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胡雲的船隻前往大興府的同時,陳慶已乘坐馬車進入了商州,他不是來商州巡視,而是途徑商州,前往襄陽坐船,他的目的地是福建路。
這原本是去年秋天的計劃,帶著全家一起前往,但妻子和兩個小妾的懷孕使他不得不改變計劃,推遲到今年春天。
陪同他去福建路巡視的,還有門下侍郎周寬和十幾名各部官員,還有三千士兵護衛,當然,還有他的家人。
他的兩個小妾餘蓮和姚梅陪同他前往,世子陳冀也跟隨父親一起去福建路巡視。
傍晚時分,隊伍在商洛縣駐下大營,特地休息了一日,陳慶在出發前便聽到匯報,工部和都水監的官員目前在商州研究丹水北擴事宜,陳慶倒頗有興趣。
呂緯經過陳慶一番教誨後,有沒有徹底領悟教誨中的精髓不知道,但陳慶提到的一些工程,他都牢牢記住了,迴去後,便開始重新製定年度計劃,提到了三年十大工程,排名第一的就是商洛漕運水道北延,雖然三門峽擴寬也極為重要,但畢竟剛剛治理過,不是很急切再治理,所以三門峽水道深化拓寬隻能排名第二。
呂緯做事雷厲風行,計劃剛剛製定好幾天,內政堂還沒有批準,他便派工部官員和都水監官員組成聯合探測隊,對商洛水道北延進行前期探測,也就是可行性的研究。
次日一早,陳慶帶著兒子陳冀和周寬一起來到了商洛縣中轉倉庫群,很巧的是,都水監令張元朗也剛剛探查迴來,還有工部郎中梁廷安也在。
聽說雍王殿下到來,一群官員連忙迎接出來,陳慶點點頭笑道:“我是路過這裏去襄陽,聽說你們在這裏探測水道,所以過來看看。”
“感謝殿下支持,請殿下去大帳!世子請!周參事請!”張元朗對另外兩位重要人物也一樣恭恭敬敬。
陳慶牽著兒子的手走進了大帳,這是一座占地近三畝的巨帳,又叫工程大帳,大帳正中擺放著一座沙盤,陳慶走上前才發現,是關中和商洛的沙盤,一直存放在兵部,呂緯專門把它借過來。
“你們呂侍郎怎麽沒有來?”陳慶笑問工部郎中梁廷安。
“迴稟殿下,內政堂要過審工部年度計劃,他暫時不能離開京兆。”
旁邊周寬笑道:“呂侍郎也稍稍性急了一點,應該是你們探查有了結論後,他才能提交報告,否則肯定內政堂通不過。”
陳慶點點頭,“周參政事說得不錯,首先工程要有能成功的可能性,才能提交工程計劃,否則內政堂審批通過,卻發現方案行不通,那就鬧大笑話了。”
張元朗連忙道:“據我們目前的探查來看,成功的可能比較大!”
“好!我洗耳恭聽。”
眾人來到沙盤前,張元朗拾起木杆給陳慶介紹道:“我們考慮把商州水道北延工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延伸到上洛縣,大概有一百裏,這是最容易的一步,這一段本就能航行百石小船,把河道挖深拓寬,千石貨船就能走了,第二段是從上洛縣再繼續北延至終南山南麓的藍田關鎮,這一段依舊可以借用丹水,但比較麻煩一旦,需要繞道走彎路,減緩湍急的水勢,還需要用鐵火雷將很多沿途巨石炸毀,這一點也有一百裏,估計用一年時間可以完成,最難的第三段。”
“還有第三段?”陳慶有點驚訝,他給呂緯說的就是到終南山南麓截止,也就是第二階段就完成,剩下的就是關中水道擴展。
“第三段是灞水擴寬嗎?”陳慶追問道。
張元朗微微笑道:“迴稟殿下,灞水拓寬隻是第三階段的一部分,卑職考慮的第三階段就是修建丹灞水道,把丹水和灞水連接起來。”
周寬驚訝道:“這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能成功嗎?”
陳慶笑而不語,他也覺得難度太大了,丹水和灞水其實相隔隻有十幾裏,但中間相隔一座山梁,把水提上山梁,再流下去,難以想象。
“先說說灞水拓寬,可行嗎?”
