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明珠拿了二十兩銀子欲往清秋觀去,可因王府連日進宴,她也脫不開身,過兩天又是端午節,她忙著結絡子、洗粽葉,本來服侍王妃的貼身侍女,王妃失勢,人人也都看著踩上一腳,淨挑些累人的活計給她做。
她倒也不埋怨,隻是王妃那裏短了人難免要抱怨。
可出乎意料,王妃陳氏聽說她去洗粽葉,並沒有罵人。其實,她雖然光火卻不能發作,因為今時大大不同往日了,琴袖懷了孩子,她那頭可是風光無限。王爺幾日高興,連覺也睡不著,粘著琴袖就沒離開過。
這時候她發脾氣,這叫自討沒趣,若被再王爺罵幾迴,她人前人後臉都得丟光了。於是隻能暗壓下自己毛躁脾氣,充作一副賢良的樣子,去看了琴袖一迴,說了些好話。
可是自己的侍女明珠卻被人欺負,她也心疼。一日下午也找個空當,搬了盆水到廊下,把明珠叫來跟她一塊兒洗。
明珠驚道:“使不得,使不得。”
王妃陳氏用粗胖的雙手把她按在連欄上笑道:“沒事兒,俺又不是人家金窩窩生,銀窩窩養,俺以前吃過的苦多了,什麽活計沒幹過?當了兩三年王妃自以為得臉了,也放肆了,現在才知道,當初也不過做了一場夢。現在人家得寵,我‘重操舊業’,也不臊這張臉。”
說著拿起一張粽葉,在水中淘了兩下,拿了個刷子,刷刷幾下,粽葉便光亮幹淨,動作很是麻利。明珠笑道:“您倒是比我們下人還做得好呢。”
陳氏也笑:“你知道什麽,我打小什麽不幹?洗衣、做飯,還下地幹過活兒呢,一個人背著一大筐子柴火,從京西香雲山一路就背到家,十幾裏的路呢,這才每天吃得多些,如今倒這樣寬胖起來。”
說著一手把粽葉分清了放在一個空的盆子裏,又道:“你們都知道我老爹早死,也不知他怎麽死的,到底是因為不正經,得了花柳又沒錢治,俸祿吃光了還到處賒賬,一屁股債。好在仗著他還是個什麽狗屁的觀察使,人都不敢動他,就由他去唄。”
明珠聽得出神,看著陳氏流汗的側顏,不禁問道:“後來呢?”
陳氏笑道:“後來?後來就走了,我那兄弟陳需金承了爵位,降了一等做采訪使。前頭債還沒還清呢,就拿俸祿出去賭錢,賭得精窮了,還被人告了,他怕人討債,甩下一大家子人逃在外麵三年沒迴來過,下人們眼看跟著他沒福,一個個跑了,留了個瘸腿老媽子,三災六病的,還得給她治。還有兩個小家子,因還小,死了爹娘沒處去,也留著。”
明珠原多少知道些陳氏的家世,好歹哥哥也是有爵位的,卻不知道她自小這麽淒慘,比起自己更甚。明珠好歹也是王府裏的家生子,雖說王爺當初也不得寵,待下人倒是任意。她娘活著的時候跟郭嬤嬤很要好,故而打小王府裏長起來,沒吃過什麽大苦。
她因想得出神,王妃陳氏把手往水裏一伸,用手指往她臉上彈出幾滴水花,她才忽然發現自己倒停下手裏的動作了。
陳氏笑道:“怎麽了?小崽子聽得愣了?”
