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廿五清晨, 城北永興坊袁家與城南安義坊胡家, 仆人晨間挑水時,幾乎在同一時刻發現了自家老郎君死於家中儲水用的大水缸中, 遂報案。
一個時辰之後,剛結束晨練的沈綏, 吃了沒兩口朝食,就再次見到了京兆府的司法參軍褚禎。她匆忙出門,由於沒能事先準備,張若菡未能跟隨她一起去。但蓮婢似乎對這案子已經上心了, 十分關注,提出了等安頓好家中, 一會兒去找沈綏的提議。沈綏倒也沒有反對,這一次蓮婢沒有辦法進案發現場了,隻能在馬車中等她,即便如此,沈綏也能將第一手的信息轉告於她。
沈綏因此沒有騎馬, 刻意坐了馬車,邀褚禎入馬車詳談案情。
“袁家與胡家派去保護他們的人, 什麽都沒有發現嗎?”一入馬車,沈綏就問道。
褚禎顯得很是懊惱, 泄氣地搖頭道:“若是發現了,也不會出事了。兇手真是來無影去無蹤, 將人淹死, 一丁點動靜都沒有傳出來。”
沈綏抿唇, 沉吟了片刻,道:
“你們初步勘察現場,有什麽發現?”
褚禎搖頭:“什麽都沒有發現,兇手一丁點痕跡都沒有留下來。府君頭疼極了,要我來請伯昭兄趕緊去。”
沈綏大概知道在褚禎這裏問不出什麽來了,於是抱起雙臂,陷入了沉思。最初三人用火,其後二人用水,難道……真有寓意在其中?且,一定要讓死者陳屍在家中,這是為了什麽?現如今,又多出了一個問題,兇手的殺人順序,到底是按照什麽來的?難道隻是隨意選擇?可在沈綏看來,兇手分明就是刻意選擇了一南一北兩個特殊地理位置的人下手。
兇手似乎非常在意屍首被發現的時刻,不論是之前的三名死者,還是之後的兩名死者,幾乎都是同一時間被發現的,也是同一時間報案的。那麽,是否可以理解為,兇手非常希望不同地理位置的兩名死者,同一時間浮現。為了實現這個目的,甚至影響到了兇手的作案手法,使得他刻意采取一些繁瑣又十分危險的方式殺人。
這是為了什麽?沈綏深鎖雙眉,陷入了沉思。
他們率先抵達的是城北的永興坊,因為距離沈綏家所在的崇義坊並不算遠。沈綏抵達時,京兆尹李峴已然等在此處了。沈綏下車後上前見禮,李峴一如既往地寡言少語,寒暄之後,徑直就請沈綏進入了位於永興坊南曲的袁家所在地。
袁家比之之前的陸、章、吳三家都要富庶,死者袁愷雖然早早退出了官場,但他卻有個相當成器的兒子,官至光祿寺丞,掌管全國窖藏,大宅占據了永興坊南曲恨不能一半的地界,簡直可追趕皇子公主的府邸了。今日,袁愷的兒子袁直也在,這位光祿寺丞滿麵愁容,倒不像是失去父親後悲痛的模樣,更像是在擔心著這件事會給他的仕途帶來影響。
沈綏隨著袁直往案發地點走去,半途直接反客為主,詢問起袁直事件的經過:
“老郎主前一日的行蹤,袁寺丞可清楚?”
“家父昨日一日未有出門,他本來腿腳就不好,走不遠路,前年還中風了一次,走動都需要有人扶著。我聽家中仆人說,他昨日午睡了很久,用晚食時還好好的,吃了不少。他好作畫,每日晚食後都會畫一幅畫,然後就寢。這個時間段是不會有人打攪他的,但都會有一名侍從候在外麵,等到他喊人服侍他就寢,一切都正常。但是第二日早間,家中下人卻發現他竟然……”袁直說到此處,說不下去了。
“家中可有人見到可疑人出沒?”
