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你前世的靈魂,你無法把她消滅
要在太陽升起時趕到大昭寺。林說,這樣活佛會很高興。
大昭寺是西藏最輝煌的一座吐蕃時期的建築,殿宇雄偉,莊嚴絢麗,每日被轉經的人流簇擁著。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藏語意思是經堂。“大昭”,藏語為“覺康”,意思是釋迦牟尼,就是說有釋迦牟尼像的佛堂。而這尊釋迦牟尼像便是指由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一尊“覺阿”佛,它在佛教界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這座土木結構的寺廟,主殿三層,殿頂覆蓋著西藏獨具一格的金頂,陽光下浮光耀金,光彩奪目。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萬盞酥油燈長明,記錄著朝聖者永不止息的足跡,也留下了歲月的永恆。一千多年的曆史,一千多年的香火,延續了一個流傳了一千多年的故事。
這裏原是一個荒草叢生的沼澤,沼澤地中心的湖泊叫“吉雪印臥堂”,文成公主觀天相,認定臥堂湖乃羅刹女的心髒,此相極不利於藏王立業,於是建議以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廟以鎮之,這便是大昭寺的來曆。如今寺內供奉的最珍貴的一尊佛像便是當年文成公主由大唐帶入西藏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這尊佛像凝聚著曆史,凝聚著藏漢交流的深情厚意,它與大昭寺門前最著名的唐蕃會盟一道成為漢藏友誼的曆史見證。古樸的大昭寺曆經千年歲月,香火卻長盛不衰,如今更是遊人如織,其神、其聖已非一般曆史。
大昭寺座落在拉薩市的中心,建於7世紀中葉,是西藏最早的木構建築。相傳由與吐蕃讚普鬆讚幹布先後聯姻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共同主持興建。據藏文史籍記述,寺內原供奉尺尊公主帶到吐蕃的不動金剛佛像;8世紀前半期唐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後,將其移置於小昭寺,而將文成公主帶到吐蕃的覺臥佛像迎至該寺供養。因“昭”為藏語音譯,意為佛,故稱大昭寺,即供奉大佛的神殿。
沿千佛廊繞“ ”覺康“佛殿轉一圈”囊廓“方為圓滿。這便是拉薩內、中、外三條轉經道中的拉薩主要的轉經活動都是以大昭寺的釋迦牟尼佛為中心而進行的,除”內圈“外圍繞大昭寺則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熱鬧的商業街——八角街;圍繞大昭寺、藥王山、布達拉宮、小昭寺為”外圈“,即”林廓“,已繞拉薩城大半。
進入大昭寺前麵的小廣場,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被圍牆圍起的兩塊石碑。南邊一塊便是著名的唐蕃會盟碑,用藏漢兩種文字刻寫
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鬆讚幹布曾在此湖邊向尺尊公主許諾,隨戒指所落之處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內,湖麵頓時遍布光網,光網之中顯現出一座九級白塔。於是,一場由千隻白山羊馱土建寺的浩蕩工程開始了。
院落東側有數排酥油燈,白天也總是長明不滅。由這裏各個家庭的人負責加酥油。
酥油燈後麵就是大昭寺主殿的正門,大昭寺最早的建築都是從這個門開始的。外麵院子都是後來修建、擴充的,這個主殿才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建築。由於多年信徒的摩擦,門口的石頭地板已經光亮如鏡了。
進入大殿左右各有兩尊巨大的佛像。左側為紅教創始人密宗大師蓮花生,他本來是印度的佛學家,公元八世紀進藏,在他入藏以後藏區開始出現密宗。右側是未來佛。
