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唐通、白廣恩這些人今天你也看見了,他們有哪一個是真心想恢複遼東的。【無彈窗小說網】他們的眼裏隻有權力和金錢。百姓的死活他們何曾放在心上啊!如果他們這些人哪怕有一絲報國之心,大明也不至於落得今天這般田地啊!”袁崇煥扶著椅子慢慢的坐了下來,言語裏充滿著可惜。
“庭廣,你可知道本帥為什麽獨獨把你留下。”袁崇煥撇過頭看著站在自己身旁的這個年輕人。他實在是想不通這麽一個年輕人竟然能夠有如此的抱負,他袁崇煥都不敢斷言的事情在他的嘴裏竟然是那麽的簡單。
“大帥是指末將在皇上麵前許下的四年恢複遼東嗎?”王峰是個聰明人他當然明白袁崇煥留下自己可不是僅僅向自己吐些苦水這麽簡單。作為一個生性多疑的皇帝,想必崇禎肯定早已經把自己四年恢複遼東的豪言告訴了這位遼東大帥。
“嗯”袁崇煥點了點頭,王峰還未抵達寧遠之時,他就已經接到了皇帝的詔書,崇禎在詔書中狠狠的責罵了袁崇煥一頓。並且把任命王峰為薊遼招討使的消息特意的說了出來。皇帝的用意袁崇煥再了解不過了,無非是想用王峰這個招討使來製衡一下自己。可是他並不在乎,他在乎的是這個年輕人如何就敢誇下海口四年恢複遼東。這是他袁崇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大帥。”王峰走到地圖旁指著說道“大帥您看。”王峰的手依次劃過寧遠、盛京。“韃子以滿人為主,人口不足十萬,分八旗。分別為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正黃、鑲黃由皇太極自己掌管,而正白鑲白則由多爾袞兄弟掌管、正紅鑲紅由代善所領。而正藍鑲藍則由濟爾哈朗所管。雖說皇太極已經登上了大汗之位。但是八旗之間各有心事,尤其是多爾袞兄弟對皇太極的上位意見頗大,隻是奈何其他六旗都表態支持皇太極,他們兩兄弟才隱忍而不發作而已。”王峰並沒有直接迴答袁崇煥,而是把韃子的情況簡單的說了一下。
袁崇煥並沒有打斷王峰,這些消息他當然也知道。但是對於剛涉及到遼東的王峰來說能知道這麽多已經是很了不起的。“庭廣,你覺得韃子能滅亡我大明嗎?”袁崇煥突然嘴裏冒出了這麽一句大不敬的話語。
“嗯”王峰一時語塞,他望向這位端坐正中的大帥,說出這種大不敬的話語竟然還能夠那麽淡定。要知道像他這種執掌一方兵權的大員身邊不知道有多少東廠的耳目,可是他竟然還那麽能夠淡定,就這一點王峰不得不佩服。
“韃子?滅我大明?就憑他們。”王峰的聲音一下子提高了許多。“大帥,末將之所以敢提出四年恢複遼東看到的就是韃子的軟肋。這些年韃子四處征戰。征蒙古、伐朝鮮。哪一個不是動輒幾萬人馬,再加上又連年和我大明征戰,死亡的兵丁無數。隻要我大明和韃子拖上那麽幾年,韃子的人口和兵員遠遠支撐不起這場消耗戰。到時候不要我們出手韃子就會自亂陣腳。但是末將卻絕不讚成這種消極的防守。我們今天後撤一步,韃子就前進一步,我們的國土就會淪喪一點,退、退、退、退到何時又是一個盡頭啊!”
