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六個月時間,終於把這部小說寫完了。深夜思緒混亂,也不知道該跟大家說什麽好。作者君原本是有非常宏大的構思的,但是因為能力不足,沒有展現出來,想要寫得麵麵俱到卻發現反而是七零八落。雖然作者君努力想要展現一個完整的故事,但自我感覺仍然力有不逮,留下了不少遺憾。


    但是作者君仍然不慚愧的說:我真的努力了,並為這部小說傾注了很多心血。本文由作者君一人獨立編寫了將近七萬字的資料,幾乎將整個王朝的曆史、官職都編寫完全了。並且我幾乎把整個朝廷主要官員的名字全部都編寫在案,這些人不僅有姓有名,還有字和號,可以說,雖然它是一部架空的小說,但是作者君為了他編造了一個王朝的偽曆史。


    礙於資料太多讀者大大看了厭煩,也不便在一章中展示,更擔憂如今轟轟烈烈的抄襲現象,接下去隻將會給大家展示其中一部分內容。


    這些資料本來為這部預計100萬字的小說準備的。而且作者君本來計劃寫很多部,這一部寫的是女主(蕭琴袖)的奮鬥史,接下去寫的就是她如何在皇宮裏生存,是一部純宮鬥的小說。大家也可以在終章裏麵看到我所預想的朱良妃和琴袖之間的爭鬥。


    但是計劃未必能夠趕上現實,考慮到出版的可能以及出版商的要求,我必須要50萬字結束本文。


    其實,我第一次聽編輯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內心是很不情願的,但是後來想到編編是多麽不容易給我爭取一個出版的機會(即便它可能無法實現),我卻要鬧情緒,真的是很對不起編輯。


    所以我很快就接受了這個事實,但也不得不將大綱中的部分細節刪改掉,其中許多埋伏的暗線都沒有爆出(比如曾經理王說琴袖是一棵生金生銀的樹,暗示後文琴袖第一胎應該是一男一女,同樣的話在韋貴人身上也形容過,所以韋貴人本來還有一點宮鬥戲份,全部被刪除了),雖然可能會引起混亂,但我盡力把整個故事都調整得看起來很連貫。如果大大們發現有什麽不對的地方,請務必幫我指出來。


    真心感謝這麽多讀者一路以來的陪伴,看到評論說文筆好啊,精彩啊什麽的,作者君每次都高興得一晚上睡不著覺(癡漢臉)。那時候真覺得作為一個無名的寫手也好,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最後給大家看一些作者君一些編寫的背景資料,作者君挑選了一部分給大家展示一下喲(最後第二章的故事,作者君寫過它的文言文版本):


    首先放上一些黑料:


    1、琴袖第一次懷孩子掉了並不是因為被人肚子上抓了一把,當初良醫王崇山、胡本和看理王失勢就紛紛調走,但是王崇山去了吉王府,胡本和去了惠民藥局,胡本和心裏就不平衡(憑什麽我去惠民藥局),此事被純妃知道之後,買通胡本和,又通過胡本和推薦了惠民藥局的吳首榮,吳首榮就負責給琴袖捈舒痕膠(大誤!),反正就是偷偷做掉琴袖的孩子。琴袖是直到到了浙江之後才誕下孩子。


    2、最後爭位事件中出現的大學士成光弼是太後涼涼最信任的成太醫(成光熹)的堂兄。兩家關係非常不好,所以成光弼支持範王繼位。


    3、許王在爭位的時候廣陵王一家沒有出手相助,因為許王在手握大權的時候並不放心和依賴母親出身的廣陵王李家,李家被邊緣化之後也就沒有真心幫助許王。


    4、嘉王和嘉王妃沒有子嗣,因為嘉王有一定程度的斷袖之癖(在明槍易躲一章中與理王有極其gay裏gay氣的對話),嘉王對理王的關照反映出他某種超越兄弟情誼的喜愛。


    5、琴袖初次見秦拂雪時曾問秦拂雪所等的人是誰,其實從那個時候開始秦拂雪就已經在等著結交宮裏的人為秦家洗刷冤屈了。


    6、黃乘的名字諧音是“皇城”,預示理王終究會坐上皇帝之位。


    7、琴袖曾經寫的一首詩中說:“冷徹千枝銀落索,香堪萬樹玉玲瓏。”不僅說的是雪,也是她自己。(黑料其實還有很多……)


    接下去是資料部分:


