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之際遇,撲麵湧來,如在目前。


    歸無咎笑道:“你我二人本為至親,在此間相遇,卻有一場傳道之緣,不過無須以師徒相稱。”


    未衷聞言,先是有些詫異;忽然抬頭向天一望,似乎在體察著什麽玄妙的氣機變化。


    少頃,未衷瞳孔微微一動,麵露微笑,用力一點頭。


    歸無咎此言一出,她便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大契合、大圓滿,似乎自己來到這元初玄境,正是為了與歸無咎的相逢。


    自己懷中忽地空空如也,所持之《十二上玄經》亦不可複見。


    自己要引用經卷文字,似乎已不必借用其物,心念一動自然而然就能做到。


    此經是未衷從真實世界中帶到元初玄境的唯一一物,又有隨緣點化之功。前番雖然化形為《八部天瀾舞》的載籍皮卷交給齊玉清和齊梁,但其本體並非因此失卻了;而是裂形呈現,不傷本源,過了一陣,自然重新迴到她身上。


    而演化那二冊卷書,為齊梁所珍藏,卻又並不因此消失。


    直到此時此刻,此物才真正消失了,演化為一界之際遇因果,令未衷所知更多。


    前番與季劄相遇後此心為何不諧,也一並了然。


    原來,這元初玄境之中,一陰一陽,一虛一實,兩兩相對。都是個“一主三賓”之象。


    所謂一主三賓,於陽麵是歸無咎、季劄、扶蒼、品約四人,歸無咎為主,其餘三人為賓;於陰麵則是未衷、齊玉清、楚秀實、丁紫岱四人。未衷為主,齊玉清、楚秀實、丁紫岱三人為賓。


    季劄尋到了未衷這裏,是為主賓失序,所以不諧。


    如今歸無咎與未衷相遇,那天地生成的圓滿之意撲麵湧來,立刻令未衷知其合宜。


    未衷似乎想到了什麽,一皺眉,道:“隻是生辰八字提前顯露於外,似乎和立下問對之緣有些關礙。”


    對於近道大能“一飲一啄”之緣法的種種忌諱,未衷也是略知一二。


    歸無咎笑道:“無妨。”


    話音一落,歸無咎伸手一點。


    這一點指向未衷之額頭,若是連結,問道三玄中的傳道之緣,便能就此立下。


    但這一縷光芒即將連結的一瞬,未衷身上果然有一絲異樣之力散發出來,形成一道屏障,阻止了歸無咎的這一點連結。


    此障和道法中所謂心魔障、知見障、絕情障等種種障礙相同,正是因歸無咎提前知曉未衷之生辰,所以自然形成,凝成實相。


    歸無咎麵色不變,隻是雙目微微一閉。


    未衷忽然發現,二人之間多出數點極微小的光點。


    在旁人看來似乎隻是星光閃閃,未見驚奇;但未衷卻能感受到,其實這是歸無咎將識憶之碎片,凝練成至精微的一點。


    不過數息功夫,那一道看似堅韌異常、無形而有相的“屏障”之力,漸漸被這許多星點吸納了進去。


    這是所謂的“前緣”。


    締結緣法牽連前不可知其姓名一事,雖是不可逾越的規則,但其實也有例外。


    若是在二人相識於成道之前,甚或有血脈聯係,自然相知極詳。入道之後一分一合,重定道緣,卻能夠不受“先知生辰”的影響。但這種情形極為罕見,因為若是一人修煉到近道之境、等候三問破關的程度,其成道之前的故交,隻怕都成為一抔黃土了。


    唯有歸無咎與未衷如此奇遇,方能得見。


    那一指點中未衷額頭,二人立刻締結了玄妙難測的聯係。


    道統相傳,推此及彼。


    歸無咎道:“你我當往海外覓一座名山,成大神通。功成之日,對於菡貞你也有莫大好處。”


    未衷一點頭,上前一步又立刻止步,若有所思道:“正當如此。隻是有兩位道友,小妹還要助他們一助。”


    歸無咎神意一散,立刻了然。頷首道:“也好。”


    遁光一起。


    周遭齊梁等人一同下拜恭送。


    ……


    此時季劄、扶蒼及楚秀實、丁紫岱等人,皆在茂名山中。


    在歸無咎和品約角力之時,季劄和扶蒼也麵臨一場決斷。


    雖然杜絕了“抱憾而歸”的可能,二人都是心中有底。但是峰迴路轉和得之不喜之間,終究還是有差別的。


    二人略一揣摩,以為定位的關鍵在楚秀實身上。


    穀晶


    在個性抱負奇特的楚秀實這裏,這兩句話皆是有解——若是他一意不允,百般勸說也無用,最終忽然迴心轉意,可以說是峰迴路轉;但此事也有另外一解,將二位上真耐心消磨殆盡,最終就算成了,似乎說是得之而不喜也說得通。