“是啊,退到何時才是一個盡頭啊!”王峰的話勾起了袁崇煥無限的遐想。從天啟年開始袁崇煥就出現在遼東這塊土地上。無數次的撤退讓他早已經傷透了心。他接到的命令隻有撤退、撤退再撤退,以至於現在大明的將士談到韃子就到了談虎色變的程度,這讓作為大明主帥的袁崇煥怎能不寒心。
“大帥”王峰看到了這位征戰沙場的老將那柔情的一麵,他當然知道這位大帥的心裏是多麽的希望能夠和韃子決一死戰。“大帥,請給末將一個機會讓末將和韃子能夠決一死戰。王峰的話鏗鏘有力,他把袁崇煥一直深埋心底想說而不敢說的話痛快的說了出來。
“啪”袁崇煥了一下拍著桌子站了起來。他已經好久沒有這麽熱血沸騰過了。這些年他在遼東聽到的太多太多龜縮自保、、、、、、以至於遼地的百姓說他袁崇煥隻知道擁兵自重毫無恢複故土之心、、、、、、這些話他實在是聽夠了,他袁崇煥不想做這麽一個被人指著脊梁骨罵的的漢奸。今天王峰、吳三桂、曹變蛟的話讓他對大明的將士又看到了那麽一絲絲的希望。原來整個大明的熱血男兒還是有的。“說吧,你想怎麽做。”
“我想在這裏、、、、、、”王峰的手指向了筆架山。
“筆架山”袁崇煥快速的走到了地圖旁端詳了起來,“你是說韃子會打我們筆架山糧草的主意?”袁崇煥當然知道筆架山是什麽地方。朝廷每次從各地調付的糧草都是從筆架山大營轉運到寧遠城,十幾萬大軍的日常用度都是從筆架山大營轉運。筆架山大營的重要性袁崇煥當然知曉,所以他特地派了副將劉誌親率一萬大軍在此駐守。可以說得上是固若金湯,韃子竟然還敢打這裏的主意。
王峰看出了袁崇煥心裏的疑惑,畢竟鎮守在這裏的可是他的心腹,一萬守軍的防備。要說韃子敢進攻這裏他還真是不敢輕信。“大帥你看。”王峰從懷裏掏出了一封密函遞了上去。
袁崇煥接過去迅速掃過,這字跡他太熟悉了正是自己的心腹劉誌的。信是劉誌寫給韃子的孔有德的,信中說的是劉誌於三日後作為內應獻出筆架山。“這封信你從何而來。”雖然認識筆跡,可是袁崇煥多少還是有點懷疑,作為自己的心腹冒著殺頭之罪前去叛亂,這點他如何也想不通,而且這還是自己的心腹如果被朝廷知道了他袁崇煥絕對脫不了幹係。
“迴稟大帥,此信乃是我從劉誌派往韃子那的探子身上搜得。至於劉誌為什麽叛逃末將就不清楚了。”王峰當然知道袁崇煥在緊張什麽。“大帥這劉誌密謀投降隻有大帥和末將兩人知曉,並無第三者知道。”王峰並不願把如何得到密信的原委全都告訴袁崇煥,畢竟涉及到這樣的事情是越模糊越好。
“這個劉誌、、、、、、枉虧本帥這麽信任他。”袁崇煥當然明白王峰的言下之意。對於劉誌造反他也是大吃一驚,但是這樣的事情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筆架山是絕不容有失的。“那本帥就把筆架山一事全權交付於你,希望你不要辜負皇上和本帥的信任。”袁崇煥投桃報李樂意做這麽一個順水人情。順便他也要看看這個年輕人到底有沒有這個實力。
“謝大帥。”王峰雙手抱拳,“末將還想向大帥借三個人。”
“是不是吳三桂、曹變蛟和祖大壽三人。”作為征戰沙場的老兵,袁崇煥當然知道這幾鎮總兵目前能夠用的上也就這三個人了。
“大帥英明。末將還想要一人-白杆軍秦良玉”王峰心裏想要的正是這三人,吳三桂和曹變蛟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他們手底下的軍隊自然也弱不了哪去。而祖大壽統帥的是最精銳的關寧鐵騎,這騎兵可是最有機動性的了,更何況是名揚天下的關寧鐵騎,王峰自然不會忘記。白杆軍王峰也是早有所耳聞,秦良玉向來是女中豪傑,這白杆軍在她的帶領下早已經在遼東打出了威名。至於其他幾鎮王峰根本瞧不上眼。即使人數再多那也是烏合之眾。
