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楊花飄飛的季節。軍營的歌聲嘹亮而雄壯,李思城精神抖擻地參加完一個雜誌的筆會迴來,就匆匆往老魏家趕。
1993年的春天,李思城出奇地幸運。先是順利地完成了那套叢書的編寫,繼而進入解放軍報學習。他在總政認識了一位大校。大校是某出版社副社長,是他的同鄉。看了他幾篇作品,認為很有潛力,便介紹他到軍報去學習。師政治部經開會研究,同意李思城去學習兩個月。
李思城已經不在科裏上班了。每天騎車到軍報幫忙。空間大了,有時也隨軍報的記者到部隊采訪。他的特寫《神犬從軍記》被軍報評為“前進杯”征文二等獎;他的報告文學《奇跡,是這樣創造的》,全麵報道了防暴團在新時期的建設成果,發表後反響很大。張烈也因此被軍區樹為典型,並被軍區授予“新時代優秀帶兵人”的榮譽稱號。
“八一”建軍節前夕,李思城參加編寫的那套叢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命名為《平凡雕像》。總部下了通知,要求全軍開展傳統教育,這套書要求發放到每個班。由於李思城所在部隊的英模人物在戰爭年代功績卓著,總部決定在101師首次發行這套書,並請中央電視台記者前來現場錄製首發儀式,在新聞聯播播出。這實在是周強等人始料未及的,連老魏也沒想到。老魏還在基層蹲點。
通知來得突然,整個活動指定由宣傳科負責籌備,第二天就要實施。周強慌了,趕忙打電話給老魏。老魏畢竟經驗豐富,指示周強:讓李思城趕寫一個發言稿,他是該書作者之一,代表官兵發言,比較合適;再把特務連、通信連的官兵集合起來,排練兩次,以便首發儀式莊重有序;再請個別的老退休幹部、老紅軍現身說法,錄兩個講話鏡頭;當然師首長的鏡頭要上,談一下如何繼承發揚我軍光榮傳統……
周強領命,便派司機把李思城接迴來,命他寫一個精短的發言稿。李思城也沒想到這套沒有什麽趣味的書居然要大張旗鼓地下發到全軍每個班,但畢竟自己也傾注了心力。在總政招待所,他是各大軍區匯集的筆杆子中唯一的戰士。也自從那一個階段起,他對自己信心百倍。現在是自己露臉的時候,要上新聞聯播,那麽愛看新聞的老父親也能從家中那台老黑白電視裏看到自己了。李思城激動起來,又怕自己寫不好這個發言稿,便把黃幹事請進微機室,二人連夜加班。李思城把三千多字的講話稿起草並修改了四五遍,確信每個字都有了力度,才打印出來。又恐不能琅琅上口,便閉死了門朗誦了幾遍,連問黃幹事行不行。黃幹事卻已坐在沙發上睡著了,好不容易才把他搖醒。
作者:船長夫人 迴複日期:2006-9-7 17:15:37
李思城迴宿舍,把壓到箱底那套沒有一絲褶、平時舍不得穿的新軍裝拿出來,把領花肩牌佩戴上,反複拿鏡子照,穿上便又折迴科裏,天已微明。李思城實在忍不住,便坐在微機室打一個盹。
忽一陣嘈嘈雜雜之聲把李思城驚醒。李思城一激靈,猛睜眼,被窗外射進的陽光刺痛了眼。他心裏暗罵自己,起身欲去水房洗洗臉,卻見樓前已人山人海,通信連和特務連的官兵已整齊地排成方隊。明豔豔的陽光下,幾台攝相機正對著方隊前的平台上。平台上鮮紅的條幅下麵,一個瘦高的下士正對著麥克風高聲朗讀著自己那篇發言稿。李思城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差點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去。
等他確認那名帶濃重河北口音的下士不是自己後,他才斷定這不是在做夢。他像突然明白了什麽似的。他輕飄飄地迴到宿舍,一頭栽倒在床上,再也沒有力量爬起來。
掌聲隱約地從辦公樓前傳來。李思城把被子蒙了耳朵不再去聽;後有電話打來,李思城不接。
終於,有人敲門。是黃幹事。黃幹事剛用相機記錄這千載難逢的動人場麵。可黃幹事不敢正視李思城。黃幹事隻是說:“快起來吧,吃飯了。”
李思城坐起來,笑笑說:“早知道是這樣,我們何必熬夜!黃幹事,那念發言稿的是誰?”
黃幹事說:“防暴團的。”
李思城說:“念個稿子也要那麽遠去找人?媽的,我哪做錯了!”
黃幹事說:“思城,別問了。你要是條漢子,就別計較這些。”
“誰是漢子?”李思城跳起來向黃幹事吼道:“我什麽也不是,我隻是一個小兵!”嚇得黃幹事差點扔了手裏的相機。
原來,一大早黃幹事趕到科裏,周強說:“稿子完了嗎?”黃幹事便去把稿取來。周強看完,說:“你趕快派車去防暴團一營三連接一個名叫周軍的戰士,八點以前趕到。”黃幹事便準備下樓。周強把稿子給黃幹事,說:“稿子帶上,讓周軍看,最好記熟了,別出洋相!”黃幹事納悶地問:“不是說好讓小李……?”周強不耐煩地一擺手:“昨晚我想了,小李形象不行,口音也重。你別開玩笑了,要上新聞聯播的,別讓小李把101師的形象砸了,快去吧!”
