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崔季明從家裏趕過去的時候,當真嚇得手都發涼,來人隻說棋院中有人放暗箭襲擊,沒說明白具體發生了什麽。舒窈比她慢了一步,坐著家中的馬車才趕到,提著裙子衝進棋院,就看著崔季明站在廊下,妙儀撲在她懷裏嚇得直哆嗦。
舒窈急急忙忙跑過去,把妙儀拽過來,捧著臉一陣摸索:“誰傷了你?你沒受傷?”
妙儀搖了搖頭:“熊裕哥哥幫我擋了。”
說著屋內正有人走出來,是坊內的郎中和幾位先生,熊裕已經穿上了外衣跟在了後頭。崔季明道:“傷勢如何?箭取出來了?你就是熊裕——季某替小妹謝過你。”
熊裕也是一愣,他顯然沒少聽過崔季明的事情,也知道當時崔季明出事後妙儀哭著迴家,就沒再迴棋院,被人送出長安避險。他也聽說過這位小將如今更名改姓,在朝堂上站在寒門官員那一邊……
隻是他沒想到妙儀口中那個身負神力無所不能的將軍,居然也並不健碩,個頭不過中等偏上,相貌一股子風流,看起來更像是個胡漢混血的紈絝。
他猛地迴神,苦笑道:“箭甚至沒有取下來,一脫衣服就扯掉了。是留了些血,但也隻是皮肉傷,紮進去不過半個指節深。”
崔季明皺眉:“箭矢能給我看一眼麽?”
她從郎中手中接過短箭,仔細看了一番。若說弩機本來力道就不強,長距離下能傷到的也隻有妙儀這樣的小女孩兒了。但箭頭好像有意打磨過,尖鉤被磕掉,銳利的地方全部都給磨鈍,就算是真的打在了妙儀身上,怕是也傷不了筋骨,隻能流點血——
崔季明沒說什麽,把箭矢拿給了舒窈,低聲道:“我本來以為是誰因為輸了妙儀而下毒手,還想著誰膽大包天敢招惹崔家了,不就是找死麽?但現在看來顯然不是這麽迴事兒。我覺得像是有人特意想把事情鬧大。”
舒窈兩隻手拈著沾血的短箭,緊皺眉頭,沉默半晌道:“我知道是為了什麽了。是有人看著聖人忙於春闈、軍演,元望又連宿幾日在宮內,若是再不提,唯一能讓棋院的事兒暴露的機會就沒了。”
當初她到棋院來,關上門威脅棋院司業,在場知道這件事兒的人不多。明明真傷了她事能鬧的更大,卻特意將箭頭磨平——
她甚至覺得,特意選擇了妙儀和熊裕對弈的這一天,就是確實想認罪的。
其實他完全可以到崔家來,將個中緣由告知舒窈,他或許是因為自身也在體製之中受到限製,或是認為通過舒窈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有徹底的改變。
舒窈拿起了箭矢,望了妙儀一眼,對崔季明說道:“這事兒你覺得會驚動聖人麽?我知道聖人一直很關注六弈和棋賽。”
崔季明跟別人討論起來身為聖人的殷胥,心裏總覺得有點別扭,道:“沒什麽他不知道的事兒。而且我覺得殷胥會管這件事兒的。”
舒窈歎氣:“我覺得這是有人求死也要把事情往上捅。你能先往宮裏傳一句麽,就說知道了兇手是誰,但此事兒先別叫大理寺來,沒必要鬧這麽大。”
崔季明就覺得這事兒有蹊蹺,舒窈提著裙擺,拿著箭矢朝內院而去。
妙儀:“阿姊,你要去哪裏!”
