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理王身著皮弁服,射箭不便,皇上命換了一身曳撒來。
不一會兒,理王便換好了衣服,隻見他身著青色柿蒂通袖織金蟒龍曳撒袍,春日朗照之下,昂藏七尺,杏花灑香,清風虛動,那衣間的豎褶反出一陣粼粼之光,見者不禁感歎:世間竟有如此風流的人物。
理王取過一把弓,掂了掂分量還顯得稍輕了一些,又輕輕拉了幾下,原來是八力的。於是轉顧聖上道:“臣想換一把十力弓。”
皇上聽後很驚喜,眾皇子久在優頤之下,除了許王已經沒有人能開十力弓了,想著自己當初拉十二力的還很輕巧,便很唏噓如今子輩的頹萎,於是左顧陳瓊道:“陳瓊,去把朕的十力弓拿來。”
陳瓊聽得一嚇,怯生生一句“皇上”,今上卻罵道:“快去呀!”
陳瓊忙“哎”得應著,不一會兒命人取了一張彤漆金線的大弓來,這正是禦用的。理王拱了手道:“臣不敢用上用的。”
今上卻隻說:“你拿著。”
理王並不再推辭,猛一張弓,把弓拉到底,很合他的手感。於是拈了一支箭,對準靶的,開弓就是一箭。
那箭如同流星一般飛射而出,咻得一聲,冷風吹過,周圍那一叢叢杏花左右搖動。琴袖擔憂地從座上站了起來。
遠處一個看箭的宮人卻搖了搖綠旗道:“不中。”
琴袖閉著眼歎了一句:阿彌陀佛!
也許是理王心太急,又有些激動之故,一箭射偏在靶子上。他也有些不好意思,轉顧今上。今上的臉上卻露著笑容,並沒有責怪他。
原來,遠處那些宮人想要拔掉他剛才射出的那支箭,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幾個人一起拉才把箭從靶子上摘下來。雖是不中,卻令其他皇子汗顏,這臂力之驚人,已與許王不分伯仲了。
許王看得心驚:理王什麽時候有這種力氣了。一旁的許王妃鄭氏和其餘幾個王妃都互相竊竊私語,驚歎不已。
許王妃鄭氏對嘉王妃顧氏道:“數月之間,豈非鬥轉星移?”
嘉王妃因呆怔了,過了一會兒才輕輕答道:“人誌未窮,移山換海都是有的。”
晉王妃張氏因剛才有些傲慢,現在偷偷窺了琴袖一眼,隻見她鬆了口氣,仍不落座,屏息看著理王第二箭。
第二箭,理王閉了眼迴顧了琴袖大哥蕭繕教他開弓習射的辦法,調理了唿吸。忽然眼睛一睜,手一拉箭一鬆,飛箭疾如閃電,箭身似乎蹦出一陣火花。
“奪”得一聲,正中靶心。那頭的宮人搖了搖手中的紅旗大喊:“中的。”
今上不覺擊掌大笑:“好!”
話音剛落,理王便射出第三箭,穩穩又中了靶心,正在第二箭的邊上,把第二箭的箭頭給擠到了一邊。
隨著“中的”之喚傳來,今上看得更加入迷。理王並不怠慢,又搭弓放了一箭,這一箭箭勢甚疾,有裂石穿空之氣概,一下把前兩支箭擠到地上,又穩穩插在中央。
許王這時候已經坐立難安了,他練了多少年才能練出這種程度,可理王才練了幾個月而已。若不是天生奇才,就是之前一直假裝癡呆,實在暗中習武,韜光養晦!
