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兵團,六十萬主力,極為龐大且駭人的武力。
這就是立國不過五年的明帝國所擁有的軍事力量。
這份過於強悍的軍事力量讓吳璘皺眉歎息。
金國在時,也沒有如此強大的壓迫力和威懾力,且金國好歹還有北邊草原和西北的西夏作為牽製,尚且不能以全力應對南宋。
可是明國吞並西夏,降服草原,北方已經基本上安穩,沒有可以牽製他們的敵人,現在所有的力量都可以向南宋進行投送。
可他們才建國五年哪來那麽強大的戰略儲備?
江北真的被金國折騰的民不聊生嗎?
吳璘十分疑惑。
“都說江北殘破,國用不足,江南富庶,魚米之鄉,百姓殷富,說起來,大宋的兵馬應該比明國還要多才是,可大宋兵馬最多也就四十萬,沒有更多了,明國以殘破之江北,擁兵六十萬,難道真的是窮兵黷武嗎?”
姚仲搖頭。
“不然呢?除了窮兵黷武,還有其他的可能?沒有窮兵黷武,以江北之殘破,最多能養四十萬兵,可明國卻有足足六十萬。
這不得不讓我想起當年季漢國小民弱, 到滅亡時以九十四萬口眾養十萬兵,四萬官吏, 何其可怕?明國比起季漢, 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很顯然, 姚仲並不知道諸葛亮是怎樣打造並且給季漢留下了一套可以極大限度壓製豪強、動員民力的軍政體製。
他也不知道為什麽南宋以六千多萬的人口數量,卻隻能擁有四十萬軍隊, 即使這樣朝臣還每每哭窮,說養兵費用太高,國家財政困難之類的。
武將不懂這些, 也不需要懂這些,當然,最好也根本不要想著去懂這些,否則趙宋家法可不是開玩笑的。
麵對姚仲的疑惑, 吳璘沉默了一會兒,緩緩開口。。
“除此之外倒也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他們對黎民百姓掌控極強,能夠做到我們做不到的事情你看過洪武政論嗎?就是蘇詠霖所寫的那本書, 現在已經刊行兩卷了。”
“您還看這個?”
姚仲驚訝道:“我聽說臨安方麵已經下令把這本書打為禁書, 說蘇詠霖妖言惑眾,誰敢看就要處死, 處置的相當嚴格。
之前臨安有個四品官的兒子看了這本書, 還公開宣稱蘇詠霖說的是對的, 結果被砍了腦袋,腦袋還懸在城門上示眾, 您作為國朝大將, 可要小心謹慎啊。”
“我知道,身為國朝大將, 我本不該說這些話,但是我總覺得這樣做不對。”
吳璘歎息道:“這兩卷書我都看了,不得不說的確有妖言惑眾的地方, 能夠看出蘇詠霖之殘暴不仁, 但是其他方麵,尤其蘇詠霖的施政, 是真的有很多地方值得大宋去學習的, 比如在稅收方麵的創舉, 我建議你有空也看一看。
都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明國可以覆滅金國,可以成功稱霸中原,乃至於多次擊敗大宋,足以證明明國也是有可取之處的,如果因為他與我們為敵就把他說的一無是處,未免太過於偏頗了。
我認為大宋的很多困境或許都可以從中獲取解決的辦法,既然蘇詠霖成功了,說明大宋也是可以稍微進行一些變通的,你說呢?”
說著,吳璘就把自己得到的兩卷洪武政論都贈送給了姚仲。
姚仲猶豫片刻,便接過這兩卷書,收了起來。
“若是成功解除襄樊之圍、擊退明軍,我自然會看,若是無法解除襄樊之圍,反而損兵折將,大宋估計也沒有未來了,這書也就沒有看的必要了,吾輩大將,難道還有顏麵投降明國嗎?”
