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一時的慈恩怪猿案,就這樣在京兆府張貼案情公告之後告一段落。慈恩寺解禁,禁軍撤出寺院,兩位在此案中逝去的僧人遺體,被妙印為首的僧人們從京兆府迎迴了慈恩寺,舉辦了莊重的茶毗奠儀,也就是民間俗話說的火葬喪禮。屍骨火化後,妙普法師留五枚舍利子,殮入大雁塔。善因雖未能留下舍利,但生前僧服亦是被收奠。


    當日時,位於長安大大小小的寺廟僧院,皆有高僧率僧眾參加奠儀。諸多僧眾齊聚大雄寶殿之前,鳴鍾鼓引罄,誦念超度,聲震晉昌坊,更是遠傳四周各坊。主持奠儀的是時任薦福寺住持的天竺僧人——金剛智法師。金剛智法師乃是如今的大唐國師,德高望重,佛法精深,有他主持奠儀,妙普與善因,或許也能榮登極樂世界了。


    此案雖不光彩,老百姓卻頗為感慨,無論任何時代,百姓們總是同情心更多。對於悲劇故事,總是抱有憐憫寬懷的態度。因而慈恩寺的怪猿案,就演變成了一樁悲劇故事,成為了京畿老百姓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此案,也帶來了不少後續影響。聖人依舊將晉國公主洗煞祈福的佛禮交給慈恩來做,為將功補過,慈恩寺上下僧眾更是齊心協力。就在開元十六年的十二月廿九這一日,成功地為晉國公主舉行了莊嚴神聖的洗煞祈福水陸法會。也可堪稱是聖人登基以來最為盛大的水陸法會了。聖人在位這許多年,佛教地位始終不如道教,此次,長安的僧侶們也算是揚眉吐氣了一迴。隻是這揚眉吐氣卻也不很痛快,總歸是讓人心中不舒服。


    聖人這兩日很開懷,年節來前能了卻他最近的這兩樁煩心事,讓他好好過一個年,他心下暢快,對待臣子們也更加的和顏悅色起來。就在慕容輔上書陳情結案表的那一日,聖人就高興地讚了一通慕容輔,說定會給他嘉獎,看來八成是要升遷了。不過眼看著馬上就要新歲了,朝廷放假,便先賞了慕容輔三車絹綾。


    聖人也沒忘了在此案中起了關鍵作用的沈綏,慕容輔這迴還算是地道,沒把功勞都攬到自己身上來,因著起了愛才之心,將沈綏的表現原原本本上報了。當然,這也有沈綏查案的過程本身就已經吸引了大批人注意力的原因在其中,除了晉國公主、大理寺卿、禁軍將領這些相關人員之外,朝中還有不少大臣都注意到了這件事,他想瞞上欺下、獨攬功勞也根本做不到。不過聖人似乎還沒想好要給沈綏什麽犒勞獎賞,隻說了一句:“讓他留長安,別迴洛陽了。”實際上已經有大體的方向,沈綏是肯定要被留任中央官了。年後,這位“雪刀明斷”的升遷令,應當就能下來。


    沈綏破怪猿案的事情已經傳遍了長安的大街小巷,成為了老百姓口中嘖嘖稱奇的斷案神人,“雪刀明斷”,“雪刀”雖尚未見識過,但“明斷”的確不負此名。聖人還與高力士讚她有當年狄國老遺風,此言經諸多宦官宮娥之口很快在宮廷內傳遍了,竟是連後宮都知道了她的事。但這位站在輿論風口浪尖上的人,如今卻窩在長安暫居的小宅之中,怡然自得地寫桃符,不僅是她,沈家上下都在采辦年貨,清掃門庭,準備除歲布新呢。


    臘月三十,除夕日。沈綏睡到了日上三竿才起床。頭也不梳,著一身短褐,披頭散發地在院內練刀。刀是木刀,但重量上與真刀無異。說是練刀,外人看來卻覺得她好似提著刀在發呆。站了好一會兒,她身子慢慢動了,右手握木刀緩緩收在左腰,好似將刀歸了鞘。沉腰轉胯,身子伏低。就定在這種別扭的姿態之中,半晌未動。周身的氣息變得極靜,但是暗暗中又有一股引線氣機在流動,她就好似匍匐捕獵中的獵豹,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恰逢此時,忽陀突然進了前院,氣機牽動,沈綏雙目忽的睜開,木刀刹那斬出,快到連拔刀的姿勢都看不清。忽陀隻覺得眼前一陣寒風厲芒掃過,頭頂落下的一片枯葉已然被劈成兩半,飄飄然落於地上。


