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也是終於寫完了,不僅大家鬆了一口氣,我也是如此。


    因為太長了,雖然我自己不覺得,但看書的讀者們都這麽覺得,以至於我自己也這麽認為了。


    好吧,以上不是卷末感言,而是發牢騷,主要是因為近期很多人說水的問題,講老實話,除了前麵幾章是用日輕風格在寫,看起來拖遝外,其餘的真都是幹貨了。


    就算是前麵幾章日輕風格,表達出來的劇情也不比一般文少吧!。


    以第一章為咧,我交代了主角的信息,所處的時間線,所處的地理,該地方的大概樣貌氣候,主角自身的形勢,接下來的發展主題。


    一般小說第一章也就能講這麽多了吧!


    結果呢?一堆說我用沒什麽卵用的對話水,那麽那些用直白介紹的文又能在第一章講多少東西呢?就以鬥破蒼穹為咧,他第一章也就講了這麽些東西吧!


    我不過是用了話題引導的方式進行描寫而已,結果一堆人在說水,我知道很多人沒看過日本輕小說所以也沒說什麽,後麵也換了文風,但我已經在文中結尾說過好幾次了,卻依然有人這樣說,我就很無語了好吧。


    當然說我水的不隻是這一點,還有拿劇情說事的,有人說你26萬字才主角畢業,你不是水是什麽?


    這裏我想問一下水的定義是什麽?是反複寫與劇情推進無關的內容才叫水吧!


    但是這一卷裏除了幾章是日常外,其餘哪有與劇情推進無關的?


    我已經說過了霧隱在原著裏沒怎麽提到過,很多出場人物姓名都沒有,需要筆墨去描寫,我也看過不少寫木葉外的火影文,但真正能不爛尾的卻隻有一本砂隱的。


    為什麽?因為他們自己對自己所在的村子沒有詳細的描寫,以至於讀者對主角的村子都不了解,之後主角不論做了什麽,隻要與村子有關的事情,讀者都很難理解主角為什麽要這樣做。


    或許作者自己製定,但讀者不知道,所以爛尾了。


    這本書26萬字才寫完畢業考試,不代表26萬字都是在寫畢業考試,這裏很多都是在埋伏筆,很多內容都埋到四五卷的內容去了。


    你不要說真的嗎?不會是吹牛吧!我怎麽看不出來哪裏埋伏筆了?


    對此我可以問一個問題,你們知道這本書的出場人物那些是我原創,哪些是原著就有的人物嗎?


    我可以給點線索,第一卷的人物裏有一半都是原著出場的人物,包括仗助都是,並且仗助是在原著很重要的人物,對火影的劇情推進起到了不可描述的作用。


    他在這本書裏將會起到同樣的作用。


    我為什麽花這麽多筆墨描寫仗助?描寫兩人的感情?


    因為不大量描寫,我怕之後有人因為主角的行為罵他腦殘,沒有行為邏輯。


    因此我大量描寫了兩人的關係,互動,對彼此的重要性,然而就是這樣我都覺得兩人的互動少了。


    如果你還覺得我說的埋伏筆是在吹牛可以去看我上一本書,雖然寫得不好,但伏筆都是從頭埋到尾,保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看不出來,那本書從第一章開始就是伏筆,到快要完結時才揭曉的。