正在想時,理王已經射出第五箭,這第五箭更是可怕:一道白光從眼前飛過,箭氣如洪,甚至能聽到這箭身上咻咻不定的風聲,唿嘯一過,朝第四箭落下的位置奔去,落在第四箭的箭翎上。
“好家夥!”今上的眼睛很尖,已經站起來拍掌大叫,眾人也騰然站起來朝第五箭落下的位置看去,百步之外第四箭已經被開膛破肚,第五箭狠狠擊穿了第四箭的箭身,把第四箭射得碎成兩條橫生的枝杈,自個兒卻正正射在靶央。
看箭的宮人已經冷汗直冒了,呆了半晌才抖著嗓子叫道:“中,中了……”嚇得癱在地上,理王遂放下弓朝今上拱手:“臣五箭射畢,請依禮賜酒。”
今上也愣了足有一傾,才恍然察覺道:“對了,賜酒。”
門淵太監親自捧著一杯酒恭恭敬敬端到理王跟前,理王朝父皇拜了拜,一飲而盡。
“弘兒,你是……是誰教你射箭的?你以前會嗎?”今上的口氣又驚又疑。
理王看了一眼琴袖,這時候又想把琴袖如何幫助他說出來了,可是琴袖忙朝他搖了搖頭,他狠了狠心道:“臣自知無用,總惹陛下生氣。武英殿例講之時,對答不出,甚是慚愧,故而暗自用功,以報父皇教誨之恩。”
今上捋著胡子點頭道:“好啊,真是好啊,《左傳》有雲,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你們看看,顯弘才短短數月就已經如此長進,你們若是不加倍努力,就要被他甩在後頭了。”
許王、嘉王、晉王、吉王等俱俯拜道:“臣等謹遵父皇旨教。”
皇上今日極其高興,隨口就賞了理王那件身上穿著的曳撒袍。那件曳撒是今上當太子的時候習武所穿,竟然賞了理王,如此殊榮,理王如在夢中。
“我兒顯弘,你武藝的確有所長進,不知讀書讀得怎麽樣了?這人不能不讀書,否則成了吳下阿蒙便不好了。”今上一時高興,還拉過理王的手來對他麵囑。
理王揖拜道:“父皇放心,兒臣雖開蒙甚晚,可日夜苦讀,現下已經能背《孝經》和《中庸》了。”
今上的眼中充滿了喜悅之情,問道:“那朕考考你,你且把《中庸》背來聽聽。”
《中庸》是琴袖開蒙,李沛所授,理王背得很熟,今上還怕他背不出,想稍稍提點他幾句,沒想到理王脫口就來,滔滔不絕,直到背到“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一字不差,今上大喜過望,鼓掌大笑:“好了好了,不必背下去了,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說罷對徐喜新和門淵說:“理王有如此長進,實在可喜,應當重賞!”可是一時不知道賞些什麽,金、銀等物也不過如此,這時候琴袖起身朝今上拜了拜道:“皇上,臣女有不情之請。”
今上因為高興,看見她儀容甚美,更添喜悅,問道:“有何請求?你直管奏來。”
琴袖道:“王爺去年以來,長史司1員屬便殘缺零落,就連給王爺看病的良醫都已辭去己職,如今唯獨有紀善方繼高、典膳商行哲二人尚在王府,且此二人十日有八日不在王府,王爺讀書是外頭聘了一個先生來教的。”
今上大驚道:“有這等事?其餘人等都去哪裏了呢?”
琴袖想,這正是整治這些見風使舵小人的良機,於是把那些人的名字一一報出來,並且說道:“良醫王崇山、胡本和見理王受陛下訓斥,早早自請離去,王爺生病亦無人看理。”
今上猛得一拍桌子,大怒道:“豈有此理!徐喜新,你去叫吏部替朕查查有哪些人自請離職,供奉不周的,這些人一概免官,永不敘用。另外通傳內閣、吏部,派有用之幹臣補足理王長史司員屬。”
徐喜新道了聲是,琴袖急忙說:“陛下,臣女實在還有個請求。”
今上問何事,琴袖說:“理王數月以來,得了一個很好的先生叫做李沛,他雖是生員學識卻很豐富,臣女心想,他以無職之人出入王府甚為不便,故而懇請聖上恩準,賞他一個身份。”
今上緩了緩顏色道:“這有何難,王府沒有教授,命他為教授就是了。”
一旁的太監陳瓊一聽忙勸說道:“皇上,教授是八品官,生員秀才之類是不能隨意賜官的。”
今上想了想也是此理,便賜了不入流2的別駕一職,隨即又對琴袖笑道:“朕想著,理王是不是娶了你也有些改變?朕當日就覺得你有才華,如今想來,他如此用功也可能有你幾分從旁勸助的功勞。正妻固然是好,美妾若有襄助之功,倒也是很好的。”
這話說得在座幾個王妃尷尬不已,麵如土色。晉王妃張氏氣得臉青一陣白一陣,愈發對琴袖懷恨在心。
隨後今上和理王、嘉王並坐在禦帳,左邊嘉王右邊理王,理王從來沒有這樣靠近過父親,也從來沒有同父親說過這麽多話,看著父皇溝壑縱橫的麵孔,他才發現這幾年來,他的父親老得竟是如此的快。
在他印象中,父皇永遠是那樣威嚴不可直視,他甚至連聽到他的唿吸都會害怕得發抖。可是如今他卻覺得父皇有些可憐,他已五十多了,還在為幾個皇子操勞,可一想起他對母親的無情,又有些難過與疏離。
悶悶喝了一些酒,眾人席間假模假樣說了許多笑話,看似歡樂的飲宴,實則使人鬱悶不已。熬過了半個多時辰才散了,眾人各自迴府,唯獨皇後宮裏的蘭澄又來請琴袖去皇後宮中說話。
琴袖一路隨著蘭澄去了,其餘人也散得差不多了,唯獨許王還握著理王射出的那支箭,呆呆地想著什麽。
不一會兒,理王便換好了衣服,隻見他身著青色柿蒂通袖織金蟒龍曳撒袍,春日朗照之下,昂藏七尺,杏花灑香,清風虛動,那衣間的豎褶反出一陣粼粼之光,見者不禁感歎:世間竟有如此風流的人物。
理王取過一把弓,掂了掂分量還顯得稍輕了一些,又輕輕拉了幾下,原來是八力的。於是轉顧聖上道:“臣想換一把十力弓。”
皇上聽後很驚喜,眾皇子久在優頤之下,除了許王已經沒有人能開十力弓了,想著自己當初拉十二力的還很輕巧,便很唏噓如今子輩的頹萎,於是左顧陳瓊道:“陳瓊,去把朕的十力弓拿來。”
陳瓊聽得一嚇,怯生生一句“皇上”,今上卻罵道:“快去呀!”
