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乙繼續說道:“微臣鬥膽,還是將陳大人送迴去吧,家裏人也能見上一麵……”皇帝點點頭,無限的歎息,“好端端的怎麽會?”
見眾人的神色依然是驚疑不定,喝道:“爾等都聽清楚了吧,這陳煒是腦卒中,並非中毒!”
眾人都戰戰兢兢,“臣等不敢!”這一場宴席終究是不歡而散。
散去之時,眾人的神情各異,明顯是不相信皇帝的說辭,都認為是這陳煒知道了什麽不該知道的事情,被滅口了!之前高太後的事情鬧的沸沸揚揚,早就有人猜測背後的主事人就是皇帝,這一下,眾人更是篤定了,對皇帝的失望更甚。
高太後也知道了這消息,實在是有些震驚,想不到皇帝居然下得了手,也不禁黯然,可知皇帝的狠辣,為了掩蓋自己做過的事情,居然狠毒至此,暗暗的有些愧疚,就命人賞賜一些金銀,以示安慰。
高太後的臉上均是怒氣,這個不爭氣的擔心,他知道不知道,大宋已經經不起折騰了!看來皇帝為了自己的所謂的豐功偉績已經失去了理智!犧牲這陳煒也在所不辭!
雖然太後也想要陳煒的命,卻沒有想過用如此激烈的手段,且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開戰在即,這不是要寒了所有將領的心嗎?陳煒在軍中的聲望頗高,定會影響士氣,也會激起對皇室的不滿,帶著這樣的情緒,怎麽能奮勇殺敵?
高太後微微的歎息,難道這苦苦支撐的江山,真的要敗落在宋神宗的手中?想起這內憂外患,實在是叫高太後的心力交瘁。
自從這宋仁宗之後,大宋內憂外患,實在是慢慢地耗盡了怨氣,先是,西夏的元昊稱帝,宋夏戰爭轟轟烈烈展開,最終雙方都大傷元氣,特別是宋朝,除向遼朝給“歲幣”外,又要每年向西夏“賜”歲幣,憑添了經濟負擔。不僅邊事吃緊,宋朝國內又爆發大小不一的“起義”,沂州的王倫和商州的張海等人揭竿而起,很讓北宋君臣傷腦筋。內憂外患之下,範仲淹上呈《答手詔條陳十事》,宋仁宗開始了“慶曆新政”的改革,中心點在於整頓吏治。但折騰了不到一年,範仲淹、韓琦等人悉被罷出朝廷,最後以“朋黨之爭”的定論結局。
無論如何,宋仁宗統治時代,北宋名臣輩出,仁宗皇帝本人也“恭儉仁恕”,非刻薄寡恩之君,所以其統治時代湧現出各種類型的忠直之臣,當然,作為搞政治的臣子們,秉性脾氣不盡相同,有各種各樣的性格缺欠和道德“瑕疵”,但大體上還是良臣多,奸臣少,範仲淹、韓琦、呂夷簡、晏殊、薛奎、杜洐、包拯、文彥博、富弼、狄青、歐陽修等等,或文或武,皆一時人傑。此外,文學、哲學以及科技方麵,柳永、宋庠、梅堯臣、蘇洵、蔡襄、周敦頤、二程兄弟、沈括、畢開等等,皆是生活於宋仁宗時代,真可用“燦若群星”來形容這一時期的各類人才。
曆史的真實,總出現“好人無好報”的現象。宋仁宗如此一個仁君,在位四十二年,竟然一個兒子也沒有。繼承人問題是帝國最最重要的事務,在大臣韓琦、司馬光等人的堅持下,宋仁宋隻能立其堂兄濮安懿王的兒子趙宗實為太子,改名趙曙。轉年,公元1064年,宋仁宋病死,其堂侄趙曙即位,是為宋英宗。
宋英宗身體很差,精神上也有遺傳毛病,他在位最重要的政治事件是類似明朝“大禮儀之爭”,即英宗想把他死去的生父濮安懿王也升格為“皇帝”,朝臣們為此大打出嘴,爭執不休。最後,宋英宗還是未敢追尊其生父為“皇帝”,隻是把老爸的墳園稱為“陵”。比起明朝嘉靖皇帝為此事杖死十來位大臣的王八蛋行為,宋英宗要仁義得多。英宗皇帝僅在位四年即病死,其長子潁王趙頊繼位,是位宋神宗。
