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食家,嚐嚐我的百花宴!”
在俱樂部見到淩娜,親手端上一盤粉紅色糕點,調侃道:“玫瑰蒸糕,藤蘿做餅。閑著沒事開發點新產品,多提寶貴意見。”
莊臣好奇盯著眼前精致點心,鼻頭傳來陣陣玫瑰清香,拿起一塊,放進嘴裏,仿佛置身陽春三月,處處草長鶯飛,漫天花瓣落下……
“每年暮春四月,花盛之時,將那剛剛盛開過、尚未凋謝的藤蘿花與玫瑰花剪下,將花瓣洗淨,加白糖、脂油丁拌勻,蒸成千層糕。”
“入爐烤烙熟,外焦裏軟、香熱可口的玫瑰餅,濃豔腴膩。藤蘿糕芳香清冽,遙應著閨中人三分春色,心中一片春情。”
見莊臣滿意,淩娜高興道:“古代美人不喜多食,每餐隻吃一小半碗茶泡飯,配幾縷小鹹菜,愛的是那茶與稻米的天然清香。”
“反而對香花香料入饌飲,自然情有獨鍾。閨中最欣賞含芳擷英之味,也最善於將種種香品,化成道道珍饈,讓襲人花氣在唇間徘徊縈繞。”
“早在屈原的九歌中就提到四種香料用於烹調的方法:把蕙草拌到帶骨肉中,墊上蘭葉,然後烹熟,用桂皮泡酒,以椒葉烹煮成飲料。楚國女子精心製作這些食物和酒漿,把它們虔誠地奉獻給神靈。”
轉身拿出第二盤,牡丹拌生,落梅添味。
莊臣嚐一口,眯上眼睛,眼前如同出現一幕場景:宮裝美婦人,頭頂皎潔月色,悠然漫步於花叢之間,蹲下,芊芊素手摘牡丹,采玉蘭,一庭花光入春盤……
“此菜來自南宋憲聖吳太後,最是嗜花之人。生活清儉,不喜殺生,每日多吃拌生菜,總是讓官人從皇苑中采摘來牡丹花瓣,摻在其中調味。”
“冬天則用梅花,隻許采集梅樹下的落英來入饌,而不許驚動枝頭清放的葩蕾。”
莊臣一撇嘴,說白了就是閑得蛋疼,不過鮮花做菜自古流傳千年,不但美味,還能食補,一舉兩得。
孔子曰:不時,不食。
不符合節氣的菜,盡量別吃。美妙食材是大自然給予舌尖的恩賜,每種食材都有著獨特的味道,或獨秀一枝,或交融演繹,給予味蕾不斷的新體驗。
而品味食物本身質樸、純粹的味道,也正是我們對摯純品味追求的尤物。
草長鶯飛時節,春花開得正豔,可曾想過它們的美味?
正如以死給我們貢獻三天假期的屈原老大說過: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殘菊之落英。
魔都的桂花栗子、菊花糕、玉蘭炒魚片,順德的菊花炸鯪魚球、菊花肉、菊花鱸魚,京城茉莉雞脯,洛陽牡丹花湯……
見莊臣滿意,心中暗喜,指著下一盤繼續道:“桂花伴鮓,椒蕊佐魚。”
古代閨閣中,即使食葷,也要香花來增添清味。比如西門慶家裏,由擅長烹飪的孫雪娥統管的內廚房,做出的木樨銀魚鮓,用桂花來熏銀魚調味。”
夾起小黃魚,花香伴隨著魚鮮,仿佛眼前出現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魚兒歡快遊弋其中,不時有桂花瓣落下,被魚兒追逐嬉戲……
荼蘼入粥,荷葉為羹。
親手盛上一碗粥,解釋道:“做粥用鮮牡丹花瓣散入粥中,加入荼蘼花,就是香美的荼蘼粥。在剛煮好的白米飯上覆蓋一種大荷葉,讓荷葉的清氣與碧色融入粥中。”
“當年紅樓夢裏靈慧的玉釧為寶玉親口嚐過的荷葉羹,也是讓新鮮荷花葉清香滲入湯中。精致無比的湯羹,寶玉卻不過嚐兩口,不小心把湯碗碰翻,心神早已飛馳到那位其實不曾見麵的瓊閨秀玉那裏。”
“可碰翻湯碗,又讓這多情公子的心思又轉迴到玉釧身上,擔心她被燙痛。珍奇的美味,反而不經意間被冷落和遺忘,往往正是這生活的絲絲細微處,閃爍出一派意遠情長。”
莊臣品嚐完,暖胃暖心,不愧是大家閨秀,做菜都引經據典,真沒想到手藝還真不錯。
湯浮暗香,茶烹寒雪。