“好。本帥都答應你,本帥隻有一個要求,確保筆架山不失。”對於王峰提出的這些要求袁崇煥心裏還真有點舍不得,尤其是祖大壽手下的這些關寧鐵騎。這可都是他自己辛辛苦苦一手調教出來的。可是和筆架山比起來這些都是必須要舍棄的。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
“唐通、白廣恩這些人今天你也看見了,他們有哪一個是真心想恢複遼東的。【無彈窗小說網】他們的眼裏隻有權力和金錢。百姓的死活他們何曾放在心上啊!如果他們這些人哪怕有一絲報國之心,大明也不至於落得今天這般田地啊!”袁崇煥扶著椅子慢慢的坐了下來,言語裏充滿著可惜。
“庭廣,你可知道本帥為什麽獨獨把你留下。”袁崇煥撇過頭看著站在自己身旁的這個年輕人。他實在是想不通這麽一個年輕人竟然能夠有如此的抱負,他袁崇煥都不敢斷言的事情在他的嘴裏竟然是那麽的簡單。
“大帥是指末將在皇上麵前許下的四年恢複遼東嗎?”王峰是個聰明人他當然明白袁崇煥留下自己可不是僅僅向自己吐些苦水這麽簡單。作為一個生性多疑的皇帝,想必崇禎肯定早已經把自己四年恢複遼東的豪言告訴了這位遼東大帥。
“嗯”袁崇煥點了點頭,王峰還未抵達寧遠之時,他就已經接到了皇帝的詔書,崇禎在詔書中狠狠的責罵了袁崇煥一頓。並且把任命王峰為薊遼招討使的消息特意的說了出來。皇帝的用意袁崇煥再了解不過了,無非是想用王峰這個招討使來製衡一下自己。可是他並不在乎,他在乎的是這個年輕人如何就敢誇下海口四年恢複遼東。這是他袁崇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大帥。”王峰走到地圖旁指著說道“大帥您看。”王峰的手依次劃過寧遠、盛京。“韃子以滿人為主,人口不足十萬,分八旗。分別為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正黃、鑲黃由皇太極自己掌管,而正白鑲白則由多爾袞兄弟掌管、正紅鑲紅由代善所領。而正藍鑲藍則由濟爾哈朗所管。雖說皇太極已經登上了大汗之位。但是八旗之間各有心事,尤其是多爾袞兄弟對皇太極的上位意見頗大,隻是奈何其他六旗都表態支持皇太極,他們兩兄弟才隱忍而不發作而已。”王峰並沒有直接迴答袁崇煥,而是把韃子的情況簡單的說了一下。
袁崇煥並沒有打斷王峰,這些消息他當然也知道。但是對於剛涉及到遼東的王峰來說能知道這麽多已經是很了不起的。“庭廣,你覺得韃子能滅亡我大明嗎?”袁崇煥突然嘴裏冒出了這麽一句大不敬的話語。
“嗯”王峰一時語塞,他望向這位端坐正中的大帥,說出這種大不敬的話語竟然還能夠那麽淡定。要知道像他這種執掌一方兵權的大員身邊不知道有多少東廠的耳目,可是他竟然還那麽能夠淡定,就這一點王峰不得不佩服。
“韃子?滅我大明?就憑他們。”王峰的聲音一下子提高了許多。“大帥,末將之所以敢提出四年恢複遼東看到的就是韃子的軟肋。這些年韃子四處征戰。征蒙古、伐朝鮮。哪一個不是動輒幾萬人馬,再加上又連年和我大明征戰,死亡的兵丁無數。隻要我大明和韃子拖上那麽幾年,韃子的人口和兵員遠遠支撐不起這場消耗戰。到時候不要我們出手韃子就會自亂陣腳。但是末將卻絕不讚成這種消極的防守。我們今天後撤一步,韃子就前進一步,我們的國土就會淪喪一點,退、退、退、退到何時又是一個盡頭啊!”
