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秦公留步啊!”


    五月初三, 朝參剛下, 秦臻正腳步匆匆前往大理寺, 半道上卻被人喊住了。他不用迴身也知道是誰在喊他,那便是賀蘭易雄的同胞兄長,同樣在朝為官的賀蘭易陽。那賀蘭哲, 便是他的兒子。他沒有他胞弟八麵玲瓏,官職也不高,不過從五品下,將將剛能入朝的地步, 就職太仆寺, 官職上牧監。說白了, 就是替皇家養馬的馬倌。


    就在方才的朝參之上,禦史台台院侍禦史王義忠,彈劾含嘉倉出納使賀蘭易雄, 強占公糧, 貪墨錢財, 吞並田產, 欺壓良民等等數項罪名。緊接著, 諸多大臣出列支持彈劾,就連聖人自己甚至都說也曾聽多人對他提起此事。聖人雖未暴怒, 麵色卻很陰沉, 讓人當場拿了賀蘭易雄,壓入大理寺監牢接受調查。當時,賀蘭易陽的麵色就蒼白到了極點, 他有預感,他們賀蘭家要完蛋了。


    “秦公,請秦公高抬貴手,救救舍弟。”賀蘭易陽官帽都跑歪了,跌跌撞撞趕到秦臻麵前,納頭便拜。


    “我大理寺審天下案,令弟也不例外。他若無辜,自會還他一個清白。”秦臻麵無表情地淡淡說道。


    賀蘭易陽一聽這話,心頭便涼了半截,忙再道:


    “我賀蘭家從則天聖人起便立足於朝,代代勤懇,衷心可表,請秦公千萬看在當年您長安赴考時的那頓孔門食的份上,手下留情啊!”


    秦臻一聽這話,愕然片刻,隨後失笑。也不再理會那賀蘭易陽,拂袖而去。


    賀蘭易陽麵色青一陣白一陣,最後變得灰敗。恰逢明珪從他身旁路過,不由鄙夷地瞧了他一眼,搖搖頭,也離去了。


    秦臻現在位列三品,一生傳奇,是當世名臣。他出身清貧,早年外號“秦魚郎”,銀壺典當才有讀書本錢。如此一個窮苦書生,能夠入長安趕考,靠得是誰?現在一些朝中老人心中清楚,隻是那人的名字現在提不得了。秦臻其實與賀蘭家並無半點瓜葛,唯一扯得上關係的,就是當年秦臻在考場之中,曾吃過一餐考場提供的午食,一般俗稱為“孔門食”,因為考場考生都是孔門弟子,因趕考會聚一堂。而當年負責製作分派午食的,便是賀蘭易陽與賀蘭易雄的父親,賀蘭家的老家主,當時他任職光祿寺太官署。


    這樣一點可憐的關係,賀蘭易陽也有麵皮拿出來提,明珪都替他臊得慌。


    賀蘭家,一年不如一年了。此家人本身品性就有問題,學識修養都不夠格,當年出過一個賀蘭敏之,已經足夠駭人聽聞,此後更是一代不如一代。說白了,賀蘭家其實就是皇室的家奴,養養馬,做做飯,頂多能算個賬,做個管家,已經很了不起了。他們依靠著與則天聖人的那點姻親關係,橫行跋扈到今日,已然無人再會庇護。他們卻愚蠢到不知收斂自保,依舊我行我素,乃至變本加厲,那便是欠收拾了。


    如今,賀蘭家最有出息的賀蘭易雄倒台,賀蘭家的支柱倒了,怕是,再無翻身之日了。


    其實,賀蘭易雄的這個案子沒什麽好查的,禦史台與大理寺聯合辦案,很快證據全部搜羅完畢,賀蘭易雄下獄後第三日便呈給了聖人。誰都知道王義忠彈劾的所有罪狀盡數屬實,一條也沒有冤枉賀蘭易雄。在這個節骨眼上,聖人要收拾賀蘭家,也是有理由的。