陳瓊忙“哎”得應著,不一會兒命人取了一張彤漆金線的大弓來,這正是禦用的。理王拱了手道:“臣不敢用上用的。”
今上卻隻說:“你拿著。”
理王並不再推辭,猛一張弓,把弓拉到底,很合他的手感。於是拈了一支箭,對準靶的,開弓就是一箭。
那箭如同流星一般飛射而出,咻得一聲,冷風吹過,周圍那一叢叢杏花左右搖動。琴袖擔憂地從座上站了起來。
遠處一個看箭的宮人卻搖了搖綠旗道:“不中。”
琴袖閉著眼歎了一句:阿彌陀佛!
也許是理王心太急,又有些激動之故,一箭射偏在靶子上。他也有些不好意思,轉顧今上。今上的臉上卻露著笑容,並沒有責怪他。
原來,遠處那些宮人想要拔掉他剛才射出的那支箭,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幾個人一起拉才把箭從靶子上摘下來。雖是不中,卻令其他皇子汗顏,這臂力之驚人,已與許王不分伯仲了。
許王看得心驚:理王什麽時候有這種力氣了。一旁的許王妃鄭氏和其餘幾個王妃都互相竊竊私語,驚歎不已。
許王妃鄭氏對嘉王妃顧氏道:“數月之間,豈非鬥轉星移?”
嘉王妃因呆怔了,過了一會兒才輕輕答道:“人誌未窮,移山換海都是有的。”
晉王妃張氏因剛才有些傲慢,現在偷偷窺了琴袖一眼,隻見她鬆了口氣,仍不落座,屏息看著理王第二箭。
第二箭,理王閉了眼迴顧了琴袖大哥蕭繕教他開弓習射的辦法,調理了唿吸。忽然眼睛一睜,手一拉箭一鬆,飛箭疾如閃電,箭身似乎蹦出一陣火花。
“奪”得一聲,正中靶心。那頭的宮人搖了搖手中的紅旗大喊:“中的。”
今上不覺擊掌大笑:“好!”
話音剛落,理王便射出第三箭,穩穩又中了靶心,正在第二箭的邊上,把第二箭的箭頭給擠到了一邊。
隨著“中的”之喚傳來,今上看得更加入迷。理王並不怠慢,又搭弓放了一箭,這一箭箭勢甚疾,有裂石穿空之氣概,一下把前兩支箭擠到地上,又穩穩插在中央。
許王這時候已經坐立難安了,他練了多少年才能練出這種程度,可理王才練了幾個月而已。若不是天生奇才,就是之前一直假裝癡呆,實在暗中習武,韜光養晦!
