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線潰敗的事情,滿城皆知,侍衛們自然也能想到若是中原乘勝追擊,馬絲國縱然是拚死抵抗,也是迴天乏術。
而此刻對方選擇和談,雖不知會提何等過分的要求,但這片刻的喘息或者能換來長久安寧之機,也是馬絲國的百姓求之不得的。
侍衛們私下裏都在講,不明白國主為何要將和談的使節拒之門外,甚至不願先聽聽對方提的條件。
所以這侍衛還是先將可能出現的情況問清楚,免得到時惹走了和談的使節,國主怪罪於他:“若是他們不願拿出來,非要進來親自交予國主,我們放還是不放?”
“要是這般,就直接讓他們滾蛋。”
侍衛接下命,出了宮殿,將國主的意思轉達給了傳令的官員,當然,國主最後一句話,他做了一些修飾:“若……若是來使不願將信交予你,堅持要親自麵見國主,你就讓他們先迴去吧。”
“大人……就這麽讓和談的使節迴去?”傳令官有些吃驚。
侍衛搖搖頭:“沒法子,國主的意思,你照原話說便是,隻是語氣盡量控製一下。”
“領命。”
文足羽和另外兩人在城外為他們安排的草棚裏休息等待。
其中一人滿是不悅:“這北遠城也太不將我們當迴事了,我們明明是戰爭的優勢方,主動拋出橄欖枝要和談,他們不說主動開門相迎也罷了,居然還把我們打發到這爛草棚裏待著。”
“三位大人,”傳令官從馬上跨下,躬身做了禮道,“實在抱歉,國主現在身體抱恙,不便接見三人,不過國主本身也是希望能夠以和談了卻此戰,聽聞大人們身上有要交予國主的文書,國主特命下官前來取之——然——然望三位能繼續在城外稍後片刻——”
文足羽迴了一禮,二話不說就從袖口將旭峰晨輝的書信拿出遞給了傳令官:“我等便在此等候消息。”
傳令官見對方並沒有為難或生氣的樣子,鬆了一大口氣,連忙翻身上馬,又是一拜,道:“請三位上使見諒,稍後片刻!”
言畢,不敢耽擱,迅速迴身進了城。
“文大人,太子的意思隻是讓我們將信送到馬絲國國主手中便可,他們這麽折騰,我們何不直接闖進皇宮,將信交給他?”
“莫要胡說,”文足羽又盤腿在草棚裏坐下,閉目養著神,“對方願意收三皇子的手書就已經為我們省去了很多麻煩事,待在城外,就權當養這一路奔波荒廢了精神了。”
“哎,搞得就像是我們戰敗了,來此求和一般,窩火——”
兩個隨使捶胸頓足地也坐了下來。
文足羽雖然沒有看旭峰晨輝信中寫的是什麽,但他相信既然旭峰晨輝說了隻要馬絲國國主看到信,就會同意和談,那他們三人進不進北遠城都無所謂。
旭峰晨輝的信被馬不停蹄地送到了國主手中,總共不過五十來字,國主一眼掃完,將信反扣在桌上。他扶著額頭,思量了片刻,命道:“讓內閣的幾位大人速入宮中!”
“陛下,三位來使還在城外候著……”侍衛提醒道。
“放心,讓他們繼續待著,在得到迴複前,他們是不會離開的,”國主又想起了一人,“對了,把王爺也叫來,讓他帶著他的貼身侍衛一並。”
“遵令!”
在侍衛領命離開後,國主又將信翻起看了一遍,然後想也不想地放在燭火上給點了。
天色漸暗,東漠這地方夜晚是出奇地寒冷。
文足羽三人仍舊待在草棚之中,已經是過了三個時辰。
“文大人,這樣等下去不知道何年何月去了,”一個隨使說道,“我看就給他們下一個最後的通牒,我們也算是仁至義盡,迴太子那裏也有了交代——”
正說著,一陣急促地馬蹄聲從城內傳來,是那位傳令官,這一次他手裏提著一個包裹。
“三位來使久等了,”馬還未站穩,傳令官就從上麵躍了下來,“國主已經將信細讀了多遍,經過和眾位大人的商議,國主同意中原太子殿下開出的和談條件,這是太子殿下要求的東西,國主已經備好,請三位來使好生保管,正式的和談我們會擇日安排。”
“國主也覺此次多有怠慢,特讓下官為三位準備了馬匹,待正式和談時,必定以貴賓款待。”
文足羽接過傳令官遞來的包裹:“多謝大人,馬匹不必了,我等這就迴去複命。”
“姿態做足了,最後還不是要和談——”隨使小聲笑道。
**
就在一個時辰之前的北遠城皇宮中。
被召來的內閣元老們七嘴八舌、唇槍舌劍,然而爭了半柱香的時間,沒有爭出個所以然來。
國主腦仁都快被吵炸了,但他依舊不發一語,靜靜聽著堂下老臣們各抒己見。
“眼下不管是士氣還是兵力皆沒有能與中原再對抗的資本,這時候中原拋出和談的機會,無論最終目的是什麽,著眼台麵上所開出的這些條件,老臣認為完全可行之!”
