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崔季明入譜牒的時候並沒有來本家,這是她第一次踏入本家,看著他們對外的態度,崔季明忽然覺得崔式明知她是女兒身,還甚至讓她上了族譜,這行為多麽大膽啊。。しwxs
清河本家住的人太多了,不比建康的崔府富貴宏偉,大多數東西都是半舊的,院落內的廊柱很多地方都掉了漆,隻在形製上還看得出當年的富麗堂皇。
崔季明一身暗紅色的側翻領長衣,外頭披著黑色外衣,背著手,就在趾高氣昂的下人的帶領下進了院子。他們還總覺得她是劉姥姥進大觀園,四處的房屋、影壁都有過不少前朝前代清河崔姓名士寫下的詩句。崔季明掃過去,不單有像崔浩、崔鴻這種顯赫一時的名人,還有長安房的祖上崔挺、以及她的祖父崔翕……
她背著手,慢悠悠的繞過影壁,忽然開口道:“聽聞翕公死在了桐廬。”
那下人說是下人,看起來更像是建康老宅的管家那種位置,他迴過頭來,昏暗中怒目而視:“如今亂世,翕公被奸人所害。”
崔季明背著手笑道:“我倒是聽聞翕公曾經在‘河朔藩鎮’之中頗有勢力,他與鄭家又交好,我以為清河本家好歹也跟我們算在一條船上。”
下人聽她說這些,不敢迴言,將崔季明領了進去。
崔季明穿過了木製的長廊,在昏暗的燈光下從袖中拿出一塊軟巾,偷偷將衣領中小瓶內的液體倒進軟巾之中,擦了擦脖頸和耳後,看著刺青的深青色沾在了軟巾上,這才收迴袖中。
她想拉攏清河本家,畢竟清河在河朔地區的人脈很可怕。然而麵對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族,她在對方眼裏看起來不過是隨時可能會被別人滅了的地頭蛇,她能拿出什麽好談麽?
崔季明如今隻知道,季姓這個身份忽悠趙弘敬時不管用,對付崔家卻至少是個敲門磚。
她穿過長廊,下人拉開橫隔紙門,幾個小童打起竹簾請她進入,崔季明往內走了幾步,一個錦衣老者坐在矮木桌後,對著崔季明,不過微微一頷首。
崔季明叉手行了個禮,扒拉出她塵封多年的世家子那層皮穿戴在身上,微微一笑,用正音道:“魏軍主將季子介見過崔公,不知公是……”
那老者抬了抬眼皮,道:“你不必知道。不讓你進府,你便要燒了這清河,若不是清河經曆這一兩年戰亂私兵不足,怎能讓你為所欲為。清河也換過三四位主將,恆冀也曾經打下過這裏,敢把火燒到西柵門外的,你是獨一個。”
崔季明沒有答話,自顧自介紹道:“在下乃是趙煚後人改的季姓,出身河北。”
老者冷笑:“什麽時候趙煚後人都是可以拿來在崔家麵前現眼的身份了,莫不是娶了裴家女便覺得自個兒要登了天?裴家也是落魄,如今為求謀生,肯將女兒嫁予鄉野雜兵。”
崔季明沒多說。
在五姓眼中,裴家、薛家這樣看起來關中大族的世家,實際也不過是二流。甚至崔家都不屑與薛、裴這樣的家世通婚。
隻是她的正音實在是太字正腔圓,行禮有極為有度,那老者倒是態度緩和了不少,道:“進來喝杯酒,便走吧。崔家不與你們同謀,卻也不阻礙你們做事。”
崔季明跪坐在桌前,拿著酒盞,自斟一杯,晃了晃道:“公既然出麵來對付我,便不會是家中太重要的人物。話雖失禮,但我不會貿然來清河本家,還望崔公下去傳話,我要見清河小房的宗主。”