明珠笑嘻嘻拿著手肘揩了一把臉上的水珠,笑道:“倒是奴婢這樣的人,沒吃過這種苦。”
“那是自然的,你怕是還沒我吃的苦多哩。”陳氏又說道,“我那王八兄弟不在的時候,頭兩年還有些積蓄,賣了宅子還了些債,一家子緊巴巴過也湊合。到了第三年那可是撐不住了,嗷嗷那麽多張嘴,全是我一個人養活的。
我那時候才十三歲呢,鄉下的地沒人打理,我跟幾個小家子沒日夜種出來,不然一家子沒飯吃,好容易熬過了一年,那無圖1兄弟迴來了,我想這下好了,我們得救了,哪想到迴來的不是親兄弟,迴來的是尊太歲。千手不動,隻知道罵人,什麽活都是我一個人幹,好不容易攢了幾個錢,還沒見影兒呢就拿出去賭,又把家裏賭得鍋子裏都能見耗子了。”
明珠聽後,喟然一歎:“好在您來了王府,不然日子也忒熬煎人了。”
“熬煎也得過啊,我這樣的家,從小讀過什麽書?人家大家閨女都是佛一樣的供著,什麽琴棋書畫,什麽不學。我們哪懂得這個,認得兩三個字還是老賬房教的。當初也不知走了什麽運,或許是燒高香燒得太誠,皇上竟挑了我嫁給理王爺,冊封使來了我還以為人家誆我的,把人唏哩唿嚕一頓臭罵轟了出去,差點沒被人笑死。後來總算是嫁進來了,說了也不怕你笑話,我來王府頭一個月拿分例,拿了十兩銀子,嚇得我手都軟了,從沒見過這麽多錢。”
明珠聽後咯咯笑起來,剛笑到一半,陳氏卻湊近了些道:“誒,你端午節後,帶著銀子去一趟清秋觀。”明珠頓時收住了笑,隻是默默地點頭。
既然她這樣幾次吩咐了,也著實不得不辦。端午節後眾事稍息,她便挑了一個黃道吉日,出門往京郊去了。
一路走,明珠一路打聽,這郊外的壽光山上還真有這麽一座清秋觀,裏頭確乎有個道士姓張,有些本事。
明珠將信將疑,雇了一輛車就往壽光山去。馬車骨碌碌一路顛過去,明珠卻開了車簾,朝周圍景色望個出奇。
皇城如此繁華,可出了城卻遍地都是鄉野之色,迴頭一看是一片喧囂,往前望去卻又是一派疑花弄影的山色。暮春之際,一座座青黛的山上,抹上了一絲絲青碧,可紅粉交輝的樣子依稀可見,好似在那頭上插著兩三支珠花。
馬夫聲聲的長喝,似乎是極有規律的。三聲短,一聲長,鞭子下得勻,馬也不顧周圍的景色,直往壽光山去。
忽然半道馬停了,“咚”得一聲震得明珠沒吐出來,於是朝前喊道:“怎麽禦車的,停的這麽沒道理。”
馬夫朝她笑笑:“今兒早上料吃得少了,這會子這畜生肚子餓些,姑娘若不急,且等它地上吃一會子,飽了就走。”
明珠罵道:“媽拉巴子的,你鞭子不落了,它餓了自然要吃草了。你就算計我是個丫頭欺負我,向我討幾個錢花罷了。”
馬夫看她厲害,一時也強她不過,一甩手就又唿啦啦響鞭子,直坐到壽光山腳下,馬夫朝她喊道:“姑娘,前麵就是壽光山,上不去了,你自個兒去吧。”
明珠下了馬車,往山上那麽一瞧,滿山蒼翠,鳥啼時聞,於是往兜裏掏出六個錢,扔在車上道:“迴程我先付你一半的錢,你先給我等著。”
馬夫應了,明珠才往山上看去,壽光山倒並不是很高,就是古木參天,泉水潺潺,雖然很是靜謐,但擾人耳目,看不清楚道觀在哪裏。幸而山腳一徑是台階,看來留著給人找的。
由是,她又有些不信了,若真是隱居深山的道士,哪裏想得到修這樣好的台階供人來尋呢,可妃命在身,她也隻能拾級而上,前前後後繞了十幾個彎,終於看見一幢白牆黑瓦的房子佇立在半山腰上。
她走進了些,還未敲門,卻看見門半掩著,她從門縫朝裏望了望,竟被唬住了。
原來,裏頭已經布了一個壇,正中一張大供桌,上頭擺著老君的牌位,又陳犧牲、香爐、令牌之屬,兩邊掛著令旗、旌纛,四周貼滿了符咒,地上一張步罡毯。
一個老頭子口中嘰裏咕嚕念著咒語,手裏拿著一把金錢劍,一旁弟子叮咣叮咣敲鈴、打鼓,正在明珠偷看之時,那老頭子“轟”得一聲口裏噴出一團火焰,火光直往天上衝,嚇得一旁幾個穿著綢緞的人閃在一邊,瑟瑟發抖。
這一團火焰高升,也把明珠嚇得夠嗆,更不敢進去了,且看他如何作法。忽然他兩眼怒目圓瞪,朝一個地方直戳過去,嘴裏叫嚷著:“惡鬼!你哪裏逃!”
