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沒有雪。
已是臘月,天幹冷幹冷的。李思萍在太陽爬上山梁的時候,已乘坐雙河鎮最早的一班車抵達翠竹縣城。
她的花布包裏有一件衣服。一件用上好的黃的卡做成的學生裝。衣服是她自己做的。她已經在母親的教授下學會裁縫。“敦煌”牌縫紉機軋出的線條和畫粉畫的一樣直。她今晨四點鍾就起了床,把煨在灶火旁那個已經被她撫摸得光溜溜的小藥罐端到母親的房間去,看母親撐起身閉著眼睛喝了六口,才輕聲對母親說:“媽,我去了。讓思城試試這衣服吧。天冷了,他連件毛衣也沒有。”
沈華微微睜開了眼,說:“小小,把那30個雞蛋拿到城裏賣了吧。城裏價錢好,給思城買件秋衣,越厚的越好。他那件秋衣恐怕已經不行了。”
李思萍應道:“是,媽。”沈華還不放心,又說:“記住,雙河的班車是到縣城的三叉路口下車的,三叉路口是農貿市場,市場的東麵那條主街就是通往翠竹中學的。千萬別記錯了。”李思萍說:“是,媽。”其實沈華已經說過好幾遍了,仍不放心。李思萍怕媽媽再重複下去,趕忙拉滅了那顆15瓦的燈泡。自己家是全村最後一批拉上電線的,現在還欠著村裏500元的安裝費。每月收電費時李思萍家總是最少。
李思萍踩著西山淡月的昏影高一腳低一腳地向前摸索。昏月下的每個物體都是鬼影。李思萍穿過鎖命崖下麵的墳場時每個毛孔都涼颼颼的。李思萍趕到雙河鎮時才聽到第一聲雞叫。李思萍趕到縣城時大街上已經熱鬧非凡。
這是李思萍第一次到縣城。她的腳步和別人一樣匆忙,但她的舉動看起來就像是在這個小城邊上土生土長的農村姑娘。但她那雙似乎是在看路麵的眼睛,時不時在用亮亮的光掃射這個她夢裏也決不可能出現的情景:好幾層的樓房、能並排三輛汽車的水泥馬路、縱橫交錯的街道、如煙霧般流過來流過去的人群……李思萍的頭是空的。她那件花了八塊錢在雙河鎮挑了三個小時,又在家裏讓母親精心做了一整天的衣服,被清泉村的姑娘們羨慕得直淌口水,但在這個城裏的大街上卻變得慘不忍睹。
她不止一次聽母親講述過城裏的故事。她一直認為所謂的城市就是比雙河鎮大得多的街道。她想不到城市是這樣的寬闊,這樣的美麗;她想不到城裏姑娘們的衣服簡直和春天的風一樣輕柔和秋天的菊一樣燦爛!讓她沒有信心和力量。這樣美的城裏,她的弟弟就在最好的中學裏念書。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為弟弟做的那件學生裝在這個城裏同樣會變得慘不忍睹。她站在街口猶豫了。花布包變得沉重起來。“先把雞蛋賣掉再說吧。”她想。她按媽媽指引的方向,進了農貿市場。她在騷亂的市場裏賣掉了雞蛋,的確比雙河鎮的價錢多了一塊。至少,車費出來了。然後,她決定去買秋衣。
服裝市場在農貿市場一隅。那些服裝全是為城裏人做的,一看就不是30個雞蛋能夠打發的。李思萍沒有勇氣去看。擠,人群在擁擠中鬧;鬧,人群在喧鬧中擠。李思萍看見了一件紅色的秋衣被竹杆挑起來貼在牆上,那尺寸,好像是專門為弟弟做的,已經學會裁剪的李思萍當然敏感於服裝。買,李思萍想。再看看,李思萍想。她的目光又伸過去。她發現了那件紅色秋衣的旁邊,有一件深紅的女式衣服。血一樣深紅,那細致的麵料從深紅中體現出來,柔順而耀眼。領是尖領,隨意地下垂著;扣是晶亮的鈕金玻璃扣,在太陽下閃著光。李思萍已經學會了裁剪。她從媽媽那本裁剪書上看到過這種款式。可書上是沒的生命的細線條,而麵前這件衣服,在城裏的陽光下活著。李思萍已經學會了裁剪,她知道這件衣服是適合自己的身材的。她的身材本來就適合各種衣服。她的心灼痛著,被那種刺目的深紅和細致的麵料以及那尖領那晶亮的鈕扣灼痛著。不要去看它!她的神經在命令她的眼睛。她的神經告訴她自己的私人積蓄隻有十塊錢,是絕對不夠的。而那幾塊錢的雞蛋錢是媽媽省了幾個月的結果,馬上就要為弟弟買秋衣的。而且,自己那十塊錢是挖了半年的半夏才從藥鋪裏換迴來的,是為了應急用的。電費還沒有交,媽媽的藥費還沒有交,爸爸槍藥錢也沒有交……別看了,這是屬於城裏的姑娘穿的衣服,不屬於我的……趕快買了弟弟的秋衣走吧……李思萍的腦子像麻一樣亂。
