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躲在東東他們看不見的地方很認真的看著他們練習,轉身時便看見了走向自己的李錦軍。
他感覺很窘迫的低著頭準備從李錦軍的身邊走過去,李錦軍卻伸手將他攔住了,「不跟我打個招唿嗎?」
「我又不認識你!」李朝的確沒有見過李錦軍。
「這倒是,那我們認識一下,我叫李錦軍,是東東和芳芳的舅舅。」李錦軍說。
李朝一愣,隨即眨了一下眼睛說:「你想怎麽樣?給他報仇啊?」
「你的意思是以前沒少欺負他們吧?」李錦軍問。
「東東跟你說的?」李朝問。
「他從來不和我們說他以前的事情,也沒有提起過你,不過我剛才看到你對他的態度,不太友好。」李錦軍書。
「哼,他有什麽了不起的?我為什麽要對他好?不就是被有錢的人家給收養了嗎?我都看到報導了,他現在被說成是私生子了!丟人現眼!」李朝冷哼著說。
「這麽說你還挺關注他的嗎?」李錦軍問。
「偶然看到的。」李朝低聲迴答。
「那你都告訴誰了?」李錦軍又問。
「我為什麽要告訴別人!又不關我的事!」李朝抬起頭看向李錦軍。
「你沒有說是因為你也想保護他吧?不管怎麽說,你們都是來自同一個孤兒院的孩子,也算是一家人,你可以欺負他,別人不行。」李錦軍說。
「啊?」李朝抬起頭,他倒是沒有想這麽多,隻是覺得不像讓別人知道。
「我也是孤兒,十歲被現在的父親收養的,我每年也都會迴去我小時候生活的孤兒院,為那裏的孩子做點事,雖然小時候我隻在孤兒院裏生活了很短的時間,但是我知道大家都很不容易,如果你們都彼此瞧不起,恐怕外麵更不會有人瞧得起你們了。」李錦軍說。
李朝抬頭看向李錦軍,然後又低下頭,沒說話,準備離開了,李錦軍將他叫住,「你也姓李,我也姓李,這麽有緣分,不如你認我做舅舅怎麽樣?」
「舅舅?」李朝迴頭,不可思議的說:「你也要收養我?」
「我工作經常出差,你跟著我反而更像個孤兒,你還留在這裏,不過我可以資助你,但是這是個秘密!」李錦軍過來壓低聲音說。
「誰都不能告訴?院長也不行?」李朝問。
「沒錯。」李錦軍迴答。
「那我能得到什麽呢?」李朝問。
李錦軍沒想到這個孩子這麽現實,沉思了一下說:「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隨時給我打電話,並且我會給你一個地址,有一個在國外的和你年紀差不多的孩子想要認識你。」
「啊?」李朝一下子就愣住了,這什麽意思?
「本來我打算以後有機會迴到我之前生活過的孤兒院找一個合適的孩子完成這個使命,不過現在看來你就是最合適的人,怎麽樣?覺不覺得很新奇,異國他鄉的朋友想不想認識一下?」李錦軍問。
「我英語不好!而且寫信這麽土的方法你確定他能收到嗎?」李朝感覺自己聽到了一個天方夜譚。
「當然,正因為是這種你們看似古老的方法才有意思不是嗎?」李錦軍說。
「為什麽是我?我覺得一點也沒意思?」李朝打算走了。
「你想好了哦!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同時也是你與眾不同的地方,不僅是在孤兒院,恐怕在你們整個學校裏也沒有一個和你一樣在國外有朋友的人了吧?」李錦軍說。
李朝停下了腳步,的確如此,這樣一聽倒是很酷了,而且因為是秘密,讓他覺得自己有種不一樣的感覺。
「你把地址給我,我有時間的時候會寫的!」李朝答應了。
「這個男孩叫艾文,其他的你們可以自己去了解。」李錦軍說完拍了拍李朝的肩膀,然後走了。
對於李錦軍來說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一邊是周宇晴的兒子,一邊是他雖然並不相識,但覺得十分有緣分的人。
這是一個秘密,是他們三個人之間的秘密,但願兩個孩子可以成為交心的朋友,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境遇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苦澀,艾文想要得到的就是李朝的自由,而李朝想要的恐怕就是艾文的幸福,可是對於他們來說又是內心的束縛,到底是幸福還是束縛恐怕也隻有他們隻可以判斷。