    一、幹支


    太祖高皇帝


    肇始元年為壬申年


    肇始四年(乙亥)開科取士,以下各年為科舉年。


    肇始七年(戊寅)、十年(辛巳)、十三年(甲申)、十六年(丁亥)、十九年(庚寅)、二十二年(癸巳)、二十五年(丙申)、二十八年(己亥)、三十一年(壬寅)、三十四年(乙巳)


    太宗烈皇帝


    延光二年(戊申)、三年恩科(己酉)、五年(辛亥)、八年(甲寅)、十一年(丁巳)、十四年(庚申)、十七年(癸亥)、二十年(丙寅)、二十三年(己巳)、二十六年(壬申)


    寧宗哀皇帝


    永隆元年恩正並科(乙亥)、三年(戊寅)、六年(辛巳)


    宣宗穆皇帝


    麟嘉三年(甲申)、六年(丁亥)、九年(庚寅)、十二年(癸巳)、十五年(丙申)、十八年(己亥)、二十一年(壬寅)


    二、帝係


    太祖高皇帝


    (開天定道肇紀立極丕顯至神光文穆武明仁達孝昌烈啟祚高皇帝)昰表字國璋


    年號:肇始(該三十五年)春秋七十二萬


    諡號:高(高皇帝)


    陵號:乾(乾陵)


    皇後:孝仁慈義輔天弼聖文定至德元敬敦烈昭明皇後魏氏


    公諱:臣民書“昰”字,許用“是”字以替之。書不必特為避諱。傳太祖皇帝小字果盛。


    皇嗣:皇子二十三人,皇女三十二人(太祖草創大業,妃嬪位階未為詳審,後宮位階多且雜,皇後之下,置貴妃、妃、嬪,嬪以下,又雜置昭儀、淑儀、充儀、修儀、宮嬪之類,死後皆封妃、嬪。)


    長子秦王熙充妃文氏(生前為充儀)所出(三十歲時戰死)


    太子東宮承昌(繼位改名昂)昭明皇後魏氏所出


    三子楚王承直-昭明皇後魏氏所出


    四子湘王雄-瓊妃徐氏(生前為瓊嬪)所出


    五子荊王茂-貴妃李氏(廣陵王李育忠之女,昭明之後代攝六宮)所出,三歲夭,死後追封。


    六子吳王憲-章妃吳氏所出


    七子迪王嵩-吉嬪孫氏所出(二十二歲病薨)


    八子徐王永-康嬪胡氏(生前為修容)所出(十二歲病薨)


    九子漢王簡-章妃吳氏所出


    十子桂王邍-貴妃李氏所出


    十一子肅王博-定嬪金氏(生前為淑儀)所出


    十二子蜀王權-睿嬪崔氏所出


    十三子燕王圭-良妃郭氏(生前為昭容)所出


    十四子趙王寰-寧嬪韓氏(生前為淑容)為所出


    十五子鈞王叡-良妃郭氏(生前為昭容)所出(十六歲戰死)


    十六子代王祈-昭儀周氏所出(周氏出身賤役,生前承恩生子,封婕妤,死後追封昭儀)


    十七子齊王歆-宣妃宋氏(太祖晚年寵妃,貴妃李氏肇始二十八年死後,代攝六宮)所出


    十八子魏王成-宣妃宋氏所出


    十九子丹王珙-麟嬪常氏(生前為昭儀)所出


    二十子寧王贇-宣妃宋氏所出


    二十一子鄭王瞻-宣妃宋氏所出


    二十二子陳王煦-和嬪湯氏(生前為修儀)所出


    二十三子慶王標-莊嬪鄧氏所出


    太宗烈皇帝


    (承天奉道昭肅威明播文揚武孚仁恪孝光統顯祚烈皇帝)昂字不傳世


    年號:延光(該二十八年),春秋六十三萬


    陵號:延陵


    皇後:(元配)孝莊寧安體天隆聖貞純肅正明憲皇後鄔氏(本名:鄔宛徽)


    (繼配)孝慈寧惠敦天佑聖文德裕順康憲皇後文氏(本名:文蘋華)


    【文氏繼配無子,諡號本應十二字,因宣宗登基,康憲皇後出力甚多,因而宣宗以其有大功於國家,享十四字諡號。】


    公諱:臣民書“昂”字,代之以“揚”字,“昂首”書作“揚首”,遇經典不得不書之時,許昂字之卩部不勾,以表其字。


    皇嗣:太宗有十二子、十女,太宗方為太子時,太祖親定東宮字輩,與諸王不同,嫡庶有別,皇後所出:乾恆辰徽光、坤德載聖昌、憲冠遵周章,嘉祚延永長。妃嬪所出:顯厚鈞孟季,挺範表世裔,勤榮孚天胄、慤惕效夷齊。皇帝繼位則改日字旁、光字旁之字為名。


