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平城京, 夜晚已經相當涼了。皇城外的夯土路麵上空無一人, 隻隱約可聽聞打更人唿喝的悠長曲調。
橫平豎直的道路,將平城京切成了諸多四四方方的裏坊, 這樣的城池規劃,學習的是大海以西的唐國那浩大繁華的京城長安。雖然平城京的規模遠遠不能與長安相比,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作為弱小的海上島國, 中央朝廷的財力很有限, 東瀛也不是一個有著那樣廣袤平原地帶的國度。
唐國, 這個位處西方的強大帝國,是整個東瀛上上下下都極其向往的所在。青年男子們以成為遣唐使作為最高誌向, 貴家女子以能使用唐國而來的首飾脂粉為風潮, 能擁有一件蘇繡織錦布料製作的吳服,穿上大街將會引來無數羨慕的目光。
正中央的朱雀大街將平城京分為左京右京, 九條九坊,怎麽走都不會迷路。天皇對新的都城很滿意, 搬來不過三個月,平城京已然有大批量的平民遷來,逐漸繁華起來。
那一年是和銅三年, 大唐的景雲元年, 那一年,千鶴十一歲。
她不知道自己從哪裏來, 自有記憶以來,她就一直以藤原家庶女的身份生活在藤原氏的府邸之中,並且被禁足在小院裏, 十一歲之前一次都沒有出去過。所有人都說她是藤原家的三郎主宇合公的妾室——高橋阿彌娘的女兒,但是阿彌娘在她三四歲的時候就告訴她,她不是她的女兒,她們沒有血緣關係。
那她是誰的女兒?她不止一次地追問阿彌娘,可是阿彌娘卻不告訴她了。她隻是說,你的父親和母親,都是很了不得的人。如此蒙混過去,次數多了,她也就不再問了。
元明天皇從藤原京遷都平城京,是東瀛許多年來很少遇到的大事。這段時日來,所有人都忙忙碌碌著搬家的事宜,阿彌娘也不例外。為了給阿彌娘減輕負擔,自小就很懂事的千鶴,自己打了個小包袱,將她那少得可憐的行李全部收拾妥當。
從藤原京出發的前一夜,亞父一條亞郎來了,叮囑了阿彌娘和千鶴一些出發前的注意事項。特別叮囑千鶴,隻允許跟著阿彌娘躲在步輦裏,不允許出來。千鶴睜著一雙無辜又漂亮的大眼睛,委屈地噘著嘴,看著亞父。半晌才擠出一句話來:
“那……尿尿怎麽辦?”
一條亞郎啞口無言,看著孩子那雙漂亮極了的眼睛,小鹿一般又黑又圓,水汪汪的,可愛極了。最後他伸手摸了摸千鶴的腦袋,笑了笑,溫和道:
“這個,亞父不知道呢,你問阿彌娘吧。”
千鶴又抬頭去看阿彌娘,阿彌娘隻是無奈地揪了一下她的鼻尖。
那是千鶴第一次出遠門,隊伍行進的速度很慢,他們走了將近十天,才穿過大和平原一路向北,最終抵達了新都城。沿途雖然都是一些貧瘠落後的村落,遠遠沒有藤原府邸來得華美。可小千鶴卻開心極了,每日扒在步輦的窗口,打開一條小縫偷偷往外看。縫隙外的山川大地,風景人文,偶爾駐足路邊觀看行進隊伍的農夫,口中帶著濃重口音彼此悄聲議論的話語,都讓她覺得十分神奇。
原來這才是真正的極東之國扶桑,是她出生長大的國度。
每每看到她沒見過的東西,她都會問阿彌娘,那是什麽?阿彌娘總是耐心地迴答她,溫柔地撫摸她的後腦勺。抵達平城京後的第一天晚上,阿彌娘哄她睡覺時,對她說:
“小千,你要和你的亞父好好學本領,等學好了本領,你就能離開這個束縛人的地方。我唯一的願望,就是你能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活在這世上,有心愛的人相伴,有三五好友作陪,或許還能有自己的孩子……”
說到最後,阿彌娘的聲音漸漸低了下去。
千鶴知道,阿彌娘的兒子清成公子,幼年時夭折了,沒能度過他短暫人生的第十個年頭。或許正因為她膝下無子,自己才會被寄養在她這裏,成為了她的養女。
“母親……那您呢?”小千鶴迷迷糊糊地問。
“我啊,我會留在這裏的,這裏……有我愛的人。”阿彌娘笑著說。
“是……宇合大公嗎?”