這時,那位肥胖得眼睛已被擠成一道縫的大嫂過來了。她一抬手就把那件深紅色的衣服挑下來,放在案子上。她像拉自家的孩子那樣一把把李思萍拉過去,大聲說:“妹子,看看這衣服吧,這麵料,這做工,是最好的,是從成都進的貨,今年最好的冬季服裝。妹子,你那麽逗人愛,我看你就試試吧。不合身,不要錢!”大嫂的一連串煽動把李思萍弄懵了。她不知所措。她就像一條放上砧板任人擺布的魚一樣無助。大嫂把衣服取下來了,把那一襲深紅披在她的肩上,嘖嘖的讚歎讓她感到窒息。但她還是用盡全身力量幾乎是帶著哭腔對大嫂說:“不,我不買這件……我要那件紅秋衣。”
忙乎了半天的大嫂索然地把深紅的女裝重新挑上竹杆,激情一落千丈。她有氣無力地說:“秋衣?四塊錢,交錢吧。”
四塊錢?我有。李思萍想。她掏錢。她把手放進衣兜。她的手什麽也沒有掏著。她又把手放進褲兜。她的手同樣什麽也沒有掏著。冷汗鑽滿了毛孔。她慌了。她的心比騷亂的人群更亂。
大嫂冷冷地盯著她,這個小姑娘的臉蒼白得如同深冬的寒霜。大嫂看見這個小女孩的衣袋外麵有一條兩寸左右的口子,便冷冷地說:“自己不把錢揣好,照顧小偷了!”
李思萍的眼淚一下子滾出來,滾落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滾落在騷亂的人群裏,滾落在胖大嫂冷冷的目光裏。
十四塊錢,十四塊錢!30個雞蛋和半年的勞動被人在一瞬間掏走了!
李思萍的心被掏空了。
已是臘月,天幹冷幹冷的。李思萍在太陽爬上山梁的時候,已乘坐雙河鎮最早的一班車抵達翠竹縣城。
她的花布包裏有一件衣服。一件用上好的黃的卡做成的學生裝。衣服是她自己做的。她已經在母親的教授下學會裁縫。“敦煌”牌縫紉機軋出的線條和畫粉畫的一樣直。她今晨四點鍾就起了床,把煨在灶火旁那個已經被她撫摸得光溜溜的小藥罐端到母親的房間去,看母親撐起身閉著眼睛喝了六口,才輕聲對母親說:“媽,我去了。讓思城試試這衣服吧。天冷了,他連件毛衣也沒有。”
沈華微微睜開了眼,說:“小小,把那30個雞蛋拿到城裏賣了吧。城裏價錢好,給思城買件秋衣,越厚的越好。他那件秋衣恐怕已經不行了。”
李思萍應道:“是,媽。”沈華還不放心,又說:“記住,雙河的班車是到縣城的三叉路口下車的,三叉路口是農貿市場,市場的東麵那條主街就是通往翠竹中學的。千萬別記錯了。”李思萍說:“是,媽。”其實沈華已經說過好幾遍了,仍不放心。李思萍怕媽媽再重複下去,趕忙拉滅了那顆15瓦的燈泡。自己家是全村最後一批拉上電線的,現在還欠著村裏500元的安裝費。每月收電費時李思萍家總是最少。
李思萍踩著西山淡月的昏影高一腳低一腳地向前摸索。昏月下的每個物體都是鬼影。李思萍穿過鎖命崖下麵的墳場時每個毛孔都涼颼颼的。李思萍趕到雙河鎮時才聽到第一聲雞叫。李思萍趕到縣城時大街上已經熱鬧非凡。
這是李思萍第一次到縣城。她的腳步和別人一樣匆忙,但她的舉動看起來就像是在這個小城邊上土生土長的農村姑娘。但她那雙似乎是在看路麵的眼睛,時不時在用亮亮的光掃射這個她夢裏也決不可能出現的情景:好幾層的樓房、能並排三輛汽車的水泥馬路、縱橫交錯的街道、如煙霧般流過來流過去的人群……李思萍的頭是空的。她那件花了八塊錢在雙河鎮挑了三個小時,又在家裏讓母親精心做了一整天的衣服,被清泉村的姑娘們羨慕得直淌口水,但在這個城裏的大街上卻變得慘不忍睹。
