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大婚前一夜的女人都會經曆一個奇妙的夜晚。必然是睡不著的,興奮與期待或許因人而異, 迷茫與恐慌卻多少都有點。對於張若菡來說, 有的卻是一種遠遊終歸的安然。她安然, 卻依舊睡不著,那一夜她趺坐墊上, 默念妙法蓮華, 仿佛進入了一個奇特的境界之中。
雖然一夜未睡, 但清晨時分無涯來叫她時,她卻比睡著起來後還要清醒。
與無涯同來的還有二嬸王氏, 她們是來為她準備沐浴熱湯的。張若菡沐浴,換上嶄新的紅綢褻衣褻褲,聽二嬸在她耳邊說些讓人臉紅心跳的話,她卻始終很淡然。二嬸告訴她床笫男女之事是怎麽迴事,最後還千萬叮囑她,若丈夫索求無度,便可金簪戳股、縮陽出陰。無涯在旁邊聽得麵色赤紅,心中腹誹, 三娘嫁的又不是男人, 分明是女人, 又怎麽會有那些事?可這話她是打死也說不出來的。
張若菡換上自己親手繡好的嫁衣,她便坐於鏡台前, 開始任由二嬸與無涯為她梳妝打扮。這許多年來,脂粉對於張若菡是無用之物,她的麵上從不施脂粉, 便足以顏動天下。發式也絕然不是外麵那樣愈發誇張的式樣,很多時候她甚至不盤發,就將一頭長及膝窩的黑發披散著,亦或在尾端鬆鬆束上緞帶。
這是她第一次這般認真地梳妝,麵上施妝倒是不那麽耽誤時間,她天生麗質,脂粉簡單襯一下,就已然足夠了,所以這個留到最後。最耽誤時間的則是盤發。
新嫁娘,梳頭也有一套規矩。家裏的女性長輩為新嫁娘梳頭,口中要唱歌謠。
“一梳梳到頭,富貴不用愁,
二梳梳到頭,無病又無憂,
三梳梳到頭,多子又多壽,
再梳梳到尾,舉案又齊眉,
二梳梳到尾,比翼共雙/飛,
三梳梳到尾,永結同心佩。”
唱著唱著,王氏漸漸帶上了哭腔,想起別家女孩二八年華便出嫁,三娘卻一直耽誤到二十八歲才終於出嫁了,心中就酸澀難忍。自古紅顏難得良人,乃至薄命早逝遭天妒,三娘多好的女子,自己看著她從小長大,那樣一個乖巧懂事的女孩,卻在那些波雲詭譎的爭鬥之中,被殘忍傷害,乃至抑鬱了很多年。
家裏人都疼她,她若是就這樣一直病著,再也好不了,也沒關係,家裏養著她。可,三娘到底還是要嫁人了,這是她自己的選擇,王氏相信沈綏是她最好的歸宿。大嫂走了五年多了,大哥身不由己,也不在近前。自己這個做二嬸的,其實就是她的半個娘親,這孩子命苦,她看著心裏就難過。
“二嬸,沒事的,她是良人,會對我好的。此後,我還會經常迴來看看你們。”見王氏淚如雨下,張若菡溫聲安慰道。
“你這孩子,嫁了人怎麽能常迴來,莫不是要讓夫家心生芥蒂了。”王氏忙道,“是二嬸不好,這大喜的日子,你別擔心,家裏沒事的,別總想著迴來。在夫家要好好的,你脾氣硬,不要總和丈夫強著,有時順著點,總有好處。”
“好。”張若菡應著。
一旁正在幫忙整理發飾的無涯心中暗忖:姑爺脾氣可好了,誰順著誰都還不一定呢。說不定到時候三娘想迴來便迴來,也不是不可能。
梳完頭便開始盤發,這可是一項大工程,張若菡的發比一般女子的長又密,此外她發質硬,又直,盤起來很是費勁,王氏與無涯四隻手都有些忙不過來。幸虧不多時,大堂姐與二堂姐都迴門了,有她們幫忙,總算便捷了許多。兩位姐姐一邊替三妹盤發,一麵讚歎三妹美貌,雖然從小就被自家三妹妹壓下,外人隻知曲江三娘,卻不知大娘與二娘,但她們卻並不妒忌三妹,在她們心目中,這個三妹是天上來的仙子,是下凡在他們張家的,自然是不能與仙人比。且,三妹多好的女子,相處過才知道,這種人,讓人嫉妒都嫉妒不起來。