舒窈笑了笑:“你今日迴家吧,我去見個人。啊對,你是叫熊裕麽?傷勢如果不要緊的話,你跟著一同過來吧。”
妙儀畢竟到了待嫁年紀,崔季明畢竟在不知真相的群眾眼裏還是外男,她不好抱她,隻好讓妙儀拽著她衣袖,一路領她走出去,送她迴家:“你不要怕,往後棋賽不可能再出現這種事兒了。如今也是我的疏忽,若那人是在前排近距離射箭,若是箭頭是磨尖的,後果都沒法想象了。都沒受傷,就是好事。”
妙儀被她抱上馬車,她抓著崔季明的衣袖:“我見到了兆哥哥,他忽然從後麵衝出來,看見熊裕幫我擋了箭,鬆了口氣,頭都沒迴就去追那個拿□□的人了!”
崔季明想起當年,兆還小心的問過她妙儀的事情,在山東再見麵先提的也是見到了妙儀。他心思深沉,沒長大的時候還能隱隱表露些,現在都全壓在了心底不說。
她道:“以後也別到處叫哥哥了,你哥哥就隻有我一個!”
妙儀撅嘴:“你明明是長得像阿兄還沒有胸的阿姐。”
崔季明被她這童言無忌氣的捏了一把她臉頰:“好好在家中呆著吧,我要進宮一趟。”
妙儀總算是恢複了一點生氣:“你又要跟聖人睡在宮裏不迴來了麽?”
崔季明一噎:“……誰跟你講的這種亂七八糟的東西?”
妙儀歪頭:“我上次問阿姊說你進宮為什麽不迴來了。阿姊說的,說聖人一個人在宮裏太無趣了,讓你進宮去陪他睡覺啦。你什麽時候也迴來陪陪我啊。”
崔季明:“……等我迴來不撕了舒窈這小蹄子的嘴。她自己幹過什麽事兒,別以為我是瞎的,我隻是替她瞞著而已。快迴家吧,你個沒開竅的小丫頭。”
妙儀扁了扁嘴縮迴了馬車之中,崔季明翻身上馬,心道:今兒是去談正事兒的,不論他怎麽磨,今天也絕對不會留在宮內!
而另一邊,舒窈和丫鬟走在前頭,熊裕腳步頓頓的跟在後頭,竟看著崔舒窈走進他熟悉的地方。她直直走向了主屋,主屋的門被推開,四周光線毫無阻擋的映入屋內,熊裕就看著祖父跪坐在其中,舒窈微微斂了裙擺,站在門外道:“熊先生,你這做法太冒險,外頭會因為這件事兒掀起的波瀾太多了。妙儀要是知道您肯傷了她,該有多傷心?”
熊茂跪坐在原地,迴頭總覺得須發白了幾分,笑的卻輕鬆:“我知道她會傷心。可我每次看到我手下無數年輕的棋手,看著他們的努力和天賦,我也……傷心。我套在棋院的這套子內幾十年了,這些年難道就沒有想要改變的人麽?隻是上頭人的一眼,比我們下頭鬧的翻江倒海還有用。抱歉,自你那天說過之後,我一直在等,卻看著司業一臉輕鬆,聖人忘記了這件事。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否則最少就要再等到下一次六弈。”
熊裕站在原地,震驚的望向祖父。
舒窈歎氣:“上達聖聽有許多辦法,我們崔家或許會為了妙儀來助您,您選了個最直接的法子。”
熊茂笑了:“您都說或許。如你說的,我不懂因為此事而掀起的波瀾。前有你為了妙儀的資格可以拿這個來脅迫棋院,壓下不提,往後也可能有各種各樣的發展。我走不了彎路,也等不了一層層的上達,我甚至不能多說棋院內的一件事情。我也不想從我口中透露半點,隻想讓聖人別忘了曾經的懷疑,徹查棋院吧。”
**
殷胥是沒忘了棋院的事情,隻是在此之前會試放榜後,朝中還需要進行殿試。他忙的恨不得長出三個腦袋來想事兒。
