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無咎既然能悄無聲息的來,自然能悄無聲息的去。


    此時以暴力手段破境,反而是他計劃的一部分。


    其實近乎於道境層次的一擊,依舊不足以將這秘境打破;隻是歸無咎早已留了空蘊念劍劍形在外,這一擊的目的,不是為了擊潰防禦禁陣,隻是加速了空間扭曲之象而已——


    順便製造一些動靜。


    一舉衝出“天樞”秘境之後,歸無咎並不離去,隻是凝立於空中,靜靜等候。


    就在歸無咎遁出的一瞬,龍界“本宗”大陣、七座密庫的小陣,同時釋放出燦若明星的光華,其明亮熾烈,仿佛自身悄然間已側身星河之畔。


    數息之後,六十四個人影一舉遁出,構成一道大陣,將歸無咎團團圍住。


    這六十四人,都是妖王境界,目光甚是淩厲,但並無一人上前和歸無咎接話。


    觀其氣機躍動,似乎立刻就要出手。


    歸無咎目光微動,心中暗訝。


    來者並無自己想象中的那等人物。


    莫非所料有誤?


    歸無咎以為,龍族雖然底蘊甚強,時時有妖祖層次的人物,親自去處理和本族命脈息息相關的大事。但這並不意味著諸如孔雀羽衣、天馬精魄一類的手段,龍族便沒有。


    因為此類手段多少對於施展之人有負麵影響,甚至有可能削弱其人成就道境的潛力。所以龍族既然有了妖祖專門負責大事,那麽此類手段可以利劍高懸,不到異常緊迫的存亡時節,不必動用。


    歸無咎的目的,就是看看是否有可能將此等手段打了出來。


    這就是他一直控製修為層次、不暴露真實身份的原因。


    在龍族的判斷之中,歸無咎雖明麵上是近道境界,但真實戰力極有可能不弱於席樂榮。若是歸無咎展露真身,那麽龍族諸修唯一的策略就是固守待援,等候龍雲的出麵,以免無謂的損傷。


    但眼前局麵,歸無咎擬定的對手卻並未出現,反而是來了一座六十四人大陣。


    莫非龍族的“底蘊”,就是那一滴“聖血”?


    歸無咎念頭微微一動,覺得可能性不大。


    刹那思慮,那六十四人大陣,已搶先出手。


    那六十四人雖是合圍,但此時卻仿佛一龍盤臥,虛影映照。自那龍首虛像中猛地一吐,竟是道境層次的法力;觀其威能,不弱於人劫道尊或新晉妖祖全力一擊。


    歸無咎心中暗自稱許。


    若是以威力規模而論,別說六十四個,就是六百四十個近道境,也抵不上一個道境。但是此陣卻似乎別有玄妙,兩人一合,看似法力規模並未有太顯著的變化,但是那法力性質,卻莫名有了提升,變得精純高渺。


    二二合四;四四合八;八八十六;十六轉三十二;三十二轉六十四。經由五次性質提升,竟極為奇妙的由量變轉為質變。呈現於外的,分明是道境的氣象。


    歸無咎目力所見,度量分明。


    法力溢出,以魔道四典易其氣象,尤其以《無遮無量普門大祀儀》為主,極顯剛健之氣。


    向前一擊。


    這一擊的分寸把握極為精準,法力精密程度恰好較那龍首吐息高出一線。


    鋒銳氣機凝練一束,從中一穿而過。


    歸無咎轉身一瞥,那道一剖兩半的龍息法力,卻也並未浪費;龍尾一擺,已然將其盡數收取。


    僅此一手,便知這大陣確然有道境層次的戰力,而非僅僅是一擊之力。


    既然如此,歸無咎也就不客氣了。


    他選擇主動攻擊。


    己身仿佛藏於一道忽明忽暗的火焰之中,飄忽鬼魅,又有武道之銳氣。竟是環陣而擊,隨陣隨走,連擊大陣六十四人。


    那大陣中人,氣機相連,依次出手抵擋。


    隻是其中第一個、第二個似乎還抵擋得住,到了十餘人之後,卻似配合漸漸窒澀;到了歸無咎攻擊的第五十個目標,那陣力果然運轉不靈,龍象虛影,也轟然崩散!