不多時,老人家也來了。太夫人盧氏杵著拐杖,一進來就喚:
“蓮婢,我的蓮婢啊~~”
“祖母!”張若菡忙下意識要起身去扶老夫人,忘記了自己不能動,結果頭發被扯了一下。
無涯忙放下手中的活,去扶老人家。盧氏蹣跚上前,握住張若菡的手,老淚縱橫:
“蓮婢,我的菡兒,祖母天天盼著你有個好歸宿,可你真的要嫁人了,祖母卻舍不得了啊……”
張若菡的眼中終於浮現淚光,她自幼與祖母最親,看著祖母哭,她也忍不住流淚。
性格開朗的二堂姐忙勸道:
“哎呀祖母,您哭什麽呀,三娘這可是選的心上人,嫁得好郎君。咱們三姑爺是通情達理之人,還能不讓三娘迴來看看老人家?”
大堂姐也道:
“是啊是啊,祖母您就別傷心了,三娘嫁人了,咱們還是一家人。”
張若菡點頭,握緊了盧氏的手。
都言嫁人喜,個中愁難訴。張若菡不食人間煙火這許多年,一朝被沈綏拉迴人世,才知自己七情六欲全未盡,佛,隻能是虛空中的神往,她是人,便依舊得活在人世間,受人之七情六欲的擺控,逃脫不得。
但此刻她才覺得,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滋有味的。佛法無窮,修佛之道無窮,入世亦是修行,苦行卻並不一定得道。得嚐大情大愛、大苦大悲,才懂虛懷若穀、清風明月。
一直到近午時分,張若菡的發才初初盤好,眾人匆匆用了午食,便接著忙活。又花了兩刻鍾將鳳冠戴上,再細細上妝,一切結束時,距離迎親吉時已經不遠了。老夫人被送迴房中休息了,王氏和兩位堂姐為張若菡最後披上霞帔,蓋上紅蓋,遮住她絕美的容貌,讓她拿上團扇,這才鬆了口氣。
“天哪,我家三娘太美了,這新姑爺怕不是要被迷暈了。”二堂姐笑道。
大堂姐掩唇笑道:“且看吧,他定受不住。”
話音剛落,說曹操,曹操便到,外麵有下人來報,姑爺迎親來了!
“三娘,你可千萬不要輕易出去,我們去擋一擋他,你也得刁難他,不然嫁得太容易,他定要瞧不起你。”大堂姐道。
說罷,與王氏、二堂姐一並走了出去。
此後,張若菡隻得等在屋內,聽著外麵的響動,當她聽到有人念催妝詩時,心開始加速跳動了。但是她沒聽見沈綏的聲音,於是不滿,要讓沈綏也念催妝詩。聽到她的聲音,她才稍稍心安。出了閨門,來到院門後,她忽而起了調皮的心思,想再逗弄她一下,便讓她再念一首。
於是便聽到外麵起哄的聲音,還有她安撫的聲音,再聽她念一首催妝詩,語氣中的懇切已然壓不下了,張若菡紅蓋下的麵龐揚起笑容,這才放過她。
院門大開時,她竟開始緊張起來,覆著紅蓋,她隻能看到自己的足尖,卻仿若能感受到她就在自己的對麵。無涯扶著她走近她時,她嗅到了她身上那熟悉的草藥香。她用紅綢牽著她,小心翼翼、幾步一迴頭,她跟著她,滿心暖暖、亦步亦趨。她背起她時,身軀在顫抖,她感同身受,心也跟著顫抖,但卻止不住尋了她的耳垂,安撫她不要緊張。
外麵吵吵嚷嚷,她卻覺渾然寧靜。婚車走得好慢,仿佛永遠都沒有盡頭,她坐在車內,耳邊滿是來自車外跟隨的洛陽老百姓們的祝福話,第一次覺得,這世間真是可愛,每個人,也都是那麽可愛。