    太子寧宗恭皇帝昺(原名乾成,繼位後改名為昺)


    皇二子範王顯斌(德妃潘氏所出)


    皇三子許王顯隆(純妃李氏所出,永隆五年謀反,誅,撤封)


    皇四子嘉王乾美(延光元年,明憲皇後鄔氏(時年三十一)所出,寧宗元年病薨,無子除封。因是太宗登基不久所出,太宗皇帝對皇四子極其寵愛,八歲封親王,屢次屬意立為太子,引起太子黨的極大恐慌,不過嘉王本人因母親高齡生子,自幼體弱多病,太宗皇帝最終仍然沒有立賢。


    皇五子晉王顯修(延光二年,誠妃郭氏(時年二十四)所出)


    皇六子追封希王乾崇(明憲皇後鄔氏所出)


    皇七子宣宗穆皇帝昪(原名顯弘,封理王)


    皇八子吉王顯舜(延光七年,順妃光氏所出,永隆五年謀反,誅,撤封。)


    皇九子裕王顯穹(延光八年,熙嬪王氏所出,永隆五年參與謀反,誅,撤封)


    皇十子信王顯芳(延光十年,隆妃盧氏所出,盧氏本隆嬪)


    皇十一子韓王顯直(延光十四年,宜嬪顧氏所出,顧氏本昭容)


    皇十二子蔣王顯輝(延光十六年,敬嬪江氏所出,江氏本昭媛)


    皇十二女芳懷公主


    皇十三女凝懷公主(康憲皇後文氏所出,死於腹中,本不加追封,宣宗繼,仍為加封以崇太後也。)


    皇十四女善懷公主(婕妤韋氏所出)


    寧宗恭皇帝


    (繼天嗣道涵德修僖厲文節武理仁鈞孝明統達祚哀皇帝)昺字不傳世葬敬陵


    年號:永隆(該六年),春秋四十萬(其諡之不美矣),寧宗雖不國,然內闈井然至美,乃後之至賢至德也。


    皇後:孝文元化修天安聖神明昭顯仁肅皇後錢氏(本名錢翾)


    皇嗣:寧宗皇帝有三子一女,三子皆夭,女獨存。


    東宮(思懷太子)恆韜(仁肅皇後錢氏所出,寧宗二年病歿,壽享十八,諡思懷太子)


    皇次子厚泓(純嬪蘇氏所出,四歲夭)


    皇三子厚煆(禧嬪司馬氏所出,七歲夭)


    女:初封鳴珮公主,宣宗繼,賜徽號莊順,稱莊順公主,今上繼,加賜徽號寶榮,晉長公主,稱莊順寶榮長公主。


    宣宗穆皇帝


    (範天正道聖通廣德章文肅武純仁恪孝昌統欽祚穆皇帝)昪字德壽葬崇陵


    年號:麟嘉(該二十二年)春秋五十一萬


    孝顯敷懿蹈天配聖桓文惠德貞烈皇後陳氏


    孝匡同成隆天翼聖宣文神烈皇後蕭氏(英宗生母,宣宗貴妃,因非正宮,諡有減殺)


    公諱:臣民書昪字,則去其一點,以示避諱。


    宣宗皇帝有六子八女


    英宗睿皇帝旦(原名厚光,宣宗繼位後,視為嫡出子,親自為其改名為恆照,繼位以後更名位旦,生於延光二十六年,神烈皇後蕭氏所出。)


    皇次子德王厚牧(生於永隆六年,莊妃溫氏所出)


    皇三子紀王厚敬(生於麟嘉元年,良妃朱氏所出)


    皇四子景王厚敦(生於麟嘉三年,神烈皇後蕭氏所出)


    皇五子光王厚政(生於麟嘉六年,惠妃劉氏所出,劉氏生前為惠嬪。)


    皇六子魯王厚致(生於麟嘉十年,慎嬪方氏所出)


    皇長女寶華公主(生於永隆元年,神烈皇後蕭氏所出)


    皇次女寶善公主(良妃朱氏所出)


    皇三女兼華公主(神烈皇後蕭氏所出,英宗時頗喜弄權)