殿試當日,七名女子穿著國子監生徒的交領深衣,帶小冠素妝入朝,引得不少人側目,但其座次都是和男子混雜的。他們按照早在五日前發布的座次位號進入殿門,禮部尚書與侍郎都需要在殿外進行再三的審核。
殷胥坐在皇位之上,親自監看考生答卷。
由於這樣大規模的殿試還是第一次,總有些紕漏。比如每個人的座位之間都有欄杆隔開,若對於分發到手中的題目有所不明白的,就可以隨時敲欄杆而起身請問,場麵總有點混亂。再加上桌案上沒有專門存放禦試題的位置,不少考生在考試途中不小心將禦試題弄髒等等。但是殷胥也算是有遠見,謄抄試題的時候要求鎖院封閉試題,殿試的試卷不但糊名甚至還要求重新由專人謄抄一遍,避免字體被認出,最大程度上的避免考生舞弊。
不論真的能做到多少,他至少想要像天下士子做出公平的姿態。
而後由詳定官帶著一批確定名次的官員仔細審閱試卷後,擬出一個大概的名次給聖人。這次的詳定官,地位最高的便是崔南邦,而後還有包括宋晏、蕭煙清在內的一批頗受聖人重視的文官。
事情就出在蕭煙清審閱試卷的過程中。
她發現了其中一段論策,十分眼熟。她幾乎過目不忘,似乎早在半年之前就在國子監任教女生徒時讀過這段話,她還以為是兩位進入殿試的國子監女生徒所寫下的,便沒有太在意,為了避嫌將這份論策又給了其餘幾位詳定官看。諸位都誇讚這段策論寫的實在是優秀,而且言語犀利直接,是聖人絕對會欣賞的那種。諸位就給這份試卷定了個頗高的名次,而後在拆糊名,正式記錄名次準備呈到禦前的時候,蕭煙清一看才發現——殿試上寫出這段策論的,根本就不是她的女生徒,而是她從來沒有聽過的一位馮姓考生。
她一時甚至以為自己記錯了,特意連夜趕迴國子監中尋找,在半年前的卷宗中找到了這段策論的原話。幾乎不差幾個字,這隻是當時班上女生徒的隨筆,她覺得不錯就留在院內,後頭還標注了時間和名姓——女冠緋玉。
蕭煙清記起了這是誰。半年多以前從叛軍之地來的女子,她先入了道觀,後來再來考得國子監。相貌甜美,言語卻潑辣,穿著道袍素麵朝天,卻好似有一種骨子裏壓不住的明豔。不過女冠之中風流之人相當多,很多女冠被人稱作女仙、仙子,都與士子和高官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這緋玉,正是裴六。
裴六不住在國子監,而是住在一處小道觀內。蕭煙清連忙讓人去問她,是否認識這個姓馮的男子。她說是認識,曾經在道觀內留過一段時間,不過印象不太深了,隻記得長相一般,瘦的沒二兩肉,一開始還覺得性子有趣,後來沒幾日就煩了,讓人把他趕出道觀了。
而此時這名次已經呈到了禦前,聖人要了幾人的試卷看看,對這個姓馮的卷宗沒什麽意見,還誇讚了幾句。若無這事兒,這姓馮的顯然就要成了新一甲探花——!
蕭煙清本來就是眼裏容不得沙子的人,更何況裴六也不是安生性子,萬一這姓馮的真成了探花,所做的策論流傳出去,裴六難道不會鬧個翻江倒海麽!這是第一場殿試,到時候收迴名額,就是聖人臉上蒙羞!
蕭煙清連忙帶著緋玉寫過的卷宗,和姓馮的考卷一起,呈到禦前。
殷胥打眼一看,臉色就變了。
國子監的卷宗都是按日期封了,不會亂動,而眼前的考卷和那份卷宗,在最中心的幾百字論策上,幾乎隻有用詞略有差別!