其實她不知道,還有人在默默守護她,比如最近一直銷聲匿跡的千鶴,此刻正在婚車必經的道路上一直跟隨,悄然混在人群中,黑布眼罩下的唇角微微彎著。比如,曾經追求過她的慕容家的二公子,聽聞賜婚消息後,便馬不停蹄從長安趕來了洛陽。還有諸多仰慕她才華美貌的男子們,或坐於道旁酒樓中,或立於路旁,默默目送。
今日,他們心中的長安第一美人,嫁人了,一代人的夢中情人,終於屬於了別人。美酒酸苦,若失若惘,終究大夢一場。
當張若菡終於抵達沈府門口,沈綏已經等候多時了。她再度被沈綏牽起,跨過馬鞍火盆,入了青廬。
眾賓客將她們團團包圍,禮官宣唱著每一個大禮的步驟。沈綏與她東西對坐,中間是食案一張。共牢食,是夫妻共同吃下祭祀祖先的同盤肉食。張若菡提箸,嚐了一塊,頓覺鮮香酥嫩,無比美味。便聽對麵沈綏悄聲對她道:
“這是卯卯烤得豬肉,好吃吧。”
張若菡差點笑噴出來,好不容易憋住了笑容,暗自慶幸蓋頭還在,團扇也遮著,否則大禮之時笑出來,也太不嚴肅了。
除卻豬肉,還有牛羊肝肺,菜醬、肉醬、黍稷,祭祀過後,才將肉食裹了菜肉醬來食,共食三次,便完成共牢食禮。隻是,這些食物都做得無比美味,沈綏真是有心了。尤其豬肉和牛羊肝肺,都是烤得酥嫩,張若菡此前吃過李瑾月的烤肉,還真是她的傑作。
共牢食後,便是合巹酒。一個匏瓜剖兩半,瓜肚裏盛上酒,夫妻雙雙捧起,一起喝下。喝完了,再合二為一,中間係上紅絲線。匏瓜味苦,飲酒也苦,這便叫夫妻同甘共苦。這飲合巹時,張若菡不得已暫時撤了團扇,蓋頭也掀了一半,沈綏便看到了她的下半張麵龐。她是第一次看到張若菡抿了口脂,櫻桃小口殷紅,再加上那精致的麵頰線條,頓覺美得不可方物,心口微漾,想湊上去吻她。
張若菡似有感應,飛快地飲完了酒,便退迴坐正,再度舉起團扇,遮住麵龐。
沈綏抿了抿唇,差點失笑,今日張若菡真的好可愛。她知道不可在那麽多人麵前亂來,便想著怎麽還不去蓋卻扇,她真的好想看看張若菡。
此後,夫妻食剩的食物,被送入第二進青廬,兩家親人都在後麵,剩餘的食物,是要家裏人全吃下去的。沈縉、顰娘算是沈綏的至親之人,她們將吃下張若菡所剩的食物;女方送親來的張九章、王氏,他們將吃下沈綏所剩的食物,食畢,共牢食結束。
共牢食、合巹酒後,祭拜天地已結束。顰娘與張九章上座,雙方長輩必須對偶,若有一方單人,另一方便隻出一人。夫妻雙方再拜長輩,敬酒。長輩飲酒,拜禮結束。
接下來,便是大宴開席。沈綏與張若菡並肩同席,坐於主位,下手賓客紛紛上前敬酒,不可卻。今日大婚的來賓人不多,沈家人丁單薄,張家老家又不在洛陽,親戚都在外地。所以今日在場的賓客關係都不算太近,敬酒皆有分寸,行止有度,均風度翩翩。
大宴開席沒多久,李瑾月來了,隻敬了沈綏與張若菡一杯水酒,說了一句恭喜,便告辭離去。從始至終,神態自若,未表現出一絲一毫的不妥。她也不久留,倒不是怕難堪,隻是怕大婚現場被人閑言碎語,攪了大好的心情。兩位摯友的婚禮,她不能不來,因而來一下便走,才是最好的選擇。
隻是她離去前,張若菡那句:“謝謝你卯卯,烤肉很好吃。”還是讓她鼻子酸了一下,她走出沈府時,望著天邊若火的晚霞,微微一笑,心口卻漸漸放開了。
大宴的時間不長,也就一個時辰的時間,禮官一直盯著漏壺。時辰一到,立馬撤席。緊接著,夫妻對坐,交拜三下。所謂的交拜,不是夫妻同時拜下,而是婦先拜,夫還禮,拜完三下,禮官高唱:
“入洞房!”