吳璘愣了愣,隨後便是滿臉苦笑。
“言之有理,大宋不存,作為國朝大將,豈有苟且求生的道理呢?若是此戰不勝,川蜀必然不保,但是在此之前,我必然死戰到底,絕不苟且求生,壞我吳氏滿門忠烈之名。”
“如此,便這樣吧。”
穀摸
姚仲懷著些許悲壯的情緒點兵點將, 然後便在四川宣撫使的糧草支援下率軍前往奉節地區。
他在迴到川蜀的時候,就已經麵臨著京湖戰區宋軍大潰敗的局麵, 以至於當時的江南西路農民軍都占領了夷陵的狀況, 他依靠熟悉山路的優勢繞開了農民軍的優勢, 順利返迴川蜀調兵, 然後準備殺個迴馬槍。
當他率軍殺迴來的時候,得知歸州也被農民軍占領,農民軍以秭歸作為駐軍點四處布防,顯然是在防著川蜀軍隊順著長江水道前往江漢一帶威脅明軍和農民軍的大後方。
姚仲對此倒也不覺得多麽奇怪,那麽些時候過去,歸州被占領了也不算是意料之外的事情,隻是在進入江漢平原之前還要打一場仗,這讓姚仲覺得焦急不安。
他不知道襄樊地區的自己的舊部們還能堅持多久,也不知道王彥是不是足夠給力,他很擔心自己的部下們,希望他們可以支撐到自己率軍迴援。
明軍固然強大,但是農民軍隻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在姚仲的眼裏,就算他們打敗了京湖戰區的兩支宋軍,姚仲依然看不起他們。
因為姚仲同樣看不起九江大軍和鄂州大軍,那是兩支徹頭徹尾的新軍,戰鬥力甚至還不如田師中麾下的鄂州大軍,那支軍隊好歹還有些老兵,新軍則是清一色新手,完全不敢說有什麽像樣的戰鬥力。
打敗他們有什麽了不起?
懷著對川蜀精銳的絕對自信,姚仲統兵出奉節,水陸並進,向歸州前進,然後不費吹灰之力就攻占了巴東縣。
巴東縣駐守的軍隊一看到他來了就撤退了,根本沒有抵抗,姚仲很高興,立刻進駐巴東縣。
雖然巴東縣居民已經被全部帶走,隻留下一座空城,但是姚仲也沒有當迴事,隻覺得勝利就在眼前,敵軍正在狼狽潰逃。
不過當先鋒哨騎告訴他在前方的秭歸縣一帶看到了打著明軍戰旗的步軍和水軍,規模還挺大的。
“明軍戰旗?雖然說之前就有傳聞說江南西路賊軍和明國有勾結,但是明目張膽打出明軍戰旗不會吧?”
姚仲心裏一驚,立刻想到了一種可能。
襄樊已經丟了,他來晚了,大宋已經要完了。
但是此時才六月,距離襄樊開戰甚至還不到三個月,以襄樊二城的堅固,根本不可能三個月不到就陷落。
他趕迴川蜀整頓軍隊照理來說是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的,他緊趕慢趕晝夜兼程,把軍隊都給折騰的疲勞了,這才把時間控製住了,他率軍來援其實已經算是非常快的了。
明軍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就把襄樊拿下。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姚仲不願意相信這個離譜的答案,那麽接下來的答案就已經很明顯了。
要麽是農民軍得知他大軍壓境,打出明軍戰旗迷惑他,要麽是明軍在進攻襄樊的檔口抽調一支人馬南下協同農民軍作戰,力圖擋住川蜀軍隊出川攪局。
好險惡的用心!
姚仲冷笑,便下令軍隊緩緩向前。
通過哨探的報告,他得知那支疑似明軍的軍隊有著較為嚴密的防禦,步軍扼守陸上要衝,水軍扼守水路通道,擺出一副此路不通的架勢,上去挺唬人的。
“虛張聲勢罷了,我軍是水流而下,彼等逆流而上,兵法雲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彼等固然扼守要衝,但是隻要我軍水軍衝破了彼等水軍,便能在彼等後方登陸,直接擊破彼等陸上防禦,彼等還能怎麽辦?”
姚仲知道此時此刻他的優勢所在。
以上遊衝擊下遊,以高位衝擊下位。
優勢在我!
於是姚仲決定主動進攻,以水軍衝破明軍水上防禦,然後直接在他們大後方登陸,將這支明軍或者是農民軍的部隊一口氣全部吃掉!