    皇四女陽文公主(良妃朱氏所出,魯王之姊,八歲即夭。)


    皇五女高明公主(淑嬪徐氏所出,生前為淑儀)


    皇六女嘉善公主(淑容許氏所出)


    皇七女安平公主(慎嬪方氏所出)


    皇八女文新公主(淑容許氏所出)


    宣宗後妃並不多:皇後陳氏以下,有:


    貴妃蕭氏(貴妃蕭氏極寵於宣宗,宣宗三日不去貴妃蕭氏之處,即難以入眠,去世之時也是貴妃蕭氏一直陪伴左右)


    莊妃溫氏(溫氏有寵但不甚厚,乃是宣宗兄長許王所贈美姬,宣宗繼位不久即失寵。)


    良妃朱氏(良妃之寵,僅次於貴妃蕭氏,良妃容貌極美、善解人意,是宣宗兄長許王所贈,與貴妃蕭氏時常不合,但因為皇後陳氏和貴妃蕭氏關係十分親厚,良妃朱氏麵對二人不敢自大,隻能小心自保,麟嘉十五年去世,賜諡寧惠。)


    惠嬪劉氏(惠嬪稍有寵,是為報答理盈侯劉家從龍之功所娶,劉氏有文才,常與宣宗、貴妃蕭氏酬和。)


    慎嬪方氏(貴妃蕭氏為分良妃之寵而引見之女,慎嬪在宣宗晚年時候十分得寵,侍奉貴妃蕭氏如母,因而引起非議。)


    昭儀王氏(娶金氏是為了鞏固與長春侯王氏家族(貴妃蕭氏大伯母一族)的聯係,但宣宗對王氏幾乎無寵,王氏空有昭儀之位,如同擺設,其本人亦很不會說話,屢屢出言諷刺其他嬪妃,因此被人疏遠。)


    淑儀徐氏(徐氏少寵,良妃朱氏引見。)


    淑容許氏(許氏少寵,良妃朱氏引見。)


    三、部分曆史小故事:


    1、昭明皇後小傳


    昭明皇後小傳


    孝義慈仁輔天弼聖文定至德元敬敦烈昭明皇後魏氏,浙江嘉興府人,崇國公魏忠之女,家本至貧,鬻履而生。初,直水儉,官府絕民不顧,人皆易子而食,高皇帝饑而昏於途,道見後,後不忍其死,咀糟麩於口,爛以漿液而活之,高皇帝感歎乃曰:“他日若富貴,我歸來娶汝。”後誠信焉,告以姓名,遂與約定。後父國公魏忠者,早諱魏十一,數欲婚女而後堅不許,曰:“我與他人約,誓不改從也。”後父屢薄之,奈何後意極堅,不得曲其意也。值高皇帝舉兵江淮,略江南,遍訪各所而得後,喜不能自盡,遂與婚姻,且顧謂諸將曰:“若非彼女,奈何有我?”然,後不施功伐勞,更不語人當日之事,及皇後之位,高皇帝數欲榮後族,後固辭止曰:“無功受祿,非吉事也。妾族有何功於社稷耶?皇上不忘當日之約,仁已盡矣,何期再加生榮,淆賞罰之度也?”帝數欲加而後數止之,高皇帝每歎之曰:“雖衛子夫於魏氏何及也。”故終後一世,後之父兄皆不得列爵高顯,僅除殿中指揮點檢,至其身後,方敘列侯,以至於國公,且私門無會飲,往來闕閑客,故肇光年間,無外戚幹政之擾,此風誠自昭明皇後始。後又親事紡織於宮中,以誡內婦,衣冠素樸,挫而補之,以至上卒不忍見,欲與替之,後遂誡帝曰:“莫忘百姓饑寒之節,此誠當日妾與陛下同處也。”故內廷之費翕然,不使外廷有言也。凡上欲殺忠義之臣,後鹹輸力迴護,曾欲杖諫臣十人,後聞,哭於內殿,上問其故,後曰:“妾為陛下憂,今日杖死事小,他日滿朝誰肯直諫。”上默而不語,出門召太監宣赦,俱免其刑也。百官聞之,讚歎皇後慈德,能同孚天地,故後在時,上多行寬免之政。肇始二十二年元月,後崩於永徽殿,上哭之甚慟,輟朝十五日,百官亦哀而不勝,稱其天下慈母。議諡,禮官啟:慈仁敷於天下,孝義佩同日月,天地其昭,日月其明,故諡昭明,上允。自後高皇每見皇後奩匜之類,以掌摩挲,汪然失語,喟歎良久而不息,及上大漸,恍然有宮人聞:“何憾何憾!千秋萬歲,朕與魏氏同眠。”【大漸:彌留之際】