    楚秀實占據了一個考評,丁紫岱自然占據了另外一個。


    由於季劄二人之於楚秀實、丁紫岱注定是不爭不搶,一人一個。索性扶蒼索性點明來意,將丁紫岱也帶到了楚秀實一貫修行的茂名山上,四人聚而觀之。


    這也是對於緣法的一種“攪動”。


    審辨良久之後,季劄、扶蒼二人,都是堅持了最初的選擇,扶蒼中意於楚秀實,季劄中意於丁紫岱。


    可是二人都各自遇到了難題。


    楚秀實依舊是心意不改,立誌獨自修道。


    其實他也是鬆了口的,若是成為近道大能的授業弟子,得傳道業、指點修行,亦無不可;但唯獨不願意做那“問道三玄”的關門弟子。


    扶蒼開示良久,依舊無果。


    而丁紫岱卻無這般誌趣,季劄提起收徒之念,他便欣然相從。


    可是即將締結因緣之時,丁紫岱卻提出了一點——他的修行之道,似乎持定了唯有通過那獨特的“武學”之路,方能上進。其餘道術神通,於他皆是無緣,不知上真能否解之。


    季劄一聽,心中不以為意,隻道是丁紫岱既往所見道術過於淺陋的緣故。當即點化一道高深法訣,欲與丁紫岱作心印之傳。


    但一試之下,結果卻令季劄心中涼了半截——


    丁紫岱得聞其法,竟如風過茂林,而樹葉紋絲不動。


    法訣不能習得,神通自然也不能習得。


    就此僵持之際,忽見祥光一落,顯出二個人影來。


    是歸無咎與未衷到了。


    季劄神色一正,道:“恭喜歸道友。其實四句之卜一出,我等心中有數。道友功行一枝獨秀,那緣法最盛的‘功德圓滿’之評,多半要落於你手。我等隻是盡力一爭罷了。如今果然水到渠成,未有變數。”


    這千秋城對於近道大能而言不過是泥丸之地,王都下發生的一切,季劄二人自然也是了如指掌。


    扶蒼冷冷道:“這品約倒也是個人物。我等但聞其名,未見其人之時,倒是小看了他的器量。”


    其實季劄、扶蒼二人,巴不得齊玉清再無法治愈。對於未衷和齊玉清之間的交情,倒是有些深以為憾的意味。


    未衷上前一步,對楚秀實、丁紫岱二人微微一笑,道:“二位道友,數日不見。”


    她一出聲,楚秀實、丁紫岱都是麵露奇色,立刻將眼前之人和記憶中的一道形象重疊起來。


    明明麵容相同,可是若非未衷主動招唿,他二人竟是不能記起。


    不過眼前之人,和記憶中的形象又大有不同。


    和楚秀實相見時,未衷是以近道大能的身份出現;而到了武舉會館中,她卻成了和丁紫岱功行相若的金丹修士。如今未衷的修為在二人心目中一升一降,居然是一位元嬰修士。


    未衷自袖中取出兩道卷冊,分別交給二人,道:“二位仔細觀辨,不久之後便有答案。”


    這後半句話,不止是對他們二人說的,亦是對季劄、扶蒼二人說的。


    二位上真果然心中一動。


    旋即敏銳的想到,打破眼前僵局的轉機,在未衷這裏。正如她先前為齊玉清治療宿疾,此人確乎有超越其餘三子之上的秘密。


    歸無咎微笑道:“此間事了,歸某便告辭了。”


    季劄微以拱手,道:“日後終有再見之日。”


    歸無咎、未衷,複駕遁光起身。


    行出千餘裏外,歸無咎問道:“你所贈之物,有何玄妙?”


    未衷答道:“和齊玉清一般,這三人都是身負不俗根骨。齊玉清之資質號稱‘混沌無序’,而楚秀實之資質則為‘慧心觀神’;而丁紫岱之資質則為‘百煉真定’。”


    “因機緣巧合,齊玉清資質之奇,小妹一眼便發現了。但另外二位卻在萌芽之中,第一次見麵,竟未識出。方才悟得‘一主三賓’之理後細心體悟所習道法中的文字,方才尋出端倪來。”


    歸無咎略一推演,立刻推敲出來,品約以設立規則致勝的“規定法”神通法門,和齊玉清的“無定序”之間,有著妙若天成的聯係。


    至於“慧心觀神”,不必細想也能知道是神識一類的天賦,自然極為契合扶蒼的魔瞳神通。


    隻是季劄的本命神通是一道逃脫困鎖之法的遁術,而丁紫岱以武學入道,天資是甚麽“百煉真定”,二者相通之處應在哪裏,一時間卻是推演不出。


    茂名山上。


    楚秀實忽將卷冊一收,身上似有紫氣一現一隱,旋即來到扶蒼麵前,鄭重道:“我願做上真的關門弟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法無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巡山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巡山校尉並收藏萬法無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