那老者冷笑,崔季明往前探了探身子,輕聲道:“季某派人將文書遞向洛陽,以起義軍之名,向京師告捷。”
老者冷笑凝在了麵上,側頭驟驚,瞪向崔季明。
崔季明這才推了推,笑道:“叛軍橫行,州府已無。去年製科聽聞清河上百士子無一能獲得製科名額。明年春闈,常科改製,可若是還困在清河,多年無人能入官場,單憑著在叛軍之地的個把官職,清河還能榮昌幾年?我隻是聽說,如今在北的博陵崔家,因博陵被征做滄定軍主城,幾次動亂再加上滄定軍的搜刮屠戮,已經毀的差不多了。”
崔季明看著眼前的老者麵色微變,抬袖扶案而起,道:“……你等會。”
他轉身而去,從另一側門而出,一群下人擁上,他與旁人有些著急的說著什麽,幾個人點頭快步跑走。清河本宅很素也很大氣,離開地麵兩尺的木廊下燃著燈籠,四周的樹木山石卻因為黑夜而看不清,映的樓閣迴廊好似黑色海麵上的仙台。
崔季明等了好一會兒,才見著一群隨從從遠處連接著竹橋的長廊而來,其中好似擁著一個年輕男子。待人繞過幾道門廊,進入屋內,崔季明才看清。
說是年輕,其實也三十多歲,或許比她阿耶小幾歲,但年輕的是氣度和神態。
那男子拱手行士子禮:“某乃是清河小房宗主崔鵬昉。”
崔季明愣了一下,她以為宗主都會是崔夜用那樣的老頭子——
崔鵬昉的氣度與崔南邦的散漫隨意、崔式的圓滑不露都不太像,他好似是崔家清河養出的樣本,謙遜內斂,溫和善聽,穿著單色的布裳,拱手道:“宗主一項都是管家中雜事的,隻有能人兼任宗主,卻無宗主能成名臣。還望季將軍海涵,隻是從未想過那位半年不到占下河朔的季將軍,如此年輕。您有……弱冠?”
崔季明已十九,此時腆著臉道:“弱冠一年有餘。”
崔鵬昉點頭,坐在了對麵,叫人撤下酒煮茶湯來,兩手交握,看向崔季明,輕聲道:“季將軍是想歸順朝廷?”
崔季明這會兒繞開話了:“當年山東、河朔大亂起,是為了什麽,您也很清楚。我也算是讀過書,扯上過某些關係,公與我心知肚明,當年跟隨永王起兵的目的。如今朝廷控淮水附近,山東一直不能與南方連通,不太可能成了。就算成大業也不是我們成,而是如今膽大包天的恆冀、滄定兩軍成。”
她這會兒顯然是在隱喻當年行歸於周的行動,崔鵬昉垂了垂眼。行歸於周並沒有扯上過季家,眼前的少年連當初的事兒都知曉,顯然絕不是一般人。
崔季明道:“公顯然清楚,崔家長安房是為何倒。清河作為本家,一直是立在中央不願與任何一方合流同汙。但是如今的境況,可還容得下清河這樣緊閉大門屹立不倒。今日我用千人能敲開崔家的大門,來日若恆冀勢強,就能用萬人踏平清河的庭院。”
“這局已經亂成如此,自立不成,除了歸順朝廷還有的選麽?”崔季明看著茶湯上繚繞的白煙道:“顯然不是我一個人會考慮歸順朝廷。隻是今天起,六鎮成了五鎮,滑州衛州已在我手。北邊兩軍野心勃勃要打,他們不到頭破血流不會歸順朝廷;南邊兩姓是當年永王之亂主謀,朝廷不會輕易饒了他們,他們不會主動選擇歸順。而既然除了被滅、就隻有歸順一條路可走,我作為第一個邁出這一步的人,可是會要讓我自己的利益最大。”
崔鵬昉這才抬眼,眼中微微掠過一絲光:“你要如今就配合朝廷?”
崔季明笑:“您應該能想到若是能成,我能得到什麽?”