新人起身,向青廬深處第三進走去。此時,想湊熱鬧的人也可跟來,便是鬧洞房之時。
鬧洞房,其實就是想看新娘的容貌。大禮之時,新娘蓋頭團扇都遮著麵頰,看不真切,入了洞房,新郎要揭蓋卻扇,這才是最有趣的地方。
隻是,沈綏對這件事很警惕,她知道張若菡不喜歡這種胡鬧般的事,因而隻允許鬧洞房的人在外站著觀看,或者頂多說幾句詞令來文鬧一下,決不允許踏入新房半步,更不允許攪鬧觸碰新娘,她知道在別處有這種事,對此極為反感。
秤杆揭蓋,稱心如意,沈綏接過喜娘遞來的秤杆,緩緩挑起張若菡的紅蓋頭,便可見她的容顏在燭光扇麵下,若隱若現。沈綏的心狂跳了起來,幾乎現在就想把所有人都趕走。她真的不想讓任何人看到張若菡此刻的容顏。
而張若菡隱在團扇下的容顏,已經將趕來鬧洞房的賓客驚豔到無以言語的地步,這鬧洞房,反倒出了鴉雀無聲的古怪場麵。
好在,還有喜娘在,吉祥話說了一籮筐,總算將氣氛帶動了起來。鬧洞房的人迫不及待地想看張若菡卻扇後的真容,紛紛出言催促沈綏卻扇。沈綏卻偏不,反倒要這幫人與她對詩,誰接不上誰就離開。
很多人不幹了,鬧洞房就是為了鬧新娘,結果成了鬧新郎,有什麽意思?不過既然沈綏發出了挑戰,便有很多人上陣來鬥。
平日裏名不見經傳的沈綏,好似無甚詩文才華,今日卻不知怎麽,竟是將這些賓客一一鬥敗。賓客中不乏進士登科的高手,卻依舊不及她。以至於到最後,鬧洞房的人竟是全被沈綏給逼走了,就連喜娘都被趕走了。有些人不死心,繞到賬外聽牆角,結果被沈府裏的下人們客客氣氣又不容拒絕地請出了府。
一通胡鬧,總算落幕。青廬新房內,隻剩二人。沈綏掛下帳簾子,係好帳帶,長舒一口氣,坐迴榻邊。始終未曾說一個字的張若菡,此刻笑了,道:
“你這人,怕是要落個小肚雞腸的評價了。”
“我這叫護妻心切。哼!這幫家夥不懷好意,我可不能讓他們欺負你。”沈綏氣鼓鼓地道。
“你就讓他們來,也不一定能欺負我。”張若菡道。
“是,我們家蓮婢最厲害了,誰也不及。”沈綏笑了,她扭頭看張若菡,見她還舉著團扇遮著麵容,便道:
“人都不在了,別舉著扇子了,怪累的。”
“你不念卻扇詩,我怎麽放下扇子呢?”張若菡輕輕道。
沈綏一愣,隨即嗬嗬笑道:
“是我疏忽了。”
她沉吟片刻,便緩緩湊近張若菡,道:
“青帳臨風蠟炬淚,錦幃開處露玉蕊。
我因比心千千結,休將圓輕隔碧蓮。”
一邊念著,她一邊握住張若菡的手,將她的扇子緩緩撤下。
她的唿吸瞬間停滯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將大禮過程詳細描述了一遍,這大概就是我所理解的古代婚禮的全過程了。
所以,下一章,嗯。
另,床笫之歡,笫,音同“梓”,不是第,指的是床上竹編的席,代指床。
雖然一夜未睡, 但清晨時分無涯來叫她時,她卻比睡著起來後還要清醒。
與無涯同來的還有二嬸王氏, 她們是來為她準備沐浴熱湯的。張若菡沐浴,換上嶄新的紅綢褻衣褻褲,聽二嬸在她耳邊說些讓人臉紅心跳的話,她卻始終很淡然。二嬸告訴她床笫男女之事是怎麽迴事,最後還千萬叮囑她,若丈夫索求無度,便可金簪戳股、縮陽出陰。無涯在旁邊聽得麵色赤紅,心中腹誹, 三娘嫁的又不是男人, 分明是女人, 又怎麽會有那些事?可這話她是打死也說不出來的。