    忽陀:“……”


    “抱歉抱歉,沒事吧。”沈綏笑嗬嗬道,木刀已經被她紮進後腰帶中了。


    忽陀無視了沈綏臉上可惡的笑容,麵無表情道:


    “李堂主和楊副堂主帶著崔總舵來見您,正等在正堂,二郎在接待。”


    沈綏一聽,微微一笑,道:


    “我很快來。”說罷立刻迴去洗漱換衣。


    李青和楊葉,便是那日沈縉入城時,騎馬護佑在第二駕馬車兩旁的那兩位黑衣銀絲繡青鸞的男裝女武士。這二人是青鸞堂的正副堂主,而青鸞堂則是沈綏手底下某個組織的一部分。


    千羽門,江湖之中鼎鼎大名的情報組織。這世上的事情,無有千羽門所不曉。何謂千羽,顧名思義,是“萬千羽雀匯同門”的意思。千羽門有三絕,第一絕就絕在門中人極其擅長豢訓鳥類,信鴿、百雀乃至鷹雕,無所不包。也正是因為有此獨門絕技,千羽門消息的傳達速度是極快的,若是加急信件,當日突發,哪怕遠在西域,兩個時辰之內就能傳入千羽門首腦的耳中。


    千羽門第二絕,密訊無人可破。千羽門對於信件的加密技術千奇百怪,變化多端,除了門內專職此事的解語閣親信之外,沒有誰能破譯千羽門的加密信件。因此,千羽門送出的信件是絕對安全的,斷不會泄密。且千羽門不涉江湖紛爭,超然物外,與千羽門無關的外門外派,也有許多人托千羽門傳信,千羽門人一概不會外泄,這是許多年來建立起來的良好信譽。不過也因此,千羽門掌握了諸多不為人知的秘辛。有很多人為了知曉這些秘辛,不惜一擲千金,但千羽門的原則是“千羽吞萬息,不吐唾半絲。”意思是,千羽門吃下的消息,一絲一毫也不會吐出來。


    千羽門第三絕,大隱隱於市。這是何意?這是說千羽門雖然確實存在,但是其幕後的組織高層從未露過麵,也沒有具體可見的堂門舵口存在。人們唯一知曉的是,如今的江南大商號——長鳳堂,與千羽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江湖有傳言,若想托千羽門辦事,需將想要傳達的消息封好,親自送到長鳳堂在各地的商號之中,從後門進,進門時踢門檻三下,喊一聲“雀兒飛”。自有負責之人來接待。不這麽做,哪怕喊破了嗓子,千羽門的人也不會出現。如果隻是戲耍,或窺探千羽門之人,千羽門可不是什麽善茬,非誠來擾,定不會客氣,到時候會遭到什麽報複就看千羽門的心情了,總之自求多福。


    另外,關於千羽門還有很多千奇百怪的傳言,最盛行的是說門內有自春秋戰國時期一脈傳承而下的古偃師,因而機關術非常發達。甚至說千羽門全麵掌握了公輸、墨家和諸葛機關術。傳信鳥中,就有一種是木鳶,可固定方向飛行三百裏。


    千羽門的神秘使得人們敬畏而向往,算起來千羽門的存在起碼已經有百年的曆史了,應當就是在隋末唐初之時出現的。至今也沒有人知道,千羽門究竟是誰創立的。特別是門中高絕的訓鳥技術,朝廷其實一直很想掌握,但是千羽門從未外傳過。朝廷一直有派密探查訪千羽門幕後主事者是誰,但始終沒有結果。高宗時期,朝廷曾經一度十分忌憚千羽門,甚至想著要動用官軍力量,將長鳳堂商號取締,但最後不知為何不了了之了。有猜測,或許當時千羽門曾為武後效力過,才可保長久安寧。


    至今長鳳堂依舊不老鬆般屹立於大唐國土之上,分號遍及各地,生意紅紅火火。大唐的貢納,布帛絲綢、茶葉瓷器,也有好些部分是長鳳堂上貢的。可見千羽門背後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而恐怕天下所有人想破了腦袋,也不會想到,神秘的千羽門當代門主,就是“雪刀明斷”沈伯昭,一個明經及第的東都七品小官,一個二十來歲、不善文采的司法武卿。


