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脫是不屬於現代人的世界,它與世隔絕的神秘感吸引著厭倦城市生活的人一前往,加上知名小說家的吹捧,給外界太多的期待。
雖然沒有太多想法,但莊臣也不免受影響,期待著在進入墨脫的那一刻能得到什麽,或者是解脫、或者是感悟,或者是什麽,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
當眾人走完最後一段五公裏的上坡後,一轉彎看到山腰上的縣城時,內心滿是失望這是和內地毫無二致的一座小縣城,到處都是建築工地,街上漂浮著所有浮躁的小城都存在的粉塵,機器的轟鳴聲打破了這片寧靜的山水,有那麽一瞬間,以為自己來錯地方!
其實墨脫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這裏一無所有卻又讓人向往,這裏隻是一段遠沒有想象中艱難的旅程。“墨脫二字不過寄托的是我們疲憊身體下那個渴望遠方的靈魂,一切的想象都是因為我們有所期待。
所以,我們一直都在路上,即使這條路並沒有盡頭??????
來到林芝,每年春天的桃花盛宴吸引無數人目光,如今天高雲淡,和漸濃的秋意所相匹配的,絕對不是那茫茫的粉紅色,而是如油畫般斑斕的色彩。
從穀底到山巔數十裏彩林綿延不斷,所見之處皆是讓人眼花繚亂的五彩顏色,宛如一個五彩斑斕的童話世界。
澄澈的河水映照著碧藍的天空,蜿蜒流淌在金色地毯般的大地上,兩岸的灌木叢與牧場開得斑斕。金黃、碧藍、潔白這三種顏色交融在一起,有種淨化心靈的聖潔感。
在秋意漸濃的現在,正將金黃披在身上,江水變得沉寂起來,猶如一塊上好的藍寶石
點綴其間。
四周群山環抱、雲霧繚繞,名副其實的綠色秘境,穿梭在木棧道上感受到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和親密。
在當今交通便捷的遷徙時代,盡意旅行,南來北往,人們獲取的不僅是置身別處的外在事實,更是一種觸景生情的心境感悟。人生的宿命,或許就是世間的過客。旅途之中,匆匆過客,終於所至一處,得以睹靈魂之所在,見精神之淨土。
低地與高原,看上去不可逾越的是海拔的落差,更為深層的則是,一個是由物質和消費組成的現代文明社會,一個是天然地以神靈、精神為首宗的原生態社會。
這樣的疏離,貌似無法使兩類人群彼此理解,卻也恰恰讓彼此一個抽身靜觀的機會,作為一個冒昧的闖入者,隻好用平靜體驗所有一切。
細想起來,人漫長的一生,總會遭遇很多事,或好或壞或平淡。種種遭遇,往往會決定人生的轉折,影響一生的道路。
難解的是,很多遭遇往往與細微小事相關,它們環環相扣,直到很久以後,才顯示出必定的結果。一生路途,轉折起伏,冥冥之中,自有因果。藏地寧靜而隱秘,跨越三十年的深沉雋永,緣自此而起。
遠方山陵巨大綿延,天宇澄淨清亮。近一些,綠色的草地,點綴幾抹格桑。帳篷邊上,一個為女兒梳頭的母親,神態和穆,仿佛與這世界渾然一體。
如此自足自安,讓勞頓的文明人深思靜渺,仿佛懂了,又仿佛疏離著。
沿途的經幡,盡是滿眼的破敗,然而卻產生震懾人心的力量。它們與巨大的天宇結合,或靜或動,陡然呈現一種飛升之勢。
細細雕琢文字,幾乎隻是白描,卻沉穩有質,安安靜靜地就可以把人帶入到一個獨特的場域。