    2、康憲皇後文氏無子,寧廟及諸王薄之,寧廟踐祚,雖尊為皇太後,實則寡居清思殿,盛節大朝皆不與,唯仁肅錢皇後、理王顯弘奉之極厚。及寧廟病重,臥榻三月而繼嗣不能決,兄弟諸王皆入京聽旨,又重結朝廷以謀大位。逮寧廟不豫,召輔臣而不能言,太後文氏忽召諸王列之於寧廟榻前,密令理王著思懷太子故衣入,太後文氏扶其手曰:“此可為繼乎?”寧廟恍惚而難言,唯頷首數而已。文氏故召首輔草詔天下,立之為帝,諸王哭訴於錢皇後,皇後斥其不忠,言天位既定,理當共尊,是哲廟得以繼立也,故哲廟踐祚,尊文氏為端烈昭慈太後,奉昭慈太後、仁肅皇後極謹,每遇宮中大事,必恭問太後、仁肅皇後錢氏於先,然後行之。下奉時果,先恭請太後、仁肅皇後用之,然後方用,其孝謹如此。


    四、部分人物列表(時間為延光二十一年)


    皇後:孝莊寧安體天隆聖貞純肅正明憲皇後鄔宛徽(已故)


    宦官:神宮監奉安宮孝莊明憲神主掌司蘇閔(正五品)


    侍女:入神宮監奉安梓宮事端芳一等、敏熙(一等)


    繼後(康憲皇後)文蘋華(坤寧宮、承乾宮)


    坤寧宮員屬:


    從四品長秋太監周若中


    正五品奉事太監蘭澄


    正七品長秋少監金玉


    正八品長秋監丞房和


    從八品典簿曲相成


    正九品長隨王善、馮直、舒可至、翁斯


    從九品奉禦仲德、李意新、梅光、張奉


    當差宦官徐吉、金喜、瑞達、保和


    聽事宦官李春、保新、保寧、王芳敏


    手巾馮遠、邱祺、陳屏、鄭尚


    火者馬科、瑞運


    正五品內行尚宮魯茂儀


    正六品司讚沈芹心


    從九品司讚司女史趙蘩


    近侍宮女(一等)彤飛、凝香、秋澈、春濱


    侍女(二等)妝碧、點紅、珩兒、吉欣、萱齡、朔雪


    當差宮女(三等)小桃、四喜、張紅等


    純妃:李芳邇


    正六品奉事太監郎英(奉事十年,超轉從五品)


    正七品長秋少監海康


    從八品典簿張明


    正九品長隨莊季福、鄭知禮


    從九品奉禦陸祥、嚴忠


    當差四員


    聽事李獻等


    火者二員


    近侍宮女采佩、采錦、儀冰、儀澗


    侍女貴蘭、貴菊、明香、沃榮


    當差宮女小寧、初蓉等


    延光二十一年


    首輔:江鸞(字伏鳳,號峻明)


    次輔:何尚質(字見文,號老溪)


    群輔:郭在象(字會儀,號道峰)、鄭器遠(字修邇,號端成)


    參議:章繼同(字體均,號冪德)、曹察(字顯彰,號識山)


    長史:盧秀(字益端,號泰軒)、馮春悉(字秋明,號筱光)


    參軍:權複(字元平)、楊繼庸(字含德,號迪輝)


    六部


    吏部


    吏部尚書:曹煥章(字照黼,號宏濤)


    南京吏部尚書:林裕(字寬濟,號鬆齋、又號放江翁)


    吏部左侍郎:成光弼(字子格,號道卿、又號分明山人)


    吏部右侍郎:李殷輔(字儼敬,號凝明、又號不飧士)


    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康會(字伯稽,號純甫)


    員外郎:文奇煥(字居采,號遙澤)、王宗斌(字孝熙,號和山)


    禮部


    禮部尚書:吉英(字潔璋,號友魚)


    南京禮部尚書:周在賓(字漢臣,號澄鬆、又號遺春筠)


    禮部左侍郎:衛愨(字中直,號瑞陵)


    禮部右侍郎:趙以爰(字乃轡,號爽陵)


    禮部儀製清吏司郎中:陳希年(字冀時,號藝村)