說罷一劍往那些來客身上戳去,嚇得那些人抱成一團,給他連連磕頭。老道士也沒說什麽話,隻是朝空中一抓,大喝一聲:“呔!你還想跑,你逃得過你天王爺爺麽!”
眾人看見他,兩眼都直了,哆哆嗦嗦,朝他拚命地拜,一邊拜一邊叫:“張天師,張大仙。”
那個“張天師”把左手往前一伸,手裏似乎拎著一個什麽東西一樣在他們眼前晃了一晃,哈哈大笑道:“你們瞧瞧,這是什麽?”
一個人說:“這……什麽都沒有啊。”
另一個道:“廢話,咱們肉眼凡胎的,哪裏看得見這個?”
張天師又狂笑起來:“這是給皇後通風報信的小鬼兒,被我引到此處,一下擒住了。”
那些個人雖是男人模樣,卻聲音綿軟似乎女人,明珠還有些懷疑,不料其中一個就開口了:“大仙,這小鬼兒說了什麽?可否也讓咱們這些凡人聽一聽。”
張天師一劍揮在左手下方數寸之處,惡狠狠地說:“呔!你想謀害純妃娘娘?說,你都算計些什麽?”
忽然也不知道小鬼說了什麽,張天師對空點頭連“嗯”了好幾次,然後說道:“我都明白了,隻是這是陰間的事兒,說給你們聽不大好,恐怕有災禍之虞。”
那些人忙把一張銀票一樣的東西奉上道:“大仙,小的們聽說這破財能夠消災,不知可否讓我等聽上一聽。”
張天師忙道:“胡說八道,這破財隻能消你一時的災,卻消不了你一輩子的業障。鬧起來又說我們這裏弄虛作假,專以人財騙人。”
這時候一個徒弟站起來趕道:“你們不要毀了我們師傅的清名,我們師傅從來不收人財,都走吧。”
忽然張天師左手手臂上下晃蕩了好幾下,他朝弟子們笑:“你們看,這小鬼兒還不服氣想逃跑呢。”
那些個來客都莫名看著他搖擺的手臂,忽然拜道:“求仙人開恩,給我們一個法兒,讓我們知道知道,這也實在是我們宮裏娘娘吩咐的,我們辦不好,到時候腦袋一橫,脖子一抹就死了,淒淒慘慘下了陰間,又是沒了根兒的人,我們聽說,下麵沒有的,閻王爺是不收的,還請天師發發慈悲,拔救拔救,我們來世當牛做馬也報答您。這輩子我們也沒什麽東西,就是金山銀山地供著您,小的們知道金銀入不了您的眼,可小的們也沒別的好孝敬了。”
張天師臉上忽然慈祥起來,歎氣道:“哎,你們原也是苦命的人,想不著法兒了才給了我們這些醃臢的東西,這樣吧,清年,你去把我那幾顆天王鎮邪丹拿來。”
這是一個眉清目秀的小道士朝張天師道:“天師,這丹藥是您畢生心血,就是一千兩也是一顆賣不得的,怎麽能給他們呢?”
張天師皺著眉頭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他們都是可憐人,為了辦成差事,連生死輪迴都豁出去了,還不快去!”
一眾弟子一聽,都哭得稀裏嘩啦,抱住天師的大腿道:“天師、師傅,萬萬使不得呀。”
明珠算是看明白了,那些人都是宮裏的太監,這些太監跪在地上也淚如雨下,把身上一切值錢的東西都掏了個幹淨,什麽金的、銀的、玉的,什麽銀票,都一起奉上來道:“天師救我們。”