“嗬嗬嗬,你長大了就知道了。”
又是長大了才能知道的事,那我什麽時候才能長大呢?我都十一歲了。千鶴帶著不甘心的心情,進入了夢鄉。
時間過得飛快,一條亞郎除卻護衛藤原宇合的任務之外,都會抽時間來指導千鶴的功課。千鶴要學習如何書寫漢字,熟讀漢詩漢賦、諸子典籍;要跟隨亞父練習刀法劍術,弓箭搏擊,習武強身;還要跟隨阿彌娘學習禮儀舉止的規範,不可行止粗鄙。
轉眼間,七年過去了,千鶴已然長成了十八歲的大姑娘了。三年前起,她就時常偷偷溜出藤原府邸,在平城京內閑逛。雖然比起兒時,要自由了許多,但她依舊是不能離開平城京,時間長了,難免很是向往外麵的世界。
十八歲了,她也懂得很多事了。猶記得十年前,那時她不過八歲,那是一個賞櫻的季節,就在藤原京藤原府的庭院之內,母親阿彌娘按著她的肩膀站在角落的陰影裏,讓她看著那賞花台上衣著華貴、摟著女人正在親熱的男人,道:
“看見了嗎?看見了就記住,你和他沒有關係。”
當時小千鶴很迷惑,那個人他認識,府中所有人都認識,他是藤原家的三郎主藤原宇合,是她養母的丈夫,按理說,自己應當就是他的女兒,可母親卻與她說,自己與他沒有關係。
現在她明白了,她就是那個男人的女兒,隻不過她的母親確實不是養母阿彌娘,而另有其人。這個人,甚至不在藤原府中。究竟是誰,沒有人告訴她。阿彌娘之所以這麽說,其實是想淡化千鶴對於藤原宇合產生的父女之情。但其實千鶴自始至終,都從未將藤原宇合當做父親看待。這個男人,甚至從未來看過她一眼。
她的父親隻有一個人,是教導培育她長大的拔刀術超一流高手——一條亞郎,她的亞父。亞父也是母親曾與她說過的,她心愛的人。
十八歲的年紀,換做其他人家的女兒,早已出嫁為婦了。但是千鶴的婚事卻從未有人提起過,千鶴甚至懷疑,他們是不是忘了還有自己這一號人存在。
阿彌娘也從來都不著急,原本千鶴的婚事就不是她能做主的,而在她看來,千鶴能不能嫁出去其實也並不重要,她希望她能找到真正心愛的人之後再成婚,或早或晚,不過是因緣罷了。若一輩子都無良緣,那便一輩子都單身一人也未嚐不可,至少還能自在快樂。阿彌娘嫁錯了人,抱憾終身。雖然她愛的人一直在她身邊陪著她,可他們無名無分,若被人發現,那便要被冠上“奸夫□□”的名號。而作為家臣的一條亞郎,在藤原府中與藤原家的女人有了私情,這種事一旦敗露,那便是自剄,也抵償不了罪責,是要被處以極刑的。
近來,藤原府中風聲有些不尋常,亞父也不知在外忙些什麽,很久未來了。千鶴雖足不出戶,但聽亞父詳細說過目前朝堂上的狀況,因而對眼下的局勢有所判斷。
三年前,帶領皇室、貴族遷都平城京的元明天皇讓位給她的女兒冰高皇女,冰高皇女自此成為東瀛曆史上第五位女帝。這位貌美如花的皇女,已年過四旬,卻始終未嫁,如今作為過渡性天皇上位,多少讓眾多公家貴族看了笑話。原因在於,冰高皇女與藤原氏的三郎主藤原宇合緋聞纏身,傳聞他們是多年的老情人了。而誰都知道,皇室與藤原氏早已是水火不容的關係,這曖昧不清的關係,牽扯到皇室與藤原氏最敏感的神經,甚至讓藤原氏的老家主藤原不比等頭疼了許久。
而藤原不比等卻在今春病倒,一直臥榻難起,眼看著,已然時日無多了。握在手中的養老律令【注】尚未編纂完成,老家主這口氣,實難咽下。