此時,宋朝的國力已大不如前,方方麵麵都呈江河日下之態。首先,宋朝對“士人”太好,“恩賞”太厚,整個官僚機構臃腫得不行。宋朝帝王仍比較“厚道”,從來不怎麽想“消腫”機構,總是慷慨地贈予大臣金銀珠寶,“班僅庶僚,非有殊跡,亦被橫賜。”到宋真宗鹹平年間,已經有具體數字,天下“冗吏”多達十九萬五千餘人,而且,那些帶有“使相節度”榮銜的大官,光薪俸支出就大的驚人。以三班院為例(供奉官,左殿直,右殿直),宋初隻有官吏僚員300人,宋真宗時已有四千多,宋仁宗時已經過萬。宋仁宗統治時代,開科取士,進士加諸科就近一萬人。這一萬人看似數字不大,但都是官員之選,而宋朝一般官員的薪俸都可讓諸朝士人眼紅。不僅如此,還有那些皇族、外戚、功臣等等的後代,在“恩萌法”的庇佑下,一大群人生下來就有“級別”,有“級別”就要有俸祿,這幫人有錢有閑有精神,更有時間“製造”人,呈幾何級數上升。不講皇族,僅以大臣王旦為例,“王旦卒,錄其子弟、侄、外孫、門客,從授官者數十人。諸子除服,又各進一官。”宋仁宗自己生不出兒子,皇親國戚們的生殖力卻一個勝似一個。即使皇帝駕崩,“遺賜大臣各值百餘萬”,“厚道”得太過份。宋代文臣武將,生活極其優裕,隻要不犯“謀逆”罪,幹出天大的壞事,最重的處罰就是遠流偏僻地方做小官,“過海”和“過嶺”幾乎就是最重的責罰。“過海”指被罰至海南,“過嶺”指被罰過梅嶺到嶺南。製度如此寬容,知識分子們又愛風花雪月,而風花雪月最費錢。
北宋曆史上以正直著稱的名臣,也都是“豪侈”的主兒。寇準在家,天天在庭院燃巨燭,耀如白晝,“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呂蒙正,是酷嗜“雞舌湯”的大美食家,每餐必喝此湯,當然不是冰凍雞舌,呂家廚房一天要殺成百上千隻雞,才能供呂宰相一湯之用;宋祁大文士,天天“體驗生活”,夜夜擁歌妓飲美酒,無日不醉。其兄宋庠捎話讓他檢點些,相勸道:“不要總這麽駭人聽聞地花錢嗎,還記得從前我兄弟倆在州學內天天吃粗飯咽鹹菜的事嗎?”宋祁大笑迴複:“請迴稟兄長,當年寒燈苦讀,吃糠咽菜,不就是為了現在能活到這份兒上嗎!”翰林學士蒲宗孟“性猶侈”,其家每天吃飯最少要十隻豬十隻羊,消耗三百隻巨燭用以照明。就連洗臉洗腳洗屁股這樣的小事,蒲夫子都有“小洗麵、大洗麵、小濯足、大濯足、小大澡浴之別。每用婢子數人,一浴至湯五斛。(其)他奉養率稱是。”連蘇東坡都寫信勸他要“慈儉”。這位蒲爺還有個故事很出名,一次,他接見一位一百多歲老道人,問對方養生之法。老道說,要清心寡欲,戒酒,戒色,戒貪,戒縱樂。蒲學生低頭想了想,說:“如果這樣,即使活上一千歲,又有屁用!”――上述例子,舉的還都是世人眼中的“好人”,有德有功的大臣,可以想見,貪官汙吏的好日子,肯定會更加聳人聽聞。
除支撐一個巨大的官僚機構外,北宋還要供養一支無比龐大的軍隊。宋太祖趙匡胤時,精練禁軍,為宋朝軍隊精銳,人數隻有二十萬不到。宋太宗時,禁軍已有三十五萬,宋真宗時,數目又達四十三萬。到了宋仁宗時期,禁軍數目竟達八十三萬。所以,《水滸傳》雖內容百分之九十為虛構,但豹子頭林衝“八十萬禁軍教頭”,絕非虛擬,宋仁宗時期確實已經有八十多萬禁軍。除此以外,加上廂兵等其他正規軍和“後備役”,仁宗皇帝時期宋朝就有近一百三十萬的兵要靠國家養活,政府歲入的五分之四都要做軍費支出。西夏戰事起,宋朝禁軍雖多,但昔日的英雄們早已老死、病死,仁宗一朝的禁軍都是花架式,特別是京城禁兵,鮮衣駿馬,隻知領取俸祿,連出操等簡單操練都極其罕有。更過份的是,這些人每月關領俸糧,自己都扛不動,要雇挑夫幫他們扛。這樣的士兵,派到西北與虎狼一般的黨項人對陣,後果不說就可明白。
到了宋神宗的手裏,就越發的嚴重了,可歎他還是不知道要休養生息!高太後微微的閉眼,她倒是想不管,但是終究是看不得大宋的江山被一步步地敗壞了啊!
睜開雙眸,寒光一片,她也絕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大宋的江山沒落!
陳俏俏在家裏不停地踱步,心情實在是有些緊張和激動,等一會陳煒被送迴來的時候,還要狠狠的演一場戲啊!