“我還沒來得及詢問,隻是恐怕很難說。家中客人多,人來人往的,經常會有生麵孔的人進來,有拜帖的還好說,可家父那裏還有好多人從來不遞拜帖,帶著人就進來了。家父好交友,為人豪爽,有很多朋友,中風後再難出門會友,家中訪客便越來越多了。”
沈綏點頭,心道看來想要從這方麵入手是不大可能了。
說話間,他們來到了後院廚間,這裏是照管整個袁府飲食的地方,院中有一口大水井,平日裏廚房的飲水用度都從這口井中挑取來。沿著廚房外牆牆根,放置了一溜的大水缸,每一口最小的直徑能有三尺,最大的起碼在五尺以上。
“你們家要這麽多水缸做什麽?”李峴瞪著袁直問道。他覺得很驚奇,因為一般人家後廚頂多有兩個水缸就夠用了。
“家中人多,用水多,總是要打水太煩了,便多添些水缸一次性裝滿了水,才夠用。”袁直老臉一紅,不好意思地說道。
李峴鄙夷地望了他一眼,才想起來,他們家人是真的多,袁家父子都是好色之徒,袁愷娶了八房妾室,袁直也娶了六房,家中子女也多,幾乎是一年冒出一個。這一家子給李峴的感覺就像是豬一般,個個長得又白又胖,還這麽能生養。
李峴又看了一眼沈綏,想起她就一個妻子一個女兒,人如此英俊倜儻,卻能這般癡心對一人,頓時覺得沈綏就好像一股清流,洗滌了他的心靈。
沈綏正在查看水缸,哪裏曉得李峴心中在想些什麽。屍首顯然已經撈出來了,眼下尚未運走,袁府專門辟出了一間屋子用來存放屍體。沈綏看了一會兒,問道:
“老郎君是在哪口缸中被發現的?”
“這裏……”袁直指了指直徑最大的一口大缸,道,“家父身體比較胖,也就這口缸能放得下。”
袁直此話一出,沈綏倒沒覺得有什麽,李峴卻直想發笑,胡須顫了兩下,拚命忍住了。不由出了一身汗,心道好險,若是笑出聲來,怕是要與袁家結仇了。
沈綏查看了一下水缸附近,看到地上的水跡,她詢問道:
“這些水,是打水時灑出來的嗎?”
“這……我不大清楚,我找個人問問。”袁直說著便招唿了一個廚房的仆人過來,問了一遍同樣的問題。
“這些水是今早打水時,驚嚇中不小心打翻了桶弄的。往日裏打水也會濺出來一些,但是熟練的打水工,不會濺出來這麽多。”那仆人道。
“發現老郎君的時候,這水缸四周可有水?”沈綏問。
那仆人仔細迴憶了一番,搖頭道:“沒有。”
“這口缸昨夜的水可是滿的?”
“不滿,用了大半,想著第二日再打水灌滿。”
“這些水缸都是當時你們離開時的模樣嗎?”
“對,我記得所有的水缸水都用到了隻剩三成的地步。現在看來,也都沒有動過。”
“廚房晚間可有人?”沈綏又問。
“無人,這廚院是家中的大廚,晚食之後打掃幹淨,一般酉時之後就沒有人在此了,院門也鎖了起來。各院還有各自的小廚,若是晚間有需要,各院自己做,不會勞動大廚。”袁直解釋道。
“那就奇怪了……”沈綏自言自語道。
“伯昭兄可是發現了什麽不妥?”李峴連忙問。
“府君,現在能去看看老郎君嗎?”沈綏沒有直接迴答,轉而問道。
“當然!”
一行人立刻轉移場地,來到了暫時停放屍首的屋子。屋子門口有兩名士兵正看守著,屋內還有一名侍從,守在屍體躺著的榻旁,手裏拿了條幹帕子,時不時地就要去給屍首擦擦身上的水。沈綏看著侍從的麵色都白了,周身都在打擺子,三伏天跟落入了冰窖裏似的,怕是嚇壞了。她擺了擺手,讓那侍從褪下,便立刻上前查看屍首。
死者袁愷,確實是一個相當肥胖的男子,上了年紀,須發都已花白,因為在水缸內泡了一夜,身子全都腫脹起來了,瞧著愈發癡肥,麵目全非,周身散發著一股難聞的水腥味,極為可怕。
沈綏打開了腰間的皮革囊袋,從中取出了一個精巧的工具包。解開工具包的捆繩,將包袱鋪開,便見裏麵排布滿了各種金屬製的長條狀工具,李峴隻認得鑷子與撥子,其他奇奇怪怪的東西他都沒見過。沈綏取了一根鑷子,拿了一麵銅鏡,湊近了屍首,將鑷子伸入屍首鼻孔之中,將鼻孔撐大後,用銅鏡接著光照耀,仔細向內探看。不多時,她似乎發現了什麽,用鑷子從鼻孔中取出了一小片黃色的紙片狀物什。
她又掰開死者的口部仔細檢查,檢查完後,她伏在屍首胸口,以手敲擊死者胸口聽音。之後她又檢查了一下死者的雙手,尤其仔細觀察了一下指甲。然後起身,一麵在侍從端來的水盆中清洗工具雙手,一麵道:
“死者並非是溺死的,口鼻沒有蕈樣的泡沫,鼻孔中沒有泥沙殘留,胸肺沒有水脹,反倒在鼻孔中發現了一片黃紙。推測,死者應當是被捂死的。”
“怎麽捂死的?難道是用紙?”李峴很疑惑。