大殿通道入口處右側是關於大昭寺建寺故事的壁畫,它生動形象地繪出了公元7世紀時的早期布達拉宮的樣子,以及當年填湖建大昭寺的情景。要了解大昭寺,要了解7世紀時的拉薩,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就一定要先看這幅壁畫。
從左向右依順時針旋轉遊覽。第一間小殿,裏麵供有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此八位弟子都為弘揚黃教作出了巨大貢獻。一世達賴和一世班禪都位於八大弟子之列。黃教六大寺廟,甘丹寺為宗喀巴本人親建,哲蚌寺、色拉、紮什倫布寺均為其弟子所建。 一座白塔矗立在西牆與北牆拐角之處,據說這座白塔是在修建大昭寺之前,從臥塘湖中所顯現出來的。南側第一間小殿,端坐著八大“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一藥師佛。緊挨小殿,是手置耳側,瘦骨嶙峋的白教創始人之一一米拉日巴的塑像。再行數步,小殿內置三世佛。
轉過來第二間殿是觀世音殿。當地人供養佛的方式很虔誠,在殿內經常能遇到當地一些家庭給觀世音菩薩臉上塗金粉。此殿右側有鬆讚幹布及尺尊、文成公主塑像。在藏民族的心目中,他們三個不僅僅是普通的國王和王後,他們是菩薩變成了國王和王後來教化藏族人的。兩位公主體貌端莊,其中前麵發髻高挽、典型的大唐女子就是文成公主。
在南牆與東牆拐彎之處,有宗喀巴及其他教派的諸位宗師。東牆第一間佛殿是無量光佛。這裏還可以看到公元7世紀的檀木的門框和上麵精美的雕刻。另外釋迦牟尼殿前也有和這裏同樣7世紀的木柱,一共8根。大昭寺2000年剛剛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諸多的條件中,最關鍵的就是這些木雕,因為在西藏其它任何寺院都看不到,隻有在大昭寺有。這些木雕現在已經像鐵一樣堅硬了,敲一下,還會發出金屬之聲。畢竟是經曆了1400年的風風雨雨過來的傳世國寶。
再往下的佛殿裏有拉薩十分出名的一尊強巴佛,據說它掌握著西藏的風調雨順,每年藏曆新年活動結束前要把它請出去繞大昭寺一周。
強巴佛殿外麵的五位高僧就是薩迦五祖(薩迦派5位法位繼承人)。藏族佛教雖然是一個整體,但後來由於實踐和方式上有所不同。形成了四大教派:寧瑪、薩迦、格舉、格魯。薩迦派影響最大時曾經統治了整個藏區,也就是薩迦王朝。薩迦王朝五個法王裏麵最後一個叫八思巴,就是在最右邊的一個,是他把藏傳佛教文化傳給中原,介紹給漢族和蒙古族。後來八思巴又成了蒙古汗王忽必烈的帝師,也就是元朝的國師。他創造了蒙文,井把佛教文化帶給了蒙古族。
在轉過殿角,和剛才看到的大昭寺修建的壁畫緊鄰的壁畫也一定要看一下,內容是公元七世紀鬆讚幹布和公主組織的一個慶典活動,是為了大昭寺竣工的開光典禮,實際上是一個七世紀傳統運動會的情景。包括摔跤、犛牛舞、麵具舞、射箭等等。壁畫左側的山就是藥王山,上有電視塔。畫上麵的是原來的藏醫學院,上麵的白塔就是布達拉宮前麵的廣場側的佛塔,原來是拉薩城的西大門。壁畫右側便是最早隻有兩棟主要建築的布達拉宮,也就是鬆讚幹布建的王宮。
逛完大殿,可出門繞大殿一周,此處共有380個轉經鎬,一個緊挨一個。邊走邊推動轉經筒是很多虔誠的信徒必做的功課。
從庭院出來,迴到側門的售票處,有樓梯可以直通二樓和三樓的平台。在平台上俯視大昭寺廣場以及遠眺布達拉宮,輝煌的建築在耀眼的陽光中光茫四射,燦爛無比。夏天這裏還有茶座,在此可以休息。大昭寺的二樓隻在早上開放。鬆讚幹布的法王殿也在二樓的西南角。裏麵供有藏王鬆讚幹布、文成公主,尼泊爾公主、大臣祿東讚等塑像,也是早期的作品。二三樓之間有班丹拉姆護法神殿,這是大昭寺和整個拉薩城的護法女神。二樓天井的東北角有一個梯子,通向三樓的小門,這裏就是上金頂的入口。大殿的三樓平時不對外開放,僧人們在這裏打坐修行。頂層四座巨大的金頂分別建於公元14世紀中葉和17世紀。
然而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裏有我要找的活佛。他是神的使者,指點凡人的所有迷津。
時間尚早,沒有遊人,隻有信徒不斷地進進出出,或慢或快地沿著大昭寺著名的轉經道周而複始地一圈圈轉著,無論男女老幼,都是一臉的虔誠和凝重。這一刻,是自然而和諧的。我見到了活佛。