張若菡換上自己親手繡好的嫁衣,她便坐於鏡台前, 開始任由二嬸與無涯為她梳妝打扮。這許多年來,脂粉對於張若菡是無用之物,她的麵上從不施脂粉, 便足以顏動天下。發式也絕然不是外麵那樣愈發誇張的式樣,很多時候她甚至不盤發,就將一頭長及膝窩的黑發披散著,亦或在尾端鬆鬆束上緞帶。
這是她第一次這般認真地梳妝,麵上施妝倒是不那麽耽誤時間,她天生麗質,脂粉簡單襯一下,就已然足夠了,所以這個留到最後。最耽誤時間的則是盤發。
新嫁娘,梳頭也有一套規矩。家裏的女性長輩為新嫁娘梳頭,口中要唱歌謠。
“一梳梳到頭,富貴不用愁,
二梳梳到頭,無病又無憂,
三梳梳到頭,多子又多壽,
再梳梳到尾,舉案又齊眉,
二梳梳到尾,比翼共雙/飛,
三梳梳到尾,永結同心佩。”
唱著唱著,王氏漸漸帶上了哭腔,想起別家女孩二八年華便出嫁,三娘卻一直耽誤到二十八歲才終於出嫁了,心中就酸澀難忍。自古紅顏難得良人,乃至薄命早逝遭天妒,三娘多好的女子,自己看著她從小長大,那樣一個乖巧懂事的女孩,卻在那些波雲詭譎的爭鬥之中,被殘忍傷害,乃至抑鬱了很多年。
家裏人都疼她,她若是就這樣一直病著,再也好不了,也沒關係,家裏養著她。可,三娘到底還是要嫁人了,這是她自己的選擇,王氏相信沈綏是她最好的歸宿。大嫂走了五年多了,大哥身不由己,也不在近前。自己這個做二嬸的,其實就是她的半個娘親,這孩子命苦,她看著心裏就難過。
“二嬸,沒事的,她是良人,會對我好的。此後,我還會經常迴來看看你們。”見王氏淚如雨下,張若菡溫聲安慰道。
“你這孩子,嫁了人怎麽能常迴來,莫不是要讓夫家心生芥蒂了。”王氏忙道,“是二嬸不好,這大喜的日子,你別擔心,家裏沒事的,別總想著迴來。在夫家要好好的,你脾氣硬,不要總和丈夫強著,有時順著點,總有好處。”
“好。”張若菡應著。
一旁正在幫忙整理發飾的無涯心中暗忖:姑爺脾氣可好了,誰順著誰都還不一定呢。說不定到時候三娘想迴來便迴來,也不是不可能。
梳完頭便開始盤發,這可是一項大工程,張若菡的發比一般女子的長又密,此外她發質硬,又直,盤起來很是費勁,王氏與無涯四隻手都有些忙不過來。幸虧不多時,大堂姐與二堂姐都迴門了,有她們幫忙,總算便捷了許多。兩位姐姐一邊替三妹盤發,一麵讚歎三妹美貌,雖然從小就被自家三妹妹壓下,外人隻知曲江三娘,卻不知大娘與二娘,但她們卻並不妒忌三妹,在她們心目中,這個三妹是天上來的仙子,是下凡在他們張家的,自然是不能與仙人比。且,三妹多好的女子,相處過才知道,這種人,讓人嫉妒都嫉妒不起來。
不多時,老人家也來了。太夫人盧氏杵著拐杖,一進來就喚:
“蓮婢,我的蓮婢啊~~”
“祖母!”張若菡忙下意識要起身去扶老夫人,忘記了自己不能動,結果頭發被扯了一下。
無涯忙放下手中的活,去扶老人家。盧氏蹣跚上前,握住張若菡的手,老淚縱橫:
“蓮婢,我的菡兒,祖母天天盼著你有個好歸宿,可你真的要嫁人了,祖母卻舍不得了啊……”
張若菡的眼中終於浮現淚光,她自幼與祖母最親,看著祖母哭,她也忍不住流淚。
性格開朗的二堂姐忙勸道:
“哎呀祖母,您哭什麽呀,三娘這可是選的心上人,嫁得好郎君。咱們三姑爺是通情達理之人,還能不讓三娘迴來看看老人家?”