“用水將紙打濕,緊緊貼在人的口鼻之上,一層一層鋪疊上去,要不了多久人就能窒息而死。如果事先能夠將人迷暈,那麽這個人甚至都不會掙紮。你想想看,如果兇手真的要將死者溺死,為何水缸周邊沒有水濺出來?那廚房的侍從說,早間他們發現屍首時,水缸四周的地麵都是幹的,說明昨夜根本沒有水濺出來,這天如此潮濕悶熱,我們家昨夜灑掃潑出的水到早上也沒有幹。而且當時那些缸都是不滿的,要將一個如此肥胖的人的頭摁在缸中溺死,水太淺根本做不到,即便當時確實有水缸是滿的,可死者又不是啞巴,他會掙紮,會喊叫,兇手即便能控製住他,可死者身上沒有半點掙紮的痕跡。他的指甲幹幹淨淨,完整無缺,根本就是一個養尊處優的貴族郎官該有的模樣。說明他死之前根本未做掙紮。”沈綏說話間,已經清洗幹淨工具,將其全部收好。
李峴從未聽聞此等殺人手法,有些驚疑不定。
“此種辦法,可殺人於悄無聲息之中,完全不會有人察覺。袁愷的寢院有那麽多侍從,他最終出現在後廚,卻沒有一個人被驚動,說明兇手使用了一種極其安靜的手法殺死了死者。將人捂死,人都會掙紮,必然會發出聲響,而先迷暈死者,再用我方才所說的辦法一點一點阻斷死者的唿吸,便可殺人於無聲,死者半點不會掙紮。他再將死者悄悄背出去,背到後廚,放入大缸之中,大缸內殘留的水漫上來,大概能覆蓋到死者的脖頸附近,他再加一點水,漫過死者的頭頂,便可製造死者被淹死的假象。”
李峴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個兇手,行事思維真是異於常人。他這麽大費周章的,到底是為了什麽?”
“他這麽做,是在試圖向我們表達某種他的作案意圖。”沈綏看向李峴,歎息一聲道,“五行已過火與水,還剩金木土,李府君,他還會再作案,接下來誰會死,我們誰也猜不到。”
一個時辰之後,剛結束晨練的沈綏, 吃了沒兩口朝食,就再次見到了京兆府的司法參軍褚禎。她匆忙出門,由於沒能事先準備,張若菡未能跟隨她一起去。但蓮婢似乎對這案子已經上心了, 十分關注,提出了等安頓好家中, 一會兒去找沈綏的提議。沈綏倒也沒有反對,這一次蓮婢沒有辦法進案發現場了,隻能在馬車中等她,即便如此,沈綏也能將第一手的信息轉告於她。
沈綏因此沒有騎馬, 刻意坐了馬車,邀褚禎入馬車詳談案情。
“袁家與胡家派去保護他們的人, 什麽都沒有發現嗎?”一入馬車,沈綏就問道。
褚禎顯得很是懊惱, 泄氣地搖頭道:“若是發現了,也不會出事了。兇手真是來無影去無蹤, 將人淹死, 一丁點動靜都沒有傳出來。”
沈綏抿唇, 沉吟了片刻,道:
“你們初步勘察現場,有什麽發現?”
褚禎搖頭:“什麽都沒有發現,兇手一丁點痕跡都沒有留下來。府君頭疼極了,要我來請伯昭兄趕緊去。”
沈綏大概知道在褚禎這裏問不出什麽來了,於是抱起雙臂,陷入了沉思。最初三人用火,其後二人用水,難道……真有寓意在其中?且,一定要讓死者陳屍在家中,這是為了什麽?現如今,又多出了一個問題,兇手的殺人順序,到底是按照什麽來的?難道隻是隨意選擇?可在沈綏看來,兇手分明就是刻意選擇了一南一北兩個特殊地理位置的人下手。
兇手似乎非常在意屍首被發現的時刻,不論是之前的三名死者,還是之後的兩名死者,幾乎都是同一時間被發現的,也是同一時間報案的。那麽,是否可以理解為,兇手非常希望不同地理位置的兩名死者,同一時間浮現。為了實現這個目的,甚至影響到了兇手的作案手法,使得他刻意采取一些繁瑣又十分危險的方式殺人。
這是為了什麽?沈綏深鎖雙眉,陷入了沉思。
他們率先抵達的是城北的永興坊,因為距離沈綏家所在的崇義坊並不算遠。沈綏抵達時,京兆尹李峴已然等在此處了。沈綏下車後上前見禮,李峴一如既往地寡言少語,寒暄之後,徑直就請沈綏進入了位於永興坊南曲的袁家所在地。
袁家比之之前的陸、章、吳三家都要富庶,死者袁愷雖然早早退出了官場,但他卻有個相當成器的兒子,官至光祿寺丞,掌管全國窖藏,大宅占據了永興坊南曲恨不能一半的地界,簡直可追趕皇子公主的府邸了。今日,袁愷的兒子袁直也在,這位光祿寺丞滿麵愁容,倒不像是失去父親後悲痛的模樣,更像是在擔心著這件事會給他的仕途帶來影響。
沈綏隨著袁直往案發地點走去,半途直接反客為主,詢問起袁直事件的經過:
“老郎主前一日的行蹤,袁寺丞可清楚?”
