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古老的老撾北方,依然棲息著人類原始文明的地域,它的名字叫——豐沙裏。
在比雲還高俊的山上,在比山還延綿的雲裏,古樸的山寨沿襲著刀耕火種,率真溫情的阿卡族人篤信著萬物有靈。
前往豐沙裏並不容易,雖然從地圖上看,它隻是存在於彩雲之南的邊陲之外。然而當你想要靠近它的時候,就會發現,你們之間相隔著無數崇山峻嶺。工業化的進程,現代文明,也同樣被他們隔絕在宇宙之外。
路上遇見幾個來自法國的探險者,日出前沿著旅店老板給眾人畫好的路線圖找到天山入口,走進伸手不見五指的叢林。你會願意聽見自己鞋底和落葉之間的摩擦的聲響,在無邊的黑暗裏,那可能是唯一對客觀世界的感知。努力向上走,不要迴頭看,以免被孤獨和恐懼吞噬。
攀爬的旅程痛並快樂著,一路上向導給眾人介紹各種植物,剛開始莊臣還興致勃勃,到後來隻剩下所有質疑裏都是在和自己說,堅持下去馬上到了。
四個小時後停在一塊兒大石頭旁,向導變戲法一般從袋子裏麵拿出午飯,又去旁邊順手砍一片芭蕉葉當作盤子,每一種食物拿了一小嘬,嘴裏念了一下然後撒向大地:theyarefyirthespirit。
直到在黎明中看到山頂上一尊並不算高大的佛像,恐懼感會驀地消失。當你仰望著微光下它微笑的臉,也許會明白人們為什麽需要它,倚賴著它。
小鎮上的房子剛剛披上了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雲霧就從山穀裏撲上來,給整個小鎮蓋上了一層厚厚的白棉被。不知是雲霧在和屋頂嬉戲,還是它在和太陽賽跑。
坐落在海拔1700米的高山上,隨著溫度升高,雲霧慢慢彌散,連綿的山脈露出了它頂端的輪廓,小鎮也露出它的真貌。
雲穀裏依然海浪洶湧,從豐沙裏鎮高地出發,前往任何一個方向,都如同駛入大海,前往海的深處去探尋海底的神秘。
周邊散落著許多山寨,它們隱匿在大山深處,至今尚沒有一條可以行車的路與外界相連。這些村寨稱作隔離的家園。倘若在若幹年前,這樣的字眼對於國人來說恐怕毫無賣點。然而在工業化的今天,isyted,隔離起來的恐怕不僅僅是一段城市到鄉間的路,而是兩個存在方式完全不同的時代。
第一段路是水路。一葉孤舟,幾個板凳,一麵靜水,幾疊蔥山。莊臣呆呆地靜望水中的碧空,保持沉默,享受沉醉。忽然想起很多宗教儀式之前,人們都需要沐浴。也許水,不僅僅隻是潔淨人的身體,更可以沉靜人們的心靈。
大約半個小時的旅程,小船靠岸了。前麵的路,終於要依仗自己的腳步。第一段路平坦寬闊,隻是一路上坡,無遮無掩,三個小時的跋涉,需要充分的體能和持續與正午的暑熱抗爭。
遇見幾隻蜈蚣和蚯蚓,一路上基本看不到人。當聞到一絲人間煙火的時候,已經來到了途中的第一個小山村。
村口路上的中年婦女和一個小女孩,她們見到我們,竟一溜煙地飛速跑掉?