作者有話要說:
依然是先發再改錯字。昨天的還沒改完orz
崔季明從家裏趕過去的時候,當真嚇得手都發涼,來人隻說棋院中有人放暗箭襲擊,沒說明白具體發生了什麽。舒窈比她慢了一步,坐著家中的馬車才趕到,提著裙子衝進棋院,就看著崔季明站在廊下,妙儀撲在她懷裏嚇得直哆嗦。
舒窈急急忙忙跑過去,把妙儀拽過來,捧著臉一陣摸索:“誰傷了你?你沒受傷?”
妙儀搖了搖頭:“熊裕哥哥幫我擋了。”
說著屋內正有人走出來,是坊內的郎中和幾位先生,熊裕已經穿上了外衣跟在了後頭。崔季明道:“傷勢如何?箭取出來了?你就是熊裕——季某替小妹謝過你。”
熊裕也是一愣,他顯然沒少聽過崔季明的事情,也知道當時崔季明出事後妙儀哭著迴家,就沒再迴棋院,被人送出長安避險。他也聽說過這位小將如今更名改姓,在朝堂上站在寒門官員那一邊……
隻是他沒想到妙儀口中那個身負神力無所不能的將軍,居然也並不健碩,個頭不過中等偏上,相貌一股子風流,看起來更像是個胡漢混血的紈絝。
他猛地迴神,苦笑道:“箭甚至沒有取下來,一脫衣服就扯掉了。是留了些血,但也隻是皮肉傷,紮進去不過半個指節深。”
崔季明皺眉:“箭矢能給我看一眼麽?”
她從郎中手中接過短箭,仔細看了一番。若說弩機本來力道就不強,長距離下能傷到的也隻有妙儀這樣的小女孩兒了。但箭頭好像有意打磨過,尖鉤被磕掉,銳利的地方全部都給磨鈍,就算是真的打在了妙儀身上,怕是也傷不了筋骨,隻能流點血——
崔季明沒說什麽,把箭矢拿給了舒窈,低聲道:“我本來以為是誰因為輸了妙儀而下毒手,還想著誰膽大包天敢招惹崔家了,不就是找死麽?但現在看來顯然不是這麽迴事兒。我覺得像是有人特意想把事情鬧大。”
舒窈兩隻手拈著沾血的短箭,緊皺眉頭,沉默半晌道:“我知道是為了什麽了。是有人看著聖人忙於春闈、軍演,元望又連宿幾日在宮內,若是再不提,唯一能讓棋院的事兒暴露的機會就沒了。”
當初她到棋院來,關上門威脅棋院司業,在場知道這件事兒的人不多。明明真傷了她事能鬧的更大,卻特意將箭頭磨平——
她甚至覺得,特意選擇了妙儀和熊裕對弈的這一天,就是確實想認罪的。
其實他完全可以到崔家來,將個中緣由告知舒窈,他或許是因為自身也在體製之中受到限製,或是認為通過舒窈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有徹底的改變。
舒窈拿起了箭矢,望了妙儀一眼,對崔季明說道:“這事兒你覺得會驚動聖人麽?我知道聖人一直很關注六弈和棋賽。”
崔季明跟別人討論起來身為聖人的殷胥,心裏總覺得有點別扭,道:“沒什麽他不知道的事兒。而且我覺得殷胥會管這件事兒的。”
舒窈歎氣:“我覺得這是有人求死也要把事情往上捅。你能先往宮裏傳一句麽,就說知道了兇手是誰,但此事兒先別叫大理寺來,沒必要鬧這麽大。”
崔季明就覺得這事兒有蹊蹺,舒窈提著裙擺,拿著箭矢朝內院而去。
妙儀:“阿姊,你要去哪裏!”