叱吒朝堂這麽許多年,藤原不比等的名號甚至傳到了唐國,威名赫赫的東瀛輔政大臣,第一公卿貴族藤原家的家主,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隱隱有力壓天皇的勢頭。如今他病入膏肓,四個兒子各懷心思,若他兩腿一蹬就這麽走了,藤原家分崩離析,那將會在東瀛朝堂上掀起一股巨大的風浪。
這便是眼下風聲漸緊的原因。
但是千鶴不清楚的是,皇宮之中,氣氛也相當凝重。首皇子已然重病三日不見好轉,麵色都青了。眼瞧著要不好了,宮中的口舌已然要壓不住。這位體弱多病的第一皇位繼承人,拖拖拉拉許多年始終未曾上位的原因,就在於他的身子實在太過羸弱了。他的母親元明天皇,長姊冰高皇女(元正天皇)相繼過渡性繼位,與天皇位隻有一步之差,他卻足足等了將近十二年,所有人都在懷疑,他等不到了。
是夜,藤原府迎來了一群身披黑色鬥篷,頭戴鬥笠,行色匆匆的人。他們排著隊伍,利劍一般直插府邸最深處,而引路的,竟然是藤原宇合本人。他的麵色陰沉,看起來心情很是不好,隱有怒氣在彌漫。他的身畔,一條亞郎麵無表情地追隨在側,握著刀柄的手卻漸漸收緊。
不多時,他們來到了一處不起眼的小院門口。門直接被守衛粗暴地打開了,彼時千鶴正在院子裏練刀,她下意識地迴身,將刀揮砍出去,直衝為首第一個黑袍人的麵門。一條亞郎適時衝出,提前拔刀,擋下了千鶴的刀。隻聽“鐺”的一聲,千鶴的刀斷成了兩截,斷裂的那一截飛出,紮進了遠處的草地裏,千鶴握著手裏的斷刀,一臉震驚地望著眼前突然出現的一大群人。
為首的一個黑鬥篷戴鬥笠的人,摘下了鬥笠,千鶴才發現她原來是一個極為貌美的女子。瞧年紀,不過三十來歲模樣。隻是麵上的表情冷冰冰的,無一絲溫度。她仿佛打量一件貨品一般打量著千鶴,不多時,開口問道:
“這就是你的女兒?宇合?”
她問話時,看也沒看身邊的藤原宇合,而是依舊目不轉睛地盯著千鶴。
藤原宇合謔笑一聲,迴道:
“她也是你的女兒,天皇陛下。”
“啪”,千鶴手中那半截刀,砸在了地上。
作者有話要說: 【注】養老律令,是古代日本的基本法令之一,因為製定於元正天皇養老二年,因此得名。並不是關於養老的法令。
古代日本完善的政治體製形成時間較晚,直到公元3世紀,日本都還是個奴隸製國家。公元3世紀前,日本在我國古書中的稱唿為“倭國”,其內奴隸製小國林立,其中最強大的是邪馬台國,這也是後來學者普遍認同的日本國家的起源國度。大約公元3世紀中葉,大和國崛起,一統日本列島,繼續實行奴隸製。直到公元646年,孝德天皇大化改新,日本才逐漸步入封建君主製社會的階段。
大化改新後,為鞏固改新成果,加強中央集權,於701年製定《大寶律令》。元正天皇養老2年在《大寶律令》的基礎上修成《養老律令》,律令各10卷。律為刑法,令為行政法規。由十卷十二篇的律與十卷三十篇的令組成。自天平寶字1年(757年)開始施行(時孝謙天皇在位),廢止於明治維新,期間大約是1100年;也是日本史上曆史最長的明文法令。律令法規定國家政治、經濟製度,是國家的根本**,其意義近似憲法。至此日本已成為封建法製較完備的國家。
橫平豎直的道路,將平城京切成了諸多四四方方的裏坊, 這樣的城池規劃,學習的是大海以西的唐國那浩大繁華的京城長安。雖然平城京的規模遠遠不能與長安相比,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作為弱小的海上島國, 中央朝廷的財力很有限, 東瀛也不是一個有著那樣廣袤平原地帶的國度。