“是啊,退到何時才是一個盡頭啊!”王峰的話勾起了袁崇煥無限的遐想。從天啟年開始袁崇煥就出現在遼東這塊土地上。無數次的撤退讓他早已經傷透了心。他接到的命令隻有撤退、撤退再撤退,以至於現在大明的將士談到韃子就到了談虎色變的程度,這讓作為大明主帥的袁崇煥怎能不寒心。
“大帥”王峰看到了這位征戰沙場的老將那柔情的一麵,他當然知道這位大帥的心裏是多麽的希望能夠和韃子決一死戰。“大帥,請給末將一個機會讓末將和韃子能夠決一死戰。王峰的話鏗鏘有力,他把袁崇煥一直深埋心底想說而不敢說的話痛快的說了出來。
“啪”袁崇煥了一下拍著桌子站了起來。他已經好久沒有這麽熱血沸騰過了。這些年他在遼東聽到的太多太多龜縮自保、、、、、、以至於遼地的百姓說他袁崇煥隻知道擁兵自重毫無恢複故土之心、、、、、、這些話他實在是聽夠了,他袁崇煥不想做這麽一個被人指著脊梁骨罵的的漢奸。今天王峰、吳三桂、曹變蛟的話讓他對大明的將士又看到了那麽一絲絲的希望。原來整個大明的熱血男兒還是有的。“說吧,你想怎麽做。”
“我想在這裏、、、、、、”王峰的手指向了筆架山。
“筆架山”袁崇煥快速的走到了地圖旁端詳了起來,“你是說韃子會打我們筆架山糧草的主意?”袁崇煥當然知道筆架山是什麽地方。朝廷每次從各地調付的糧草都是從筆架山大營轉運到寧遠城,十幾萬大軍的日常用度都是從筆架山大營轉運。筆架山大營的重要性袁崇煥當然知曉,所以他特地派了副將劉誌親率一萬大軍在此駐守。可以說得上是固若金湯,韃子竟然還敢打這裏的主意。
王峰看出了袁崇煥心裏的疑惑,畢竟鎮守在這裏的可是他的心腹,一萬守軍的防備。要說韃子敢進攻這裏他還真是不敢輕信。“大帥你看。”王峰從懷裏掏出了一封密函遞了上去。
袁崇煥接過去迅速掃過,這字跡他太熟悉了正是自己的心腹劉誌的。信是劉誌寫給韃子的孔有德的,信中說的是劉誌於三日後作為內應獻出筆架山。“這封信你從何而來。”雖然認識筆跡,可是袁崇煥多少還是有點懷疑,作為自己的心腹冒著殺頭之罪前去叛亂,這點他如何也想不通,而且這還是自己的心腹如果被朝廷知道了他袁崇煥絕對脫不了幹係。
“迴稟大帥,此信乃是我從劉誌派往韃子那的探子身上搜得。至於劉誌為什麽叛逃末將就不清楚了。”王峰當然知道袁崇煥在緊張什麽。“大帥這劉誌密謀投降隻有大帥和末將兩人知曉,並無第三者知道。”王峰並不願把如何得到密信的原委全都告訴袁崇煥,畢竟涉及到這樣的事情是越模糊越好。
“這個劉誌、、、、、、枉虧本帥這麽信任他。”袁崇煥當然明白王峰的言下之意。對於劉誌造反他也是大吃一驚,但是這樣的事情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筆架山是絕不容有失的。“那本帥就把筆架山一事全權交付於你,希望你不要辜負皇上和本帥的信任。”袁崇煥投桃報李樂意做這麽一個順水人情。順便他也要看看這個年輕人到底有沒有這個實力。
“謝大帥。”王峰雙手抱拳,“末將還想向大帥借三個人。”
“是不是吳三桂、曹變蛟和祖大壽三人。”作為征戰沙場的老兵,袁崇煥當然知道這幾鎮總兵目前能夠用的上也就這三個人了。
“大帥英明。末將還想要一人-白杆軍秦良玉”王峰心裏想要的正是這三人,吳三桂和曹變蛟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他們手底下的軍隊自然也弱不了哪去。而祖大壽統帥的是最精銳的關寧鐵騎,這騎兵可是最有機動性的了,更何況是名揚天下的關寧鐵騎,王峰自然不會忘記。白杆軍王峰也是早有所耳聞,秦良玉向來是女中豪傑,這白杆軍在她的帶領下早已經在遼東打出了威名。至於其他幾鎮王峰根本瞧不上眼。即使人數再多那也是烏合之眾。
“好。本帥都答應你,本帥隻有一個要求,確保筆架山不失。”對於王峰提出的這些要求袁崇煥心裏還真有點舍不得,尤其是祖大壽手下的這些關寧鐵騎。這可都是他自己辛辛苦苦一手調教出來的。可是和筆架山比起來這些都是必須要舍棄的。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