“家父昨日一日未有出門,他本來腿腳就不好,走不遠路,前年還中風了一次,走動都需要有人扶著。我聽家中仆人說,他昨日午睡了很久,用晚食時還好好的,吃了不少。他好作畫,每日晚食後都會畫一幅畫,然後就寢。這個時間段是不會有人打攪他的,但都會有一名侍從候在外麵,等到他喊人服侍他就寢,一切都正常。但是第二日早間,家中下人卻發現他竟然……”袁直說到此處,說不下去了。
“家中可有人見到可疑人出沒?”
“我還沒來得及詢問,隻是恐怕很難說。家中客人多,人來人往的,經常會有生麵孔的人進來,有拜帖的還好說,可家父那裏還有好多人從來不遞拜帖,帶著人就進來了。家父好交友,為人豪爽,有很多朋友,中風後再難出門會友,家中訪客便越來越多了。”
沈綏點頭,心道看來想要從這方麵入手是不大可能了。
說話間,他們來到了後院廚間,這裏是照管整個袁府飲食的地方,院中有一口大水井,平日裏廚房的飲水用度都從這口井中挑取來。沿著廚房外牆牆根,放置了一溜的大水缸,每一口最小的直徑能有三尺,最大的起碼在五尺以上。
“你們家要這麽多水缸做什麽?”李峴瞪著袁直問道。他覺得很驚奇,因為一般人家後廚頂多有兩個水缸就夠用了。
“家中人多,用水多,總是要打水太煩了,便多添些水缸一次性裝滿了水,才夠用。”袁直老臉一紅,不好意思地說道。
李峴鄙夷地望了他一眼,才想起來,他們家人是真的多,袁家父子都是好色之徒,袁愷娶了八房妾室,袁直也娶了六房,家中子女也多,幾乎是一年冒出一個。這一家子給李峴的感覺就像是豬一般,個個長得又白又胖,還這麽能生養。
李峴又看了一眼沈綏,想起她就一個妻子一個女兒,人如此英俊倜儻,卻能這般癡心對一人,頓時覺得沈綏就好像一股清流,洗滌了他的心靈。
沈綏正在查看水缸,哪裏曉得李峴心中在想些什麽。屍首顯然已經撈出來了,眼下尚未運走,袁府專門辟出了一間屋子用來存放屍體。沈綏看了一會兒,問道:
“老郎君是在哪口缸中被發現的?”
“這裏……”袁直指了指直徑最大的一口大缸,道,“家父身體比較胖,也就這口缸能放得下。”
袁直此話一出,沈綏倒沒覺得有什麽,李峴卻直想發笑,胡須顫了兩下,拚命忍住了。不由出了一身汗,心道好險,若是笑出聲來,怕是要與袁家結仇了。
沈綏查看了一下水缸附近,看到地上的水跡,她詢問道:
“這些水,是打水時灑出來的嗎?”
“這……我不大清楚,我找個人問問。”袁直說著便招唿了一個廚房的仆人過來,問了一遍同樣的問題。
“這些水是今早打水時,驚嚇中不小心打翻了桶弄的。往日裏打水也會濺出來一些,但是熟練的打水工,不會濺出來這麽多。”那仆人道。
“發現老郎君的時候,這水缸四周可有水?”沈綏問。
那仆人仔細迴憶了一番,搖頭道:“沒有。”
“這口缸昨夜的水可是滿的?”
“不滿,用了大半,想著第二日再打水灌滿。”
“這些水缸都是當時你們離開時的模樣嗎?”