舒窈笑了笑:“你今日迴家吧,我去見個人。啊對,你是叫熊裕麽?傷勢如果不要緊的話,你跟著一同過來吧。”
妙儀畢竟到了待嫁年紀,崔季明畢竟在不知真相的群眾眼裏還是外男,她不好抱她,隻好讓妙儀拽著她衣袖,一路領她走出去,送她迴家:“你不要怕,往後棋賽不可能再出現這種事兒了。如今也是我的疏忽,若那人是在前排近距離射箭,若是箭頭是磨尖的,後果都沒法想象了。都沒受傷,就是好事。”
妙儀被她抱上馬車,她抓著崔季明的衣袖:“我見到了兆哥哥,他忽然從後麵衝出來,看見熊裕幫我擋了箭,鬆了口氣,頭都沒迴就去追那個拿□□的人了!”
崔季明想起當年,兆還小心的問過她妙儀的事情,在山東再見麵先提的也是見到了妙儀。他心思深沉,沒長大的時候還能隱隱表露些,現在都全壓在了心底不說。
她道:“以後也別到處叫哥哥了,你哥哥就隻有我一個!”
妙儀撅嘴:“你明明是長得像阿兄還沒有胸的阿姐。”
崔季明被她這童言無忌氣的捏了一把她臉頰:“好好在家中呆著吧,我要進宮一趟。”
妙儀總算是恢複了一點生氣:“你又要跟聖人睡在宮裏不迴來了麽?”
崔季明一噎:“……誰跟你講的這種亂七八糟的東西?”
妙儀歪頭:“我上次問阿姊說你進宮為什麽不迴來了。阿姊說的,說聖人一個人在宮裏太無趣了,讓你進宮去陪他睡覺啦。你什麽時候也迴來陪陪我啊。”
崔季明:“……等我迴來不撕了舒窈這小蹄子的嘴。她自己幹過什麽事兒,別以為我是瞎的,我隻是替她瞞著而已。快迴家吧,你個沒開竅的小丫頭。”
妙儀扁了扁嘴縮迴了馬車之中,崔季明翻身上馬,心道:今兒是去談正事兒的,不論他怎麽磨,今天也絕對不會留在宮內!
而另一邊,舒窈和丫鬟走在前頭,熊裕腳步頓頓的跟在後頭,竟看著崔舒窈走進他熟悉的地方。她直直走向了主屋,主屋的門被推開,四周光線毫無阻擋的映入屋內,熊裕就看著祖父跪坐在其中,舒窈微微斂了裙擺,站在門外道:“熊先生,你這做法太冒險,外頭會因為這件事兒掀起的波瀾太多了。妙儀要是知道您肯傷了她,該有多傷心?”
熊茂跪坐在原地,迴頭總覺得須發白了幾分,笑的卻輕鬆:“我知道她會傷心。可我每次看到我手下無數年輕的棋手,看著他們的努力和天賦,我也……傷心。我套在棋院的這套子內幾十年了,這些年難道就沒有想要改變的人麽?隻是上頭人的一眼,比我們下頭鬧的翻江倒海還有用。抱歉,自你那天說過之後,我一直在等,卻看著司業一臉輕鬆,聖人忘記了這件事。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否則最少就要再等到下一次六弈。”
熊裕站在原地,震驚的望向祖父。
舒窈歎氣:“上達聖聽有許多辦法,我們崔家或許會為了妙儀來助您,您選了個最直接的法子。”
熊茂笑了:“您都說或許。如你說的,我不懂因為此事而掀起的波瀾。前有你為了妙儀的資格可以拿這個來脅迫棋院,壓下不提,往後也可能有各種各樣的發展。我走不了彎路,也等不了一層層的上達,我甚至不能多說棋院內的一件事情。我也不想從我口中透露半點,隻想讓聖人別忘了曾經的懷疑,徹查棋院吧。”
**
殷胥是沒忘了棋院的事情,隻是在此之前會試放榜後,朝中還需要進行殿試。他忙的恨不得長出三個腦袋來想事兒。
