的成果,最後也隻欠了40萬金。
可以看出增加債務,可以推動大漢的發展,隻要我大漢保住了高速發展,增加的稅金也可以覆蓋這筆債務,以我大漢的體量,40億的債務算什麽?哪怕是百億債務也能承受得住,朝廷又何必這麽扣扣索索。”
(本章完)
大漢一年一度的賢者會再次召開。
老朋友相聚,卻讓所有人唏噓不已,今年發生的經濟危機太顛覆他們三觀,以至於他們都覺得自己經曆了一場戰亂一般。
誰能想到大漢的盛世如同繁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情況下,卻會忽然澆下一盆冷水,直接把他們澆的透心涼。
要不是朝廷迅速有效地弄出了百億基建計劃,隻怕今天很多人都會消失。
丞相蕭何匯報大漢一年的成績,大漢的財政收入讓人意外不已,依舊超過了百萬金,達到了122萬金,比去年還增長了三萬金,這還是在今年各郡縣收入普遍降低的情況下。
賢者們怎麽紛紛查看朝廷收入的數據,結果發現朝廷的稅金減少了15萬錢,但少府卻收入暴漲,暴漲的來源主要來自兩大塊,一塊是呂宋的銅礦,今年的呂宋同輸入了一千五百萬斤銅,兩萬斤白銀,黃金三千金,這是一筆價值17億錢的貴金金屬。
說起來呂宋銅礦能增加的如此快,還是大漢朝廷改變了思路,讓呂宋銅的輸入量暴漲。
呂宋銅礦的品質非常高,但本地的冶煉技術卻非常差,產能極其有限,後麵趙高想到一個辦法,直接把銅礦挖出來,經過簡單的分揀後,直接裝船運輸到會稽郡,由會稽郡冶煉鑄造成漢五銖錢,於是銅礦的產能就暴漲到原來的3倍。
可以說呂宋的貴金屬輸入,填補了大漢稅收財政減少的空缺。
叔孫通感歎道:“南洋才是我大漢的錢袋子,大漢失去南洋後果簡直不敢想象。”
這些年隨著民間船隊到達南洋的越來越多,香料的價格也是止不住的下跌,一直跌到了200錢左右一斤才止住,因為價格再低的話,商隊去南洋收購香料就不劃算。
當然這對大漢朝廷來說沒什麽損失,香料的價格雖然下跌了,但總量卻提升了,香料的使用市場擴大了,沿海的魚肉罐頭大量使用廉價的香料,香料的市場總值擴大兩倍。
而且船隊去南洋不單單隻運輸香料,主要是開始運輸南洋其他的特產,像大漢的諸侯在南陽開辟了棕櫚田,棕櫚油成為了船隊去南洋必帶的貨物之一
現在銅錠又成為了南洋的特產之一,一個南洋為整個大漢提供了價值上百萬金的財富,大漢朝廷直接收到的稅金超過了30萬金,關稅一躍超過了紡織業,成為了大漢第二大的財政收入(第一是農業)。
伏生遲疑道:“但這也不夠呀,半年之前的情況,朝廷即便是想借錢也借不到百萬金。”
當初大漢朝廷拿出百萬金來救市,轟動了天下,並且迅速扭轉了經濟危機的局麵。
到了8月,除了紡織業還在處於產能過剩的情況下,錢莊行業受到紡織業的拖累倒閉成風,其他的行業已經恢複正常。
但對伏生這些人來說就很疑惑。大漢的財政收入非常高,田賦加稅金接近兩百萬金,但大漢朝廷的開支也非常大。
增長最快的就是教育行業,大漢在推動村村有小學,縣縣有中學的政策,現在朝廷每年的投入達到20萬金,可以說大漢一多半的財政增長都被教育吞噬了。
另外一小半則被醫療吞噬,大漢每年都要為邊遠郡縣建設醫館,朝廷還定下了這些醫館的標準,有一年經驗豐富的主治大夫,三名從醫學院畢業的實習大夫,再配備6~10名護士。
修建醫館的標準是磚石結構,有10~20張病床,這樣的一家標準醫院,建設的費用是五十萬到百萬錢左右。
而大夫護士的俸祿則由大漢朝廷直接撥款,當地百姓的醫藥費為輔,大致上一間醫館,朝廷每年要支付的十五萬錢到三十萬錢左右。所以大漢在醫療上的開支非常大,而且每年以3萬金的速度在增加。
大漢的財政即便是每年都在增長,但能結餘的錢財大致是二十萬金,每年的賢者會就是爭取這一筆朝廷能活動控製的財政轉移。
而現在呂宋的銅一年差不多增加了1,000萬斤,一斤銅能鑄造100枚五銖錢,1,000萬斤即便不算成本,那也隻有10億錢,加上大漢每年的結餘的,那也最多隻有30億錢,這百億錢是哪裏來的?