大堂姐也道:
“是啊是啊,祖母您就別傷心了,三娘嫁人了,咱們還是一家人。”
張若菡點頭,握緊了盧氏的手。
都言嫁人喜,個中愁難訴。張若菡不食人間煙火這許多年,一朝被沈綏拉迴人世,才知自己七情六欲全未盡,佛,隻能是虛空中的神往,她是人,便依舊得活在人世間,受人之七情六欲的擺控,逃脫不得。
但此刻她才覺得,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滋有味的。佛法無窮,修佛之道無窮,入世亦是修行,苦行卻並不一定得道。得嚐大情大愛、大苦大悲,才懂虛懷若穀、清風明月。
一直到近午時分,張若菡的發才初初盤好,眾人匆匆用了午食,便接著忙活。又花了兩刻鍾將鳳冠戴上,再細細上妝,一切結束時,距離迎親吉時已經不遠了。老夫人被送迴房中休息了,王氏和兩位堂姐為張若菡最後披上霞帔,蓋上紅蓋,遮住她絕美的容貌,讓她拿上團扇,這才鬆了口氣。
“天哪,我家三娘太美了,這新姑爺怕不是要被迷暈了。”二堂姐笑道。
大堂姐掩唇笑道:“且看吧,他定受不住。”
話音剛落,說曹操,曹操便到,外麵有下人來報,姑爺迎親來了!
“三娘,你可千萬不要輕易出去,我們去擋一擋他,你也得刁難他,不然嫁得太容易,他定要瞧不起你。”大堂姐道。
說罷,與王氏、二堂姐一並走了出去。
此後,張若菡隻得等在屋內,聽著外麵的響動,當她聽到有人念催妝詩時,心開始加速跳動了。但是她沒聽見沈綏的聲音,於是不滿,要讓沈綏也念催妝詩。聽到她的聲音,她才稍稍心安。出了閨門,來到院門後,她忽而起了調皮的心思,想再逗弄她一下,便讓她再念一首。
於是便聽到外麵起哄的聲音,還有她安撫的聲音,再聽她念一首催妝詩,語氣中的懇切已然壓不下了,張若菡紅蓋下的麵龐揚起笑容,這才放過她。
院門大開時,她竟開始緊張起來,覆著紅蓋,她隻能看到自己的足尖,卻仿若能感受到她就在自己的對麵。無涯扶著她走近她時,她嗅到了她身上那熟悉的草藥香。她用紅綢牽著她,小心翼翼、幾步一迴頭,她跟著她,滿心暖暖、亦步亦趨。她背起她時,身軀在顫抖,她感同身受,心也跟著顫抖,但卻止不住尋了她的耳垂,安撫她不要緊張。
外麵吵吵嚷嚷,她卻覺渾然寧靜。婚車走得好慢,仿佛永遠都沒有盡頭,她坐在車內,耳邊滿是來自車外跟隨的洛陽老百姓們的祝福話,第一次覺得,這世間真是可愛,每個人,也都是那麽可愛。
其實她不知道,還有人在默默守護她,比如最近一直銷聲匿跡的千鶴,此刻正在婚車必經的道路上一直跟隨,悄然混在人群中,黑布眼罩下的唇角微微彎著。比如,曾經追求過她的慕容家的二公子,聽聞賜婚消息後,便馬不停蹄從長安趕來了洛陽。還有諸多仰慕她才華美貌的男子們,或坐於道旁酒樓中,或立於路旁,默默目送。
今日,他們心中的長安第一美人,嫁人了,一代人的夢中情人,終於屬於了別人。美酒酸苦,若失若惘,終究大夢一場。
