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西關,總結一句話:食在廣州,味在西關。
作為明清時期羊城西門外一帶地方的統稱,明末清初隨著西關商行的快速發展,確立商貿中心。而今雖然經濟商業中心已成為曆史,但在上下九步行街的加持下,這裏已成為著名的美食天堂,並且不管社會怎樣發展,老西關人仍舊恪守祖傳秘製,力求色香味形意完美結合,美食數量多達幾百種,絕對是吃貨聖地。
初來乍到,莊臣對西關的印象,不像四合院改造的那般雜亂,不像魔都弄堂生活般擁擠,而是沿襲商貿作用,臨街的為主的依舊是商鋪和旅店,裏屋內則更像北方筒子樓的群居狀態。
各街區臨街多以騎樓為主,往街區裏邊深走有一些西關大屋的影子。要說最典型的騎樓代表,莫屬恩寧路。
街旁都是典型的建築,一邊聽著西關商賈的叱吒風雲,一邊看著敝帷不棄的老屋,時光的味道甚是酸楚中帶有一些感慨。而在西關富賈留下的最寶貴的建築代表就是趟櫳門,應該是我國最早的防盜門。
三層架構的複合型門,形似一個大的木框,中間橫架著十幾根圓木,圓木一定要單數,不能雙數。第一道是屏風門,象兩麵窗扇,擋住了外麵路人的視線,這道比較輕巧,方便開關。
第三道門是真正的大門,也不特別,舊建築多半是這種門。最具特色的是第二道門,叫趟櫳門,橫向拉動,雖然沒有滾軸裝置,但是開關即為靈活,像葉問等老廣時代背景的電影裏則多為展現。
可以說是現在西關最著名的一條騎樓街,並且也是政府主打的老字號一條街,在城市發展中能保留下原汁原味的老街,這在國內真的很少見。
以前是一個當鋪,現在就是個普通通的底商。騎樓主體上采用了西洋的雕塑風格,這也是南粵民宿和洋樓碰撞的結果,也說明當時西關大商賈對中西文化融合的認可。
走到半塘路,不得不說泮溪酒家,這裏是1000多年前南漢王劉長的禦花園昌華苑的故地,也是昔日的白荷紅荔、五秀飄香的荔枝灣。
1947年粵人李文倫在這片古之花塢上創辦一家充滿鄉野風情的小酒家。當時附近有5條小溪,其中一條叫泮溪。酒家正門中規中矩,進入內部,真是別有洞天。既有池塘,又有庭院,不亞於蘇州園林。
以前看港劇,常聽劇中人說給你帶了一碗糖水當宵夜,心裏總要納悶:糖水就是水裏泡糖嗎?這有什麽好喝的?
如果說全世界的甜食裏,法式甜品豐腴性感,島國和菓子柔軟細膩,蘇式糕點小巧別致,那麽這裏的糖水,便如討人喜歡的鄰家女孩,散發著迷人的市井氣息。
平日裏下班路過糖水店,順手買一碗陳皮紅豆沙、椰汁馬蹄爽或楊枝甘露,坐在風扇唿唿作響的店內,和街坊吹水聊天,或者打包迴家放入冰箱,等夜裏和家人分食。一整天的辛苦奔波,就結束在嘴裏繚繞不去的溫潤清甜裏。
關於糖水的來源,現已不可考。相傳古代王公貴族宴飲後都會吃一碗甜湯,以調和食氣,唐有冰蓮百合,宋有赤豆糖粥,清代後宮的佳麗們喝一碗糖水,甚至會因食材貴賤,以示身份高低。
糖水,等同於甜品的本體和前身,若要說差別,除了南北稱唿的不同之外,糖水有著更濃的家常氣息,甜品卻是受到西方飲食文化影響的後起之名。
舊時沿街的糖水鋪通常隻賣二沙三糊,也就是紅豆沙、綠豆沙和芝麻糊、杏仁糊、核桃糊,如今紅綠豆沙依然是檢驗一間糖水鋪的標準所在。
除此之外,食肆人家還會以各種牛奶和蔬果為原料,加入黃冰糖,再以文火慢調成清新糖水,如此細熬慢燉,與煲湯一般細致。
從家常糖水到市麵上備受追捧的甜品,最讓食客們津津樂道的,是90年代港島名店許留山將傳統糖水和水果、椰奶、芒果汁、西米露相結合,創新出各色新奇又好飲的新式糖水,這才逐漸形成現在印象中,很潮很清新的港式甜品。
因為過去蔗糖來之不易,甜食是唯有貴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但吃糖水,才不單單是為了貪那一口甜。糖水與涼茶,一甘一苦,卻是粵人飲食中的一體兩麵。
