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無咎思緒流動。


    看來,萬青冥亦如布法空蘊念劍的那位,走的是借屍還魂,借假修真的路子,隻是更加高明,更加隱秘。


    而歸無咎的應對之法,一如空蘊念劍那般,一切納之不誤,後來隱患,再徐徐化解。


    隻是,若是萬青冥為了自身破境最後一步而立下的伏筆,所謂“無情大願”的第一次兌現,勢必厲害無比,不能不審慎應對。


    見歸無咎閉目思索,殊神韻道:“你不必多慮。”


    “萬青冥雖然功行更勝一籌,但若是在紫薇大世界中行事,亦不能超過此界相容極限的限製;換言之,其手段至多與心情等同,而不能過之。設若他已知將來得法之人臻至‘身在道境之前、心在道境之後’的幽玄境界,未必沒有可能抵擋住上境大能的幹涉。”


    “所以其攫取機緣,借殼成道之法,若說避無可避,隻能在你飛升之後。”


    “而你隻消做成三件事,便是立下了古今無二之齊功,他之謀算,自然落空。”


    歸無咎道:“願聞其詳。”


    殊神韻意味深長的道:“飛升上境,亦有高下;高下兩分,隔如參商。若是條件具備,你飛升之後的所在,便是萬青冥掌握不到的那一層次。自此以後,在你修煉至與他相同境界之前,永不相見,亦不能得聞姓名。”


    “三身功業一聚,便是海闊憑魚躍,再不受任何羈絆掣肘。”


    歸無咎肅然道:“想來此三業之名。是我本人獨立真流的修行之業,開辟門戶道傳之業,以及……末拿本洲和紫薇大世界的混一之業。”


    殊神韻道:“正是如此。隻是其中關竅在於,當你動用萬青冥所授之法門與心情交手之前,此三業根基,須得提前完備,最好是同時完備。”


    “你那修行之業,其實已然完成。所差者不過是一道名分而已。待你成就道境,此名分自然獲得,不勞費心。”


    “而其餘二業,卻當同時完成。”


    “你真身神識,與末拿本洲之中映照之身乃是一分為二,互不幹涉。你在琉璃天中修行之時,末拿本洲中一統之業亦同步進行。二者一動一靜,豈非相得益彰?”


    “道境功成,與末拿本洲一統雙線並舉,同歸一致,料想不難。”


    歸無咎心中豪情頓湧,笑道:“正合我意。隻是二功並舉不難,三道功果同時完成,卻稍有些難能。”


    所謂第三件功果,乃是開辟門戶道傳之業,其核心自然是歸無咎所悟通的隻借用千分之一太質之氣便能破境的方法。


    此事歸無咎雖有絕對信心,且在琉璃天中破境近道的關口,得到親身接觸太質之氣的機會後,必然觀摩推演一迴,確保沒有任何疏漏。但話說到底,歸無咎自己卻並不打算動用此法破境。


    歸無咎自己的破境之法,依舊是純用太質之氣的舊法。


    新法隻需驗證無礙,便可交由風止息和九宗下一代有意之人加以實踐。其等資質,可不若歸無咎能夠在極短時間內跨過近道、道境門檻。等到出了第一位道境修為者,已不知是多少年之後了。


    因為歸無咎所立門戶,暫時隻是起一個兜底的作用,九宗真正有望道境的不世出人才,自然依舊是循其舊法。縱有良才美質,隻怕也是歸無咎自己偶然發掘。


    所以,這一件事驗明成功之日,勢必要較前兩件功果晚上許多。


    殊神韻盯著歸無咎仔細觀望一陣,忽道:“此事原來為難;隻是今日借法一觀,卻能作為借鑒。”


    “這是你的機緣。”


    說完,伸手遙遙一指。


    歸無咎似乎看見,殊神韻指尖疑似有一道微不可察的絲線緩慢伸出,頃刻間就蔓延至億萬裏之外。似乎將琉璃天中的一線太質之氣,引渡於一處既遙遠又熟悉的所在。


    所用法門,分明與四葉草的絲線穿渡之法殊途同歸。但是因為起點和終點都在紫薇大世界之內的緣故,又要容易許多,算是四葉草中所藏法門的簡化模式。


    不需要殊神韻進一步提示,歸無咎自然明悟當如何做,隻把心意一引,循著那無形絲線,遙遙追索過去。


    似乎隻是經曆了一段極短的路程,歸無咎眼前一晃,赫然發覺自己已身處一座幽深水域之中,距離水麵約莫三千丈上下。


    雖然眼前景象十分陌生,但歸無咎神意飛渡,略略捕捉到三千丈之上水麵島嶼之輪廓,已然明白了這是何地。


    荒海。


    水麵千丈處,有一道淡淡的隔膜,似是結界顯化具象。感其範圍之寬廣,足有數萬裏之遙。


    這數萬裏之內,有無數細密氣機飄浮流動,已不能用豐沛來形容,幾乎壓縮凝實,成為隱現淡藍色的實體存在。若無意間有修道人來到此處,必以為是上善修道之福地。


    不過此氣機乃是紫薇大世界本土氣機,並非太質之氣。


    歸無咎眼尖,稍一凝神,已然感應出此間元氣雖然濃鬱到了極點,但並不窒澀,反倒異常柔和,似乎其中暗藏了什麽潤滑之物。若是將心意籠罩一界,將其小心提煉出來,大約可得掌心大小的一團——


    一團自琉璃天抽離出去的太質之氣。


    歸無咎沉吟不語。


    殊神韻是在荒海創立了一處秘境,具備豐厚的本土元氣和必要的太質之氣,很明顯是為新法破境而設。隻是自己雖能神意感通,但卻並無可堪修煉之人。


    殊神韻笑道:“我所立之法,既參鑒了萬青冥的法門;又有獨到之功。若非你我之間因果前緣,此法門斷然不能為外人習練。你還不明白該如何做麽?”


    歸無咎念頭一動,豁然明悟,肅然道:“我知道了。”


    旋即神意循絲線指引,來到那“小界”之中。


    同時,自己正身丹田處,全珠複位,與虛丹合二為一。


    心意感應,遙遙唿喚。


    隨著這一線牽引,恍惚之間,廁身於小界之內的,已不僅僅是歸無咎的神意;而是多出了一道有形軀殼。完全沒有穿渡行走的痕跡,好似其本來就應當出現在這裏。


    此分身與正身無異,因全珠之妙,方得凝練出來。功行積累完備之後,法力之雄渾,不在正身之下。


    說是第二個“歸無咎”,亦無不妥。


    正身全用太質之氣舊法;琉璃天中破境。


    分身在荒海秘境,試驗新法破境。


    末拿本洲照影之身,助殊神韻混同一界。


    三法並舉,有大功果,應在飛升之後,足可破解萬青冥的後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法無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巡山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巡山校尉並收藏萬法無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