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水沉吟良久,說道:“你這種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年輕人,你得考慮好,進少林寺得出家的。我認為修行的方式很多,入空門僅為一種。你還年輕,大有前途。而我呢,的確因為不願再於塵世逗留,半路才出家。出家又怎麽樣呢?寺中一些出家人不也經常犯錯誤?隻要心中有佛,多做善事,就是佛門之幸!況且,出家是要在地方政府部門開證明,經少林寺考察後才可以加入的。少林寺有一個武僧團,平時練功護寺,如果搞交流活動,武僧們便去表演。說真的,我來少林寺已經快十年,寺中真正高手已經不多,大多都是看不慣現在這種開山辦學的行徑,獨自歸隱或雲遊去了。我的四位師叔,原稱‘少林四絕’,現在不知歸隱何處。我雖不懂武功,但卻知道,少林寺那麽多家武館傳授武術,已經不是純粹的少林武術。你到全國別的武術館,學的東西都差不多。真正的武術是秘傳,公開了的武術隻能是大眾化的表演武術,實用價值不高。小兄弟,不如聽我一言:窮為文富為武,看你能吃苦,不如迴去好好上學,學好文化才是正道。你要沒錢,我可以給你想想辦法,湊個路費啥的。”
李思城的心裏在劇烈地打鼓。這是一個在少林寺內生活了近十年的和尚的忠告,他找不出理由反駁。可是,他的心隱隱作痛。難道就這樣放棄了嗎?不!不能!自己不遠千裏受盡折磨來到這裏,卻無功而返,這絕不能!他突然大聲對永水說:“大師,我絕不迴去!我已經決定了,學不到武術決不迴去!求求大師,您一定要幫助我找一位師父,我一定會聽他的話,吃多少苦受多少罪我都願意!”
永水歎息了一聲,垂首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半晌不語。良久,他似乎被李思城的決心所感動,站起來說:“我有一師弟,名永傑,十歲入少林寺,受過德禪方丈真傳,號稱‘少林七十二絕命腿’,得過鄭州少林武術節散打冠軍。他與我感情比較好,我可以引見引見。不過,這人脾氣暴燥,耳朵被人打得不太好使,收不收你為徒很難說。但是,如果你要是能拜他為師你,是你的造化。他的少林寺中,年輕一輩幾乎無人敢與他動手。這方圓幾十裏,誰不知道他?他現在還俗在偃師縣龍口鄉老家辦了武校,據說發了。他已經很少到少林寺來。不過,每次來他總還是會來看我的。”永水的眼睛裏有了光芒。
李思城激動起來。畢竟,這個消息太令他激動了。像永水這樣的人,是決不會騙人的。況且,誰會騙他這樣一個身無分文的外鄉孩子?
永水沉思了一下,說道:“這樣吧,你還是在飯館裏先幹著,等我的消息。咱們以後算是朋友了,我今天就帶你到我的禪房裏去看看,你可以經常去找我。”
永水帶著李思城徑直走進山門。永水對守門的那個小和尚說:“這是我的親戚,以後他要進來找我,就讓他進來。”那小和尚把單手豎在胸前。
這是李思城真正進入寺中。進入大雄寶殿,李思城看到了佛祖釋迦牟尼的像,看到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圖,同時也看到了當年寺內武僧練功時在青石地板上留下的腳印。
永水住在大雄寶殿旁的一個陳舊的廂房裏。走進去,一股淡淡的檀香味衝進鼻孔。屋內陳設簡單,一桌一床一椅一木魚一經書。經書乃線裝,頁麵發黃,顯然年頭久遠。永水從旁邊一小屋取過蘋果一個,遞給李思城。
李思城的心裏在劇烈地打鼓。這是一個在少林寺內生活了近十年的和尚的忠告,他找不出理由反駁。可是,他的心隱隱作痛。難道就這樣放棄了嗎?不!不能!自己不遠千裏受盡折磨來到這裏,卻無功而返,這絕不能!他突然大聲對永水說:“大師,我絕不迴去!我已經決定了,學不到武術決不迴去!求求大師,您一定要幫助我找一位師父,我一定會聽他的話,吃多少苦受多少罪我都願意!”
永水歎息了一聲,垂首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半晌不語。良久,他似乎被李思城的決心所感動,站起來說:“我有一師弟,名永傑,十歲入少林寺,受過德禪方丈真傳,號稱‘少林七十二絕命腿’,得過鄭州少林武術節散打冠軍。他與我感情比較好,我可以引見引見。不過,這人脾氣暴燥,耳朵被人打得不太好使,收不收你為徒很難說。但是,如果你要是能拜他為師你,是你的造化。他的少林寺中,年輕一輩幾乎無人敢與他動手。這方圓幾十裏,誰不知道他?他現在還俗在偃師縣龍口鄉老家辦了武校,據說發了。他已經很少到少林寺來。不過,每次來他總還是會來看我的。”永水的眼睛裏有了光芒。
李思城激動起來。畢竟,這個消息太令他激動了。像永水這樣的人,是決不會騙人的。況且,誰會騙他這樣一個身無分文的外鄉孩子?
永水沉思了一下,說道:“這樣吧,你還是在飯館裏先幹著,等我的消息。咱們以後算是朋友了,我今天就帶你到我的禪房裏去看看,你可以經常去找我。”
永水帶著李思城徑直走進山門。永水對守門的那個小和尚說:“這是我的親戚,以後他要進來找我,就讓他進來。”那小和尚把單手豎在胸前。
這是李思城真正進入寺中。進入大雄寶殿,李思城看到了佛祖釋迦牟尼的像,看到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圖,同時也看到了當年寺內武僧練功時在青石地板上留下的腳印。
永水住在大雄寶殿旁的一個陳舊的廂房裏。走進去,一股淡淡的檀香味衝進鼻孔。屋內陳設簡單,一桌一床一椅一木魚一經書。經書乃線裝,頁麵發黃,顯然年頭久遠。永水從旁邊一小屋取過蘋果一個,遞給李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