“閣老此言差矣!前幾條說起來,倒也無妨,就國主所言的最後一條,萬不可行之,”另一人否道,“若是照做了,外界必定會說我馬絲國無信無德——中原軍隊沒有乘勝追擊,而是議和,此舉無疑是想蠶食民心,我們若再行其所求,這一仗可就敗得徹底了。”
“我讚成閣老所言!如果我們不同意和談,那麽中原必會進軍,無論最終勝敗與否,必定會動搖國之根基,且還贏不到絲毫的名聲,”一個年紀在裏麵稍微較長的老臣說道,“我們剛損武誌炎將軍、天羅莊和遮星樓的奇襲也未成功,自損已過半,此刻應是共謀存國之道,而非去思德與信。”
“好了!寡人心裏有數了,你們爭完就各自退下吧。”國主起了身,扔下人若幹老臣,一人轉身去了後堂。
王爺帶著他的幾個侍衛早就在那裏候著,前堂的爭論他聽了個全,見國主進來,隨手一拜,然後笑道:“前堂如此熱鬧,雖沒有爭出什麽結果來,但我猜兄長心裏早有數了,否則怎會讓我帶貼身侍衛來。”
國主讓王爺坐下,揉了揉自己的腦袋,說:“聽了一會兒,大致有了個底,叫你的人去辦吧,要做的幹淨,完事後直接將東西交給城外的中原人。”
“哎——”王爺歎了一聲,對手下的幾個侍衛揮揮手,“去吧,半柱香時間,別被人看到,若是有目擊之人,無論是誰,殺之。”
-->
前線潰敗的事情,滿城皆知,侍衛們自然也能想到若是中原乘勝追擊,馬絲國縱然是拚死抵抗,也是迴天乏術。
而此刻對方選擇和談,雖不知會提何等過分的要求,但這片刻的喘息或者能換來長久安寧之機,也是馬絲國的百姓求之不得的。
侍衛們私下裏都在講,不明白國主為何要將和談的使節拒之門外,甚至不願先聽聽對方提的條件。
所以這侍衛還是先將可能出現的情況問清楚,免得到時惹走了和談的使節,國主怪罪於他:“若是他們不願拿出來,非要進來親自交予國主,我們放還是不放?”
“要是這般,就直接讓他們滾蛋。”
侍衛接下命,出了宮殿,將國主的意思轉達給了傳令的官員,當然,國主最後一句話,他做了一些修飾:“若……若是來使不願將信交予你,堅持要親自麵見國主,你就讓他們先迴去吧。”
“大人……就這麽讓和談的使節迴去?”傳令官有些吃驚。
侍衛搖搖頭:“沒法子,國主的意思,你照原話說便是,隻是語氣盡量控製一下。”
“領命。”
文足羽和另外兩人在城外為他們安排的草棚裏休息等待。
其中一人滿是不悅:“這北遠城也太不將我們當迴事了,我們明明是戰爭的優勢方,主動拋出橄欖枝要和談,他們不說主動開門相迎也罷了,居然還把我們打發到這爛草棚裏待著。”
“三位大人,”傳令官從馬上跨下,躬身做了禮道,“實在抱歉,國主現在身體抱恙,不便接見三人,不過國主本身也是希望能夠以和談了卻此戰,聽聞大人們身上有要交予國主的文書,國主特命下官前來取之——然——然望三位能繼續在城外稍後片刻——”
文足羽迴了一禮,二話不說就從袖口將旭峰晨輝的書信拿出遞給了傳令官:“我等便在此等候消息。”
傳令官見對方並沒有為難或生氣的樣子,鬆了一大口氣,連忙翻身上馬,又是一拜,道:“請三位上使見諒,稍後片刻!”