“對,我記得所有的水缸水都用到了隻剩三成的地步。現在看來,也都沒有動過。”
“廚房晚間可有人?”沈綏又問。
“無人,這廚院是家中的大廚,晚食之後打掃幹淨,一般酉時之後就沒有人在此了,院門也鎖了起來。各院還有各自的小廚,若是晚間有需要,各院自己做,不會勞動大廚。”袁直解釋道。
“那就奇怪了……”沈綏自言自語道。
“伯昭兄可是發現了什麽不妥?”李峴連忙問。
“府君,現在能去看看老郎君嗎?”沈綏沒有直接迴答,轉而問道。
“當然!”
一行人立刻轉移場地,來到了暫時停放屍首的屋子。屋子門口有兩名士兵正看守著,屋內還有一名侍從,守在屍體躺著的榻旁,手裏拿了條幹帕子,時不時地就要去給屍首擦擦身上的水。沈綏看著侍從的麵色都白了,周身都在打擺子,三伏天跟落入了冰窖裏似的,怕是嚇壞了。她擺了擺手,讓那侍從褪下,便立刻上前查看屍首。
死者袁愷,確實是一個相當肥胖的男子,上了年紀,須發都已花白,因為在水缸內泡了一夜,身子全都腫脹起來了,瞧著愈發癡肥,麵目全非,周身散發著一股難聞的水腥味,極為可怕。
沈綏打開了腰間的皮革囊袋,從中取出了一個精巧的工具包。解開工具包的捆繩,將包袱鋪開,便見裏麵排布滿了各種金屬製的長條狀工具,李峴隻認得鑷子與撥子,其他奇奇怪怪的東西他都沒見過。沈綏取了一根鑷子,拿了一麵銅鏡,湊近了屍首,將鑷子伸入屍首鼻孔之中,將鼻孔撐大後,用銅鏡接著光照耀,仔細向內探看。不多時,她似乎發現了什麽,用鑷子從鼻孔中取出了一小片黃色的紙片狀物什。
她又掰開死者的口部仔細檢查,檢查完後,她伏在屍首胸口,以手敲擊死者胸口聽音。之後她又檢查了一下死者的雙手,尤其仔細觀察了一下指甲。然後起身,一麵在侍從端來的水盆中清洗工具雙手,一麵道:
“死者並非是溺死的,口鼻沒有蕈樣的泡沫,鼻孔中沒有泥沙殘留,胸肺沒有水脹,反倒在鼻孔中發現了一片黃紙。推測,死者應當是被捂死的。”
“怎麽捂死的?難道是用紙?”李峴很疑惑。
“用水將紙打濕,緊緊貼在人的口鼻之上,一層一層鋪疊上去,要不了多久人就能窒息而死。如果事先能夠將人迷暈,那麽這個人甚至都不會掙紮。你想想看,如果兇手真的要將死者溺死,為何水缸周邊沒有水濺出來?那廚房的侍從說,早間他們發現屍首時,水缸四周的地麵都是幹的,說明昨夜根本沒有水濺出來,這天如此潮濕悶熱,我們家昨夜灑掃潑出的水到早上也沒有幹。而且當時那些缸都是不滿的,要將一個如此肥胖的人的頭摁在缸中溺死,水太淺根本做不到,即便當時確實有水缸是滿的,可死者又不是啞巴,他會掙紮,會喊叫,兇手即便能控製住他,可死者身上沒有半點掙紮的痕跡。他的指甲幹幹淨淨,完整無缺,根本就是一個養尊處優的貴族郎官該有的模樣。說明他死之前根本未做掙紮。”沈綏說話間,已經清洗幹淨工具,將其全部收好。
李峴從未聽聞此等殺人手法,有些驚疑不定。
“此種辦法,可殺人於悄無聲息之中,完全不會有人察覺。袁愷的寢院有那麽多侍從,他最終出現在後廚,卻沒有一個人被驚動,說明兇手使用了一種極其安靜的手法殺死了死者。將人捂死,人都會掙紮,必然會發出聲響,而先迷暈死者,再用我方才所說的辦法一點一點阻斷死者的唿吸,便可殺人於無聲,死者半點不會掙紮。他再將死者悄悄背出去,背到後廚,放入大缸之中,大缸內殘留的水漫上來,大概能覆蓋到死者的脖頸附近,他再加一點水,漫過死者的頭頂,便可製造死者被淹死的假象。”
李峴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個兇手,行事思維真是異於常人。他這麽大費周章的,到底是為了什麽?”
“他這麽做,是在試圖向我們表達某種他的作案意圖。”沈綏看向李峴,歎息一聲道,“五行已過火與水,還剩金木土,李府君,他還會再作案,接下來誰會死,我們誰也猜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