當張若菡終於抵達沈府門口,沈綏已經等候多時了。她再度被沈綏牽起,跨過馬鞍火盆,入了青廬。
眾賓客將她們團團包圍,禮官宣唱著每一個大禮的步驟。沈綏與她東西對坐,中間是食案一張。共牢食,是夫妻共同吃下祭祀祖先的同盤肉食。張若菡提箸,嚐了一塊,頓覺鮮香酥嫩,無比美味。便聽對麵沈綏悄聲對她道:
“這是卯卯烤得豬肉,好吃吧。”
張若菡差點笑噴出來,好不容易憋住了笑容,暗自慶幸蓋頭還在,團扇也遮著,否則大禮之時笑出來,也太不嚴肅了。
除卻豬肉,還有牛羊肝肺,菜醬、肉醬、黍稷,祭祀過後,才將肉食裹了菜肉醬來食,共食三次,便完成共牢食禮。隻是,這些食物都做得無比美味,沈綏真是有心了。尤其豬肉和牛羊肝肺,都是烤得酥嫩,張若菡此前吃過李瑾月的烤肉,還真是她的傑作。
共牢食後,便是合巹酒。一個匏瓜剖兩半,瓜肚裏盛上酒,夫妻雙雙捧起,一起喝下。喝完了,再合二為一,中間係上紅絲線。匏瓜味苦,飲酒也苦,這便叫夫妻同甘共苦。這飲合巹時,張若菡不得已暫時撤了團扇,蓋頭也掀了一半,沈綏便看到了她的下半張麵龐。她是第一次看到張若菡抿了口脂,櫻桃小口殷紅,再加上那精致的麵頰線條,頓覺美得不可方物,心口微漾,想湊上去吻她。
張若菡似有感應,飛快地飲完了酒,便退迴坐正,再度舉起團扇,遮住麵龐。
沈綏抿了抿唇,差點失笑,今日張若菡真的好可愛。她知道不可在那麽多人麵前亂來,便想著怎麽還不去蓋卻扇,她真的好想看看張若菡。
此後,夫妻食剩的食物,被送入第二進青廬,兩家親人都在後麵,剩餘的食物,是要家裏人全吃下去的。沈縉、顰娘算是沈綏的至親之人,她們將吃下張若菡所剩的食物;女方送親來的張九章、王氏,他們將吃下沈綏所剩的食物,食畢,共牢食結束。
共牢食、合巹酒後,祭拜天地已結束。顰娘與張九章上座,雙方長輩必須對偶,若有一方單人,另一方便隻出一人。夫妻雙方再拜長輩,敬酒。長輩飲酒,拜禮結束。
接下來,便是大宴開席。沈綏與張若菡並肩同席,坐於主位,下手賓客紛紛上前敬酒,不可卻。今日大婚的來賓人不多,沈家人丁單薄,張家老家又不在洛陽,親戚都在外地。所以今日在場的賓客關係都不算太近,敬酒皆有分寸,行止有度,均風度翩翩。
大宴開席沒多久,李瑾月來了,隻敬了沈綏與張若菡一杯水酒,說了一句恭喜,便告辭離去。從始至終,神態自若,未表現出一絲一毫的不妥。她也不久留,倒不是怕難堪,隻是怕大婚現場被人閑言碎語,攪了大好的心情。兩位摯友的婚禮,她不能不來,因而來一下便走,才是最好的選擇。
隻是她離去前,張若菡那句:“謝謝你卯卯,烤肉很好吃。”還是讓她鼻子酸了一下,她走出沈府時,望著天邊若火的晚霞,微微一笑,心口卻漸漸放開了。
大宴的時間不長,也就一個時辰的時間,禮官一直盯著漏壺。時辰一到,立馬撤席。緊接著,夫妻對坐,交拜三下。所謂的交拜,不是夫妻同時拜下,而是婦先拜,夫還禮,拜完三下,禮官高唱:
“入洞房!”