    員外郎:張秩敬(字序寅,號俊平)、戴勖桓(字懋煊,號彤弓亭)……


    禮部觀政:周及(字時沛,號銀冰)……


    兵部尚書:羅迪(字仲啟,號達齋)


    南京兵部尚書領參讚機務:常必躬(字省吾,號杖老)


    兵部左侍郎:黃孜性(字省心,號凝窗山人)


    兵部右侍郎:石翬(字叔振,號飛卿)


    工部


    工部尚書:陳先同(字共成,號如房)


    南京工部尚書:劉時敏(字承迅,號鬆川)


    工部左侍郎:呂夢龍(字季辰,號龐風)


    工部右侍郎:金箴(字秉道,號襄龍)


    工部觀政:張九如(字子壽,號雨梅)……


    刑部


    刑部尚書:王嗣宗(字繼祖,號端雛)


    刑部左侍郎:富悉(字同徹,號鼎扶)


    刑部右侍郎:朱國(字叔朝,號吉庵、又號伴鶴郎)


    戶部


    戶部尚書:鄭敦教(字溥聲,號書泉)


    南京戶部尚書兼總理糧儲:章祘(字思縝,號雲炎)


    戶部左侍郎:唐肅(字辭正,號爾玉)


    戶部右侍郎:房夢麟(字覺麒,號自彬、又號日邊行者)


    都察院


    都察院左都禦史:韋希堂(字光祖,號正節)


    都察院右都禦史:崔效顏(字學曾,號陽湖)


    左副都禦史:郭丞軒(字朝尹,號直峰)、崔鈞逖(字靖遠,號同玄)


    右副都禦史:朱熙道(字榮義,號嘉應)、張致虛(字若玄,號益流)


    左僉都禦史:謝斯義(字完德,號迪心)……


    五卿


    大理寺卿:莊克棣(字嶸勤,號容平)


    太常寺卿:陳虯(字叔蛟,號管齋)


    光祿寺卿:高勳(字爵光,號首山)


    太仆寺卿:裴孚和(字子慶,號憲川)


    鴻臚寺卿:羅庭止(字陟明,號翀台)


    鴻臚寺少卿:班晉(字拱周,號桓城)


    六科道


    吏科都給事中:陸鬆春(字筠秋,號雪堂、又號雨中叟)


    吏科左右給事中:楊廷芳(字開蘭,號師涯)、晁璿(字伯璣,號星趾)


    禮科都給事中:陳膽照(字宗磊,號具村)


    禮科左右給事中:鄭厥明(字其鮮,號稻山)、戴光柄(字時權,號黎江)


    兵科都給事中:遊方敏(字祖捷,號存時齋)


    兵科左右給事中:霍慷玉(字子山,號隆涯)、牛錦(字修采,號玉舟)【霍慷玉胞妹霍方玉入宮為尚宮局典簿】


    工科都給事中:首作觀(字儒康,號錦潭)


    工科左右給事中:白節(字有度,號俊卿)、錢夐(字迥芳,號仙江)


    工科給事中:石尚秀(字叔仁,號石首)、熊如抃(字可慶,號蓮湖)


    刑科都給事中:李端(字如潔,號睿觀)


    戶科都給事中:郭桂貫(字蘭深,號照鴻)


    翰林院


    翰林院掌院學士:洪三逑(字暢義,號燧庵、又號達生)【其兄洪三弋世襲永嘉侯】


    翰林院直學士:劉光廈(字培棟,號瑾崖)、蕭崇(字如嶐,號鳳乘先生)【入內閣為參議】


    翰林院侍讀學士:邵貽鶴(字仲聚,號春洲、又號遺花別探)、莊雲(字季興,號朝澤)


    翰林院侍講學士:馮嘉誕(字茂獲,號見川)、黃國泰(字祚昌,號鵝溪)


    翰林院侍讀:錢逢道(字會羨,號健道)、孫師孟(字道孔,號完庵)


    翰林院侍講:孔紹先(字繼學,號希圭)、紀同舟(字泛侯,號景照)


    五經博士:嵇予芾(字殿邦,號引光)【鹿憐侯嵇日新之次子】


    詹事府


    詹事:俞炳吉(字輝嘉,號樹洲)


    少詹事:於驊(字叔遙,號規慶)、鍾祖淳(字季厚,號悉川)


    府丞:……


    左春坊大學士:金夔(字長肅,號必容)


    左庶子:鄒可懷(字國玉,號時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樓獨望玉花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承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承霜並收藏龍樓獨望玉花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