崔鵬昉眯眼:“若山東河朔幾藩鎮消失,朝廷必定不會再立節度使,你不會比現在權力更大。”
崔季明飲茶大笑:“當個朝廷眼中釘的節度使,以朝廷如此強硬的態度,我能獨活多少年?而入朝,最少是個金吾大將軍,再兼任個管內觀察處置?我的兵不會少太多,還能高枕無憂,前程坦蕩,名聲好聽,當不成個衛青,也好歹能做半個冉閔吧。”
崔鵬昉正襟危坐:“你直接與朝堂通信即可,何須來找清河崔家。”
崔季明輕笑,扯淡扯得風輕雲淡:“一、我覺得我出身不夠,往後上了朝堂進路未必好。娶裴家女不夠,做清河小房的合作者,往後能好走很多。二、我要對恆冀、滄定出手,但勢力仍然薄弱,清河在河朔附近根基有多深,我不必說您也清楚。如今需繕甲兵,耕且戰,我手中隻有武將而無能臣,盼公能也出一份力。”
崔鵬昉:“冒這種險不是清河本家的作風。更何況你若與朝廷翻臉,我等便跟著受了連累,往後多少年未必再能有人入仕。”
崔季明笑:“萬事都有風險,我出的是身家性命,您賭得是家族興旺。不過咱們也都算是無路可走,不上這道,我身家性命遲早不保,您的家族興旺就要到頭。送往朝廷的信,分三路而行,如今至洛陽不遠,再晚不過幾日便能送到建元皇帝手裏。隻是我勢力不足,不可過早暴露,成為五鎮中的眾矢之的。”
崔鵬昉想了想,忽然轉頭對身邊人道:“拿地圖來。”
旁邊幾個下人快步跑開,崔季明已經有幾年沒聽過這種快速而幾乎無聲的腳步了,這都是世家下人的必修活。旁邊又有童子換了新茶湯,茶湯不算太燙,剛可入口,崔季明抿了一口,看向了崔鵬昉攤開的地圖。
雖然這張簡單的卷軸地圖上還是六鎮,但已經是半個月前的更新度。清河本家看著大門合攏,卻不是在這裏等死。
崔鵬昉:“這一段都在魏軍手中?隻是我聽聞你的水軍,不過十幾艘搶來的大船可作戰,更多的都是小船?”
崔季明手指劃過黃河經過洛陽後向東的這一段上遊,道:“對,五鎮境內黃河三分之二的流段都捏在我手裏。滄定軍在我下遊,我就是在這兒撒尿他都要無奈接著。鄭家在對岸,但靠近黃河的大城隻有濮州一座。裴軍靠近的是濟水,濟水源頭都在山東境內,這條河對他們來說根本沒法通向外部。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位置,我才敢謀此大業。”
崔鵬昉沉思了片刻:“聽聞朝廷在太原、幽州各有駐兵,實力不弱。若恆冀、滄定攻打這兩座城,你認為他們多久能打下?”
崔季明道:“我認為他們打不下。本來太原與幽州都是城池極為堅固的幾百年重鎮,年年修複城牆,三十萬兵全押上能吞下一個城。然而,恆冀滄定沒有這種勇氣。他們糧草軍餉不足,攻城是為了補給,他們不敢太豁出命去,怕沒攻下城來先耗空自己。”
崔鵬昉點頭:“我也是這麽認為的。但他們還是會打周邊的州縣,打完了,估計就要朝你來了。”
崔季明笑:“我知曉,所以我這不是來清河修城了麽。此刻就讓我稱您為先生罷。先生顯然心裏也有想法,而我也有計謀。隻是消息不夠細,形勢還不夠準。我幾日還不會離開清河,您也別再讓我火燒連營似的來敲門。此事可商議,後頭有更多事要商議。”
桌對麵,崔鵬昉兩手撐在地圖上,緩緩道:“你來的太巧了。當然剛弱冠能有如此才能,是你如今占領河朔的主要理由。但你攻下的城池、出現的時間等等,都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長久謀劃的。歸順朝廷的事情,你絕不是最近才考慮。你是何人之子或之徒出世的麽?有高人指點你?還是你背後有人早早揣著一統的心思?”
