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座城市來說,春天是從郊區開始的。
郊區已是翠綠滿山,而城裏的樹木卻才露出芽苞。所以,久居京城的人們盼望著春天的到來。他們總是熱情洋溢地跑到京郊去迎接春天,讓整日被鋼筋水泥鑄成的森林擋住視線的眼睛,可以在青翠的山野盡情放射,讓被灰塵油煙堵塞著的喉嚨盡情地舒張開來,向空曠的山野大吼幾聲,釋放和發泄著一個冬天的憤懣。城裏人稱這種短暫的京郊旅遊叫“踏青”。
北京西山。鳳凰嶺。
鳳凰嶺在京郊遠沒有香山、長城、十三陵等風景旅遊區有名。它是後期開發的旅遊景點,遊客稀少,卻有一種原始的恬靜。
鳳凰嶺多山,多石,少水。那山形狀詭異,似人似鬼似獸;那石要麽光滑如玉,要麽峭壁千仞,縱使猿猴也難登攀;偶爾有水從石窠汩汩溢出,如佩環之聲,甘冽清涼,入口爽心,是故為遊人用塑料桶裝了,迴家沏茶,據說能祛火洗胃,益壽延年。
其實去鳳凰嶺遊玩的人們主要是去爬山,以清淨的空氣換去淤積於肺中的濁氣。能一口氣爬上鳳凰嶺頂峰的人實在不多。大多數人能爬上“天梯”,就已興高采烈,心滿意足了。倘若年紀稍大的遊客,隻能望而卻步。
“天梯”是在天然的峭壁上鑿出的石級。石級窄得容不不一隻腳掌,陡峭無比。幸而石級旁固有鐵鏈,攀登者可緊攥鐵鏈,拾級而上。即使如此,一般的遊人卻是不敢迴頭顧盼的。遠遠看去,稀稀疏疏拾級而上的遊人像一隻隻匍匍於石壁上的甲殼蟲。
李思城和孫虹到達山下時,已快接近正午。太陽明豔豔的臉照得人懨懨欲睡。這是一個周末,李思城主動邀請了孫虹,前來爬山。
李思城在藍月亮飯店差不多算如魚得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碰到特別不順心的事。兩名主管在自己的影響下已不再耍小姐脾氣,每天按時上班,有時還說點葷味的話調戲李思城。女人的可貴之處是不自以為是,不矯揉造作。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這兩位持有大學文憑的小姐已經親睹了李思城的才能,自然對他刮目相看,收斂了驕奢之氣,在工作上積極配合。嫉妒是建立在相對平等的基礎上的。她們已經意識到自己與李思城之間存在的差距,慢慢培養出一種依賴來。楊希就曾對女人有過保守的論述:女人是長青藤,但必須依附在男人這根強壯的枝杆上才能煥發生機。
銷售工作已進入平穩階段。作為總經理助理,李思城更多注重於飯店的外聯工作,諸如與政府部門的公函來往,與外單位的洽談合作,與兄弟單位的協調聯合等等。幾個月來,李思城已經熟悉了飯店的對外工作。稍稍統計一下,直接遷涉到飯店工作的部門就有二十來個,諸如旅遊局、環保局、環衛局、防疫站,公安局的防火科、特行科、內保處、派出所,供電局、物價局、勞動局、衛生局、工商局、稅務局、技術監督局、街道辦事處、房管處、綜合治理辦公室等等。這些政府部門對飯店都有相關的文件,隨時會不打招唿地進行突擊檢查,各自對其主管的事務進行檢查,任何一個部門都有權勒令酒店停業。飯店的管理人員可以不認識區長市長,但這些部門中任何一個工作人員,都得小心接待,不能掉以輕心,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飯店內部的人都把這些政府機構的工作人員稱作“衙門口的人”。對這些前來檢查的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請他們到包間喝酒,喝迷糊了,天已晚了,算檢查完了。李思城酒量還可以,又是以總經理助理的身份陪他們喝,自然經常受到對方的讚歎。他們甚至很羨慕李思城,年紀輕輕便大有作為,便一口一個老弟,信誓旦旦地說隻要有事要他們相幫,絕對不會推辭,就好比李思城把他們領進包間他們不會反抗一樣。