言畢,不敢耽擱,迅速迴身進了城。
“文大人,太子的意思隻是讓我們將信送到馬絲國國主手中便可,他們這麽折騰,我們何不直接闖進皇宮,將信交給他?”
“莫要胡說,”文足羽又盤腿在草棚裏坐下,閉目養著神,“對方願意收三皇子的手書就已經為我們省去了很多麻煩事,待在城外,就權當養這一路奔波荒廢了精神了。”
“哎,搞得就像是我們戰敗了,來此求和一般,窩火——”
兩個隨使捶胸頓足地也坐了下來。
文足羽雖然沒有看旭峰晨輝信中寫的是什麽,但他相信既然旭峰晨輝說了隻要馬絲國國主看到信,就會同意和談,那他們三人進不進北遠城都無所謂。
旭峰晨輝的信被馬不停蹄地送到了國主手中,總共不過五十來字,國主一眼掃完,將信反扣在桌上。他扶著額頭,思量了片刻,命道:“讓內閣的幾位大人速入宮中!”
“陛下,三位來使還在城外候著……”侍衛提醒道。
“放心,讓他們繼續待著,在得到迴複前,他們是不會離開的,”國主又想起了一人,“對了,把王爺也叫來,讓他帶著他的貼身侍衛一並。”
“遵令!”
在侍衛領命離開後,國主又將信翻起看了一遍,然後想也不想地放在燭火上給點了。
天色漸暗,東漠這地方夜晚是出奇地寒冷。
文足羽三人仍舊待在草棚之中,已經是過了三個時辰。
“文大人,這樣等下去不知道何年何月去了,”一個隨使說道,“我看就給他們下一個最後的通牒,我們也算是仁至義盡,迴太子那裏也有了交代——”
正說著,一陣急促地馬蹄聲從城內傳來,是那位傳令官,這一次他手裏提著一個包裹。
“三位來使久等了,”馬還未站穩,傳令官就從上麵躍了下來,“國主已經將信細讀了多遍,經過和眾位大人的商議,國主同意中原太子殿下開出的和談條件,這是太子殿下要求的東西,國主已經備好,請三位來使好生保管,正式的和談我們會擇日安排。”
“國主也覺此次多有怠慢,特讓下官為三位準備了馬匹,待正式和談時,必定以貴賓款待。”
文足羽接過傳令官遞來的包裹:“多謝大人,馬匹不必了,我等這就迴去複命。”
“姿態做足了,最後還不是要和談——”隨使小聲笑道。
**
就在一個時辰之前的北遠城皇宮中。
被召來的內閣元老們七嘴八舌、唇槍舌劍,然而爭了半柱香的時間,沒有爭出個所以然來。
國主腦仁都快被吵炸了,但他依舊不發一語,靜靜聽著堂下老臣們各抒己見。
“眼下不管是士氣還是兵力皆沒有能與中原再對抗的資本,這時候中原拋出和談的機會,無論最終目的是什麽,著眼台麵上所開出的這些條件,老臣認為完全可行之!”
“閣老此言差矣!前幾條說起來,倒也無妨,就國主所言的最後一條,萬不可行之,”另一人否道,“若是照做了,外界必定會說我馬絲國無信無德——中原軍隊沒有乘勝追擊,而是議和,此舉無疑是想蠶食民心,我們若再行其所求,這一仗可就敗得徹底了。”
“我讚成閣老所言!如果我們不同意和談,那麽中原必會進軍,無論最終勝敗與否,必定會動搖國之根基,且還贏不到絲毫的名聲,”一個年紀在裏麵稍微較長的老臣說道,“我們剛損武誌炎將軍、天羅莊和遮星樓的奇襲也未成功,自損已過半,此刻應是共謀存國之道,而非去思德與信。”
“好了!寡人心裏有數了,你們爭完就各自退下吧。”國主起了身,扔下人若幹老臣,一人轉身去了後堂。
王爺帶著他的幾個侍衛早就在那裏候著,前堂的爭論他聽了個全,見國主進來,隨手一拜,然後笑道:“前堂如此熱鬧,雖沒有爭出什麽結果來,但我猜兄長心裏早有數了,否則怎會讓我帶貼身侍衛來。”
國主讓王爺坐下,揉了揉自己的腦袋,說:“聽了一會兒,大致有了個底,叫你的人去辦吧,要做的幹淨,完事後直接將東西交給城外的中原人。”
“哎——”王爺歎了一聲,對手下的幾個侍衛揮揮手,“去吧,半柱香時間,別被人看到,若是有目擊之人,無論是誰,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