小村坐落在高山上一塊相對平坦的地塊,大約有幾十戶人家,從服飾上可以看得出,他們就是神秘的阿卡族人。
雖然村中央的房子上麵懸掛著老撾國旗,然而你很難把這裏同典型的鄉村聯係在一起,更不用說那些遙不可及的都市。
寨子才一百多人,最大的房子便是族長家。寨子幾乎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一切食物都是自己種自己養。甚至油也是從自己種的一種植物中提煉。
阿卡族有很多不同的分支,正好向導來自的阿卡族和這個分支是一樣的。對於每個家庭來說,水牛是很重要的財產。每座房子都是像傣族一樣的吊腳樓架空起來的,樓上住人,樓下圍起來把水牛圈養起來,也會把原始的處理收割的水稻的工具和磨玉米麵的石磨儲存在一樓。
訪問一戶人家,氣氛顯得有點緊張,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寨裏,村裏人也許還不習慣與外界相處。幸運地是法國女judy是個很有溝通技巧和愛心的姐姐,於是很快在孩子們眼中的形象,就從入侵者變成朋友。
太陽快落山,在村子裏參觀一圈,半山腰的十幾間草房裏,總有孩子們可愛的小腦袋悄悄露出來。終於一個開朗的女孩打開沉寂,用肢體語言對我們說:跟我來,帶你們去山坡上看日落。
登上了山後的小山坡,其他孩子們悄悄跟在我們身後,他們不再害怕我們,隻是還顯得有那麽一點羞澀。
夕陽模糊了我和你,在這一刻,我們分不清彼此,我們之間,不再需要語言。
高山上的生活簡單乏味,單調貧瘠。人們卻一天到晚充斥著無休止的勞作。過夜的地方,是鄰村的一戶人家。當然在這裏所謂的相鄰,依然需要摸著黑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直到聽見小溪潺潺的聲音,心才踏實下來。
第一次在河裏洗澡,不必擔心走光,除了星星,你什麽也看不見。當洗去一天的塵土的時候,最不習慣的,並非冰涼的河水,而是抬頭望見的不是浴池的吊頂,而是掛滿夜空中布滿天幕的繁星。
村子裏沒有通電,一夜過去,早晨醒來時,才看清昨天睡覺的屋子和床。
大孩子們都去上學了,剩下的小孩子們在村裏無憂無慮地玩耍。旁邊的小山包上有一座帶著圍欄的小房子,那是這裏唯一的學校。
去教室裏麵和學生交流一會,看到孩子們純真的眼神和對未來的渴望,感覺眼睛濕潤了。
身臨其境才發現,之前生活地方的一切假設,在這裏都重新歸零。已經習慣老撾節奏的我們,對這些意料中的意外,也都不再拍案驚奇了。
結束兩天徒步行程。大家在月光下告別,天上的星星依然繁多,隻是沒有黑暗的照料,夜空便顯得不再那麽璀璨。
老撾人很愛吃粉。老撾的粉和雲南西雙版納的米幹一摸一樣,味道也類似,一大桌子的調料,有雨露,蝦醬,醬油,味精,辣椒粉,還一定會有生的豇豆,小米椒,羅勒,有時候還會有豆芽或者西洋菜。
在比雲還高俊的山上,在比山還延綿的雲裏,古樸的山寨沿襲著刀耕火種,率真溫情的阿卡族人篤信著萬物有靈。
前往豐沙裏並不容易,雖然從地圖上看,它隻是存在於彩雲之南的邊陲之外。然而當你想要靠近它的時候,就會發現,你們之間相隔著無數崇山峻嶺。工業化的進程,現代文明,也同樣被他們隔絕在宇宙之外。
路上遇見幾個來自法國的探險者,日出前沿著旅店老板給眾人畫好的路線圖找到天山入口,走進伸手不見五指的叢林。你會願意聽見自己鞋底和落葉之間的摩擦的聲響,在無邊的黑暗裏,那可能是唯一對客觀世界的感知。努力向上走,不要迴頭看,以免被孤獨和恐懼吞噬。
攀爬的旅程痛並快樂著,一路上向導給眾人介紹各種植物,剛開始莊臣還興致勃勃,到後來隻剩下所有質疑裏都是在和自己說,堅持下去馬上到了。
四個小時後停在一塊兒大石頭旁,向導變戲法一般從袋子裏麵拿出午飯,又去旁邊順手砍一片芭蕉葉當作盤子,每一種食物拿了一小嘬,嘴裏念了一下然後撒向大地:theyarefyirthespirit。
直到在黎明中看到山頂上一尊並不算高大的佛像,恐懼感會驀地消失。當你仰望著微光下它微笑的臉,也許會明白人們為什麽需要它,倚賴著它。
小鎮上的房子剛剛披上了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雲霧就從山穀裏撲上來,給整個小鎮蓋上了一層厚厚的白棉被。不知是雲霧在和屋頂嬉戲,還是它在和太陽賽跑。
坐落在海拔1700米的高山上,隨著溫度升高,雲霧慢慢彌散,連綿的山脈露出了它頂端的輪廓,小鎮也露出它的真貌。
雲穀裏依然海浪洶湧,從豐沙裏鎮高地出發,前往任何一個方向,都如同駛入大海,前往海的深處去探尋海底的神秘。
周邊散落著許多山寨,它們隱匿在大山深處,至今尚沒有一條可以行車的路與外界相連。這些村寨稱作隔離的家園。倘若在若幹年前,這樣的字眼對於國人來說恐怕毫無賣點。然而在工業化的今天,isyted,隔離起來的恐怕不僅僅是一段城市到鄉間的路,而是兩個存在方式完全不同的時代。
第一段路是水路。一葉孤舟,幾個板凳,一麵靜水,幾疊蔥山。莊臣呆呆地靜望水中的碧空,保持沉默,享受沉醉。忽然想起很多宗教儀式之前,人們都需要沐浴。也許水,不僅僅隻是潔淨人的身體,更可以沉靜人們的心靈。
大約半個小時的旅程,小船靠岸了。前麵的路,終於要依仗自己的腳步。第一段路平坦寬闊,隻是一路上坡,無遮無掩,三個小時的跋涉,需要充分的體能和持續與正午的暑熱抗爭。
遇見幾隻蜈蚣和蚯蚓,一路上基本看不到人。當聞到一絲人間煙火的時候,已經來到了途中的第一個小山村。
村口路上的中年婦女和一個小女孩,她們見到我們,竟一溜煙地飛速跑掉?