李思城在逐漸適應這種應酬時常常感到很悲涼。飯店算得上一個綜合的劇場,在這裏可以看到正規的舞台上所看不到的真實表演。每每爛醉之時,他的腦子裏總是出現很多虛幻的圖像,像很多陌生的人人馬馬在亂跑。醒來時,飯桌上石破天驚的醉話已隨酒氣飄散,一切依舊。
李思城感到自己已於這座陌生的城市裏迷失了自己。 但畢竟可以在工作餘自由支配時間,可以打的到孫虹那裏聊聊天,或是到歌廳吼兩嗓子,或到娛樂室打幾局台球,或到劇場去看幾場電影。總之,這名退伍老兵在一年多來有了巨大的變化,再也不是那個見了領導就有點心虛的人了,再也不會為節省一頓飯錢而抽廉價的“北京”牌香煙了。他的客戶總是要給他送東西。雖然他拒絕不受,但那條把“玉溪”,還是不會構成犯罪的,即使楊總知道也絲毫不會責怪。他為楊總創造的利潤,買一百條“玉溪”都用不完。所以,楊總總是開車把他拉到更高級的北京飯店、香格裏拉飯店去。他的心態已經調整得可以毫不在意高級酒店那些美豔動人的小姐蕩人心魂的迷笑。
他已經變得很成熟。一個27歲的男人,如果還不成熟,實在是一件可悲的事。
他已經給父親寫過長信,詳細地介紹了自己的生活。他打算在這個酒店長期幹下去。一個退伍老兵能謀到現在的職位,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甚至,翠竹縣副縣長的兒子、新兵連的戰友劉濤都經常來電問候,並幫他辦了一張住址為縣城的身份證寄過來。倘若不是北京市控製戶口特嚴,他可能已通過楊總通過那些“衙門口”的人弄到了居京的“綠卡”。不過即使如此,他也覺得自己是六七年前那個兵車裏的兵中最幸運的。有時候,他從夢中醒來,看著窗外的高樓上掛著的那盞亮如銀盤的明月,他就會猛然想起三國時後主劉禪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也”這句話。這是夢一樣的生活,李思城常常莫名地擔心它會突然消失。
好夢最易醒。
郊區已是翠綠滿山,而城裏的樹木卻才露出芽苞。所以,久居京城的人們盼望著春天的到來。他們總是熱情洋溢地跑到京郊去迎接春天,讓整日被鋼筋水泥鑄成的森林擋住視線的眼睛,可以在青翠的山野盡情放射,讓被灰塵油煙堵塞著的喉嚨盡情地舒張開來,向空曠的山野大吼幾聲,釋放和發泄著一個冬天的憤懣。城裏人稱這種短暫的京郊旅遊叫“踏青”。
北京西山。鳳凰嶺。
鳳凰嶺在京郊遠沒有香山、長城、十三陵等風景旅遊區有名。它是後期開發的旅遊景點,遊客稀少,卻有一種原始的恬靜。
鳳凰嶺多山,多石,少水。那山形狀詭異,似人似鬼似獸;那石要麽光滑如玉,要麽峭壁千仞,縱使猿猴也難登攀;偶爾有水從石窠汩汩溢出,如佩環之聲,甘冽清涼,入口爽心,是故為遊人用塑料桶裝了,迴家沏茶,據說能祛火洗胃,益壽延年。
其實去鳳凰嶺遊玩的人們主要是去爬山,以清淨的空氣換去淤積於肺中的濁氣。能一口氣爬上鳳凰嶺頂峰的人實在不多。大多數人能爬上“天梯”,就已興高采烈,心滿意足了。倘若年紀稍大的遊客,隻能望而卻步。
“天梯”是在天然的峭壁上鑿出的石級。石級窄得容不不一隻腳掌,陡峭無比。幸而石級旁固有鐵鏈,攀登者可緊攥鐵鏈,拾級而上。即使如此,一般的遊人卻是不敢迴頭顧盼的。遠遠看去,稀稀疏疏拾級而上的遊人像一隻隻匍匍於石壁上的甲殼蟲。
李思城和孫虹到達山下時,已快接近正午。太陽明豔豔的臉照得人懨懨欲睡。這是一個周末,李思城主動邀請了孫虹,前來爬山。
李思城在藍月亮飯店差不多算如魚得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碰到特別不順心的事。兩名主管在自己的影響下已不再耍小姐脾氣,每天按時上班,有時還說點葷味的話調戲李思城。女人的可貴之處是不自以為是,不矯揉造作。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這兩位持有大學文憑的小姐已經親睹了李思城的才能,自然對他刮目相看,收斂了驕奢之氣,在工作上積極配合。嫉妒是建立在相對平等的基礎上的。她們已經意識到自己與李思城之間存在的差距,慢慢培養出一種依賴來。楊希就曾對女人有過保守的論述:女人是長青藤,但必須依附在男人這根強壯的枝杆上才能煥發生機。