腦中靈光一閃,突然想起曾經看過的古書記載,笑道:“古人製作花香飲料的門道,令人不得不讚歎。比如把半開的梅花蕾摘下,伴以炒鹽,封存在瓷瓶裏。”
“每到夏天,茶碗中放一點蜜,再放進去三四朵梅花蕾,用滾水一衝,花蕾立刻開放,如怒放在枝頭的花葩一樣新鮮。”
“以之來帶茶,心神為之一清。取極詩意的名字:暗香湯,顯然是從詠梅名句暗香浮動月黃昏中而來。”
“還有一道茉莉湯,做法更奇巧。在茶碗的茶底中心厚厚塗一層蜜,然後把茉莉花盛在另一隻茶碗中,再將塗蜜的碗倒扣在這盛花的碗上,讓茉莉花香熏潤碗底之蜜。半天之後,把蜜碗摘下,直接衝入熱水,就會得到一碗香冽的甜飲。”
兩人相視一笑,大有知音之感。最後一道上桌,釀花成飴,蜜意成憶。
“先製作半稠飴糖,在其中和上鹽醃梅鹵汁,投入色豔香怡鮮花,浸上一年。花瓣中所含汁液漸漸融入糖飴之中,堪稱奇香異豔,入口噴鼻乃是難以想象的美食境界。”
隻見淩娜把秋海棠、梅花、野薔薇、玫瑰、桂花、甘菊花,乃至黃的橙、紅的橘、佛手、香櫞的肉或皮,一一製作成香糖,整整齊齊擺在莊臣麵前。
一下端出十幾隻白瓷碗,各色嬌豔的香花香果浮動在白瓷映襯的飴糖凝露中,其美妙動人,宛如天堂中的珍饈。
不由讓人想起那句話:
紅袖添香!
說起百花入菜,肯定是少數民族更擅長。尤其是滇南,通常評價一家餐廳是否地道,一看菌菇夠不夠味,二看花饌夠不夠香。
滇南人做鮮花菜,講究三清:清脆、清香、清爽。
不但鮮香出味,還要保留絲絲甘苦迴味,保留一點花本身微澀。
這才是傳統美食蘊含的博大精深,所謂創新,不一定必須崇洋媚外,仿佛外來的和尚都會念經?
隨便從老祖宗留下的隻言片語中,用心體會,努力鑽研,出來的作品要美味有美味,要逼格有逼格,何樂而不為呢?
在俱樂部見到淩娜,親手端上一盤粉紅色糕點,調侃道:“玫瑰蒸糕,藤蘿做餅。閑著沒事開發點新產品,多提寶貴意見。”
莊臣好奇盯著眼前精致點心,鼻頭傳來陣陣玫瑰清香,拿起一塊,放進嘴裏,仿佛置身陽春三月,處處草長鶯飛,漫天花瓣落下……
“每年暮春四月,花盛之時,將那剛剛盛開過、尚未凋謝的藤蘿花與玫瑰花剪下,將花瓣洗淨,加白糖、脂油丁拌勻,蒸成千層糕。”
“入爐烤烙熟,外焦裏軟、香熱可口的玫瑰餅,濃豔腴膩。藤蘿糕芳香清冽,遙應著閨中人三分春色,心中一片春情。”
見莊臣滿意,淩娜高興道:“古代美人不喜多食,每餐隻吃一小半碗茶泡飯,配幾縷小鹹菜,愛的是那茶與稻米的天然清香。”
“反而對香花香料入饌飲,自然情有獨鍾。閨中最欣賞含芳擷英之味,也最善於將種種香品,化成道道珍饈,讓襲人花氣在唇間徘徊縈繞。”
“早在屈原的九歌中就提到四種香料用於烹調的方法:把蕙草拌到帶骨肉中,墊上蘭葉,然後烹熟,用桂皮泡酒,以椒葉烹煮成飲料。楚國女子精心製作這些食物和酒漿,把它們虔誠地奉獻給神靈。”
轉身拿出第二盤,牡丹拌生,落梅添味。
莊臣嚐一口,眯上眼睛,眼前如同出現一幕場景:宮裝美婦人,頭頂皎潔月色,悠然漫步於花叢之間,蹲下,芊芊素手摘牡丹,采玉蘭,一庭花光入春盤……
“此菜來自南宋憲聖吳太後,最是嗜花之人。生活清儉,不喜殺生,每日多吃拌生菜,總是讓官人從皇苑中采摘來牡丹花瓣,摻在其中調味。”
“冬天則用梅花,隻許采集梅樹下的落英來入饌,而不許驚動枝頭清放的葩蕾。”
莊臣一撇嘴,說白了就是閑得蛋疼,不過鮮花做菜自古流傳千年,不但美味,還能食補,一舉兩得。
孔子曰:不時,不食。
不符合節氣的菜,盡量別吃。美妙食材是大自然給予舌尖的恩賜,每種食材都有著獨特的味道,或獨秀一枝,或交融演繹,給予味蕾不斷的新體驗。
而品味食物本身質樸、純粹的味道,也正是我們對摯純品味追求的尤物。
草長鶯飛時節,春花開得正豔,可曾想過它們的美味?