喇嘛掀開門簾,我隨之進入內室。屋裏光線黯淡,散發著一種淡淡的香味。陳設極為簡單,也就是一床一櫃一桌。而在床上半臥著的,自然就是活佛。頭發略微有些淩亂,清瘦、蒼老,目光有些遊離,氣色不大好,精神狀態也不是很好。活佛給人的感覺是很慈祥、和藹,卻又絲毫沒有影響到他的尊貴與威嚴。看著他,我竟感覺到一種神聖的力量在向我招手。
他不懂漢語。由旁邊的一個喇嘛翻譯。問我從哪裏來。做什麽。什麽事。林用藏語替我迴答。
我說,我想知道,為什麽在我殺死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會有一隻酒紅色的蝴蝶停留在我身旁的這個孩子身上。我指著掙大眼睛的臨臨。還有我們那時是相隔千裏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活佛大概有80多歲的年紀。頭腦似乎已經不大靈活。林翻譯了好幾遍。他才開始迴答。說的卻很短。很快。林聽了一臉肅穆。扭頭看我。
什麽意思。
林說,活佛說,她是你前世的靈魂。
在迴去的路上,林說。
芍藥 ,你注定要和臨臨永遠在一起。而我也不可能離開臨臨。我這次迴去打算把公司轉了。不想再在生意場上周旋。我相信手裏錢已足夠我們以及臨臨的以後生活。我們一起住在麗江。我們守著你的小店。或者我也可以買下一家旅館。每天給旅途中疲憊的人一個歇腳的地方。我們都已經太累。我們需要一個安定的地方平淡的生活。
我平靜聽著這個離我如此之近的天使的美麗宣言。我說,我想給自己最後一個機會。我要迴去看一眼係。我想聽到他最後的答複。如果一個人的感情可以用百分比的話。那麽在你的身上是百分之五十。係同樣也是。我沒有理由或者如此簡單的放棄掉我一半的感情。
活佛說,她是我前世的靈魂。這不奇怪。我早就已經感覺到。我們來到這裏隻是為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我們都做到了不是嗎。
林,照顧好臨臨,那是我們共同的女兒,雖然現在我不是你的女人。林,在拉薩,等我電話。
要在太陽升起時趕到大昭寺。林說,這樣活佛會很高興。
大昭寺是西藏最輝煌的一座吐蕃時期的建築,殿宇雄偉,莊嚴絢麗,每日被轉經的人流簇擁著。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藏語意思是經堂。“大昭”,藏語為“覺康”,意思是釋迦牟尼,就是說有釋迦牟尼像的佛堂。而這尊釋迦牟尼像便是指由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一尊“覺阿”佛,它在佛教界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這座土木結構的寺廟,主殿三層,殿頂覆蓋著西藏獨具一格的金頂,陽光下浮光耀金,光彩奪目。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萬盞酥油燈長明,記錄著朝聖者永不止息的足跡,也留下了歲月的永恆。一千多年的曆史,一千多年的香火,延續了一個流傳了一千多年的故事。
這裏原是一個荒草叢生的沼澤,沼澤地中心的湖泊叫“吉雪印臥堂”,文成公主觀天相,認定臥堂湖乃羅刹女的心髒,此相極不利於藏王立業,於是建議以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廟以鎮之,這便是大昭寺的來曆。如今寺內供奉的最珍貴的一尊佛像便是當年文成公主由大唐帶入西藏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這尊佛像凝聚著曆史,凝聚著藏漢交流的深情厚意,它與大昭寺門前最著名的唐蕃會盟一道成為漢藏友誼的曆史見證。古樸的大昭寺曆經千年歲月,香火卻長盛不衰,如今更是遊人如織,其神、其聖已非一般曆史。