崔季明看著話已經說的差不多,清河小房顯然是不會再坐以待斃了,她輕笑道:“指點我的高人早已不在。想繼承那人幾十年的忠魂,迴過頭來才發現我不過是學了些皮毛。您不必多想,路是我一人走出來的。”
她說罷,點頭行禮,朝外走去。
崔鵬昉看著地圖上崔季明所擁有的藩鎮疆域,越想越覺得心驚。
為何幾鎮共同爭奪的地方,短短半年,就讓他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野將打下來了?單他不打濮州,不吞鄆州、德州,而非要北上打相州、貝州,就足夠看出她行事的計劃性。
不是那種打仗如何並軍突襲的計劃性,而是對於自己每一步怎麽走,怎麽養兵,如何不跨黃河而保障不被鄭裴兩家圍攻,又如何保證自己藩鎮的疆域不會因為貪婪而過於狹長,如何才能將每一步都走穩——她都有仔細考慮。
她步步為營,河朔一帶的形勢,不是因為哪裏好打容易打她才打下哪裏的。而是因為哪裏要打,哪裏必須打,她才出手。
崔鵬昉猛地抬起頭來,那位年輕的季將軍的身影已經消失在影壁之後。
身邊小童撤掉崔季明剛用過的杯盞,剛剛的錦衣老者和其他幾個崔家男子都從側間走了出來,沉默地站在兩邊。
崔鵬昉鬆手,頓坐於地,歎:“……清河自詡天下名流,這一代,為何沒能出過像他這樣的少年郎。若是能有這樣一個崔家子,清河或許也不至於是今天。”
崔季明走出大門,她的近千士兵在門外沉默有序的等待著她的歸來,崔季明翻身上馬。
縱然當年救助她的崔家旁支後來反咬一口,縱然長房與二房選擇不同落得如此差別,她也想過世家內“團結”二字。不論旁人如何,如今也算是她盡力能給清河本家指一條路。
兩百年前祖上崔挺年幼居喪,清河小房撫育他長大,又推舉他為秀才,使他官路亨通,一時顯赫。
兩百年後,她雖有私心,也算是還了這個情吧。
作者有話要說:好像今天評論就過兩萬了,那明天更肥一點吧~感謝大家的支持呀!
小劇場:
殷胥:桶爺說咱倆很快就能見麵了!
崔三:她說那屁話你也信?她的很快,指不定就是文中一年。
殷胥:我不信!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在魏州左擁右抱的日子過得很爽,不願意見我!現在一個手還能數得過來?當年就是,臨走的時候你都對我一點都不熱情。
崔三:我還不熱情?你想讓我怎麽熱情啊,每天爬床麽?
殷胥:你根本就不懂——要是沒見過沒嚐過也就罷了,吃到一半,吊我幾年,太過分了。
崔三:.......你這不能怪我,隻怪桶爺人太渣。
捅爺:我這不是想給你幾年時間讓你變的鬼畜強大起來麽,最好冷麵無情,霸道無愛,見到崔某人直接撕了衣服摁到台階上強了,再來一句"女人你讓我等的好苦"。結果誰能料到你會變成深閨怨婦啊......
崔季明入譜牒的時候並沒有來本家,這是她第一次踏入本家,看著他們對外的態度,崔季明忽然覺得崔式明知她是女兒身,還甚至讓她上了族譜,這行為多麽大膽啊。。しwxs
清河本家住的人太多了,不比建康的崔府富貴宏偉,大多數東西都是半舊的,院落內的廊柱很多地方都掉了漆,隻在形製上還看得出當年的富麗堂皇。
崔季明一身暗紅色的側翻領長衣,外頭披著黑色外衣,背著手,就在趾高氣昂的下人的帶領下進了院子。他們還總覺得她是劉姥姥進大觀園,四處的房屋、影壁都有過不少前朝前代清河崔姓名士寫下的詩句。崔季明掃過去,不單有像崔浩、崔鴻這種顯赫一時的名人,還有長安房的祖上崔挺、以及她的祖父崔翕……
她背著手,慢悠悠的繞過影壁,忽然開口道:“聽聞翕公死在了桐廬。”
那下人說是下人,看起來更像是建康老宅的管家那種位置,他迴過頭來,昏暗中怒目而視:“如今亂世,翕公被奸人所害。”
崔季明背著手笑道:“我倒是聽聞翕公曾經在‘河朔藩鎮’之中頗有勢力,他與鄭家又交好,我以為清河本家好歹也跟我們算在一條船上。”
下人聽她說這些,不敢迴言,將崔季明領了進去。
崔季明穿過了木製的長廊,在昏暗的燈光下從袖中拿出一塊軟巾,偷偷將衣領中小瓶內的液體倒進軟巾之中,擦了擦脖頸和耳後,看著刺青的深青色沾在了軟巾上,這才收迴袖中。
她想拉攏清河本家,畢竟清河在河朔地區的人脈很可怕。然而麵對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族,她在對方眼裏看起來不過是隨時可能會被別人滅了的地頭蛇,她能拿出什麽好談麽?