“當然可行,隻是需要走彎路,盡量取平使水勢平緩,卑職去年就考察過,大概需要挖掘水道五十裏左右,耗時一年完成。”
“五十裏,這可不是小工程啊!”
“殿下,曆朝曆代修建水運都極為耗費錢糧,但還是會義無反顧去做,實在是因為利益重大,隋朝雖然因挖掘大運河而亡國,但利在千秋,卑職挖掘水道不僅是水運,而且良田灌溉也有極大好處。”
陳慶點點頭,“你說的這些我都明白,再說說丹灞水道!”
張元朗行一禮,不慌不忙道:“唐朝建都關中時,就考慮連接丹水和灞水了,唐太宗考慮走褒斜道,連接褒水和渭河,但褒水河穀太急,沒有成功,唐高宗開始考慮丹灞水道,直到唐中宗時,才由襄州刺史崔湜組織數萬民夫挖山開鑿,民夫死了一半才開鑿成功,可剛成功不久便遇到山洪爆發,把辛辛苦苦開鑿的丹灞水道衝毀了,徹底失敗,後來則天皇帝遷都去洛陽,開元天寶年間,裴耀卿和韋堅先後治理三門峽和關中漕渠,終唐一朝,丹灞水道就再也沒有人提起。”
陳慶點點頭笑道:“雖然唐朝治理失敗,可張監令卻信心滿滿,這是為何?”
“殿下,卑職的信心來自於我們開山炸石的利器!”
“你是說鐵火雷?”陳慶笑道。
“正是,有了它,卑職就能在丹水和灞水之間的山梁上炸開一條通道,而且唐朝打下的根基還在,那條通道隻是被泥土和亂石堵塞了,不是整體的大山岩,卑職借助鐵火雷的威力,隻需要一萬民夫和半年時間,就能重新疏通狹道,卑職還會繼續完善加固,使它不再被洪水衝毀,爭取兩年後,從襄陽到長安之間能通行一千石的貨船。”
陳慶欣然道:“如果你能在三年後實現襄陽到長安之間通航,我會賜你為商洛郡公之爵!”
(本章完)
這原本是去年秋天的計劃,帶著全家一起前往,但妻子和兩個小妾的懷孕使他不得不改變計劃,推遲到今年春天。
陪同他去福建路巡視的,還有門下侍郎周寬和十幾名各部官員,還有三千士兵護衛,當然,還有他的家人。
他的兩個小妾餘蓮和姚梅陪同他前往,世子陳冀也跟隨父親一起去福建路巡視。
傍晚時分,隊伍在商洛縣駐下大營,特地休息了一日,陳慶在出發前便聽到匯報,工部和都水監的官員目前在商州研究丹水北擴事宜,陳慶倒頗有興趣。
呂緯經過陳慶一番教誨後,有沒有徹底領悟教誨中的精髓不知道,但陳慶提到的一些工程,他都牢牢記住了,迴去後,便開始重新製定年度計劃,提到了三年十大工程,排名第一的就是商洛漕運水道北延,雖然三門峽擴寬也極為重要,但畢竟剛剛治理過,不是很急切再治理,所以三門峽水道深化拓寬隻能排名第二。
呂緯做事雷厲風行,計劃剛剛製定好幾天,內政堂還沒有批準,他便派工部官員和都水監官員組成聯合探測隊,對商洛水道北延進行前期探測,也就是可行性的研究。
次日一早,陳慶帶著兒子陳冀和周寬一起來到了商洛縣中轉倉庫群,很巧的是,都水監令張元朗也剛剛探查迴來,還有工部郎中梁廷安也在。
聽說雍王殿下到來,一群官員連忙迎接出來,陳慶點點頭笑道:“我是路過這裏去襄陽,聽說你們在這裏探測水道,所以過來看看。”
“感謝殿下支持,請殿下去大帳!世子請!周參事請!”張元朗對另外兩位重要人物也一樣恭恭敬敬。
陳慶牽著兒子的手走進了大帳,這是一座占地近三畝的巨帳,又叫工程大帳,大帳正中擺放著一座沙盤,陳慶走上前才發現,是關中和商洛的沙盤,一直存放在兵部,呂緯專門把它借過來。
“你們呂侍郎怎麽沒有來?”陳慶笑問工部郎中梁廷安。
“迴稟殿下,內政堂要過審工部年度計劃,他暫時不能離開京兆。”
旁邊周寬笑道:“呂侍郎也稍稍性急了一點,應該是你們探查有了結論後,他才能提交報告,否則肯定內政堂通不過。”
陳慶點點頭,“周參政事說得不錯,首先工程要有能成功的可能性,才能提交工程計劃,否則內政堂審批通過,卻發現方案行不通,那就鬧大笑話了。”
張元朗連忙道:“據我們目前的探查來看,成功的可能比較大!”