大昭寺座落在拉薩市的中心,建於7世紀中葉,是西藏最早的木構建築。相傳由與吐蕃讚普鬆讚幹布先後聯姻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共同主持興建。據藏文史籍記述,寺內原供奉尺尊公主帶到吐蕃的不動金剛佛像;8世紀前半期唐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後,將其移置於小昭寺,而將文成公主帶到吐蕃的覺臥佛像迎至該寺供養。因“昭”為藏語音譯,意為佛,故稱大昭寺,即供奉大佛的神殿。
沿千佛廊繞“ ”覺康“佛殿轉一圈”囊廓“方為圓滿。這便是拉薩內、中、外三條轉經道中的拉薩主要的轉經活動都是以大昭寺的釋迦牟尼佛為中心而進行的,除”內圈“外圍繞大昭寺則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熱鬧的商業街——八角街;圍繞大昭寺、藥王山、布達拉宮、小昭寺為”外圈“,即”林廓“,已繞拉薩城大半。
進入大昭寺前麵的小廣場,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被圍牆圍起的兩塊石碑。南邊一塊便是著名的唐蕃會盟碑,用藏漢兩種文字刻寫
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鬆讚幹布曾在此湖邊向尺尊公主許諾,隨戒指所落之處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內,湖麵頓時遍布光網,光網之中顯現出一座九級白塔。於是,一場由千隻白山羊馱土建寺的浩蕩工程開始了。
院落東側有數排酥油燈,白天也總是長明不滅。由這裏各個家庭的人負責加酥油。
酥油燈後麵就是大昭寺主殿的正門,大昭寺最早的建築都是從這個門開始的。外麵院子都是後來修建、擴充的,這個主殿才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建築。由於多年信徒的摩擦,門口的石頭地板已經光亮如鏡了。
進入大殿左右各有兩尊巨大的佛像。左側為紅教創始人密宗大師蓮花生,他本來是印度的佛學家,公元八世紀進藏,在他入藏以後藏區開始出現密宗。右側是未來佛。
大殿通道入口處右側是關於大昭寺建寺故事的壁畫,它生動形象地繪出了公元7世紀時的早期布達拉宮的樣子,以及當年填湖建大昭寺的情景。要了解大昭寺,要了解7世紀時的拉薩,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就一定要先看這幅壁畫。
從左向右依順時針旋轉遊覽。第一間小殿,裏麵供有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此八位弟子都為弘揚黃教作出了巨大貢獻。一世達賴和一世班禪都位於八大弟子之列。黃教六大寺廟,甘丹寺為宗喀巴本人親建,哲蚌寺、色拉、紮什倫布寺均為其弟子所建。 一座白塔矗立在西牆與北牆拐角之處,據說這座白塔是在修建大昭寺之前,從臥塘湖中所顯現出來的。南側第一間小殿,端坐著八大“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一藥師佛。緊挨小殿,是手置耳側,瘦骨嶙峋的白教創始人之一一米拉日巴的塑像。再行數步,小殿內置三世佛。
轉過來第二間殿是觀世音殿。當地人供養佛的方式很虔誠,在殿內經常能遇到當地一些家庭給觀世音菩薩臉上塗金粉。此殿右側有鬆讚幹布及尺尊、文成公主塑像。在藏民族的心目中,他們三個不僅僅是普通的國王和王後,他們是菩薩變成了國王和王後來教化藏族人的。兩位公主體貌端莊,其中前麵發髻高挽、典型的大唐女子就是文成公主。
在南牆與東牆拐彎之處,有宗喀巴及其他教派的諸位宗師。東牆第一間佛殿是無量光佛。這裏還可以看到公元7世紀的檀木的門框和上麵精美的雕刻。另外釋迦牟尼殿前也有和這裏同樣7世紀的木柱,一共8根。大昭寺2000年剛剛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諸多的條件中,最關鍵的就是這些木雕,因為在西藏其它任何寺院都看不到,隻有在大昭寺有。這些木雕現在已經像鐵一樣堅硬了,敲一下,還會發出金屬之聲。畢竟是經曆了1400年的風風雨雨過來的傳世國寶。
再往下的佛殿裏有拉薩十分出名的一尊強巴佛,據說它掌握著西藏的風調雨順,每年藏曆新年活動結束前要把它請出去繞大昭寺一周。