    歸無咎淡淡一笑。


    這一擊,既不能展現出異常的實力,又要看上去水到渠成的將敵手這大陣擊破,其實也是頗為考驗功夫的。


    他所持策略,是“魔染”神通和“金花玉蒂玄珠妙法”相結合,都是再正宗不過的魔門神通。


    巧妙的是,這二法動用,都不甚深。


    “魔染”之法,並未達到能夠易人心性的程度,隻是令中招之人,心意之積極強健稍稍墮落一絲,仿佛不在最佳狀態;而“金花玉蒂玄珠妙法”,也遠遠並未使足前知三十六息的層次,不過稍稍料敵機先半息而已。


    所以乍一望去,似乎歸無咎法力全開,以剛健雄渾之力連續攻擊,恰好高出六十四人大陣的極限一絲。


    哪怕是另一個層次和歸無咎相近的人物在此旁觀,也隻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其中正麵承受歸無咎一擊的那位,氣機崩散,筋骨斷折,猛地栽落下去,生死不知。


    縱然那大陣餘力已經為他減免了九成六七分的衝擊力,但是剩餘一線破陣之後的雄渾真力,依舊不是他能夠抵擋的。


    大陣已破。


    其餘六十三位妖王,毫不猶豫,一個轉身便往“本宗”水潭之中遁去。


    很顯然,這等極為高明的法門,必然是配合已久的六十四人反複操練方能煉成,並非隨意補充一個人進來就能複原的。


    歸無咎也不追趕。


    就在此時,天色忽然一沉。


    其實界域中光澤並未暗淡,甚至反而還強了三分。但是郎朗青天,忽然化作深紫深藍交錯的顏色,給人一種極強的壓迫感。


    這似乎不僅僅是龍族“本宗”附近的景象;這藍紫之意綿延無盡,歸無咎隱約猜到,這是彌漫整個龍界的最高層次法陣。


    在這法陣加持之下,遠近人物,似乎遁速極快,加持不止數十倍。


    相距本宗數千裏外,一道又一道的遁光反複出現、駐足,不一會就達到了三百之上,並且還在繼續增加。每一道遁光,分明就是一位妖王層次的人物。


    歸無咎暗暗驚訝,莫不是龍族將舉族之力調往本宗救援?


    以自己展現出的戰力,似乎並不當如此;而且若是沒有相當層次的法陣,此等人物對上道境存在,人數再多也是無用。


    此念方生,那三百餘人已然環成十個三十六人陣。雖然單個法陣的威力、相互之間的配合程度遠不如先前的六十四人陣,但勝在十座法陣之間,亦有聯動配合。


    不動用根本之寶或出動道境大能,就能麵對道境有還手餘力,非龍族無此底蘊。


    無論如何,其反應都是超出自己預料,顯得不那麽“舉重若輕”。


    就在此時,“本宗”水潭之下,一個人影猛地躥了出來。


    歸無咎眼前一亮。


    果然是有的!


    此人非生麵孔,而是先前去取“聖血”的亢心。


    隻是此時,他一頭紫發已然近黑,渾身更是裹著一層白茫茫的莫名氣機;一身修為,已然攀升至道境。


    亢心冷然道:“你是魔道中的哪一位……這是大魔尊的意思麽?”


    歸無咎念頭一閃,想到一事,旋即暗暗搖頭。


    原來根源在自己這裏。


    歸無咎先化身為魔道修士,一來其餘身份在道理上不易取信於人;更多的是出於對龍族底蘊的充分重視——若是假扮某一家妖族的妖修,那就是純以空蘊念劍氣機異化模擬;萬一被高明的演算手法洞穿,那此舉就算是功虧一簣。


    而假扮魔道修士則不然,歸無咎本來便精通魔道秘法,本身映象沁染易形,自信任何法門不能見其本源。


    但是歸無咎忽略了一件事——


    魔道中的“道境”,著實有些特殊。


    從大世界中絕大多數人的觀念來看,魔道中煉成道境,破境飛升,即成“大魔尊”,不過是功行資曆較淺的“大魔尊”而已。此說不能說錯,以境界而論,初登門徑的“大魔尊”,卻是並未超脫道境藩籬。


    但是二者之間亦有差別。


    魔道成就道境之後,還要經曆“不壞”一關。經過這一關的漫長考驗,才算真正成就了大魔尊,得以享受諸天魔道香火供奉。


    由於魔門道境層次較其餘諸道為尊,所以想要成就此境,也更加苛刻困難,人數稀少。


    魔門道境,正常情形下隻有二等人物:


    一是魔宗聖子,有望突破道境,經曆“不壞”關的考驗。


    二是大魔尊親自點化加持,使得某人暫時提升至此等境界。


    除此之外,縱然是魔宗高層的諸位天師,最多亦不過是修煉至近道巔峰,難以更進一步。


    所以龍界此時的反應,才如此之大。


    因為他們懷疑眼前的“歸無咎”,並非個人行動,而是遵循某一位大魔尊的法旨行事。


    歸無咎自然沒有迴答亢心問題的興趣,毫不猶豫的出手。


    依舊是魔道中機於“無遮無量普門大祀儀”演化的手段,以魔氣凝結、力量剛猛為主。


    但這一擊的“強度”,依舊並未超過必要的限度。


    很顯然,孔雀一族以有羽衣三道,騰蛇一族“三照影”之法同樣也是強化三人;他卻不信龍族底蘊,隻能提升一人至此等境界。


    無非是使個溫水煮青蛙的法子,將其底蘊一點點釣了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法無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巡山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巡山校尉並收藏萬法無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