新人起身,向青廬深處第三進走去。此時,想湊熱鬧的人也可跟來,便是鬧洞房之時。
鬧洞房,其實就是想看新娘的容貌。大禮之時,新娘蓋頭團扇都遮著麵頰,看不真切,入了洞房,新郎要揭蓋卻扇,這才是最有趣的地方。
隻是,沈綏對這件事很警惕,她知道張若菡不喜歡這種胡鬧般的事,因而隻允許鬧洞房的人在外站著觀看,或者頂多說幾句詞令來文鬧一下,決不允許踏入新房半步,更不允許攪鬧觸碰新娘,她知道在別處有這種事,對此極為反感。
秤杆揭蓋,稱心如意,沈綏接過喜娘遞來的秤杆,緩緩挑起張若菡的紅蓋頭,便可見她的容顏在燭光扇麵下,若隱若現。沈綏的心狂跳了起來,幾乎現在就想把所有人都趕走。她真的不想讓任何人看到張若菡此刻的容顏。
而張若菡隱在團扇下的容顏,已經將趕來鬧洞房的賓客驚豔到無以言語的地步,這鬧洞房,反倒出了鴉雀無聲的古怪場麵。
好在,還有喜娘在,吉祥話說了一籮筐,總算將氣氛帶動了起來。鬧洞房的人迫不及待地想看張若菡卻扇後的真容,紛紛出言催促沈綏卻扇。沈綏卻偏不,反倒要這幫人與她對詩,誰接不上誰就離開。
很多人不幹了,鬧洞房就是為了鬧新娘,結果成了鬧新郎,有什麽意思?不過既然沈綏發出了挑戰,便有很多人上陣來鬥。
平日裏名不見經傳的沈綏,好似無甚詩文才華,今日卻不知怎麽,竟是將這些賓客一一鬥敗。賓客中不乏進士登科的高手,卻依舊不及她。以至於到最後,鬧洞房的人竟是全被沈綏給逼走了,就連喜娘都被趕走了。有些人不死心,繞到賬外聽牆角,結果被沈府裏的下人們客客氣氣又不容拒絕地請出了府。
一通胡鬧,總算落幕。青廬新房內,隻剩二人。沈綏掛下帳簾子,係好帳帶,長舒一口氣,坐迴榻邊。始終未曾說一個字的張若菡,此刻笑了,道:
“你這人,怕是要落個小肚雞腸的評價了。”
“我這叫護妻心切。哼!這幫家夥不懷好意,我可不能讓他們欺負你。”沈綏氣鼓鼓地道。
“你就讓他們來,也不一定能欺負我。”張若菡道。
“是,我們家蓮婢最厲害了,誰也不及。”沈綏笑了,她扭頭看張若菡,見她還舉著團扇遮著麵容,便道:
“人都不在了,別舉著扇子了,怪累的。”
“你不念卻扇詩,我怎麽放下扇子呢?”張若菡輕輕道。
沈綏一愣,隨即嗬嗬笑道:
“是我疏忽了。”
她沉吟片刻,便緩緩湊近張若菡,道:
“青帳臨風蠟炬淚,錦幃開處露玉蕊。
我因比心千千結,休將圓輕隔碧蓮。”
一邊念著,她一邊握住張若菡的手,將她的扇子緩緩撤下。
她的唿吸瞬間停滯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將大禮過程詳細描述了一遍,這大概就是我所理解的古代婚禮的全過程了。
所以,下一章,嗯。
另,床笫之歡,笫,音同“梓”,不是第,指的是床上竹編的席,代指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