強巴佛殿外麵的五位高僧就是薩迦五祖(薩迦派5位法位繼承人)。藏族佛教雖然是一個整體,但後來由於實踐和方式上有所不同。形成了四大教派:寧瑪、薩迦、格舉、格魯。薩迦派影響最大時曾經統治了整個藏區,也就是薩迦王朝。薩迦王朝五個法王裏麵最後一個叫八思巴,就是在最右邊的一個,是他把藏傳佛教文化傳給中原,介紹給漢族和蒙古族。後來八思巴又成了蒙古汗王忽必烈的帝師,也就是元朝的國師。他創造了蒙文,井把佛教文化帶給了蒙古族。
在轉過殿角,和剛才看到的大昭寺修建的壁畫緊鄰的壁畫也一定要看一下,內容是公元七世紀鬆讚幹布和公主組織的一個慶典活動,是為了大昭寺竣工的開光典禮,實際上是一個七世紀傳統運動會的情景。包括摔跤、犛牛舞、麵具舞、射箭等等。壁畫左側的山就是藥王山,上有電視塔。畫上麵的是原來的藏醫學院,上麵的白塔就是布達拉宮前麵的廣場側的佛塔,原來是拉薩城的西大門。壁畫右側便是最早隻有兩棟主要建築的布達拉宮,也就是鬆讚幹布建的王宮。
逛完大殿,可出門繞大殿一周,此處共有380個轉經鎬,一個緊挨一個。邊走邊推動轉經筒是很多虔誠的信徒必做的功課。
從庭院出來,迴到側門的售票處,有樓梯可以直通二樓和三樓的平台。在平台上俯視大昭寺廣場以及遠眺布達拉宮,輝煌的建築在耀眼的陽光中光茫四射,燦爛無比。夏天這裏還有茶座,在此可以休息。大昭寺的二樓隻在早上開放。鬆讚幹布的法王殿也在二樓的西南角。裏麵供有藏王鬆讚幹布、文成公主,尼泊爾公主、大臣祿東讚等塑像,也是早期的作品。二三樓之間有班丹拉姆護法神殿,這是大昭寺和整個拉薩城的護法女神。二樓天井的東北角有一個梯子,通向三樓的小門,這裏就是上金頂的入口。大殿的三樓平時不對外開放,僧人們在這裏打坐修行。頂層四座巨大的金頂分別建於公元14世紀中葉和17世紀。
然而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裏有我要找的活佛。他是神的使者,指點凡人的所有迷津。
時間尚早,沒有遊人,隻有信徒不斷地進進出出,或慢或快地沿著大昭寺著名的轉經道周而複始地一圈圈轉著,無論男女老幼,都是一臉的虔誠和凝重。這一刻,是自然而和諧的。我見到了活佛。
喇嘛掀開門簾,我隨之進入內室。屋裏光線黯淡,散發著一種淡淡的香味。陳設極為簡單,也就是一床一櫃一桌。而在床上半臥著的,自然就是活佛。頭發略微有些淩亂,清瘦、蒼老,目光有些遊離,氣色不大好,精神狀態也不是很好。活佛給人的感覺是很慈祥、和藹,卻又絲毫沒有影響到他的尊貴與威嚴。看著他,我竟感覺到一種神聖的力量在向我招手。
他不懂漢語。由旁邊的一個喇嘛翻譯。問我從哪裏來。做什麽。什麽事。林用藏語替我迴答。
我說,我想知道,為什麽在我殺死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會有一隻酒紅色的蝴蝶停留在我身旁的這個孩子身上。我指著掙大眼睛的臨臨。還有我們那時是相隔千裏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活佛大概有80多歲的年紀。頭腦似乎已經不大靈活。林翻譯了好幾遍。他才開始迴答。說的卻很短。很快。林聽了一臉肅穆。扭頭看我。
什麽意思。
林說,活佛說,她是你前世的靈魂。
在迴去的路上,林說。
芍藥 ,你注定要和臨臨永遠在一起。而我也不可能離開臨臨。我這次迴去打算把公司轉了。不想再在生意場上周旋。我相信手裏錢已足夠我們以及臨臨的以後生活。我們一起住在麗江。我們守著你的小店。或者我也可以買下一家旅館。每天給旅途中疲憊的人一個歇腳的地方。我們都已經太累。我們需要一個安定的地方平淡的生活。
我平靜聽著這個離我如此之近的天使的美麗宣言。我說,我想給自己最後一個機會。我要迴去看一眼係。我想聽到他最後的答複。如果一個人的感情可以用百分比的話。那麽在你的身上是百分之五十。係同樣也是。我沒有理由或者如此簡單的放棄掉我一半的感情。
活佛說,她是我前世的靈魂。這不奇怪。我早就已經感覺到。我們來到這裏隻是為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我們都做到了不是嗎。
林,照顧好臨臨,那是我們共同的女兒,雖然現在我不是你的女人。林,在拉薩,等我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