幾個媳婦見她如此慌張,有些擔心,“婆婆,你怎麽了?”
見眾人的神色依然是驚疑不定,喝道:“爾等都聽清楚了吧,這陳煒是腦卒中,並非中毒!”
眾人都戰戰兢兢,“臣等不敢!”這一場宴席終究是不歡而散。
散去之時,眾人的神情各異,明顯是不相信皇帝的說辭,都認為是這陳煒知道了什麽不該知道的事情,被滅口了!之前高太後的事情鬧的沸沸揚揚,早就有人猜測背後的主事人就是皇帝,這一下,眾人更是篤定了,對皇帝的失望更甚。
高太後也知道了這消息,實在是有些震驚,想不到皇帝居然下得了手,也不禁黯然,可知皇帝的狠辣,為了掩蓋自己做過的事情,居然狠毒至此,暗暗的有些愧疚,就命人賞賜一些金銀,以示安慰。
高太後的臉上均是怒氣,這個不爭氣的擔心,他知道不知道,大宋已經經不起折騰了!看來皇帝為了自己的所謂的豐功偉績已經失去了理智!犧牲這陳煒也在所不辭!
雖然太後也想要陳煒的命,卻沒有想過用如此激烈的手段,且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開戰在即,這不是要寒了所有將領的心嗎?陳煒在軍中的聲望頗高,定會影響士氣,也會激起對皇室的不滿,帶著這樣的情緒,怎麽能奮勇殺敵?
高太後微微的歎息,難道這苦苦支撐的江山,真的要敗落在宋神宗的手中?想起這內憂外患,實在是叫高太後的心力交瘁。
自從這宋仁宗之後,大宋內憂外患,實在是慢慢地耗盡了怨氣,先是,西夏的元昊稱帝,宋夏戰爭轟轟烈烈展開,最終雙方都大傷元氣,特別是宋朝,除向遼朝給“歲幣”外,又要每年向西夏“賜”歲幣,憑添了經濟負擔。不僅邊事吃緊,宋朝國內又爆發大小不一的“起義”,沂州的王倫和商州的張海等人揭竿而起,很讓北宋君臣傷腦筋。內憂外患之下,範仲淹上呈《答手詔條陳十事》,宋仁宗開始了“慶曆新政”的改革,中心點在於整頓吏治。但折騰了不到一年,範仲淹、韓琦等人悉被罷出朝廷,最後以“朋黨之爭”的定論結局。
無論如何,宋仁宗統治時代,北宋名臣輩出,仁宗皇帝本人也“恭儉仁恕”,非刻薄寡恩之君,所以其統治時代湧現出各種類型的忠直之臣,當然,作為搞政治的臣子們,秉性脾氣不盡相同,有各種各樣的性格缺欠和道德“瑕疵”,但大體上還是良臣多,奸臣少,範仲淹、韓琦、呂夷簡、晏殊、薛奎、杜洐、包拯、文彥博、富弼、狄青、歐陽修等等,或文或武,皆一時人傑。此外,文學、哲學以及科技方麵,柳永、宋庠、梅堯臣、蘇洵、蔡襄、周敦頤、二程兄弟、沈括、畢開等等,皆是生活於宋仁宗時代,真可用“燦若群星”來形容這一時期的各類人才。
曆史的真實,總出現“好人無好報”的現象。宋仁宗如此一個仁君,在位四十二年,竟然一個兒子也沒有。繼承人問題是帝國最最重要的事務,在大臣韓琦、司馬光等人的堅持下,宋仁宋隻能立其堂兄濮安懿王的兒子趙宗實為太子,改名趙曙。轉年,公元1064年,宋仁宋病死,其堂侄趙曙即位,是為宋英宗。
宋英宗身體很差,精神上也有遺傳毛病,他在位最重要的政治事件是類似明朝“大禮儀之爭”,即英宗想把他死去的生父濮安懿王也升格為“皇帝”,朝臣們為此大打出嘴,爭執不休。最後,宋英宗還是未敢追尊其生父為“皇帝”,隻是把老爸的墳園稱為“陵”。比起明朝嘉靖皇帝為此事杖死十來位大臣的王八蛋行為,宋英宗要仁義得多。英宗皇帝僅在位四年即病死,其長子潁王趙頊繼位,是位宋神宗。