    其實能看到這裏的,差不多也是耐心看下來的人了,我這些牢騷發得很沒必要,因為那些人看不到這裏,也就看不見我的牢騷,所以牢騷話就到此為止了,下麵是真正的卷末感言。


    第一卷結束,其實大家還有很多疑惑吧!這裏一一解答。


    一:鬥留音凍住再不斬後,為什麽自己吐血了。


    其實已經有人猜到了,沒錯,那裏就是主角下的黑手。


    二:再不斬一開始覺得硬抗水龍彈不至於失去戰鬥力,結果卻直接掛了的原因是因為主角進了鏡子空間,再不斬一個人吃了兩發水龍彈。


    本來是一人吃一發加上對方承受的水龍彈餘波,這樣是可以-抗過去的,最多重傷但不至於失去戰鬥力,但再不斬吃了兩發,加上本身就有很重的傷,所以不久後就死了。


    三:再不斬死後主角身上的殺氣,這是茂夫的能力偽裝出來的,也是作者表達主角背負起再不斬罪名並打破命運的一種描述手法。


    問題解答完了,說說為什麽主角會背負再不斬的罪名吧!這也是第一卷裏想要表達的內容,那就是主角的成長。


    很多書裏的主角成長都是看實力,但這裏主角的成長是內心。


    主角穿越之初知道自己來到了血霧時代的霧隱,他知道這是個什麽地方,所以選擇了封閉內心來避免以後的感情糾葛。


    說白了就是逃避,屬於弱者行為。


    有人說這才是明智的選擇,但這並不明智,隻是無奈的選擇罷了,就跟學校的學生還保留天真與熱血,進入社會後就會漸漸變得冷漠與現實。


    這是大家想改變嗎?不,這隻是為了適應社會不得已才做出的改變。因為不這樣做就會受到來自社會的傷害。因此做出改變才是明智之舉。


    主角同樣如此,為了避免以後受到傷害所以選擇了自閉,但如果主角沒有遇到仗助,一直這樣下去的話,他會因為霧隱的教育以及殺人過後變成鬼鮫那樣,成為沒有感情沒有自我的殺人工具。


    不要說什麽你是主角啊!保持自我的意誌力都沒有嗎?


    別的小說會怎麽樣我不清楚,但這本書會盡量合理,主角前世隻是個大學生,所以沒有那麽牛逼的意誌力。


    而且你自己都在封閉感情了,還能在洗腦教育下逃脫嗎?不可能的。


    現實也是一樣,雖然說是適應社會而改變自己,但何嚐不是被社會給洗腦成改變後的模樣呢?


    現實社會中幾乎沒人能遇到仗助這樣能拉自己一把的人。


    而在霧隱,主角遇到了。


    這也是為什麽主角如此看重與仗助之間的感情的原因,因為仗助是救贖他的人。


    但即便如此,在最開始的時候,主角還是決定殺死仗助保證自己活命。


    雖然也有想過犧牲自己讓仗助活命,並在這兩個選擇中糾結三年,飽受折磨,但不管主角選擇哪一個其實都是弱者的表現。


    選擇犧牲自己是逃避,選擇殺死仗助是無奈的選擇,如果連自己最重要的朋友都能親手殺掉,那麽主角就跟打開魔盒的人一樣,會漸漸的看淡感情羈絆一類的東西,最後依然逃脫不了淪為殺人工具的命運。


    為什麽主角沒有想過逃避與無奈之外的選擇反抗呢?


    在現實社會沒有反抗這個選擇,但主角有啊,他有金手指,有鏡子空間,就像之後主角做的準備一樣,很難想到嗎?


    不難吧!但主角為什麽沒有想呢?


    因為害怕,一旦做了這樣的事就是向考試規則反抗,麵對霧隱這個龐然大物,主角沒有勇氣反抗。


    直到後來再不斬到來,才給予了主角希望,隻要再不斬殺掉其他人,他和仗助殺掉再不斬,這樣就可以一起活下來。


    這是主角一開始的美好願望,這也是不反抗霧隱也能一起得救的辦法。


    但這個希望在試煉中破滅了。


    經曆了三年內心折磨才做出的選擇,主角本來都已經絕望了,但再不斬的到來給予了他希望,但這個希望在之後又破滅了,其中的大起大落讓主角深陷在更加的痛苦之中,這種痛苦讓主角鼓起勇氣向霧隱發起挑戰,用規則外的方法來避免兩人的戰鬥死亡。


    主角對再不斬說的強者理論其實是對自己說的,也是在給自己鼓勵,因為他知道作為忍者,以後必然會麵對斑與輝夜姬,如果連霧隱村都害怕,那以後還要怎麽麵對那些大佬?