張天師朝那個叫清年的道士使了個眼色,清年方道:“你們記得了,我們師傅是大慈大悲,看你們可憐,這才把天王鎮邪丹給你們,你們的供奉他也是不會收的,我們隻是拿去救濟百姓,造福眾生,這顆丹藥你們吃了,能聽陰間裏的人說話也不會有什麽災禍,就是五濁惡世出的惡鬼也拿你們沒轍。而且你們死了,閻王爺看見你們的肚子裏有這顆丹藥,一定給你們網開一麵,放你們過了奈何橋,來世不說做人,若是你們積德行善,做神仙也是有的。”
那些太監一聽,喜得無可不可,朝張天師磕了不知多少的頭,這時候一個小道士把一個小木匣取了過來,木匣之中放了三顆金燦燦的丹藥,他們接過丹藥,左右看了許久,都高興壞了,一口吞到肚子裏,又千恩萬謝不提。
吃完以後,張天師便道:“你們想聽這個鬼兒說了什麽,你們可聽好了,我隻說一遍。”太監們把眼睛張得極大,都豎著耳朵、屏息凝神聽張天師的話。
她倒也不埋怨,隻是王妃那裏短了人難免要抱怨。
可出乎意料,王妃陳氏聽說她去洗粽葉,並沒有罵人。其實,她雖然光火卻不能發作,因為今時大大不同往日了,琴袖懷了孩子,她那頭可是風光無限。王爺幾日高興,連覺也睡不著,粘著琴袖就沒離開過。
這時候她發脾氣,這叫自討沒趣,若被再王爺罵幾迴,她人前人後臉都得丟光了。於是隻能暗壓下自己毛躁脾氣,充作一副賢良的樣子,去看了琴袖一迴,說了些好話。
可是自己的侍女明珠卻被人欺負,她也心疼。一日下午也找個空當,搬了盆水到廊下,把明珠叫來跟她一塊兒洗。
明珠驚道:“使不得,使不得。”
王妃陳氏用粗胖的雙手把她按在連欄上笑道:“沒事兒,俺又不是人家金窩窩生,銀窩窩養,俺以前吃過的苦多了,什麽活計沒幹過?當了兩三年王妃自以為得臉了,也放肆了,現在才知道,當初也不過做了一場夢。現在人家得寵,我‘重操舊業’,也不臊這張臉。”
說著拿起一張粽葉,在水中淘了兩下,拿了個刷子,刷刷幾下,粽葉便光亮幹淨,動作很是麻利。明珠笑道:“您倒是比我們下人還做得好呢。”
陳氏也笑:“你知道什麽,我打小什麽不幹?洗衣、做飯,還下地幹過活兒呢,一個人背著一大筐子柴火,從京西香雲山一路就背到家,十幾裏的路呢,這才每天吃得多些,如今倒這樣寬胖起來。”
說著一手把粽葉分清了放在一個空的盆子裏,又道:“你們都知道我老爹早死,也不知他怎麽死的,到底是因為不正經,得了花柳又沒錢治,俸祿吃光了還到處賒賬,一屁股債。好在仗著他還是個什麽狗屁的觀察使,人都不敢動他,就由他去唄。”
明珠聽得出神,看著陳氏流汗的側顏,不禁問道:“後來呢?”
陳氏笑道:“後來?後來就走了,我那兄弟陳需金承了爵位,降了一等做采訪使。前頭債還沒還清呢,就拿俸祿出去賭錢,賭得精窮了,還被人告了,他怕人討債,甩下一大家子人逃在外麵三年沒迴來過,下人們眼看跟著他沒福,一個個跑了,留了個瘸腿老媽子,三災六病的,還得給她治。還有兩個小家子,因還小,死了爹娘沒處去,也留著。”
明珠原多少知道些陳氏的家世,好歹哥哥也是有爵位的,卻不知道她自小這麽淒慘,比起自己更甚。明珠好歹也是王府裏的家生子,雖說王爺當初也不得寵,待下人倒是任意。她娘活著的時候跟郭嬤嬤很要好,故而打小王府裏長起來,沒吃過什麽大苦。
她因想得出神,王妃陳氏把手往水裏一伸,用手指往她臉上彈出幾滴水花,她才忽然發現自己倒停下手裏的動作了。
陳氏笑道:“怎麽了?小崽子聽得愣了?”