入夜,銀白色的月亮升起在高原暗藍色的夜空中,月光如水,混合著暗淡的黃色街燈,照亮了高地不平的碎石街道。
街道兩旁古老的作坊和店鋪已關上門板,大大小小的野狗,有的在街上溜達,有的蜷縮在店鋪前的青石板台階上,眼前的景色顯得有點悲涼。
佛教是這片雪域高原上的聖光,那些在朝聖路上跋涉的信徒,表情虔誠而莊重。他們背著風幹的羊肉和簡陋的行裝,灰白夾雜的頭發,渾身上下破破爛爛,蓬頭赤足,厚重的藏袍全是塵土的顏色。
內層的動物皮毛在袖口和衣服邊沿翻卷著,一撮一撮的,看起來髒髒的。當然還有溝壑縱橫的黑紅麵孔和表情,所有的細節構成一種遙遠而另類的生存狀態。
磕長頭是最虔誠的拜佛儀式,在一生當中,至少要磕十萬次長頭,不僅是為還願,還是為眾生平安的福祉,長此以往,磕拜者的雙手雙膝,鮮血淋漓。縱使如此,他們也直麵苦痛,決不怨天尤人。
為等身長頭,五體投地匍匐,磕長頭時兩手合十,雙手前直伸。表示領會了佛的旨意和教誨每伏身一次,以手劃地為號,起身後前行到記號處再匍匐,如此周而複始。
一生能朝拜一次布達拉宮和大昭寺為終生願望,每天辛苦勞作,積累財物,到朝拜之時,卻不惜散盡全部家財,很多人不認同他們的做法,認為愚蠢之極。
可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累了就坐在旁邊休息,喝茶、吃餅子,聊天,曬太陽。盤纏花盡便化緣,而人們也非常樂意施以援手,在他們看來能磕長頭去拉薩的人都了不起,以此為榮。
在所謂文明與蠻荒之間,悲憫或倨傲都是錯誤的,虔誠的教徒們始終以一種平等的姿態,一顆溫柔的心去體悟追問。
他們在苦寒中忍耐、期盼,他們在荒涼中痛苦祈求,他們也會在現實中無奈、迷惑。可就是在這樣低劣的生存條件下,人們的精神世界卻如此遼遠廣袤,足以支持他們用脆肉的肉身去丈量大地,親吻沙礫。
很多住在拉薩以外的藏民,因為在佛前發願,他們傾家蕩產,三步一叩首,從家鄉一路磕到大昭寺,有時曆時幾年甚至十年,其中一些就在嚴酷的高原氣候中,在漫漫長路中,在經過可可西裏無人區、翻越高海拔的唐古拉山時離開人世……
每一處宏闊的佛寺都充滿肅穆與寧靜,好像賜給人們抵禦生死的力量。
在遠離俗擾的佛寺之中,時間流淌著凝固。當寺廟的鍾聲如海潮般湧來,當誦經聲徐徐地迴旋在佛殿之上,當老人的表情始終那樣寧靜又難以捉摸,人們都會希望西藏的時間能走得慢些,再慢些罷。
。
雖然沒有太多想法,但莊臣也不免受影響,期待著在進入墨脫的那一刻能得到什麽,或者是解脫、或者是感悟,或者是什麽,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
當眾人走完最後一段五公裏的上坡後,一轉彎看到山腰上的縣城時,內心滿是失望這是和內地毫無二致的一座小縣城,到處都是建築工地,街上漂浮著所有浮躁的小城都存在的粉塵,機器的轟鳴聲打破了這片寧靜的山水,有那麽一瞬間,以為自己來錯地方!
其實墨脫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這裏一無所有卻又讓人向往,這裏隻是一段遠沒有想象中艱難的旅程。“墨脫二字不過寄托的是我們疲憊身體下那個渴望遠方的靈魂,一切的想象都是因為我們有所期待。
所以,我們一直都在路上,即使這條路並沒有盡頭??????