崔季明如今隻知道,季姓這個身份忽悠趙弘敬時不管用,對付崔家卻至少是個敲門磚。
她穿過長廊,下人拉開橫隔紙門,幾個小童打起竹簾請她進入,崔季明往內走了幾步,一個錦衣老者坐在矮木桌後,對著崔季明,不過微微一頷首。
崔季明叉手行了個禮,扒拉出她塵封多年的世家子那層皮穿戴在身上,微微一笑,用正音道:“魏軍主將季子介見過崔公,不知公是……”
那老者抬了抬眼皮,道:“你不必知道。不讓你進府,你便要燒了這清河,若不是清河經曆這一兩年戰亂私兵不足,怎能讓你為所欲為。清河也換過三四位主將,恆冀也曾經打下過這裏,敢把火燒到西柵門外的,你是獨一個。”
崔季明沒有答話,自顧自介紹道:“在下乃是趙煚後人改的季姓,出身河北。”
老者冷笑:“什麽時候趙煚後人都是可以拿來在崔家麵前現眼的身份了,莫不是娶了裴家女便覺得自個兒要登了天?裴家也是落魄,如今為求謀生,肯將女兒嫁予鄉野雜兵。”
崔季明沒多說。
在五姓眼中,裴家、薛家這樣看起來關中大族的世家,實際也不過是二流。甚至崔家都不屑與薛、裴這樣的家世通婚。
隻是她的正音實在是太字正腔圓,行禮有極為有度,那老者倒是態度緩和了不少,道:“進來喝杯酒,便走吧。崔家不與你們同謀,卻也不阻礙你們做事。”
崔季明跪坐在桌前,拿著酒盞,自斟一杯,晃了晃道:“公既然出麵來對付我,便不會是家中太重要的人物。話雖失禮,但我不會貿然來清河本家,還望崔公下去傳話,我要見清河小房的宗主。”
那老者冷笑,崔季明往前探了探身子,輕聲道:“季某派人將文書遞向洛陽,以起義軍之名,向京師告捷。”
老者冷笑凝在了麵上,側頭驟驚,瞪向崔季明。
崔季明這才推了推,笑道:“叛軍橫行,州府已無。去年製科聽聞清河上百士子無一能獲得製科名額。明年春闈,常科改製,可若是還困在清河,多年無人能入官場,單憑著在叛軍之地的個把官職,清河還能榮昌幾年?我隻是聽說,如今在北的博陵崔家,因博陵被征做滄定軍主城,幾次動亂再加上滄定軍的搜刮屠戮,已經毀的差不多了。”
崔季明看著眼前的老者麵色微變,抬袖扶案而起,道:“……你等會。”
他轉身而去,從另一側門而出,一群下人擁上,他與旁人有些著急的說著什麽,幾個人點頭快步跑走。清河本宅很素也很大氣,離開地麵兩尺的木廊下燃著燈籠,四周的樹木山石卻因為黑夜而看不清,映的樓閣迴廊好似黑色海麵上的仙台。
崔季明等了好一會兒,才見著一群隨從從遠處連接著竹橋的長廊而來,其中好似擁著一個年輕男子。待人繞過幾道門廊,進入屋內,崔季明才看清。
說是年輕,其實也三十多歲,或許比她阿耶小幾歲,但年輕的是氣度和神態。
那男子拱手行士子禮:“某乃是清河小房宗主崔鵬昉。”
崔季明愣了一下,她以為宗主都會是崔夜用那樣的老頭子——
崔鵬昉的氣度與崔南邦的散漫隨意、崔式的圓滑不露都不太像,他好似是崔家清河養出的樣本,謙遜內斂,溫和善聽,穿著單色的布裳,拱手道:“宗主一項都是管家中雜事的,隻有能人兼任宗主,卻無宗主能成名臣。還望季將軍海涵,隻是從未想過那位半年不到占下河朔的季將軍,如此年輕。您有……弱冠?”
崔季明已十九,此時腆著臉道:“弱冠一年有餘。”
崔鵬昉點頭,坐在了對麵,叫人撤下酒煮茶湯來,兩手交握,看向崔季明,輕聲道:“季將軍是想歸順朝廷?”