明珠笑嘻嘻拿著手肘揩了一把臉上的水珠,笑道:“倒是奴婢這樣的人,沒吃過這種苦。”
“那是自然的,你怕是還沒我吃的苦多哩。”陳氏又說道,“我那王八兄弟不在的時候,頭兩年還有些積蓄,賣了宅子還了些債,一家子緊巴巴過也湊合。到了第三年那可是撐不住了,嗷嗷那麽多張嘴,全是我一個人養活的。
我那時候才十三歲呢,鄉下的地沒人打理,我跟幾個小家子沒日夜種出來,不然一家子沒飯吃,好容易熬過了一年,那無圖1兄弟迴來了,我想這下好了,我們得救了,哪想到迴來的不是親兄弟,迴來的是尊太歲。千手不動,隻知道罵人,什麽活都是我一個人幹,好不容易攢了幾個錢,還沒見影兒呢就拿出去賭,又把家裏賭得鍋子裏都能見耗子了。”
明珠聽後,喟然一歎:“好在您來了王府,不然日子也忒熬煎人了。”
“熬煎也得過啊,我這樣的家,從小讀過什麽書?人家大家閨女都是佛一樣的供著,什麽琴棋書畫,什麽不學。我們哪懂得這個,認得兩三個字還是老賬房教的。當初也不知走了什麽運,或許是燒高香燒得太誠,皇上竟挑了我嫁給理王爺,冊封使來了我還以為人家誆我的,把人唏哩唿嚕一頓臭罵轟了出去,差點沒被人笑死。後來總算是嫁進來了,說了也不怕你笑話,我來王府頭一個月拿分例,拿了十兩銀子,嚇得我手都軟了,從沒見過這麽多錢。”
明珠聽後咯咯笑起來,剛笑到一半,陳氏卻湊近了些道:“誒,你端午節後,帶著銀子去一趟清秋觀。”明珠頓時收住了笑,隻是默默地點頭。
既然她這樣幾次吩咐了,也著實不得不辦。端午節後眾事稍息,她便挑了一個黃道吉日,出門往京郊去了。
一路走,明珠一路打聽,這郊外的壽光山上還真有這麽一座清秋觀,裏頭確乎有個道士姓張,有些本事。
明珠將信將疑,雇了一輛車就往壽光山去。馬車骨碌碌一路顛過去,明珠卻開了車簾,朝周圍景色望個出奇。
皇城如此繁華,可出了城卻遍地都是鄉野之色,迴頭一看是一片喧囂,往前望去卻又是一派疑花弄影的山色。暮春之際,一座座青黛的山上,抹上了一絲絲青碧,可紅粉交輝的樣子依稀可見,好似在那頭上插著兩三支珠花。
馬夫聲聲的長喝,似乎是極有規律的。三聲短,一聲長,鞭子下得勻,馬也不顧周圍的景色,直往壽光山去。
忽然半道馬停了,“咚”得一聲震得明珠沒吐出來,於是朝前喊道:“怎麽禦車的,停的這麽沒道理。”
馬夫朝她笑笑:“今兒早上料吃得少了,這會子這畜生肚子餓些,姑娘若不急,且等它地上吃一會子,飽了就走。”
明珠罵道:“媽拉巴子的,你鞭子不落了,它餓了自然要吃草了。你就算計我是個丫頭欺負我,向我討幾個錢花罷了。”
馬夫看她厲害,一時也強她不過,一甩手就又唿啦啦響鞭子,直坐到壽光山腳下,馬夫朝她喊道:“姑娘,前麵就是壽光山,上不去了,你自個兒去吧。”
明珠下了馬車,往山上那麽一瞧,滿山蒼翠,鳥啼時聞,於是往兜裏掏出六個錢,扔在車上道:“迴程我先付你一半的錢,你先給我等著。”
馬夫應了,明珠才往山上看去,壽光山倒並不是很高,就是古木參天,泉水潺潺,雖然很是靜謐,但擾人耳目,看不清楚道觀在哪裏。幸而山腳一徑是台階,看來留著給人找的。
由是,她又有些不信了,若真是隱居深山的道士,哪裏想得到修這樣好的台階供人來尋呢,可妃命在身,她也隻能拾級而上,前前後後繞了十幾個彎,終於看見一幢白牆黑瓦的房子佇立在半山腰上。
她走進了些,還未敲門,卻看見門半掩著,她從門縫朝裏望了望,竟被唬住了。
原來,裏頭已經布了一個壇,正中一張大供桌,上頭擺著老君的牌位,又陳犧牲、香爐、令牌之屬,兩邊掛著令旗、旌纛,四周貼滿了符咒,地上一張步罡毯。
一個老頭子口中嘰裏咕嚕念著咒語,手裏拿著一把金錢劍,一旁弟子叮咣叮咣敲鈴、打鼓,正在明珠偷看之時,那老頭子“轟”得一聲口裏噴出一團火焰,火光直往天上衝,嚇得一旁幾個穿著綢緞的人閃在一邊,瑟瑟發抖。
這一團火焰高升,也把明珠嚇得夠嗆,更不敢進去了,且看他如何作法。忽然他兩眼怒目圓瞪,朝一個地方直戳過去,嘴裏叫嚷著:“惡鬼!你哪裏逃!”
說罷一劍往那些來客身上戳去,嚇得那些人抱成一團,給他連連磕頭。老道士也沒說什麽話,隻是朝空中一抓,大喝一聲:“呔!你還想跑,你逃得過你天王爺爺麽!”