唐國, 這個位處西方的強大帝國,是整個東瀛上上下下都極其向往的所在。青年男子們以成為遣唐使作為最高誌向, 貴家女子以能使用唐國而來的首飾脂粉為風潮, 能擁有一件蘇繡織錦布料製作的吳服,穿上大街將會引來無數羨慕的目光。
正中央的朱雀大街將平城京分為左京右京, 九條九坊,怎麽走都不會迷路。天皇對新的都城很滿意, 搬來不過三個月,平城京已然有大批量的平民遷來,逐漸繁華起來。
那一年是和銅三年, 大唐的景雲元年, 那一年,千鶴十一歲。
她不知道自己從哪裏來, 自有記憶以來,她就一直以藤原家庶女的身份生活在藤原氏的府邸之中,並且被禁足在小院裏, 十一歲之前一次都沒有出去過。所有人都說她是藤原家的三郎主宇合公的妾室——高橋阿彌娘的女兒,但是阿彌娘在她三四歲的時候就告訴她,她不是她的女兒,她們沒有血緣關係。
那她是誰的女兒?她不止一次地追問阿彌娘,可是阿彌娘卻不告訴她了。她隻是說,你的父親和母親,都是很了不得的人。如此蒙混過去,次數多了,她也就不再問了。
元明天皇從藤原京遷都平城京,是東瀛許多年來很少遇到的大事。這段時日來,所有人都忙忙碌碌著搬家的事宜,阿彌娘也不例外。為了給阿彌娘減輕負擔,自小就很懂事的千鶴,自己打了個小包袱,將她那少得可憐的行李全部收拾妥當。
從藤原京出發的前一夜,亞父一條亞郎來了,叮囑了阿彌娘和千鶴一些出發前的注意事項。特別叮囑千鶴,隻允許跟著阿彌娘躲在步輦裏,不允許出來。千鶴睜著一雙無辜又漂亮的大眼睛,委屈地噘著嘴,看著亞父。半晌才擠出一句話來:
“那……尿尿怎麽辦?”
一條亞郎啞口無言,看著孩子那雙漂亮極了的眼睛,小鹿一般又黑又圓,水汪汪的,可愛極了。最後他伸手摸了摸千鶴的腦袋,笑了笑,溫和道:
“這個,亞父不知道呢,你問阿彌娘吧。”
千鶴又抬頭去看阿彌娘,阿彌娘隻是無奈地揪了一下她的鼻尖。
那是千鶴第一次出遠門,隊伍行進的速度很慢,他們走了將近十天,才穿過大和平原一路向北,最終抵達了新都城。沿途雖然都是一些貧瘠落後的村落,遠遠沒有藤原府邸來得華美。可小千鶴卻開心極了,每日扒在步輦的窗口,打開一條小縫偷偷往外看。縫隙外的山川大地,風景人文,偶爾駐足路邊觀看行進隊伍的農夫,口中帶著濃重口音彼此悄聲議論的話語,都讓她覺得十分神奇。
原來這才是真正的極東之國扶桑,是她出生長大的國度。
每每看到她沒見過的東西,她都會問阿彌娘,那是什麽?阿彌娘總是耐心地迴答她,溫柔地撫摸她的後腦勺。抵達平城京後的第一天晚上,阿彌娘哄她睡覺時,對她說:
“小千,你要和你的亞父好好學本領,等學好了本領,你就能離開這個束縛人的地方。我唯一的願望,就是你能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活在這世上,有心愛的人相伴,有三五好友作陪,或許還能有自己的孩子……”
說到最後,阿彌娘的聲音漸漸低了下去。
千鶴知道,阿彌娘的兒子清成公子,幼年時夭折了,沒能度過他短暫人生的第十個年頭。或許正因為她膝下無子,自己才會被寄養在她這裏,成為了她的養女。
“母親……那您呢?”小千鶴迷迷糊糊地問。
“我啊,我會留在這裏的,這裏……有我愛的人。”阿彌娘笑著說。
“是……宇合大公嗎?”