伏生仔細看了看財政增加的部分,倒吸一口冷氣道:“今年朝廷重倭島挖到二十萬斤白銀,黃金兩萬斤,這又是一個香料島,難道海外到處都是寶藏之地。”
伏生他們也知道朝廷在倭島挖到了白銀礦,但他們隻是以大漢的體量來估算倭島的白銀,陳國公也在南中找到了銀礦銅礦,但每年挖出來的礦產價值不過2億錢左右,加上煉製的成本,真正的收入大致也就幾千萬左右,這些錢全部用在蜀中交馳道建上麵。
伏生他們想來倭島的銀礦差不多也是這種情況,卻沒想到數量比他們想象的多了十幾倍,這就完美的解釋了朝廷的稅金在下降,但總收入卻在增加。
叔孫通感歎道:“陛下真是得天眷顧,一場滔天大禍就如此消弭於無形。”
像叔孫通這種最敬鬼神而遠之的人,都認為天子真受神鬼的庇佑,要不然這怎麽解釋這天降的銀礦銅礦,這分明就是上蒼為這場災害準備的。
但這哪裏是什麽得天的眷顧,而是徐凡在兩三年前就開始做準備,畢竟在確定目標的尋找,比漫無目的的尋找,自然要高效的多。
其他的賢者們看到大漢朝廷的收入表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曹性更是說道:“朝廷現在有接近三成的收入來自於海外,我們的艦隊還是太少了,少到根本不能保護這些海外的領土。”
四周的賢者聽到了曹性這話也紛紛點頭,認可朝廷加大對海外的投入。
對大漢的賢者來說,海外就是財富之地,又是香料島,又是銅礦,又是銀礦,這還隻是朝廷這幾年找到的,要是多開發幾座南洋的島嶼,誰知道這上麵還有什麽珍貴的寶物。
蕭何沒有理會下麵議論的言語,在報完大漢朝廷的收入之後,再報這一年的開支。
今年大漢朝廷的開支是極其龐大的,直接暴漲了三分之一,開支高達280萬金,遠遠超出了大漢的財政收入。
而後蕭何向賢者解釋這一百萬金救市資金來源,其中有20萬金是去年的結餘,另外二十萬金則是呂宋銅和倭島銀帶來的財富,朝廷在超發了價值30萬金的紙幣,補充了流動性,填補了一部分財政的缺口,餘下四十萬金則是由錢莊的借貸。
最後這40萬金是實實在在要償還的債務,躲都沒辦法躲掉。
蕭何臉色沉重道:“為了早日清償這筆欠債,朝廷製定了一個清償債務的計劃。
40萬金的欠債分4年償還,朝廷和地方的郡縣要壓縮開支,朝廷承擔六萬金的債務,地方的郡縣承擔五萬金債務,每年節省出11~12萬金的錢財,用於償還債務,在今年賢者大會結束之前,各郡縣都要製定一個償還債務的計劃表,上報給賢者大會,由天下的賢者監督執行。”
“每年上計予以檢查債務完成情況,檢查到沒有完成債務任務的地方郡縣漢吏,一刀切地降低一等評級。”
此言一出,全場寂靜,尤其是大漢的九卿,地方上的太守臉色沉的能滴出水。
這年頭一向是增加開支容易縮減開支難,尤其是今年的經濟危機,地方上的郡縣為了自救,已經極力壓縮開支,現在還要他們精簡人員,地方上做事的漢吏,隻怕都要撂挑子。
大漢正處於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的過程當中,朝廷政務也是極其繁瑣,數量龐大,而且每年還在增加。
加上徐凡這個天子是工業化時代的人,他帶來了很多工業時代的習慣,更增加了下麵漢吏的政務。
所以大漢地方上的漢吏要處理政務是極其龐大繁瑣的,遠遠超過了他們的同行秦吏。
前兩年經濟繁榮,加上地方的作坊有大量的結餘,很多漢吏每年的獎金,甚至都超過了他們的俸祿,當時下麵的基層小吏雖然勞累,但因為他們俸祿高,待遇好,還能積極主動的去處理政務。
但今年地方郡縣的獎金被砍光了,下麵的漢吏怨聲載道,這些太守明顯可以感受,漢吏處理政務的效率直線下降,能拖就拖,能推就推,他們很難做到像以前那樣指揮如臂。