她不止一次聽母親講述過城裏的故事。她一直認為所謂的城市就是比雙河鎮大得多的街道。她想不到城市是這樣的寬闊,這樣的美麗;她想不到城裏姑娘們的衣服簡直和春天的風一樣輕柔和秋天的菊一樣燦爛!讓她沒有信心和力量。這樣美的城裏,她的弟弟就在最好的中學裏念書。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為弟弟做的那件學生裝在這個城裏同樣會變得慘不忍睹。她站在街口猶豫了。花布包變得沉重起來。“先把雞蛋賣掉再說吧。”她想。她按媽媽指引的方向,進了農貿市場。她在騷亂的市場裏賣掉了雞蛋,的確比雙河鎮的價錢多了一塊。至少,車費出來了。然後,她決定去買秋衣。
服裝市場在農貿市場一隅。那些服裝全是為城裏人做的,一看就不是30個雞蛋能夠打發的。李思萍沒有勇氣去看。擠,人群在擁擠中鬧;鬧,人群在喧鬧中擠。李思萍看見了一件紅色的秋衣被竹杆挑起來貼在牆上,那尺寸,好像是專門為弟弟做的,已經學會裁剪的李思萍當然敏感於服裝。買,李思萍想。再看看,李思萍想。她的目光又伸過去。她發現了那件紅色秋衣的旁邊,有一件深紅的女式衣服。血一樣深紅,那細致的麵料從深紅中體現出來,柔順而耀眼。領是尖領,隨意地下垂著;扣是晶亮的鈕金玻璃扣,在太陽下閃著光。李思萍已經學會了裁剪。她從媽媽那本裁剪書上看到過這種款式。可書上是沒的生命的細線條,而麵前這件衣服,在城裏的陽光下活著。李思萍已經學會了裁剪,她知道這件衣服是適合自己的身材的。她的身材本來就適合各種衣服。她的心灼痛著,被那種刺目的深紅和細致的麵料以及那尖領那晶亮的鈕扣灼痛著。不要去看它!她的神經在命令她的眼睛。她的神經告訴她自己的私人積蓄隻有十塊錢,是絕對不夠的。而那幾塊錢的雞蛋錢是媽媽省了幾個月的結果,馬上就要為弟弟買秋衣的。而且,自己那十塊錢是挖了半年的半夏才從藥鋪裏換迴來的,是為了應急用的。電費還沒有交,媽媽的藥費還沒有交,爸爸槍藥錢也沒有交……別看了,這是屬於城裏的姑娘穿的衣服,不屬於我的……趕快買了弟弟的秋衣走吧……李思萍的腦子像麻一樣亂。
這時,那位肥胖得眼睛已被擠成一道縫的大嫂過來了。她一抬手就把那件深紅色的衣服挑下來,放在案子上。她像拉自家的孩子那樣一把把李思萍拉過去,大聲說:“妹子,看看這衣服吧,這麵料,這做工,是最好的,是從成都進的貨,今年最好的冬季服裝。妹子,你那麽逗人愛,我看你就試試吧。不合身,不要錢!”大嫂的一連串煽動把李思萍弄懵了。她不知所措。她就像一條放上砧板任人擺布的魚一樣無助。大嫂把衣服取下來了,把那一襲深紅披在她的肩上,嘖嘖的讚歎讓她感到窒息。但她還是用盡全身力量幾乎是帶著哭腔對大嫂說:“不,我不買這件……我要那件紅秋衣。”
忙乎了半天的大嫂索然地把深紅的女裝重新挑上竹杆,激情一落千丈。她有氣無力地說:“秋衣?四塊錢,交錢吧。”
四塊錢?我有。李思萍想。她掏錢。她把手放進衣兜。她的手什麽也沒有掏著。她又把手放進褲兜。她的手同樣什麽也沒有掏著。冷汗鑽滿了毛孔。她慌了。她的心比騷亂的人群更亂。
大嫂冷冷地盯著她,這個小姑娘的臉蒼白得如同深冬的寒霜。大嫂看見這個小女孩的衣袋外麵有一條兩寸左右的口子,便冷冷地說:“自己不把錢揣好,照顧小偷了!”
李思萍的眼淚一下子滾出來,滾落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滾落在騷亂的人群裏,滾落在胖大嫂冷冷的目光裏。
十四塊錢,十四塊錢!30個雞蛋和半年的勞動被人在一瞬間掏走了!
李思萍的心被掏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