崔季明這會兒繞開話了:“當年山東、河朔大亂起,是為了什麽,您也很清楚。我也算是讀過書,扯上過某些關係,公與我心知肚明,當年跟隨永王起兵的目的。如今朝廷控淮水附近,山東一直不能與南方連通,不太可能成了。就算成大業也不是我們成,而是如今膽大包天的恆冀、滄定兩軍成。”
她這會兒顯然是在隱喻當年行歸於周的行動,崔鵬昉垂了垂眼。行歸於周並沒有扯上過季家,眼前的少年連當初的事兒都知曉,顯然絕不是一般人。
崔季明道:“公顯然清楚,崔家長安房是為何倒。清河作為本家,一直是立在中央不願與任何一方合流同汙。但是如今的境況,可還容得下清河這樣緊閉大門屹立不倒。今日我用千人能敲開崔家的大門,來日若恆冀勢強,就能用萬人踏平清河的庭院。”
“這局已經亂成如此,自立不成,除了歸順朝廷還有的選麽?”崔季明看著茶湯上繚繞的白煙道:“顯然不是我一個人會考慮歸順朝廷。隻是今天起,六鎮成了五鎮,滑州衛州已在我手。北邊兩軍野心勃勃要打,他們不到頭破血流不會歸順朝廷;南邊兩姓是當年永王之亂主謀,朝廷不會輕易饒了他們,他們不會主動選擇歸順。而既然除了被滅、就隻有歸順一條路可走,我作為第一個邁出這一步的人,可是會要讓我自己的利益最大。”
崔鵬昉這才抬眼,眼中微微掠過一絲光:“你要如今就配合朝廷?”
崔季明笑:“您應該能想到若是能成,我能得到什麽?”
崔鵬昉眯眼:“若山東河朔幾藩鎮消失,朝廷必定不會再立節度使,你不會比現在權力更大。”
崔季明飲茶大笑:“當個朝廷眼中釘的節度使,以朝廷如此強硬的態度,我能獨活多少年?而入朝,最少是個金吾大將軍,再兼任個管內觀察處置?我的兵不會少太多,還能高枕無憂,前程坦蕩,名聲好聽,當不成個衛青,也好歹能做半個冉閔吧。”
崔鵬昉正襟危坐:“你直接與朝堂通信即可,何須來找清河崔家。”
崔季明輕笑,扯淡扯得風輕雲淡:“一、我覺得我出身不夠,往後上了朝堂進路未必好。娶裴家女不夠,做清河小房的合作者,往後能好走很多。二、我要對恆冀、滄定出手,但勢力仍然薄弱,清河在河朔附近根基有多深,我不必說您也清楚。如今需繕甲兵,耕且戰,我手中隻有武將而無能臣,盼公能也出一份力。”
崔鵬昉:“冒這種險不是清河本家的作風。更何況你若與朝廷翻臉,我等便跟著受了連累,往後多少年未必再能有人入仕。”
崔季明笑:“萬事都有風險,我出的是身家性命,您賭得是家族興旺。不過咱們也都算是無路可走,不上這道,我身家性命遲早不保,您的家族興旺就要到頭。送往朝廷的信,分三路而行,如今至洛陽不遠,再晚不過幾日便能送到建元皇帝手裏。隻是我勢力不足,不可過早暴露,成為五鎮中的眾矢之的。”
崔鵬昉想了想,忽然轉頭對身邊人道:“拿地圖來。”
旁邊幾個下人快步跑開,崔季明已經有幾年沒聽過這種快速而幾乎無聲的腳步了,這都是世家下人的必修活。旁邊又有童子換了新茶湯,茶湯不算太燙,剛可入口,崔季明抿了一口,看向了崔鵬昉攤開的地圖。
雖然這張簡單的卷軸地圖上還是六鎮,但已經是半個月前的更新度。清河本家看著大門合攏,卻不是在這裏等死。
崔鵬昉:“這一段都在魏軍手中?隻是我聽聞你的水軍,不過十幾艘搶來的大船可作戰,更多的都是小船?”
崔季明手指劃過黃河經過洛陽後向東的這一段上遊,道:“對,五鎮境內黃河三分之二的流段都捏在我手裏。滄定軍在我下遊,我就是在這兒撒尿他都要無奈接著。鄭家在對岸,但靠近黃河的大城隻有濮州一座。裴軍靠近的是濟水,濟水源頭都在山東境內,這條河對他們來說根本沒法通向外部。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位置,我才敢謀此大業。”
崔鵬昉沉思了片刻:“聽聞朝廷在太原、幽州各有駐兵,實力不弱。若恆冀、滄定攻打這兩座城,你認為他們多久能打下?”