正如以死給我們貢獻三天假期的屈原老大說過: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殘菊之落英。
魔都的桂花栗子、菊花糕、玉蘭炒魚片,順德的菊花炸鯪魚球、菊花肉、菊花鱸魚,京城茉莉雞脯,洛陽牡丹花湯……
見莊臣滿意,心中暗喜,指著下一盤繼續道:“桂花伴鮓,椒蕊佐魚。”
古代閨閣中,即使食葷,也要香花來增添清味。比如西門慶家裏,由擅長烹飪的孫雪娥統管的內廚房,做出的木樨銀魚鮓,用桂花來熏銀魚調味。”
夾起小黃魚,花香伴隨著魚鮮,仿佛眼前出現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魚兒歡快遊弋其中,不時有桂花瓣落下,被魚兒追逐嬉戲……
荼蘼入粥,荷葉為羹。
親手盛上一碗粥,解釋道:“做粥用鮮牡丹花瓣散入粥中,加入荼蘼花,就是香美的荼蘼粥。在剛煮好的白米飯上覆蓋一種大荷葉,讓荷葉的清氣與碧色融入粥中。”
“當年紅樓夢裏靈慧的玉釧為寶玉親口嚐過的荷葉羹,也是讓新鮮荷花葉清香滲入湯中。精致無比的湯羹,寶玉卻不過嚐兩口,不小心把湯碗碰翻,心神早已飛馳到那位其實不曾見麵的瓊閨秀玉那裏。”
“可碰翻湯碗,又讓這多情公子的心思又轉迴到玉釧身上,擔心她被燙痛。珍奇的美味,反而不經意間被冷落和遺忘,往往正是這生活的絲絲細微處,閃爍出一派意遠情長。”
莊臣品嚐完,暖胃暖心,不愧是大家閨秀,做菜都引經據典,真沒想到手藝還真不錯。
湯浮暗香,茶烹寒雪。
腦中靈光一閃,突然想起曾經看過的古書記載,笑道:“古人製作花香飲料的門道,令人不得不讚歎。比如把半開的梅花蕾摘下,伴以炒鹽,封存在瓷瓶裏。”
“每到夏天,茶碗中放一點蜜,再放進去三四朵梅花蕾,用滾水一衝,花蕾立刻開放,如怒放在枝頭的花葩一樣新鮮。”
“以之來帶茶,心神為之一清。取極詩意的名字:暗香湯,顯然是從詠梅名句暗香浮動月黃昏中而來。”
“還有一道茉莉湯,做法更奇巧。在茶碗的茶底中心厚厚塗一層蜜,然後把茉莉花盛在另一隻茶碗中,再將塗蜜的碗倒扣在這盛花的碗上,讓茉莉花香熏潤碗底之蜜。半天之後,把蜜碗摘下,直接衝入熱水,就會得到一碗香冽的甜飲。”
兩人相視一笑,大有知音之感。最後一道上桌,釀花成飴,蜜意成憶。
“先製作半稠飴糖,在其中和上鹽醃梅鹵汁,投入色豔香怡鮮花,浸上一年。花瓣中所含汁液漸漸融入糖飴之中,堪稱奇香異豔,入口噴鼻乃是難以想象的美食境界。”
隻見淩娜把秋海棠、梅花、野薔薇、玫瑰、桂花、甘菊花,乃至黃的橙、紅的橘、佛手、香櫞的肉或皮,一一製作成香糖,整整齊齊擺在莊臣麵前。
一下端出十幾隻白瓷碗,各色嬌豔的香花香果浮動在白瓷映襯的飴糖凝露中,其美妙動人,宛如天堂中的珍饈。
不由讓人想起那句話:
紅袖添香!
說起百花入菜,肯定是少數民族更擅長。尤其是滇南,通常評價一家餐廳是否地道,一看菌菇夠不夠味,二看花饌夠不夠香。
滇南人做鮮花菜,講究三清:清脆、清香、清爽。
不但鮮香出味,還要保留絲絲甘苦迴味,保留一點花本身微澀。
這才是傳統美食蘊含的博大精深,所謂創新,不一定必須崇洋媚外,仿佛外來的和尚都會念經?
隨便從老祖宗留下的隻言片語中,用心體會,努力鑽研,出來的作品要美味有美味,要逼格有逼格,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