這就是立國不過五年的明帝國所擁有的軍事力量。
這份過於強悍的軍事力量讓吳璘皺眉歎息。
金國在時,也沒有如此強大的壓迫力和威懾力,且金國好歹還有北邊草原和西北的西夏作為牽製,尚且不能以全力應對南宋。
可是明國吞並西夏,降服草原,北方已經基本上安穩,沒有可以牽製他們的敵人,現在所有的力量都可以向南宋進行投送。
可他們才建國五年哪來那麽強大的戰略儲備?
江北真的被金國折騰的民不聊生嗎?
吳璘十分疑惑。
“都說江北殘破,國用不足,江南富庶,魚米之鄉,百姓殷富,說起來,大宋的兵馬應該比明國還要多才是,可大宋兵馬最多也就四十萬,沒有更多了,明國以殘破之江北,擁兵六十萬,難道真的是窮兵黷武嗎?”
姚仲搖頭。
“不然呢?除了窮兵黷武,還有其他的可能?沒有窮兵黷武,以江北之殘破,最多能養四十萬兵,可明國卻有足足六十萬。
這不得不讓我想起當年季漢國小民弱, 到滅亡時以九十四萬口眾養十萬兵,四萬官吏, 何其可怕?明國比起季漢, 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很顯然, 姚仲並不知道諸葛亮是怎樣打造並且給季漢留下了一套可以極大限度壓製豪強、動員民力的軍政體製。
他也不知道為什麽南宋以六千多萬的人口數量,卻隻能擁有四十萬軍隊, 即使這樣朝臣還每每哭窮,說養兵費用太高,國家財政困難之類的。
武將不懂這些, 也不需要懂這些,當然,最好也根本不要想著去懂這些,否則趙宋家法可不是開玩笑的。
麵對姚仲的疑惑, 吳璘沉默了一會兒,緩緩開口。。
“除此之外倒也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他們對黎民百姓掌控極強,能夠做到我們做不到的事情你看過洪武政論嗎?就是蘇詠霖所寫的那本書, 現在已經刊行兩卷了。”
“您還看這個?”
姚仲驚訝道:“我聽說臨安方麵已經下令把這本書打為禁書, 說蘇詠霖妖言惑眾,誰敢看就要處死, 處置的相當嚴格。
之前臨安有個四品官的兒子看了這本書, 還公開宣稱蘇詠霖說的是對的, 結果被砍了腦袋,腦袋還懸在城門上示眾, 您作為國朝大將, 可要小心謹慎啊。”
“我知道,身為國朝大將, 我本不該說這些話,但是我總覺得這樣做不對。”
吳璘歎息道:“這兩卷書我都看了,不得不說的確有妖言惑眾的地方, 能夠看出蘇詠霖之殘暴不仁, 但是其他方麵,尤其蘇詠霖的施政, 是真的有很多地方值得大宋去學習的, 比如在稅收方麵的創舉, 我建議你有空也看一看。
都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明國可以覆滅金國,可以成功稱霸中原,乃至於多次擊敗大宋,足以證明明國也是有可取之處的,如果因為他與我們為敵就把他說的一無是處,未免太過於偏頗了。
我認為大宋的很多困境或許都可以從中獲取解決的辦法,既然蘇詠霖成功了,說明大宋也是可以稍微進行一些變通的,你說呢?”
說著,吳璘就把自己得到的兩卷洪武政論都贈送給了姚仲。
姚仲猶豫片刻,便接過這兩卷書,收了起來。
“若是成功解除襄樊之圍、擊退明軍,我自然會看,若是無法解除襄樊之圍,反而損兵折將,大宋估計也沒有未來了,這書也就沒有看的必要了,吾輩大將,難道還有顏麵投降明國嗎?”