嶺南氣候濕熱,一生最擔心的事,就是熱氣,日常飲食中樣樣食材都離不開清熱解毒。涼茶和糖水同樣為的是夏秋去暑燥,冬春防寒涼,唿應著粵菜醫食同源的執念。
所以煲糖水和煲湯一樣,不同時節須對應不同食材——春燜雪梨木瓜;夏煮綠豆馬蹄;秋燉銀耳冰糖羹;冬食紅豆湯。
糖水鋪的灶台上,四季飄來不同的甜香,在這座視飲食為頭等大事的城市裏,一碗糖水,便凝結著一地一時的風物水土,以及食家的溫情與用心。
馬蹄,不僅因為爽脆好吃,還因為它清熱潤肺,所以各種食物中都能見到它的身影,除了煲湯之外,還會將馬蹄打碎,製成的飲品,變成馬蹄爽。
在熱得讓人失去胃口的三伏天,這道糖水輕而易舉地就征服了??的胃,馬蹄肉脆而清甜,夏天冰凍起來喝,特別的輕盈可口,全然不會有喝珍珠奶茶的黏膩感。有些店家還會在馬蹄爽中加入椰汁、牛奶或玉米,讓甜味更為豐腴溫潤,清新鬆脆。
臭草,才是綠豆沙的靈魂,舊時不少廣東人家都會在陽台種一盆,待煲糖水時就剪下幾縷枝葉來用。這種草,有股異乎尋常的奇香,煲煮綠豆時放入一點點,就能讓整碗糖水散發超凡脫俗的甘香滋味。
從來沒想到海帶也綠豆沙的標配?
小心翼翼嚐一口,這一碗綠豆沙,口感真的很妙,腥甜軟韌的海帶,令綠豆的柔軟中,多了一絲海洋的硬氣,層次感立刻豐富起來。
做一碗出色的綠豆沙,也有諸多講究,想讓綠豆綿溶細密,須用文火慢煮,待綠豆殼與豆身分離上浮時,將豆殼撈出,再加入臭草、陳皮或海帶,直至起沙。婆婆們煲煮綠豆沙,調味時會放一半白糖摻一半紅糖,因為這樣煮,甜味才夠清香。
作為明清時期羊城西門外一帶地方的統稱,明末清初隨著西關商行的快速發展,確立商貿中心。而今雖然經濟商業中心已成為曆史,但在上下九步行街的加持下,這裏已成為著名的美食天堂,並且不管社會怎樣發展,老西關人仍舊恪守祖傳秘製,力求色香味形意完美結合,美食數量多達幾百種,絕對是吃貨聖地。
初來乍到,莊臣對西關的印象,不像四合院改造的那般雜亂,不像魔都弄堂生活般擁擠,而是沿襲商貿作用,臨街的為主的依舊是商鋪和旅店,裏屋內則更像北方筒子樓的群居狀態。
各街區臨街多以騎樓為主,往街區裏邊深走有一些西關大屋的影子。要說最典型的騎樓代表,莫屬恩寧路。
街旁都是典型的建築,一邊聽著西關商賈的叱吒風雲,一邊看著敝帷不棄的老屋,時光的味道甚是酸楚中帶有一些感慨。而在西關富賈留下的最寶貴的建築代表就是趟櫳門,應該是我國最早的防盜門。
三層架構的複合型門,形似一個大的木框,中間橫架著十幾根圓木,圓木一定要單數,不能雙數。第一道是屏風門,象兩麵窗扇,擋住了外麵路人的視線,這道比較輕巧,方便開關。
第三道門是真正的大門,也不特別,舊建築多半是這種門。最具特色的是第二道門,叫趟櫳門,橫向拉動,雖然沒有滾軸裝置,但是開關即為靈活,像葉問等老廣時代背景的電影裏則多為展現。
可以說是現在西關最著名的一條騎樓街,並且也是政府主打的老字號一條街,在城市發展中能保留下原汁原味的老街,這在國內真的很少見。
以前是一個當鋪,現在就是個普通通的底商。騎樓主體上采用了西洋的雕塑風格,這也是南粵民宿和洋樓碰撞的結果,也說明當時西關大商賈對中西文化融合的認可。
走到半塘路,不得不說泮溪酒家,這裏是1000多年前南漢王劉長的禦花園昌華苑的故地,也是昔日的白荷紅荔、五秀飄香的荔枝灣。
1947年粵人李文倫在這片古之花塢上創辦一家充滿鄉野風情的小酒家。當時附近有5條小溪,其中一條叫泮溪。酒家正門中規中矩,進入內部,真是別有洞天。既有池塘,又有庭院,不亞於蘇州園林。
以前看港劇,常聽劇中人說給你帶了一碗糖水當宵夜,心裏總要納悶:糖水就是水裏泡糖嗎?這有什麽好喝的?