黃幹事領命而去,花1小時接迴來個馬臉馬嘴的高個子兵。黃幹事在拍照時側耳一聽,那兵居然將那稿念錯了兩個字。
1993年的春天,李思城出奇地幸運。先是順利地完成了那套叢書的編寫,繼而進入解放軍報學習。他在總政認識了一位大校。大校是某出版社副社長,是他的同鄉。看了他幾篇作品,認為很有潛力,便介紹他到軍報去學習。師政治部經開會研究,同意李思城去學習兩個月。
李思城已經不在科裏上班了。每天騎車到軍報幫忙。空間大了,有時也隨軍報的記者到部隊采訪。他的特寫《神犬從軍記》被軍報評為“前進杯”征文二等獎;他的報告文學《奇跡,是這樣創造的》,全麵報道了防暴團在新時期的建設成果,發表後反響很大。張烈也因此被軍區樹為典型,並被軍區授予“新時代優秀帶兵人”的榮譽稱號。
“八一”建軍節前夕,李思城參加編寫的那套叢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命名為《平凡雕像》。總部下了通知,要求全軍開展傳統教育,這套書要求發放到每個班。由於李思城所在部隊的英模人物在戰爭年代功績卓著,總部決定在101師首次發行這套書,並請中央電視台記者前來現場錄製首發儀式,在新聞聯播播出。這實在是周強等人始料未及的,連老魏也沒想到。老魏還在基層蹲點。
通知來得突然,整個活動指定由宣傳科負責籌備,第二天就要實施。周強慌了,趕忙打電話給老魏。老魏畢竟經驗豐富,指示周強:讓李思城趕寫一個發言稿,他是該書作者之一,代表官兵發言,比較合適;再把特務連、通信連的官兵集合起來,排練兩次,以便首發儀式莊重有序;再請個別的老退休幹部、老紅軍現身說法,錄兩個講話鏡頭;當然師首長的鏡頭要上,談一下如何繼承發揚我軍光榮傳統……
周強領命,便派司機把李思城接迴來,命他寫一個精短的發言稿。李思城也沒想到這套沒有什麽趣味的書居然要大張旗鼓地下發到全軍每個班,但畢竟自己也傾注了心力。在總政招待所,他是各大軍區匯集的筆杆子中唯一的戰士。也自從那一個階段起,他對自己信心百倍。現在是自己露臉的時候,要上新聞聯播,那麽愛看新聞的老父親也能從家中那台老黑白電視裏看到自己了。李思城激動起來,又怕自己寫不好這個發言稿,便把黃幹事請進微機室,二人連夜加班。李思城把三千多字的講話稿起草並修改了四五遍,確信每個字都有了力度,才打印出來。又恐不能琅琅上口,便閉死了門朗誦了幾遍,連問黃幹事行不行。黃幹事卻已坐在沙發上睡著了,好不容易才把他搖醒。
作者:船長夫人 迴複日期:2006-9-7 17:15:37
李思城迴宿舍,把壓到箱底那套沒有一絲褶、平時舍不得穿的新軍裝拿出來,把領花肩牌佩戴上,反複拿鏡子照,穿上便又折迴科裏,天已微明。李思城實在忍不住,便坐在微機室打一個盹。
忽一陣嘈嘈雜雜之聲把李思城驚醒。李思城一激靈,猛睜眼,被窗外射進的陽光刺痛了眼。他心裏暗罵自己,起身欲去水房洗洗臉,卻見樓前已人山人海,通信連和特務連的官兵已整齊地排成方隊。明豔豔的陽光下,幾台攝相機正對著方隊前的平台上。平台上鮮紅的條幅下麵,一個瘦高的下士正對著麥克風高聲朗讀著自己那篇發言稿。李思城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差點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去。
等他確認那名帶濃重河北口音的下士不是自己後,他才斷定這不是在做夢。他像突然明白了什麽似的。他輕飄飄地迴到宿舍,一頭栽倒在床上,再也沒有力量爬起來。
掌聲隱約地從辦公樓前傳來。李思城把被子蒙了耳朵不再去聽;後有電話打來,李思城不接。
終於,有人敲門。是黃幹事。黃幹事剛用相機記錄這千載難逢的動人場麵。可黃幹事不敢正視李思城。黃幹事隻是說:“快起來吧,吃飯了。”
李思城坐起來,笑笑說:“早知道是這樣,我們何必熬夜!黃幹事,那念發言稿的是誰?”
黃幹事說:“防暴團的。”
李思城說:“念個稿子也要那麽遠去找人?媽的,我哪做錯了!”
黃幹事說:“思城,別問了。你要是條漢子,就別計較這些。”
“誰是漢子?”李思城跳起來向黃幹事吼道:“我什麽也不是,我隻是一個小兵!”嚇得黃幹事差點扔了手裏的相機。
原來,一大早黃幹事趕到科裏,周強說:“稿子完了嗎?”黃幹事便去把稿取來。周強看完,說:“你趕快派車去防暴團一營三連接一個名叫周軍的戰士,八點以前趕到。”黃幹事便準備下樓。周強把稿子給黃幹事,說:“稿子帶上,讓周軍看,最好記熟了,別出洋相!”黃幹事納悶地問:“不是說好讓小李……?”周強不耐煩地一擺手:“昨晚我想了,小李形象不行,口音也重。你別開玩笑了,要上新聞聯播的,別讓小李把101師的形象砸了,快去吧!”
黃幹事領命而去,花1小時接迴來個馬臉馬嘴的高個子兵。黃幹事在拍照時側耳一聽,那兵居然將那稿念錯了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