眾人看見他,兩眼都直了,哆哆嗦嗦,朝他拚命地拜,一邊拜一邊叫:“張天師,張大仙。”
那個“張天師”把左手往前一伸,手裏似乎拎著一個什麽東西一樣在他們眼前晃了一晃,哈哈大笑道:“你們瞧瞧,這是什麽?”
一個人說:“這……什麽都沒有啊。”
另一個道:“廢話,咱們肉眼凡胎的,哪裏看得見這個?”
張天師又狂笑起來:“這是給皇後通風報信的小鬼兒,被我引到此處,一下擒住了。”
那些個人雖是男人模樣,卻聲音綿軟似乎女人,明珠還有些懷疑,不料其中一個就開口了:“大仙,這小鬼兒說了什麽?可否也讓咱們這些凡人聽一聽。”
張天師一劍揮在左手下方數寸之處,惡狠狠地說:“呔!你想謀害純妃娘娘?說,你都算計些什麽?”
忽然也不知道小鬼說了什麽,張天師對空點頭連“嗯”了好幾次,然後說道:“我都明白了,隻是這是陰間的事兒,說給你們聽不大好,恐怕有災禍之虞。”
那些人忙把一張銀票一樣的東西奉上道:“大仙,小的們聽說這破財能夠消災,不知可否讓我等聽上一聽。”
張天師忙道:“胡說八道,這破財隻能消你一時的災,卻消不了你一輩子的業障。鬧起來又說我們這裏弄虛作假,專以人財騙人。”
這時候一個徒弟站起來趕道:“你們不要毀了我們師傅的清名,我們師傅從來不收人財,都走吧。”
忽然張天師左手手臂上下晃蕩了好幾下,他朝弟子們笑:“你們看,這小鬼兒還不服氣想逃跑呢。”
那些個來客都莫名看著他搖擺的手臂,忽然拜道:“求仙人開恩,給我們一個法兒,讓我們知道知道,這也實在是我們宮裏娘娘吩咐的,我們辦不好,到時候腦袋一橫,脖子一抹就死了,淒淒慘慘下了陰間,又是沒了根兒的人,我們聽說,下麵沒有的,閻王爺是不收的,還請天師發發慈悲,拔救拔救,我們來世當牛做馬也報答您。這輩子我們也沒什麽東西,就是金山銀山地供著您,小的們知道金銀入不了您的眼,可小的們也沒別的好孝敬了。”
張天師臉上忽然慈祥起來,歎氣道:“哎,你們原也是苦命的人,想不著法兒了才給了我們這些醃臢的東西,這樣吧,清年,你去把我那幾顆天王鎮邪丹拿來。”
這是一個眉清目秀的小道士朝張天師道:“天師,這丹藥是您畢生心血,就是一千兩也是一顆賣不得的,怎麽能給他們呢?”
張天師皺著眉頭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他們都是可憐人,為了辦成差事,連生死輪迴都豁出去了,還不快去!”
一眾弟子一聽,都哭得稀裏嘩啦,抱住天師的大腿道:“天師、師傅,萬萬使不得呀。”
明珠算是看明白了,那些人都是宮裏的太監,這些太監跪在地上也淚如雨下,把身上一切值錢的東西都掏了個幹淨,什麽金的、銀的、玉的,什麽銀票,都一起奉上來道:“天師救我們。”
張天師朝那個叫清年的道士使了個眼色,清年方道:“你們記得了,我們師傅是大慈大悲,看你們可憐,這才把天王鎮邪丹給你們,你們的供奉他也是不會收的,我們隻是拿去救濟百姓,造福眾生,這顆丹藥你們吃了,能聽陰間裏的人說話也不會有什麽災禍,就是五濁惡世出的惡鬼也拿你們沒轍。而且你們死了,閻王爺看見你們的肚子裏有這顆丹藥,一定給你們網開一麵,放你們過了奈何橋,來世不說做人,若是你們積德行善,做神仙也是有的。”
那些太監一聽,喜得無可不可,朝張天師磕了不知多少的頭,這時候一個小道士把一個小木匣取了過來,木匣之中放了三顆金燦燦的丹藥,他們接過丹藥,左右看了許久,都高興壞了,一口吞到肚子裏,又千恩萬謝不提。
吃完以後,張天師便道:“你們想聽這個鬼兒說了什麽,你們可聽好了,我隻說一遍。”太監們把眼睛張得極大,都豎著耳朵、屏息凝神聽張天師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