崔季明道:“我認為他們打不下。本來太原與幽州都是城池極為堅固的幾百年重鎮,年年修複城牆,三十萬兵全押上能吞下一個城。然而,恆冀滄定沒有這種勇氣。他們糧草軍餉不足,攻城是為了補給,他們不敢太豁出命去,怕沒攻下城來先耗空自己。”
崔鵬昉點頭:“我也是這麽認為的。但他們還是會打周邊的州縣,打完了,估計就要朝你來了。”
崔季明笑:“我知曉,所以我這不是來清河修城了麽。此刻就讓我稱您為先生罷。先生顯然心裏也有想法,而我也有計謀。隻是消息不夠細,形勢還不夠準。我幾日還不會離開清河,您也別再讓我火燒連營似的來敲門。此事可商議,後頭有更多事要商議。”
桌對麵,崔鵬昉兩手撐在地圖上,緩緩道:“你來的太巧了。當然剛弱冠能有如此才能,是你如今占領河朔的主要理由。但你攻下的城池、出現的時間等等,都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長久謀劃的。歸順朝廷的事情,你絕不是最近才考慮。你是何人之子或之徒出世的麽?有高人指點你?還是你背後有人早早揣著一統的心思?”
崔季明看著話已經說的差不多,清河小房顯然是不會再坐以待斃了,她輕笑道:“指點我的高人早已不在。想繼承那人幾十年的忠魂,迴過頭來才發現我不過是學了些皮毛。您不必多想,路是我一人走出來的。”
她說罷,點頭行禮,朝外走去。
崔鵬昉看著地圖上崔季明所擁有的藩鎮疆域,越想越覺得心驚。
為何幾鎮共同爭奪的地方,短短半年,就讓他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野將打下來了?單他不打濮州,不吞鄆州、德州,而非要北上打相州、貝州,就足夠看出她行事的計劃性。
不是那種打仗如何並軍突襲的計劃性,而是對於自己每一步怎麽走,怎麽養兵,如何不跨黃河而保障不被鄭裴兩家圍攻,又如何保證自己藩鎮的疆域不會因為貪婪而過於狹長,如何才能將每一步都走穩——她都有仔細考慮。
她步步為營,河朔一帶的形勢,不是因為哪裏好打容易打她才打下哪裏的。而是因為哪裏要打,哪裏必須打,她才出手。
崔鵬昉猛地抬起頭來,那位年輕的季將軍的身影已經消失在影壁之後。
身邊小童撤掉崔季明剛用過的杯盞,剛剛的錦衣老者和其他幾個崔家男子都從側間走了出來,沉默地站在兩邊。
崔鵬昉鬆手,頓坐於地,歎:“……清河自詡天下名流,這一代,為何沒能出過像他這樣的少年郎。若是能有這樣一個崔家子,清河或許也不至於是今天。”
崔季明走出大門,她的近千士兵在門外沉默有序的等待著她的歸來,崔季明翻身上馬。
縱然當年救助她的崔家旁支後來反咬一口,縱然長房與二房選擇不同落得如此差別,她也想過世家內“團結”二字。不論旁人如何,如今也算是她盡力能給清河本家指一條路。
兩百年前祖上崔挺年幼居喪,清河小房撫育他長大,又推舉他為秀才,使他官路亨通,一時顯赫。
兩百年後,她雖有私心,也算是還了這個情吧。
作者有話要說:好像今天評論就過兩萬了,那明天更肥一點吧~感謝大家的支持呀!
小劇場:
殷胥:桶爺說咱倆很快就能見麵了!
崔三:她說那屁話你也信?她的很快,指不定就是文中一年。
殷胥:我不信!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在魏州左擁右抱的日子過得很爽,不願意見我!現在一個手還能數得過來?當年就是,臨走的時候你都對我一點都不熱情。
崔三:我還不熱情?你想讓我怎麽熱情啊,每天爬床麽?
殷胥:你根本就不懂——要是沒見過沒嚐過也就罷了,吃到一半,吊我幾年,太過分了。
崔三:.......你這不能怪我,隻怪桶爺人太渣。
捅爺:我這不是想給你幾年時間讓你變的鬼畜強大起來麽,最好冷麵無情,霸道無愛,見到崔某人直接撕了衣服摁到台階上強了,再來一句"女人你讓我等的好苦"。結果誰能料到你會變成深閨怨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