銷售工作已進入平穩階段。作為總經理助理,李思城更多注重於飯店的外聯工作,諸如與政府部門的公函來往,與外單位的洽談合作,與兄弟單位的協調聯合等等。幾個月來,李思城已經熟悉了飯店的對外工作。稍稍統計一下,直接遷涉到飯店工作的部門就有二十來個,諸如旅遊局、環保局、環衛局、防疫站,公安局的防火科、特行科、內保處、派出所,供電局、物價局、勞動局、衛生局、工商局、稅務局、技術監督局、街道辦事處、房管處、綜合治理辦公室等等。這些政府部門對飯店都有相關的文件,隨時會不打招唿地進行突擊檢查,各自對其主管的事務進行檢查,任何一個部門都有權勒令酒店停業。飯店的管理人員可以不認識區長市長,但這些部門中任何一個工作人員,都得小心接待,不能掉以輕心,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飯店內部的人都把這些政府機構的工作人員稱作“衙門口的人”。對這些前來檢查的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請他們到包間喝酒,喝迷糊了,天已晚了,算檢查完了。李思城酒量還可以,又是以總經理助理的身份陪他們喝,自然經常受到對方的讚歎。他們甚至很羨慕李思城,年紀輕輕便大有作為,便一口一個老弟,信誓旦旦地說隻要有事要他們相幫,絕對不會推辭,就好比李思城把他們領進包間他們不會反抗一樣。
李思城在逐漸適應這種應酬時常常感到很悲涼。飯店算得上一個綜合的劇場,在這裏可以看到正規的舞台上所看不到的真實表演。每每爛醉之時,他的腦子裏總是出現很多虛幻的圖像,像很多陌生的人人馬馬在亂跑。醒來時,飯桌上石破天驚的醉話已隨酒氣飄散,一切依舊。
李思城感到自己已於這座陌生的城市裏迷失了自己。 但畢竟可以在工作餘自由支配時間,可以打的到孫虹那裏聊聊天,或是到歌廳吼兩嗓子,或到娛樂室打幾局台球,或到劇場去看幾場電影。總之,這名退伍老兵在一年多來有了巨大的變化,再也不是那個見了領導就有點心虛的人了,再也不會為節省一頓飯錢而抽廉價的“北京”牌香煙了。他的客戶總是要給他送東西。雖然他拒絕不受,但那條把“玉溪”,還是不會構成犯罪的,即使楊總知道也絲毫不會責怪。他為楊總創造的利潤,買一百條“玉溪”都用不完。所以,楊總總是開車把他拉到更高級的北京飯店、香格裏拉飯店去。他的心態已經調整得可以毫不在意高級酒店那些美豔動人的小姐蕩人心魂的迷笑。
他已經變得很成熟。一個27歲的男人,如果還不成熟,實在是一件可悲的事。
他已經給父親寫過長信,詳細地介紹了自己的生活。他打算在這個酒店長期幹下去。一個退伍老兵能謀到現在的職位,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甚至,翠竹縣副縣長的兒子、新兵連的戰友劉濤都經常來電問候,並幫他辦了一張住址為縣城的身份證寄過來。倘若不是北京市控製戶口特嚴,他可能已通過楊總通過那些“衙門口”的人弄到了居京的“綠卡”。不過即使如此,他也覺得自己是六七年前那個兵車裏的兵中最幸運的。有時候,他從夢中醒來,看著窗外的高樓上掛著的那盞亮如銀盤的明月,他就會猛然想起三國時後主劉禪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也”這句話。這是夢一樣的生活,李思城常常莫名地擔心它會突然消失。
好夢最易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