“嗬嗬嗬,你長大了就知道了。”
又是長大了才能知道的事,那我什麽時候才能長大呢?我都十一歲了。千鶴帶著不甘心的心情,進入了夢鄉。
時間過得飛快,一條亞郎除卻護衛藤原宇合的任務之外,都會抽時間來指導千鶴的功課。千鶴要學習如何書寫漢字,熟讀漢詩漢賦、諸子典籍;要跟隨亞父練習刀法劍術,弓箭搏擊,習武強身;還要跟隨阿彌娘學習禮儀舉止的規範,不可行止粗鄙。
轉眼間,七年過去了,千鶴已然長成了十八歲的大姑娘了。三年前起,她就時常偷偷溜出藤原府邸,在平城京內閑逛。雖然比起兒時,要自由了許多,但她依舊是不能離開平城京,時間長了,難免很是向往外麵的世界。
十八歲了,她也懂得很多事了。猶記得十年前,那時她不過八歲,那是一個賞櫻的季節,就在藤原京藤原府的庭院之內,母親阿彌娘按著她的肩膀站在角落的陰影裏,讓她看著那賞花台上衣著華貴、摟著女人正在親熱的男人,道:
“看見了嗎?看見了就記住,你和他沒有關係。”
當時小千鶴很迷惑,那個人他認識,府中所有人都認識,他是藤原家的三郎主藤原宇合,是她養母的丈夫,按理說,自己應當就是他的女兒,可母親卻與她說,自己與他沒有關係。
現在她明白了,她就是那個男人的女兒,隻不過她的母親確實不是養母阿彌娘,而另有其人。這個人,甚至不在藤原府中。究竟是誰,沒有人告訴她。阿彌娘之所以這麽說,其實是想淡化千鶴對於藤原宇合產生的父女之情。但其實千鶴自始至終,都從未將藤原宇合當做父親看待。這個男人,甚至從未來看過她一眼。
她的父親隻有一個人,是教導培育她長大的拔刀術超一流高手——一條亞郎,她的亞父。亞父也是母親曾與她說過的,她心愛的人。
十八歲的年紀,換做其他人家的女兒,早已出嫁為婦了。但是千鶴的婚事卻從未有人提起過,千鶴甚至懷疑,他們是不是忘了還有自己這一號人存在。
阿彌娘也從來都不著急,原本千鶴的婚事就不是她能做主的,而在她看來,千鶴能不能嫁出去其實也並不重要,她希望她能找到真正心愛的人之後再成婚,或早或晚,不過是因緣罷了。若一輩子都無良緣,那便一輩子都單身一人也未嚐不可,至少還能自在快樂。阿彌娘嫁錯了人,抱憾終身。雖然她愛的人一直在她身邊陪著她,可他們無名無分,若被人發現,那便要被冠上“奸夫□□”的名號。而作為家臣的一條亞郎,在藤原府中與藤原家的女人有了私情,這種事一旦敗露,那便是自剄,也抵償不了罪責,是要被處以極刑的。
近來,藤原府中風聲有些不尋常,亞父也不知在外忙些什麽,很久未來了。千鶴雖足不出戶,但聽亞父詳細說過目前朝堂上的狀況,因而對眼下的局勢有所判斷。
三年前,帶領皇室、貴族遷都平城京的元明天皇讓位給她的女兒冰高皇女,冰高皇女自此成為東瀛曆史上第五位女帝。這位貌美如花的皇女,已年過四旬,卻始終未嫁,如今作為過渡性天皇上位,多少讓眾多公家貴族看了笑話。原因在於,冰高皇女與藤原氏的三郎主藤原宇合緋聞纏身,傳聞他們是多年的老情人了。而誰都知道,皇室與藤原氏早已是水火不容的關係,這曖昧不清的關係,牽扯到皇室與藤原氏最敏感的神經,甚至讓藤原氏的老家主藤原不比等頭疼了許久。
而藤原不比等卻在今春病倒,一直臥榻難起,眼看著,已然時日無多了。握在手中的養老律令【注】尚未編纂完成,老家主這口氣,實難咽下。