正在想時,理王已經射出第五箭,這第五箭更是可怕:一道白光從眼前飛過,箭氣如洪,甚至能聽到這箭身上咻咻不定的風聲,唿嘯一過,朝第四箭落下的位置奔去,落在第四箭的箭翎上。
“好家夥!”今上的眼睛很尖,已經站起來拍掌大叫,眾人也騰然站起來朝第五箭落下的位置看去,百步之外第四箭已經被開膛破肚,第五箭狠狠擊穿了第四箭的箭身,把第四箭射得碎成兩條橫生的枝杈,自個兒卻正正射在靶央。
看箭的宮人已經冷汗直冒了,呆了半晌才抖著嗓子叫道:“中,中了……”嚇得癱在地上,理王遂放下弓朝今上拱手:“臣五箭射畢,請依禮賜酒。”
今上也愣了足有一傾,才恍然察覺道:“對了,賜酒。”
門淵太監親自捧著一杯酒恭恭敬敬端到理王跟前,理王朝父皇拜了拜,一飲而盡。
“弘兒,你是……是誰教你射箭的?你以前會嗎?”今上的口氣又驚又疑。
理王看了一眼琴袖,這時候又想把琴袖如何幫助他說出來了,可是琴袖忙朝他搖了搖頭,他狠了狠心道:“臣自知無用,總惹陛下生氣。武英殿例講之時,對答不出,甚是慚愧,故而暗自用功,以報父皇教誨之恩。”
今上捋著胡子點頭道:“好啊,真是好啊,《左傳》有雲,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你們看看,顯弘才短短數月就已經如此長進,你們若是不加倍努力,就要被他甩在後頭了。”
許王、嘉王、晉王、吉王等俱俯拜道:“臣等謹遵父皇旨教。”
皇上今日極其高興,隨口就賞了理王那件身上穿著的曳撒袍。那件曳撒是今上當太子的時候習武所穿,竟然賞了理王,如此殊榮,理王如在夢中。
“我兒顯弘,你武藝的確有所長進,不知讀書讀得怎麽樣了?這人不能不讀書,否則成了吳下阿蒙便不好了。”今上一時高興,還拉過理王的手來對他麵囑。
理王揖拜道:“父皇放心,兒臣雖開蒙甚晚,可日夜苦讀,現下已經能背《孝經》和《中庸》了。”
今上的眼中充滿了喜悅之情,問道:“那朕考考你,你且把《中庸》背來聽聽。”
《中庸》是琴袖開蒙,李沛所授,理王背得很熟,今上還怕他背不出,想稍稍提點他幾句,沒想到理王脫口就來,滔滔不絕,直到背到“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一字不差,今上大喜過望,鼓掌大笑:“好了好了,不必背下去了,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說罷對徐喜新和門淵說:“理王有如此長進,實在可喜,應當重賞!”可是一時不知道賞些什麽,金、銀等物也不過如此,這時候琴袖起身朝今上拜了拜道:“皇上,臣女有不情之請。”
今上因為高興,看見她儀容甚美,更添喜悅,問道:“有何請求?你直管奏來。”
琴袖道:“王爺去年以來,長史司1員屬便殘缺零落,就連給王爺看病的良醫都已辭去己職,如今唯獨有紀善方繼高、典膳商行哲二人尚在王府,且此二人十日有八日不在王府,王爺讀書是外頭聘了一個先生來教的。”
今上大驚道:“有這等事?其餘人等都去哪裏了呢?”
琴袖想,這正是整治這些見風使舵小人的良機,於是把那些人的名字一一報出來,並且說道:“良醫王崇山、胡本和見理王受陛下訓斥,早早自請離去,王爺生病亦無人看理。”
今上猛得一拍桌子,大怒道:“豈有此理!徐喜新,你去叫吏部替朕查查有哪些人自請離職,供奉不周的,這些人一概免官,永不敘用。另外通傳內閣、吏部,派有用之幹臣補足理王長史司員屬。”
徐喜新道了聲是,琴袖急忙說:“陛下,臣女實在還有個請求。”
今上問何事,琴袖說:“理王數月以來,得了一個很好的先生叫做李沛,他雖是生員學識卻很豐富,臣女心想,他以無職之人出入王府甚為不便,故而懇請聖上恩準,賞他一個身份。”
今上緩了緩顏色道:“這有何難,王府沒有教授,命他為教授就是了。”
一旁的太監陳瓊一聽忙勸說道:“皇上,教授是八品官,生員秀才之類是不能隨意賜官的。”
今上想了想也是此理,便賜了不入流2的別駕一職,隨即又對琴袖笑道:“朕想著,理王是不是娶了你也有些改變?朕當日就覺得你有才華,如今想來,他如此用功也可能有你幾分從旁勸助的功勞。正妻固然是好,美妾若有襄助之功,倒也是很好的。”
這話說得在座幾個王妃尷尬不已,麵如土色。晉王妃張氏氣得臉青一陣白一陣,愈發對琴袖懷恨在心。
隨後今上和理王、嘉王並坐在禦帳,左邊嘉王右邊理王,理王從來沒有這樣靠近過父親,也從來沒有同父親說過這麽多話,看著父皇溝壑縱橫的麵孔,他才發現這幾年來,他的父親老得竟是如此的快。
在他印象中,父皇永遠是那樣威嚴不可直視,他甚至連聽到他的唿吸都會害怕得發抖。可是如今他卻覺得父皇有些可憐,他已五十多了,還在為幾個皇子操勞,可一想起他對母親的無情,又有些難過與疏離。
悶悶喝了一些酒,眾人席間假模假樣說了許多笑話,看似歡樂的飲宴,實則使人鬱悶不已。熬過了半個多時辰才散了,眾人各自迴府,唯獨皇後宮裏的蘭澄又來請琴袖去皇後宮中說話。
琴袖一路隨著蘭澄去了,其餘人也散得差不多了,唯獨許王還握著理王射出的那支箭,呆呆地想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