之前在周宇晴不知情的情況下,李錦軍曾經去探望過艾文,那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麵,李錦軍說是受艾文的母親周宇晴之託來看他,還給他帶了一些東西,結果當時就被艾文揭穿了,因為他母親從來不會做這種事。
後來的聊天中,李錦軍知道艾文不是不愛母親,隻是母親給他的愛太過沉重,讓他有太大的壓力,同時也會讓他感覺自己就是她的一個工具,學習的工具,為她爭臉的工具,總之他若是優秀的便是兒子,若是一無是處,恐怕連兒子也不是了。
李錦軍對他說了很多話,並且答應給他在國內找一個可以互相傾訴心事的同齡人作為朋友,方式就是寫信,當時艾文覺得很可笑,可是好在他答應了,或許那時候他覺得這一切不過就是一個有趣的笑話吧。
李錦軍不知道李朝會對艾文說些什麽,順其自然吧,他也不想管那麽多,找到東東和芳芳,將他們叫去了廚房,廚房裏已經添置很多做精良早飯所必需的炊具。
萬財還特意僱傭了兩個很不錯的早點師傅,以後每天他們都會為孤兒院的孩子們打造完美的早飯,午飯和晚飯。
並且每個孩子現在都有了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餐具,每個人都不同,讓他們自由選擇,並且都寫上了自己的名字,這樣就不會拿錯了。
但是萬財也提出了要求,希望他們以後可以珍惜糧食,吃多少就裝多少,不允許浪費,並且自己的餐具要自己清洗。
這也是為了培養孩子們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力,從小養成好習慣,不管生活條件發生了怎樣的改變,他們都不能忘記初心,自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不能忘了每一個關心自己的人,必須學會感恩和珍惜。
</br>
他感覺很窘迫的低著頭準備從李錦軍的身邊走過去,李錦軍卻伸手將他攔住了,「不跟我打個招唿嗎?」
「我又不認識你!」李朝的確沒有見過李錦軍。
「這倒是,那我們認識一下,我叫李錦軍,是東東和芳芳的舅舅。」李錦軍說。
李朝一愣,隨即眨了一下眼睛說:「你想怎麽樣?給他報仇啊?」
「你的意思是以前沒少欺負他們吧?」李錦軍問。
「東東跟你說的?」李朝問。
「他從來不和我們說他以前的事情,也沒有提起過你,不過我剛才看到你對他的態度,不太友好。」李錦軍書。
「哼,他有什麽了不起的?我為什麽要對他好?不就是被有錢的人家給收養了嗎?我都看到報導了,他現在被說成是私生子了!丟人現眼!」李朝冷哼著說。
「這麽說你還挺關注他的嗎?」李錦軍問。
「偶然看到的。」李朝低聲迴答。
「那你都告訴誰了?」李錦軍又問。
「我為什麽要告訴別人!又不關我的事!」李朝抬起頭看向李錦軍。
「你沒有說是因為你也想保護他吧?不管怎麽說,你們都是來自同一個孤兒院的孩子,也算是一家人,你可以欺負他,別人不行。」李錦軍說。
「啊?」李朝抬起頭,他倒是沒有想這麽多,隻是覺得不像讓別人知道。
「我也是孤兒,十歲被現在的父親收養的,我每年也都會迴去我小時候生活的孤兒院,為那裏的孩子做點事,雖然小時候我隻在孤兒院裏生活了很短的時間,但是我知道大家都很不容易,如果你們都彼此瞧不起,恐怕外麵更不會有人瞧得起你們了。」李錦軍說。
李朝抬頭看向李錦軍,然後又低下頭,沒說話,準備離開了,李錦軍將他叫住,「你也姓李,我也姓李,這麽有緣分,不如你認我做舅舅怎麽樣?」
「舅舅?」李朝迴頭,不可思議的說:「你也要收養我?」
「我工作經常出差,你跟著我反而更像個孤兒,你還留在這裏,不過我可以資助你,但是這是個秘密!」李錦軍過來壓低聲音說。
「誰都不能告訴?院長也不行?」李朝問。
「沒錯。」李錦軍迴答。
「那我能得到什麽呢?」李朝問。
李錦軍沒想到這個孩子這麽現實,沉思了一下說:「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隨時給我打電話,並且我會給你一個地址,有一個在國外的和你年紀差不多的孩子想要認識你。」
「啊?」李朝一下子就愣住了,這什麽意思?