此時,宋朝的國力已大不如前,方方麵麵都呈江河日下之態。首先,宋朝對“士人”太好,“恩賞”太厚,整個官僚機構臃腫得不行。宋朝帝王仍比較“厚道”,從來不怎麽想“消腫”機構,總是慷慨地贈予大臣金銀珠寶,“班僅庶僚,非有殊跡,亦被橫賜。”到宋真宗鹹平年間,已經有具體數字,天下“冗吏”多達十九萬五千餘人,而且,那些帶有“使相節度”榮銜的大官,光薪俸支出就大的驚人。以三班院為例(供奉官,左殿直,右殿直),宋初隻有官吏僚員300人,宋真宗時已有四千多,宋仁宗時已經過萬。宋仁宗統治時代,開科取士,進士加諸科就近一萬人。這一萬人看似數字不大,但都是官員之選,而宋朝一般官員的薪俸都可讓諸朝士人眼紅。不僅如此,還有那些皇族、外戚、功臣等等的後代,在“恩萌法”的庇佑下,一大群人生下來就有“級別”,有“級別”就要有俸祿,這幫人有錢有閑有精神,更有時間“製造”人,呈幾何級數上升。不講皇族,僅以大臣王旦為例,“王旦卒,錄其子弟、侄、外孫、門客,從授官者數十人。諸子除服,又各進一官。”宋仁宗自己生不出兒子,皇親國戚們的生殖力卻一個勝似一個。即使皇帝駕崩,“遺賜大臣各值百餘萬”,“厚道”得太過份。宋代文臣武將,生活極其優裕,隻要不犯“謀逆”罪,幹出天大的壞事,最重的處罰就是遠流偏僻地方做小官,“過海”和“過嶺”幾乎就是最重的責罰。“過海”指被罰至海南,“過嶺”指被罰過梅嶺到嶺南。製度如此寬容,知識分子們又愛風花雪月,而風花雪月最費錢。
北宋曆史上以正直著稱的名臣,也都是“豪侈”的主兒。寇準在家,天天在庭院燃巨燭,耀如白晝,“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呂蒙正,是酷嗜“雞舌湯”的大美食家,每餐必喝此湯,當然不是冰凍雞舌,呂家廚房一天要殺成百上千隻雞,才能供呂宰相一湯之用;宋祁大文士,天天“體驗生活”,夜夜擁歌妓飲美酒,無日不醉。其兄宋庠捎話讓他檢點些,相勸道:“不要總這麽駭人聽聞地花錢嗎,還記得從前我兄弟倆在州學內天天吃粗飯咽鹹菜的事嗎?”宋祁大笑迴複:“請迴稟兄長,當年寒燈苦讀,吃糠咽菜,不就是為了現在能活到這份兒上嗎!”翰林學士蒲宗孟“性猶侈”,其家每天吃飯最少要十隻豬十隻羊,消耗三百隻巨燭用以照明。就連洗臉洗腳洗屁股這樣的小事,蒲夫子都有“小洗麵、大洗麵、小濯足、大濯足、小大澡浴之別。每用婢子數人,一浴至湯五斛。(其)他奉養率稱是。”連蘇東坡都寫信勸他要“慈儉”。這位蒲爺還有個故事很出名,一次,他接見一位一百多歲老道人,問對方養生之法。老道說,要清心寡欲,戒酒,戒色,戒貪,戒縱樂。蒲學生低頭想了想,說:“如果這樣,即使活上一千歲,又有屁用!”――上述例子,舉的還都是世人眼中的“好人”,有德有功的大臣,可以想見,貪官汙吏的好日子,肯定會更加聳人聽聞。
除支撐一個巨大的官僚機構外,北宋還要供養一支無比龐大的軍隊。宋太祖趙匡胤時,精練禁軍,為宋朝軍隊精銳,人數隻有二十萬不到。宋太宗時,禁軍已有三十五萬,宋真宗時,數目又達四十三萬。到了宋仁宗時期,禁軍數目竟達八十三萬。所以,《水滸傳》雖內容百分之九十為虛構,但豹子頭林衝“八十萬禁軍教頭”,絕非虛擬,宋仁宗時期確實已經有八十多萬禁軍。除此以外,加上廂兵等其他正規軍和“後備役”,仁宗皇帝時期宋朝就有近一百三十萬的兵要靠國家養活,政府歲入的五分之四都要做軍費支出。西夏戰事起,宋朝禁軍雖多,但昔日的英雄們早已老死、病死,仁宗一朝的禁軍都是花架式,特別是京城禁兵,鮮衣駿馬,隻知領取俸祿,連出操等簡單操練都極其罕有。更過份的是,這些人每月關領俸糧,自己都扛不動,要雇挑夫幫他們扛。這樣的士兵,派到西北與虎狼一般的黨項人對陣,後果不說就可明白。
到了宋神宗的手裏,就越發的嚴重了,可歎他還是不知道要休養生息!高太後微微的閉眼,她倒是想不管,但是終究是看不得大宋的江山被一步步地敗壞了啊!
睜開雙眸,寒光一片,她也絕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大宋的江山沒落!
陳俏俏在家裏不停地踱步,心情實在是有些緊張和激動,等一會陳煒被送迴來的時候,還要狠狠的演一場戲啊!
幾個媳婦見她如此慌張,有些擔心,“婆婆,你怎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