    原本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不大愛管這些事。但最近,他耳邊總有人議論起賀蘭易雄貪墨糧草、欺壓良民一事,聽聞坊間已經傳得沸沸揚揚,賀蘭家早已引起公憤,聖人不由上了心。再加上近段日子,吐蕃之亂暫時平息,聖人意在河東境內流亡的高句麗殘部,以及蠢蠢欲動的新羅。似乎有肅清朝內亂局,再度發兵的意圖,因而含嘉倉就容不得這個蛀蟲再留下去了,否則行軍大後方的糧草出了問題,將影響國之大計。


    沈綏也正是因為看出了聖人的意圖,才敢於在這個節點之上,讓李瑾月運作,將賀蘭易雄鏟除。雖然在她的計劃之中,鏟除賀蘭易雄本來不必這麽著急,但因著楊氏叔姪的事突發,才不得不提前。不過也因此,沈綏稍微調整了部署計劃,在彈劾成功之後,很快便有大量的舉薦之書上奏聖人,紛紛舉薦弘農楊氏楊三郎代替賀蘭易雄。


    這是張說運作的結果,他作為文人領袖,便是一唿百應。當然,楊三郎本也實至名歸,聖人早有此意,於是順勢而下,楊慎衿很快便暫時代理含嘉倉出納使一職,隻等中書門下的正式任命下達。


    但沈綏依舊不敢掉以輕心,聖人的這個暫緩正式任命,很是意味深長。沈綏除去賀蘭氏,還有更深的一層原因,是賀蘭氏與武惠妃暗中勾結之故。賀蘭家本就是武氏外戚,與武氏親密,自然與武惠妃脫不開幹係。雖然武惠妃從未表明自己與賀蘭氏的關係,但明眼人都有所猜測。這一次賀蘭氏倒台,武惠妃看似並無任何動作,但卻可透過聖人的反常舉動,窺出一二。但聖人也有他的考慮,此事由不得武惠妃插手,她是聰明女人,心裏很清楚。沈綏知道,這隻是時間問題,聖人的這個拖延,其實是一個警告。


    此外,楊玄珪也正式成為弘農郡公府中的樂師以及幕僚,搬入弘農郡公府邸長住。也因此,楊玄珪徹底不管,或者說他根本管不了自己的侄女楊玉環了。因為他自己攀龍附鳳的交換籌碼,就是出手了自己侄女的所有權,楊玉環從此以後脫離了他的控製。


    就在五月初六,楊玉環已經正式被沈綏送入晉國公主府保護起來,不過這些日子,李瑾月因為看守聖杯並不在府中,楊玉環的安置問題,由徐玠接手,聽聞現在暫時以客人的身份養在府中。


    徐玠到底是李瑾月的心腹,雖然李瑾月從未與她提過沈綏的身份,她卻能猜出一二。李瑾月對沈綏態度的轉變,她雖初始有些愕然不適,但卻很快有所覺一般,接受了下來。根據外界的理解,沈綏與李瑾月不和,天津橋一事後,兩人表麵上講和言好,但內裏勢同水火。


    可實際上,李瑾月與沈綏的關係卻極其密切,誰也想不到,沈綏已經成了李瑾月的謀士。現在,沈綏在外,徐玠在內,這一外一內兩大軍師,成了李瑾月極其強大的助力。兩位軍師雖無直接交流,卻配合得極好,仿佛心有靈犀一般。


    五月初七,沈綏早間上大理寺當值,協助處理賀蘭易雄一案的後續事務,剛近午,漏壺滴答,她正埋頭文書、聚精會神,冷不防被人一把從位子上拉了起來,一抬頭,便看到秦臻。


    “秦公?這是作何?”沈綏驚詫問道。


    “你趕緊迴家去,明日就要大婚的人,怎麽還來這個地方。”秦臻一邊說著,一邊將沈綏往外拖。


    沈綏哭笑不得,隻得道:


    “秦公,就差一點了,我寫完這一篇就了了,不然成婚我也心有不安啊。”


    秦臻唇角下別,抿出一口氣,然後抬手招唿邊上兩個文書吏道:


    “去傳膳來。”


    然後他扭頭看著沈綏道:


    “給你一頓飯的時間,寫完趕緊走。”


    “多謝秦公成全。”沈綏誇張一揖,然後笑嗬嗬地迴了位置,提筆開始寫。


    屋內安靜下來,沈綏專心致誌寫她的陳情文書,秦臻就盤膝坐在邊上看著她。看著看著,秦臻的思緒漸漸飄遠了。


    他迴想起了當年初見沈綏時的場景,那個時候沈綏還是個十六歲的毛頭小子,唇紅齒白,俊美無匹,比如今的模樣,成熟不足,但張揚有餘。如今十一年過去了,這孩子是真的長大了,竟然要成婚了。


    午膳傳來了,沈綏邊吃邊寫,秦臻這一麵吃,一麵有感而發,道:


    “我記得,那是開元六年春。那時我任職禦史台,還是個從五品的侍禦史。那年冬天內子病了,一直拖到開春都不好,我怕她就這樣走了,每日都求診問藥,一籌莫展。及至後來,竟懷疑是邪崇作祟,不得不求道問佛,出入各大寺廟道場。幾日來不思飲食,日漸消瘦,也不知自己身上帶病。去了青雲觀內,請求觀主道長相看,卻不曾想,暈倒在觀內,醒來後,便見到了你。也多虧碰上了你和顰娘,不然我和內子,早就魂歸西天了。”


    沈綏聽他忽的提起往事,心中微微發酸,麵上卻笑了,道:


    “當年世伯您可真是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對夫人情深義重,羨煞多少癡心女子啊。”


    “你這小子,都要成婚的人了,沒個正行。”秦臻笑罵她,“你十六歲時的那個模樣,真像那花骨朵似的,嫩到了極點,半點沒有男子該有的樣態。我見你,恍若見了魏晉那時的男子,塗脂抹粉,熏香沐浴。”


    “哈哈哈,那您是說,我現在皮膚粗糙了嗎?”沈綏樂了。


    “誰說你皮膚,我是說你那性子。”秦臻要被她氣死了,“那麽嬌嫩一個娃娃,行止跳脫,也沒個章法,心裏口裏好似含了一團火,也不知什麽時候就會噴出來,灼到別人。現在倒成熟了,人也穩重了。”


    “我那時是那樣嗎?”沈綏嘀咕道。


    “你啊,最會裝了,表麵上嘻嘻哈哈,心裏頭其實不知在想些什麽,別以為我看不出來,你道行還淺。”秦臻氣鼓鼓地道。


    “是是是,您說的是,晚生班門弄斧,讓秦公見笑了。”沈綏立馬認慫。


    “哼!”秦臻鼻子裏哼了一下,內心卻歎息一聲,現在的沈綏卻已經讓他看不透了。


    沈綏吃完了午食,也寫完了表文,吹幹墨跡,撤走餐盤,她斂衽起身。


    秦臻走到她麵前,替她正了正官帽,道:“今夜早點休息,明日有個好狀態,將新娘子迎進門。到時候,我去吃你喜酒。”


    沈綏鄭重點頭,鼻間隱隱發酸。


    “去吧。”


    沈綏依言出了門,剛跨出門檻,她頓了頓,迴身,向秦臻鄭重地深深一揖。拜完,轉身離去。秦臻負手站在門內,望著沈綏向自己的那一拜,高大的身軀隱在陰影中,默然不語。那雙目淵沉似潭,皺紋深刻的眼角,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沈綏大步向外。外公,孫兒大婚,不能請您上位,磕頭奉茶,是大不孝。您請放心,孫兒早晚有一日查明真相,與您相認。到那時,孫兒想聽您說說娘的故事。


    她跨出大理寺官署大門時,金烏當頭,層雲也無,光照普世萬千。


    作者有話要說:  下章開始寫大婚,咳,你們懂得。


    另,唐代,女子在長輩麵前的自稱與男子沒什麽區別,父母麵前稱“兒”,祖輩麵前稱“孫兒”。外祖父母麵前,也不必刻意強調“外”這個概念,顯得親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自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自清並收藏唐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