    一個在江湖之中有如此大能量的無冕之王,為何甘心做個七品司法小官,仰人鼻息、看人臉色,日日為朝廷效犬馬之勞?未有外人知也。


    不過此刻,咱們的門主沈“大郎”已然快速沐浴更衣而出,戴無腳硬襆頭,耳畔垂朱紘,一身寶藍色的缺胯袍襯得膚白至美,佩了黑布裹刀,帶著忽陀颯然而出前堂。


    大堂內正有五人等待她,副門主“二郎”沈縉此刻正坐於輪椅之上,與下首坐著的李青、楊葉以及一位麵容樸素的中年男子“聊天”,此人應當正是忽陀口中的那位崔總舵。沈縉身後站著她的貼身侍女藍鴝。


    說是聊天,不過是沈縉用唇語在說,其餘三人讀她唇語。因著沈縉的緣故,千羽門高層大多都習得讀唇語的本事,隻是為了與副門主交流無障礙。


    【咱們門主可真是千唿萬喚始出來。】沈綏一來,沈縉就笑道。


    沈綏無語看她一眼,心道:你就不能在下屬麵前給我留點麵子?


    沈縉隻是眨眼,假裝無辜。


    沈綏極度寵愛妹妹沈縉,下屬們對門主總是被副門主欺負這件事早已司空見慣。李青楊葉,還有那位崔總舵已經起身給沈綏見禮。沈綏連忙還禮,請幾人坐下,當先問崔總舵:


    “崔叔近來可好?某到長安有段時日了,一直沒時間去看看您。”


    崔總舵滿麵笑意,和藹道:


    “日常事務也沒什麽特殊的,長安總舵這邊一切安好。不過長安畢竟是漩渦中心,事情也多,這些日子發生了不少事,相信門主已經收到某家的旬返了。”


    所謂“旬返”,是千羽門中的一種製度。就是依旬,每十日慣例總結各地所發生的值得注意的情報,整理成密文,發往沈綏沈縉手中。


    沈綏點頭。然後又問:


    “長鳳堂長安分號的生意如何?”


    聽沈綏問起生意,崔總舵麵上的笑容更燦爛了。


    “真是好之極。眼看著朝歲到了,長安東西市人流絡繹不絕,咱們長鳳堂的貨品本就好賣,這些日子營生又翻了一番。尤其是江南錦緞,長安的達官貴人們一買就是好幾匹,迴去做新衣。過些日子,上元佳節,咱們的長鳳樓,也有燈會詩會,屆時肯定人滿為患。”


    “看看這財奴。”沈綏點著他笑,眾人也笑了。這位崔總舵,原名潛,後直接改名成了“錢”,人送外號“催錢命”,愛財成癡,斂財成疾。雖終日笑麵示人,卻滿腹商賈狡詐,可是個了不得的手腕人物。沈綏讓他坐在千羽門京畿總舵的總舵主位置上,也是看中了他的精明狡詐。此人雖精明,但性情也十分高傲,一旦被降服便不會輕易改節,對千羽門和沈氏姐妹一直是忠心耿耿。


    聽沈綏笑罵他“財奴”,崔錢不怒反喜,得意洋洋。這稱號對他來說,無異於至美讚揚啊。


    “得了,閑話不多扯。今日讓李楊兩位堂主找您來,主要是想問問曾經流通在平康坊那一帶的金醉坊這個藥的事。想必早些時日您也應當收到某發出去的消息了,這些商貨往來上的事,您比某熟,某想請教請教。”


    “崔某對這金醉坊確實很熟悉。不過門主,咱們在這裏關著門說也說不清楚其中的門道,不如門主今日就跟崔某走一趟西市和平康坊,如何?”


    “就知道您會這麽說,我看,您是趁著除夕夜把某拉到您地盤上,想撈點好處吧。”沈綏一語點破崔錢內心所想,又拍了拍腰間的刀,道:


    “家夥都帶齊了,咱們走吧。”


    崔錢老臉一紅,躬身一揖道:“還是門主高明。”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雖是過渡章節,但是出現了一個重要的組織機構——千羽門。千羽門會貫穿全文,也關係到本文最核心的內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自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自清並收藏唐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