來到林芝,每年春天的桃花盛宴吸引無數人目光,如今天高雲淡,和漸濃的秋意所相匹配的,絕對不是那茫茫的粉紅色,而是如油畫般斑斕的色彩。
從穀底到山巔數十裏彩林綿延不斷,所見之處皆是讓人眼花繚亂的五彩顏色,宛如一個五彩斑斕的童話世界。
澄澈的河水映照著碧藍的天空,蜿蜒流淌在金色地毯般的大地上,兩岸的灌木叢與牧場開得斑斕。金黃、碧藍、潔白這三種顏色交融在一起,有種淨化心靈的聖潔感。
在秋意漸濃的現在,正將金黃披在身上,江水變得沉寂起來,猶如一塊上好的藍寶石
點綴其間。
四周群山環抱、雲霧繚繞,名副其實的綠色秘境,穿梭在木棧道上感受到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和親密。
在當今交通便捷的遷徙時代,盡意旅行,南來北往,人們獲取的不僅是置身別處的外在事實,更是一種觸景生情的心境感悟。人生的宿命,或許就是世間的過客。旅途之中,匆匆過客,終於所至一處,得以睹靈魂之所在,見精神之淨土。
低地與高原,看上去不可逾越的是海拔的落差,更為深層的則是,一個是由物質和消費組成的現代文明社會,一個是天然地以神靈、精神為首宗的原生態社會。
這樣的疏離,貌似無法使兩類人群彼此理解,卻也恰恰讓彼此一個抽身靜觀的機會,作為一個冒昧的闖入者,隻好用平靜體驗所有一切。
細想起來,人漫長的一生,總會遭遇很多事,或好或壞或平淡。種種遭遇,往往會決定人生的轉折,影響一生的道路。
難解的是,很多遭遇往往與細微小事相關,它們環環相扣,直到很久以後,才顯示出必定的結果。一生路途,轉折起伏,冥冥之中,自有因果。藏地寧靜而隱秘,跨越三十年的深沉雋永,緣自此而起。
遠方山陵巨大綿延,天宇澄淨清亮。近一些,綠色的草地,點綴幾抹格桑。帳篷邊上,一個為女兒梳頭的母親,神態和穆,仿佛與這世界渾然一體。
如此自足自安,讓勞頓的文明人深思靜渺,仿佛懂了,又仿佛疏離著。
沿途的經幡,盡是滿眼的破敗,然而卻產生震懾人心的力量。它們與巨大的天宇結合,或靜或動,陡然呈現一種飛升之勢。
細細雕琢文字,幾乎隻是白描,卻沉穩有質,安安靜靜地就可以把人帶入到一個獨特的場域。
入夜,銀白色的月亮升起在高原暗藍色的夜空中,月光如水,混合著暗淡的黃色街燈,照亮了高地不平的碎石街道。
街道兩旁古老的作坊和店鋪已關上門板,大大小小的野狗,有的在街上溜達,有的蜷縮在店鋪前的青石板台階上,眼前的景色顯得有點悲涼。
佛教是這片雪域高原上的聖光,那些在朝聖路上跋涉的信徒,表情虔誠而莊重。他們背著風幹的羊肉和簡陋的行裝,灰白夾雜的頭發,渾身上下破破爛爛,蓬頭赤足,厚重的藏袍全是塵土的顏色。
內層的動物皮毛在袖口和衣服邊沿翻卷著,一撮一撮的,看起來髒髒的。當然還有溝壑縱橫的黑紅麵孔和表情,所有的細節構成一種遙遠而另類的生存狀態。
磕長頭是最虔誠的拜佛儀式,在一生當中,至少要磕十萬次長頭,不僅是為還願,還是為眾生平安的福祉,長此以往,磕拜者的雙手雙膝,鮮血淋漓。縱使如此,他們也直麵苦痛,決不怨天尤人。
為等身長頭,五體投地匍匐,磕長頭時兩手合十,雙手前直伸。表示領會了佛的旨意和教誨每伏身一次,以手劃地為號,起身後前行到記號處再匍匐,如此周而複始。
一生能朝拜一次布達拉宮和大昭寺為終生願望,每天辛苦勞作,積累財物,到朝拜之時,卻不惜散盡全部家財,很多人不認同他們的做法,認為愚蠢之極。
可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累了就坐在旁邊休息,喝茶、吃餅子,聊天,曬太陽。盤纏花盡便化緣,而人們也非常樂意施以援手,在他們看來能磕長頭去拉薩的人都了不起,以此為榮。
在所謂文明與蠻荒之間,悲憫或倨傲都是錯誤的,虔誠的教徒們始終以一種平等的姿態,一顆溫柔的心去體悟追問。
他們在苦寒中忍耐、期盼,他們在荒涼中痛苦祈求,他們也會在現實中無奈、迷惑。可就是在這樣低劣的生存條件下,人們的精神世界卻如此遼遠廣袤,足以支持他們用脆肉的肉身去丈量大地,親吻沙礫。
很多住在拉薩以外的藏民,因為在佛前發願,他們傾家蕩產,三步一叩首,從家鄉一路磕到大昭寺,有時曆時幾年甚至十年,其中一些就在嚴酷的高原氣候中,在漫漫長路中,在經過可可西裏無人區、翻越高海拔的唐古拉山時離開人世……
每一處宏闊的佛寺都充滿肅穆與寧靜,好像賜給人們抵禦生死的力量。
在遠離俗擾的佛寺之中,時間流淌著凝固。當寺廟的鍾聲如海潮般湧來,當誦經聲徐徐地迴旋在佛殿之上,當老人的表情始終那樣寧靜又難以捉摸,人們都會希望西藏的時間能走得慢些,再慢些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