但軍人出身的太守們也明白,這種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想要下麵的人積極主動做事,一要錢給的夠,二就要帶領他們弄出政績,讓他們看到晉升的希望。
偏偏今年的經濟危機,相當於讓他們打了一個大敗仗,政績什麽就不要想了,朝廷沒有處罰就算不錯。
這本就降低了他們的威望,結果因為經濟危機,引發的財政危機,他們連錢都給少了,下麵的人自然不可能像幾年前那樣用心做事。
現在朝廷還要繼續讓他們刀刃向內,下麵漢吏的怨聲隻怕要沸反盈天。
酈商馬上道:“丞相,今年為了應對經濟危機,下麵的漢吏可以說付出了極大的辛勞,現在朝廷不獎勵他們也就算了,畢竟朝廷沒有錢,大家也能理解,但還要看砍他們一刀,朝廷這麽做,是不是有點太不近人情,底下的人隻怕會不服氣。”
陳銳也說道:“今年朝廷上馬大量的工程,每郡的政務量都有極大的增加,陛下一向教導我們權責對等,總不可能下麵的人事做多了,錢反而少,如此為難人,這不是我大漢朝廷的一貫宗旨。”
其他的郡守也開始抱怨連連,這條件帶迴去,下麵的人真有可能撂挑子不幹。
這個時候秦泊反駁道:“這天下隻有那些汗吏難,普通的百姓就不難。
這次的經濟危機導致長安城的工匠普遍降薪兩成以上,地方上的郡縣甚至達到了三成到一半,你們說這天下的百姓難不難。
他們老老實實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忽然之間收入就銳減,甚至還得被迫背井離鄉去百越之地,南陽之地墾荒,你們都說下麵的漢吏難,要不大家換一換,讓漢吏去南洋,百越墾荒,墾荒的百姓來幫他們處理這些政務。”
張強馬上反駁道:“秦泊,你這不是在無理取鬧,百姓他們哪有處理政經驗。”
秦泊冷笑道:“張強成為漢吏也不過就這幾年的事,怎麽的你張強都能當太守,普通百姓當個百石小吏有問題?”
張強一時間無言以對,這話不能繼續再討論一下,再討論下去,有點政治不正確性,大漢朝廷一直宣傳的是自己有天下百姓支持,才獲取了天下,這是大漢朝廷的法統來源。
他們這些泥腿子沒有高貴的祖宗,沒有貴族血脈,為什麽能成為諸侯,成為貴族,成為兩千石的太守,就是因為有天下的百姓支持他們,他們為百姓服務,百姓酬謝他們以爵位。
叔孫通道:“秦賢者,我等現在不是在學問討論,而是實實在在的要解決問題,下麵的人漢吏不是聖人,知道朝廷現在困難,大家同舟共濟,這樣的人終究是少數。
他們有想法,錢給的不夠,他們自然會有怨言,處理政務的效率必然會下降,這反過來還是會影響天下的百姓。”
秦泊道:“即便現在錢莊的利息下降,但一年的利息仍然高達一成,每年的利息就高達4萬金,這相當於我大漢的一個大郡的稅收,大漢的稅金從哪裏來?還不是百姓上繳的,這筆債務拖得越久,對百姓的壓力就越大。”
經濟危機開始,為了促進工商業的發展,大漢的四大錢莊統一調整了利息,存款利息降到了半分,貸款利息降到了一分,要不然大漢一年就要償還8萬稅金,壓力會更大。
夏侯嬰想了想道:“丞相是不是把這筆債務看得太重,為了應對這次的經濟危機,朝廷籌集了100萬金,保住了大漢經濟發展的成果,最後也隻欠了40萬金。
可以看出增加債務,可以推動大漢的發展,隻要我大漢保住了高速發展,增加的稅金也可以覆蓋這筆債務,以我大漢的體量,40億的債務算什麽?哪怕是百億債務也能承受得住,朝廷又何必這麽扣扣索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