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最初寫這部小說想象的不是故事的情節,也不是小說的名字。我一直在想,我在寫給誰看,是寫給自己,還是眾人?

    2.當這部小說寫到十萬字的時候,我開始重新審視這部小說的整體構思與主題的含義。這部小說是矛盾的,就像離我們肉體最近的生活。她顛簸流離,她辛酸苦楚,她茫然無措,她有苦也有甜。

    3.我開始寫這小說是從2005年的10月開始的,到如今,它看著我一路肉體的顛簸和內心的苦痛,公司的破產,一個人遠行,陌生的城市,狹小潮濕陰冷的租住屋。我一年的時間換了四個公司,從一個廣告公司的總經理,淪落為另一個城市最低層的電焊工,再到今天一個國際公司的部門經理。或許這種突破雲霧再現的升華,才有了這部充滿了酸痛的小說。

    4.曾經看過這小說一朋友問我,你為什麽要寫這麽一部小說,雖然算不上匪夷所思,也是和你的年齡極不符合。是啊,我想,我認識好多80後的寫手,他們的作品大多是青春類,校園類,或者玄幻類的。而我寫了一部超現實主義,一部在地理上縱橫大半個中國,在時間上跨越六七十年的小說。我對他說,我寫的時候,不知道明天要寫什麽,我沒想過它會出版,它會給世人看。我在隨意的寫字,最終發現不過是畫了一個圓圈,有始有終,宿命輪迴的圓圈。

    5.關於這部小說的人物,我要特意的說一下,他們在現實中是有關聯的,但不是人之間的關聯,他們是地名和植物名的組合:

    洛初,是河北省易初縣的一個群山圍繞的小村莊,有二百多戶人家。

    芍藥,是洛初生長最茂盛最常見的一種花或者說中藥。

    十五,據村子裏的老人講,芍藥花大多在每月的十五日左右的午夜開放,花期一月,在下一個十五的午夜凋零。

    魚蔓和魚禾,兩種寄生在芍藥花根上的苔蘚植物,葉子上有白色的小齒。劇毒。在《本草綱目》上記載,是鱸魚的克星。

    魚禾的葉子是白齒,而魚蔓的葉子是灰齒,這是它們的區別。兩種植物一直寄生在一處,一直到冬日幹枯而死。

    另外還有一個叫藍的女子。藍,舌尖輕輕的一卷。藍,是我喜歡的名字。

    6.關於這部小說的情節構思。在我看來,其實這不是小說。第一部〈芍藥〉是一本話劇。第二部〈洛初〉是我的自傳。第三部〈魚蔓〉是一場電影。第四部《蝶祭》是前三部的結束語。

    7.很多人問我同一個問題,小說中是否就是寫的自己或身邊的事。這個問題我一直保持靜默不語。是又怎樣,否又如何。

    8.在其中,寫魚蔓篇是最痛苦的。芍藥的稿子早就在四年前打好了稿子,洛初是芍藥的翻版,攙加現實的種種,寫起來也是得心應手。可是寫到魚蔓時,我才有點害怕了。時常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在電腦前半天,屏幕上還是一片空白。這一篇所要寫的都是我從未經曆的歲月,包括抗日時期,解放時期,文革時期三大階段。我生於1984年,晚了60年的時間。如果我隻是按照書上看,電視上播放的,那麽寫出來絕對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後來,我學會了從容,想到了想周全了對應上時間段了再下筆。一次隻寫一段,絕不多寫。

    這樣,寫完魚蔓,結果比我想到的還要好。所有看過這部小說的人都告訴我,魚蔓是其中最真實最完美的一篇。

    9.我到底要寫什麽,要告訴看過小說的人什麽。小說的主題是什麽,我的重點是在寫愛情,還是在寫親情。我經常黎明的時候醒來,跑到空蕩的大街上,坐在附近的一個小公園裏吸煙,看天空慢慢的清醒,這過程是安靜的,卻充滿了無比的刺激。我一年來,從來到這個叫日照的海濱城市就樂此不疲。

    10.我喜歡兩個作家,一個是男的叫餘華。一個是女的叫安妮寶貝。我的小說受了他們很大的影響。我在這裏謝謝他們。我隻喜歡一個流行歌手,叫阿朵。空靈悠揚的音調一直陪著我寫作。特別是那首《想念自己》。

    11.我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就到社會上謀生。文化素質不高,也聽不懂英文歌。所以我說不上有品位的人士。可是這小說卻是極有品位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鱸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岸花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岸花事並收藏鱸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