小村坐落在高山上一塊相對平坦的地塊,大約有幾十戶人家,從服飾上可以看得出,他們就是神秘的阿卡族人。
雖然村中央的房子上麵懸掛著老撾國旗,然而你很難把這裏同典型的鄉村聯係在一起,更不用說那些遙不可及的都市。
寨子才一百多人,最大的房子便是族長家。寨子幾乎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一切食物都是自己種自己養。甚至油也是從自己種的一種植物中提煉。
阿卡族有很多不同的分支,正好向導來自的阿卡族和這個分支是一樣的。對於每個家庭來說,水牛是很重要的財產。每座房子都是像傣族一樣的吊腳樓架空起來的,樓上住人,樓下圍起來把水牛圈養起來,也會把原始的處理收割的水稻的工具和磨玉米麵的石磨儲存在一樓。
訪問一戶人家,氣氛顯得有點緊張,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寨裏,村裏人也許還不習慣與外界相處。幸運地是法國女judy是個很有溝通技巧和愛心的姐姐,於是很快在孩子們眼中的形象,就從入侵者變成朋友。
太陽快落山,在村子裏參觀一圈,半山腰的十幾間草房裏,總有孩子們可愛的小腦袋悄悄露出來。終於一個開朗的女孩打開沉寂,用肢體語言對我們說:跟我來,帶你們去山坡上看日落。
登上了山後的小山坡,其他孩子們悄悄跟在我們身後,他們不再害怕我們,隻是還顯得有那麽一點羞澀。
夕陽模糊了我和你,在這一刻,我們分不清彼此,我們之間,不再需要語言。
高山上的生活簡單乏味,單調貧瘠。人們卻一天到晚充斥著無休止的勞作。過夜的地方,是鄰村的一戶人家。當然在這裏所謂的相鄰,依然需要摸著黑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直到聽見小溪潺潺的聲音,心才踏實下來。
第一次在河裏洗澡,不必擔心走光,除了星星,你什麽也看不見。當洗去一天的塵土的時候,最不習慣的,並非冰涼的河水,而是抬頭望見的不是浴池的吊頂,而是掛滿夜空中布滿天幕的繁星。
村子裏沒有通電,一夜過去,早晨醒來時,才看清昨天睡覺的屋子和床。
大孩子們都去上學了,剩下的小孩子們在村裏無憂無慮地玩耍。旁邊的小山包上有一座帶著圍欄的小房子,那是這裏唯一的學校。
去教室裏麵和學生交流一會,看到孩子們純真的眼神和對未來的渴望,感覺眼睛濕潤了。
身臨其境才發現,之前生活地方的一切假設,在這裏都重新歸零。已經習慣老撾節奏的我們,對這些意料中的意外,也都不再拍案驚奇了。
結束兩天徒步行程。大家在月光下告別,天上的星星依然繁多,隻是沒有黑暗的照料,夜空便顯得不再那麽璀璨。
老撾人很愛吃粉。老撾的粉和雲南西雙版納的米幹一摸一樣,味道也類似,一大桌子的調料,有雨露,蝦醬,醬油,味精,辣椒粉,還一定會有生的豇豆,小米椒,羅勒,有時候還會有豆芽或者西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