“好!我洗耳恭聽。”
眾人來到沙盤前,張元朗拾起木杆給陳慶介紹道:“我們考慮把商州水道北延工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延伸到上洛縣,大概有一百裏,這是最容易的一步,這一段本就能航行百石小船,把河道挖深拓寬,千石貨船就能走了,第二段是從上洛縣再繼續北延至終南山南麓的藍田關鎮,這一段依舊可以借用丹水,但比較麻煩一旦,需要繞道走彎路,減緩湍急的水勢,還需要用鐵火雷將很多沿途巨石炸毀,這一點也有一百裏,估計用一年時間可以完成,最難的第三段。”
“還有第三段?”陳慶有點驚訝,他給呂緯說的就是到終南山南麓截止,也就是第二階段就完成,剩下的就是關中水道擴展。
“第三段是灞水擴寬嗎?”陳慶追問道。
張元朗微微笑道:“迴稟殿下,灞水拓寬隻是第三階段的一部分,卑職考慮的第三階段就是修建丹灞水道,把丹水和灞水連接起來。”
周寬驚訝道:“這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能成功嗎?”
陳慶笑而不語,他也覺得難度太大了,丹水和灞水其實相隔隻有十幾裏,但中間相隔一座山梁,把水提上山梁,再流下去,難以想象。
“先說說灞水拓寬,可行嗎?”
“當然可行,隻是需要走彎路,盡量取平使水勢平緩,卑職去年就考察過,大概需要挖掘水道五十裏左右,耗時一年完成。”
“五十裏,這可不是小工程啊!”
“殿下,曆朝曆代修建水運都極為耗費錢糧,但還是會義無反顧去做,實在是因為利益重大,隋朝雖然因挖掘大運河而亡國,但利在千秋,卑職挖掘水道不僅是水運,而且良田灌溉也有極大好處。”
陳慶點點頭,“你說的這些我都明白,再說說丹灞水道!”
張元朗行一禮,不慌不忙道:“唐朝建都關中時,就考慮連接丹水和灞水了,唐太宗考慮走褒斜道,連接褒水和渭河,但褒水河穀太急,沒有成功,唐高宗開始考慮丹灞水道,直到唐中宗時,才由襄州刺史崔湜組織數萬民夫挖山開鑿,民夫死了一半才開鑿成功,可剛成功不久便遇到山洪爆發,把辛辛苦苦開鑿的丹灞水道衝毀了,徹底失敗,後來則天皇帝遷都去洛陽,開元天寶年間,裴耀卿和韋堅先後治理三門峽和關中漕渠,終唐一朝,丹灞水道就再也沒有人提起。”
陳慶點點頭笑道:“雖然唐朝治理失敗,可張監令卻信心滿滿,這是為何?”
“殿下,卑職的信心來自於我們開山炸石的利器!”
“你是說鐵火雷?”陳慶笑道。
“正是,有了它,卑職就能在丹水和灞水之間的山梁上炸開一條通道,而且唐朝打下的根基還在,那條通道隻是被泥土和亂石堵塞了,不是整體的大山岩,卑職借助鐵火雷的威力,隻需要一萬民夫和半年時間,就能重新疏通狹道,卑職還會繼續完善加固,使它不再被洪水衝毀,爭取兩年後,從襄陽到長安之間能通行一千石的貨船。”
陳慶欣然道:“如果你能在三年後實現襄陽到長安之間通航,我會賜你為商洛郡公之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