叱吒朝堂這麽許多年,藤原不比等的名號甚至傳到了唐國,威名赫赫的東瀛輔政大臣,第一公卿貴族藤原家的家主,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隱隱有力壓天皇的勢頭。如今他病入膏肓,四個兒子各懷心思,若他兩腿一蹬就這麽走了,藤原家分崩離析,那將會在東瀛朝堂上掀起一股巨大的風浪。
這便是眼下風聲漸緊的原因。
但是千鶴不清楚的是,皇宮之中,氣氛也相當凝重。首皇子已然重病三日不見好轉,麵色都青了。眼瞧著要不好了,宮中的口舌已然要壓不住。這位體弱多病的第一皇位繼承人,拖拖拉拉許多年始終未曾上位的原因,就在於他的身子實在太過羸弱了。他的母親元明天皇,長姊冰高皇女(元正天皇)相繼過渡性繼位,與天皇位隻有一步之差,他卻足足等了將近十二年,所有人都在懷疑,他等不到了。
是夜,藤原府迎來了一群身披黑色鬥篷,頭戴鬥笠,行色匆匆的人。他們排著隊伍,利劍一般直插府邸最深處,而引路的,竟然是藤原宇合本人。他的麵色陰沉,看起來心情很是不好,隱有怒氣在彌漫。他的身畔,一條亞郎麵無表情地追隨在側,握著刀柄的手卻漸漸收緊。
不多時,他們來到了一處不起眼的小院門口。門直接被守衛粗暴地打開了,彼時千鶴正在院子裏練刀,她下意識地迴身,將刀揮砍出去,直衝為首第一個黑袍人的麵門。一條亞郎適時衝出,提前拔刀,擋下了千鶴的刀。隻聽“鐺”的一聲,千鶴的刀斷成了兩截,斷裂的那一截飛出,紮進了遠處的草地裏,千鶴握著手裏的斷刀,一臉震驚地望著眼前突然出現的一大群人。
為首的一個黑鬥篷戴鬥笠的人,摘下了鬥笠,千鶴才發現她原來是一個極為貌美的女子。瞧年紀,不過三十來歲模樣。隻是麵上的表情冷冰冰的,無一絲溫度。她仿佛打量一件貨品一般打量著千鶴,不多時,開口問道:
“這就是你的女兒?宇合?”
她問話時,看也沒看身邊的藤原宇合,而是依舊目不轉睛地盯著千鶴。
藤原宇合謔笑一聲,迴道:
“她也是你的女兒,天皇陛下。”
“啪”,千鶴手中那半截刀,砸在了地上。
作者有話要說: 【注】養老律令,是古代日本的基本法令之一,因為製定於元正天皇養老二年,因此得名。並不是關於養老的法令。
古代日本完善的政治體製形成時間較晚,直到公元3世紀,日本都還是個奴隸製國家。公元3世紀前,日本在我國古書中的稱唿為“倭國”,其內奴隸製小國林立,其中最強大的是邪馬台國,這也是後來學者普遍認同的日本國家的起源國度。大約公元3世紀中葉,大和國崛起,一統日本列島,繼續實行奴隸製。直到公元646年,孝德天皇大化改新,日本才逐漸步入封建君主製社會的階段。
大化改新後,為鞏固改新成果,加強中央集權,於701年製定《大寶律令》。元正天皇養老2年在《大寶律令》的基礎上修成《養老律令》,律令各10卷。律為刑法,令為行政法規。由十卷十二篇的律與十卷三十篇的令組成。自天平寶字1年(757年)開始施行(時孝謙天皇在位),廢止於明治維新,期間大約是1100年;也是日本史上曆史最長的明文法令。律令法規定國家政治、經濟製度,是國家的根本**,其意義近似憲法。至此日本已成為封建法製較完備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