如果說全世界的甜食裏,法式甜品豐腴性感,島國和菓子柔軟細膩,蘇式糕點小巧別致,那麽這裏的糖水,便如討人喜歡的鄰家女孩,散發著迷人的市井氣息。
平日裏下班路過糖水店,順手買一碗陳皮紅豆沙、椰汁馬蹄爽或楊枝甘露,坐在風扇唿唿作響的店內,和街坊吹水聊天,或者打包迴家放入冰箱,等夜裏和家人分食。一整天的辛苦奔波,就結束在嘴裏繚繞不去的溫潤清甜裏。
關於糖水的來源,現已不可考。相傳古代王公貴族宴飲後都會吃一碗甜湯,以調和食氣,唐有冰蓮百合,宋有赤豆糖粥,清代後宮的佳麗們喝一碗糖水,甚至會因食材貴賤,以示身份高低。
糖水,等同於甜品的本體和前身,若要說差別,除了南北稱唿的不同之外,糖水有著更濃的家常氣息,甜品卻是受到西方飲食文化影響的後起之名。
舊時沿街的糖水鋪通常隻賣二沙三糊,也就是紅豆沙、綠豆沙和芝麻糊、杏仁糊、核桃糊,如今紅綠豆沙依然是檢驗一間糖水鋪的標準所在。
除此之外,食肆人家還會以各種牛奶和蔬果為原料,加入黃冰糖,再以文火慢調成清新糖水,如此細熬慢燉,與煲湯一般細致。
從家常糖水到市麵上備受追捧的甜品,最讓食客們津津樂道的,是90年代港島名店許留山將傳統糖水和水果、椰奶、芒果汁、西米露相結合,創新出各色新奇又好飲的新式糖水,這才逐漸形成現在印象中,很潮很清新的港式甜品。
因為過去蔗糖來之不易,甜食是唯有貴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但吃糖水,才不單單是為了貪那一口甜。糖水與涼茶,一甘一苦,卻是粵人飲食中的一體兩麵。
嶺南氣候濕熱,一生最擔心的事,就是熱氣,日常飲食中樣樣食材都離不開清熱解毒。涼茶和糖水同樣為的是夏秋去暑燥,冬春防寒涼,唿應著粵菜醫食同源的執念。
所以煲糖水和煲湯一樣,不同時節須對應不同食材——春燜雪梨木瓜;夏煮綠豆馬蹄;秋燉銀耳冰糖羹;冬食紅豆湯。
糖水鋪的灶台上,四季飄來不同的甜香,在這座視飲食為頭等大事的城市裏,一碗糖水,便凝結著一地一時的風物水土,以及食家的溫情與用心。
馬蹄,不僅因為爽脆好吃,還因為它清熱潤肺,所以各種食物中都能見到它的身影,除了煲湯之外,還會將馬蹄打碎,製成的飲品,變成馬蹄爽。
在熱得讓人失去胃口的三伏天,這道糖水輕而易舉地就征服了??的胃,馬蹄肉脆而清甜,夏天冰凍起來喝,特別的輕盈可口,全然不會有喝珍珠奶茶的黏膩感。有些店家還會在馬蹄爽中加入椰汁、牛奶或玉米,讓甜味更為豐腴溫潤,清新鬆脆。
臭草,才是綠豆沙的靈魂,舊時不少廣東人家都會在陽台種一盆,待煲糖水時就剪下幾縷枝葉來用。這種草,有股異乎尋常的奇香,煲煮綠豆時放入一點點,就能讓整碗糖水散發超凡脫俗的甘香滋味。
從來沒想到海帶也綠豆沙的標配?
小心翼翼嚐一口,這一碗綠豆沙,口感真的很妙,腥甜軟韌的海帶,令綠豆的柔軟中,多了一絲海洋的硬氣,層次感立刻豐富起來。
做一碗出色的綠豆沙,也有諸多講究,想讓綠豆綿溶細密,須用文火慢煮,待綠豆殼與豆身分離上浮時,將豆殼撈出,再加入臭草、陳皮或海帶,直至起沙。婆婆們煲煮綠豆沙,調味時會放一半白糖摻一半紅糖,因為這樣煮,甜味才夠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