    結果再不斬卻因為主角的話產生了一係列反應。


    很多人說主角影響了再不斬,但其實是再不斬影響了主角。


    他們兩個很相似,卻又完全不同。


    他們都是感性與理性共存的人,但再不斬是感性大於理性,主角是理性大於感性,即便沒有主角的這番話,再不斬依然會有這樣的變化。


    再不斬因為在集中營的生活對兄弟們有很深的感情,他想救他們,卻無能為力,所以選擇了盡快畢業來逃避家族試煉。


    但主角的一番話以及鬥留音救妹妹的事跡影響,重新煥發了想要拯救兄弟們的心思。


    然而現實很殘酷,主角擁有金手指,所以擁有選擇的權利,而再不斬在麵臨現實時卻隻有絕望,他發現自己不論怎麽做都無法拯救兄弟們。


    因為家族試煉是按成績最落後的兩名來進行懲罰,會以殺掉成績排前麵的人來保證自己名次的人,他們本身就是落後的家夥,就算再不斬為了他們犧牲自己,也無法改變他們名次落後的事實,隻是能保證這次試煉他們不會死而已。


    而率領他們反抗,之前已經有兄弟做過例子了,根本無法成功。


    然而麵對這種絕望再不斬並沒有再次逃避,而是選擇了殺掉所有人來開辟未來,既然無法拯救,那麽就將類似事件杜絕,再不斬在以自己的方式反抗。


    這也是為什麽主角在最後一次去再不斬家裏離開時說自己是弱者,再不斬是強者的原因。


    而後再不斬更是將手伸進了學校的考試規則,因為家族會有這種試煉,完全是從村子裏學來的。


    要徹底的根絕就必須連考試規則也一起改變。


    原本主角以為再不斬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羈絆,然而再不斬在臨死前說這樣的世界是錯誤的時,主角明白了。


    再不斬並不是單因為兄弟們的感情,而是更深遠更令人尊敬的理由。


    主角知道,再不斬如果沒死的話,他並不會因此停手,他在後麵還會繼續向霧隱發起挑戰。


    再不斬的一係列行為深深影響著主角。


    主角從因為痛苦憤怒而挑戰考試規則到想要毀滅考試規則,卻敢想不敢做。


    直到殺死再不斬,因為對方死前的話而鼓起勇氣,主動背負再不斬的罪名,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性格,膽小怕死,現在的自己或許隻是腦子一抽做出的決定。


    如果不讓自己陷入無法選擇的境況,那等腦子清醒後,或許會否定自己的勇氣。


    這樣做之後或許會後悔,但至少現在不會,因為那是自己想做卻不敢做的。


    主角這是在逼迫自己成長。


    說白了,主角就是一個平凡的人,剛到這個世界時就像剛剛出社會的平凡學生,即便擁有金手指也是平凡人的心態,然後因為周圍的環境人或事的影響一步步成長,他並沒有去為了適應環境改變自己,而是為了保持自我改變環境。


    或許有人會說為了保持自我而改變環境是吃力不討好不明智的選擇,但我想說的是現實社會已經夠苦逼了,在小說裏為什麽還要找鬱悶呢?


    有金手指幫忙改變,為什麽不選擇一條自己想走的路呢?雖然他不一定是正確的,但隻要是自己堅信的路,就一直走下去,這是多少人想要做的事卻做不到的?


    當然主角的這一些列改變不僅僅因為周圍的影響,也有自身實力的進步,因為進步明顯,所以才有信心去改變。


    ps:寫到這裏才發現寫了好多,本來還想寫一下關於再不斬的。


    再不斬感性大於理性並不是我這本書的設定,而是原著的再不斬就是這樣一個人,雖然表麵上看起來再不斬隻是一個殘忍無情擁有野心的人,但實際上岸本已經用許多細節說明了再不斬的性格了。


    等明天吧!我會把再不斬為什麽是感性大於理性的理由寫出來,這也是為什麽我會將再不斬作為第一卷boss的原因。


    另外因為時間關係,這篇卷末感言寫完就發了,沒有查錯別字,病句,大家將就下吧!


    ps:下一章在8點左右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血霧之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巫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巫鸞並收藏血霧之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