殿試當日,七名女子穿著國子監生徒的交領深衣,帶小冠素妝入朝,引得不少人側目,但其座次都是和男子混雜的。他們按照早在五日前發布的座次位號進入殿門,禮部尚書與侍郎都需要在殿外進行再三的審核。
殷胥坐在皇位之上,親自監看考生答卷。
由於這樣大規模的殿試還是第一次,總有些紕漏。比如每個人的座位之間都有欄杆隔開,若對於分發到手中的題目有所不明白的,就可以隨時敲欄杆而起身請問,場麵總有點混亂。再加上桌案上沒有專門存放禦試題的位置,不少考生在考試途中不小心將禦試題弄髒等等。但是殷胥也算是有遠見,謄抄試題的時候要求鎖院封閉試題,殿試的試卷不但糊名甚至還要求重新由專人謄抄一遍,避免字體被認出,最大程度上的避免考生舞弊。
不論真的能做到多少,他至少想要像天下士子做出公平的姿態。
而後由詳定官帶著一批確定名次的官員仔細審閱試卷後,擬出一個大概的名次給聖人。這次的詳定官,地位最高的便是崔南邦,而後還有包括宋晏、蕭煙清在內的一批頗受聖人重視的文官。
事情就出在蕭煙清審閱試卷的過程中。
她發現了其中一段論策,十分眼熟。她幾乎過目不忘,似乎早在半年之前就在國子監任教女生徒時讀過這段話,她還以為是兩位進入殿試的國子監女生徒所寫下的,便沒有太在意,為了避嫌將這份論策又給了其餘幾位詳定官看。諸位都誇讚這段策論寫的實在是優秀,而且言語犀利直接,是聖人絕對會欣賞的那種。諸位就給這份試卷定了個頗高的名次,而後在拆糊名,正式記錄名次準備呈到禦前的時候,蕭煙清一看才發現——殿試上寫出這段策論的,根本就不是她的女生徒,而是她從來沒有聽過的一位馮姓考生。
她一時甚至以為自己記錯了,特意連夜趕迴國子監中尋找,在半年前的卷宗中找到了這段策論的原話。幾乎不差幾個字,這隻是當時班上女生徒的隨筆,她覺得不錯就留在院內,後頭還標注了時間和名姓——女冠緋玉。
蕭煙清記起了這是誰。半年多以前從叛軍之地來的女子,她先入了道觀,後來再來考得國子監。相貌甜美,言語卻潑辣,穿著道袍素麵朝天,卻好似有一種骨子裏壓不住的明豔。不過女冠之中風流之人相當多,很多女冠被人稱作女仙、仙子,都與士子和高官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這緋玉,正是裴六。
裴六不住在國子監,而是住在一處小道觀內。蕭煙清連忙讓人去問她,是否認識這個姓馮的男子。她說是認識,曾經在道觀內留過一段時間,不過印象不太深了,隻記得長相一般,瘦的沒二兩肉,一開始還覺得性子有趣,後來沒幾日就煩了,讓人把他趕出道觀了。
而此時這名次已經呈到了禦前,聖人要了幾人的試卷看看,對這個姓馮的卷宗沒什麽意見,還誇讚了幾句。若無這事兒,這姓馮的顯然就要成了新一甲探花——!
蕭煙清本來就是眼裏容不得沙子的人,更何況裴六也不是安生性子,萬一這姓馮的真成了探花,所做的策論流傳出去,裴六難道不會鬧個翻江倒海麽!這是第一場殿試,到時候收迴名額,就是聖人臉上蒙羞!
蕭煙清連忙帶著緋玉寫過的卷宗,和姓馮的考卷一起,呈到禦前。
殷胥打眼一看,臉色就變了。
國子監的卷宗都是按日期封了,不會亂動,而眼前的考卷和那份卷宗,在最中心的幾百字論策上,幾乎隻有用詞略有差別!
作者有話要說:
依然是先發再改錯字。昨天的還沒改完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