吳璘愣了愣,隨後便是滿臉苦笑。
“言之有理,大宋不存,作為國朝大將,豈有苟且求生的道理呢?若是此戰不勝,川蜀必然不保,但是在此之前,我必然死戰到底,絕不苟且求生,壞我吳氏滿門忠烈之名。”
“如此,便這樣吧。”
穀摸
姚仲懷著些許悲壯的情緒點兵點將, 然後便在四川宣撫使的糧草支援下率軍前往奉節地區。
他在迴到川蜀的時候,就已經麵臨著京湖戰區宋軍大潰敗的局麵, 以至於當時的江南西路農民軍都占領了夷陵的狀況, 他依靠熟悉山路的優勢繞開了農民軍的優勢, 順利返迴川蜀調兵, 然後準備殺個迴馬槍。
當他率軍殺迴來的時候,得知歸州也被農民軍占領,農民軍以秭歸作為駐軍點四處布防,顯然是在防著川蜀軍隊順著長江水道前往江漢一帶威脅明軍和農民軍的大後方。
姚仲對此倒也不覺得多麽奇怪,那麽些時候過去,歸州被占領了也不算是意料之外的事情,隻是在進入江漢平原之前還要打一場仗,這讓姚仲覺得焦急不安。
他不知道襄樊地區的自己的舊部們還能堅持多久,也不知道王彥是不是足夠給力,他很擔心自己的部下們,希望他們可以支撐到自己率軍迴援。
明軍固然強大,但是農民軍隻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在姚仲的眼裏,就算他們打敗了京湖戰區的兩支宋軍,姚仲依然看不起他們。
因為姚仲同樣看不起九江大軍和鄂州大軍,那是兩支徹頭徹尾的新軍,戰鬥力甚至還不如田師中麾下的鄂州大軍,那支軍隊好歹還有些老兵,新軍則是清一色新手,完全不敢說有什麽像樣的戰鬥力。
打敗他們有什麽了不起?
懷著對川蜀精銳的絕對自信,姚仲統兵出奉節,水陸並進,向歸州前進,然後不費吹灰之力就攻占了巴東縣。
巴東縣駐守的軍隊一看到他來了就撤退了,根本沒有抵抗,姚仲很高興,立刻進駐巴東縣。
雖然巴東縣居民已經被全部帶走,隻留下一座空城,但是姚仲也沒有當迴事,隻覺得勝利就在眼前,敵軍正在狼狽潰逃。
不過當先鋒哨騎告訴他在前方的秭歸縣一帶看到了打著明軍戰旗的步軍和水軍,規模還挺大的。
“明軍戰旗?雖然說之前就有傳聞說江南西路賊軍和明國有勾結,但是明目張膽打出明軍戰旗不會吧?”
姚仲心裏一驚,立刻想到了一種可能。
襄樊已經丟了,他來晚了,大宋已經要完了。
但是此時才六月,距離襄樊開戰甚至還不到三個月,以襄樊二城的堅固,根本不可能三個月不到就陷落。
他趕迴川蜀整頓軍隊照理來說是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的,他緊趕慢趕晝夜兼程,把軍隊都給折騰的疲勞了,這才把時間控製住了,他率軍來援其實已經算是非常快的了。
明軍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就把襄樊拿下。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姚仲不願意相信這個離譜的答案,那麽接下來的答案就已經很明顯了。
要麽是農民軍得知他大軍壓境,打出明軍戰旗迷惑他,要麽是明軍在進攻襄樊的檔口抽調一支人馬南下協同農民軍作戰,力圖擋住川蜀軍隊出川攪局。
好險惡的用心!
姚仲冷笑,便下令軍隊緩緩向前。
通過哨探的報告,他得知那支疑似明軍的軍隊有著較為嚴密的防禦,步軍扼守陸上要衝,水軍扼守水路通道,擺出一副此路不通的架勢,上去挺唬人的。
“虛張聲勢罷了,我軍是水流而下,彼等逆流而上,兵法雲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彼等固然扼守要衝,但是隻要我軍水軍衝破了彼等水軍,便能在彼等後方登陸,直接擊破彼等陸上防禦,彼等還能怎麽辦?”
姚仲知道此時此刻他的優勢所在。
以上遊衝擊下遊,以高位衝擊下位。
優勢在我!
於是姚仲決定主動進攻,以水軍衝破明軍水上防禦,然後直接在他們大後方登陸,將這支明軍或者是農民軍的部隊一口氣全部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