「本來我打算以後有機會迴到我之前生活過的孤兒院找一個合適的孩子完成這個使命,不過現在看來你就是最合適的人,怎麽樣?覺不覺得很新奇,異國他鄉的朋友想不想認識一下?」李錦軍問。
「我英語不好!而且寫信這麽土的方法你確定他能收到嗎?」李朝感覺自己聽到了一個天方夜譚。
「當然,正因為是這種你們看似古老的方法才有意思不是嗎?」李錦軍說。
「為什麽是我?我覺得一點也沒意思?」李朝打算走了。
「你想好了哦!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同時也是你與眾不同的地方,不僅是在孤兒院,恐怕在你們整個學校裏也沒有一個和你一樣在國外有朋友的人了吧?」李錦軍說。
李朝停下了腳步,的確如此,這樣一聽倒是很酷了,而且因為是秘密,讓他覺得自己有種不一樣的感覺。
「你把地址給我,我有時間的時候會寫的!」李朝答應了。
「這個男孩叫艾文,其他的你們可以自己去了解。」李錦軍說完拍了拍李朝的肩膀,然後走了。
對於李錦軍來說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一邊是周宇晴的兒子,一邊是他雖然並不相識,但覺得十分有緣分的人。
這是一個秘密,是他們三個人之間的秘密,但願兩個孩子可以成為交心的朋友,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境遇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苦澀,艾文想要得到的就是李朝的自由,而李朝想要的恐怕就是艾文的幸福,可是對於他們來說又是內心的束縛,到底是幸福還是束縛恐怕也隻有他們隻可以判斷。
之前在周宇晴不知情的情況下,李錦軍曾經去探望過艾文,那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麵,李錦軍說是受艾文的母親周宇晴之託來看他,還給他帶了一些東西,結果當時就被艾文揭穿了,因為他母親從來不會做這種事。
後來的聊天中,李錦軍知道艾文不是不愛母親,隻是母親給他的愛太過沉重,讓他有太大的壓力,同時也會讓他感覺自己就是她的一個工具,學習的工具,為她爭臉的工具,總之他若是優秀的便是兒子,若是一無是處,恐怕連兒子也不是了。
李錦軍對他說了很多話,並且答應給他在國內找一個可以互相傾訴心事的同齡人作為朋友,方式就是寫信,當時艾文覺得很可笑,可是好在他答應了,或許那時候他覺得這一切不過就是一個有趣的笑話吧。
李錦軍不知道李朝會對艾文說些什麽,順其自然吧,他也不想管那麽多,找到東東和芳芳,將他們叫去了廚房,廚房裏已經添置很多做精良早飯所必需的炊具。
萬財還特意僱傭了兩個很不錯的早點師傅,以後每天他們都會為孤兒院的孩子們打造完美的早飯,午飯和晚飯。
並且每個孩子現在都有了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餐具,每個人都不同,讓他們自由選擇,並且都寫上了自己的名字,這樣就不會拿錯了。
但是萬財也提出了要求,希望他們以後可以珍惜糧食,吃多少就裝多少,不允許浪費,並且自己的餐具要自己清洗。
這也是為了培養孩子們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力,從小養成好習慣,不管生活條件發生了怎樣的改變,他們都不能忘記初心,自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不能忘了每一個關心自己的人,必須學會感恩和珍惜。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