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之後。


    陰陽道四大秘地之一,秦天秘地。


    今日,此間裝飾極盛。


    亭台浮空,飄浮承托於似虛非實的運氣之上,左右迴環,構成兩道中間近而兩端遠的曲線。


    席間數十人落座。


    當中席位,正反錯落。


    這一處席位中間,是歸無咎,姚純上真,須賢上真,孔雀一族孔吾族主,赤魅一族公元明族主。


    其餘幾位,是木愔璃,寧素塵,韓太康,文晉元,遊采心。


    另一半邊,卻是荀申、陸乘文、馬援,孔萱,申屠鴻。


    環坐其中的,是越衡宗梁真君,縹緲宗施鳳楠真君。


    歸無咎閉目凝神;而姚純上真、須賢上真,卻與木愔璃、寧素塵等人,低聲交談。


    而那一頭,陸乘文、孔萱固是無所事事;而荀申卻似在與梁真君、施真君密議道術,你一言我一語,似乎十分緊湊。


    環繞此秘地,約莫數萬裏外,隱約可見一道道清光流動,宛若密雲不雨,簌簌周流。正是一道極高明的陣法。


    今日,正是隱宗、妖族與越衡、縹緲結盟之日。


    數日之前,隱宗羋道尊、乙道尊與歸無咎關於聖教道術的一番議論,並非無由。


    原來,在隱宗提出成盟之議後,寧真君等人與東方天尊一番議論,當即做出迴複,隱晦的點出成盟之議,需要看歸無咎的意見。


    從某種意義上說,二位道尊,已然提前示之“所求”。


    歸無咎傳訊越衡、表明自己道術創立上的絕對信心之後,諸位真君,卻是對隱宗、妖族之所求,有些踟躕了。


    所謂“結盟”,勢必不能落於口頭。


    按照幾位真君之見。


    九宗有提綱掣領之功,隱宗、物力有人物規模之盛,兩相結合,頗有益處。而九宗出力,相繼扭轉了隱宗與聖教爭衡、妖族定品之劫的不利局麵。其後也當加大力度,鼎立出手,進一步更改紫薇大世界的形勢。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對方所求,竟不至於此。


    妖族也就罷了。


    幾大妖族之所求,依舊是穩固自身之地位。縱然龍鳳隔斷一界,但是如今交通聯絡的二三等諸族,卻勢必要大大擴張地盤。經此一役之所得,至少將來數個定品之劫中,也不至於跌落下去。


    至於原本就在八正五奇之中者,更要借機穩固前十乃至前五的位次。


    隻要越衡、縹緲出力支持,不難做到。


    但是隱宗的要求,則有些新穎。


    因為魔道泛濫,意外的奇兵突起,打了聖教一個措手不及。所以在大勢爭奪上,隱宗所麵臨的壓力,驟然消去。如今的聖教神道,無論方略如何,對於王朝以下的絕大多數中低層次修道者,失去掌控力,也是事所必然。


    轉型是迫不得已。


    而聖教在道術上的優長,卻令隱宗一方深思。羋道尊等人與歸無咎之議,正是將隱宗的意圖包藏其中了——


    錘煉出跨紀元而長存的萬古道術,徹底百家合流,凝練歸一。


    在入手門徑上,需要得到九宗的援手。


    寧真君等人,亦想不到隱宗一方氣魄如此之大。應允與否,竟不能決。


    因為隱宗之道術,到底並未臻至甚深境界。倘若貿然應允,但是經營良久卻又不得突破,那反而會將雙方關係至於十分尷尬的境地。


    上一迴傳書之際,幾位真君固然對於陸乘文這“信使”所臻層次十分欣賞。但是他們也能看出,陸乘文道行雖高,但是所行之路卻奇絕而偏,乃是一突兀獨立的古道術大係,絲毫看不見挪轉滲透的分寸。


    鑒於此,歸無咎也並未直接表明態度,隻提出了一個“互觀氣象”的建議。


    此時之場景,非有今日而起。


    待得荀申的出現,一舉扭轉了寧真君等人的映象。寧真君、施真君等人由越衡、縹緲宗道術入手,與荀申論之。而荀申舉一反三,拆解變化,反應極快。


    如此底蘊,“立道”固然尚有不足;但是有歸無咎相助,“承道”、“合道”,推陳出新,演化變化,卻能承此扛鼎之任。


    時辰一至。


    這一廂姚純上真、須賢上真、孔吾妖王、公元明妖王;那一頭梁真君,施真君,一齊上前。


    一道尺許寬的長卷上,張開後約莫一丈有餘。密密麻麻三四萬字,赫然浮現。


    諸位真君、妖王上前,各自用印。


    而身後歸無咎等人,怡然自若。


    待六枚二寸大小的印記整整齊齊刻於卷上,諸人都是麵露欣喜。


    此卷祥光滿盈,頃刻間一分為六,鑽入六人之袖中。


    隻聽須賢上真言道:“今日會後,甚盼與二位道友再論道術。”


    梁真君微笑道:“能夠與有上進之緣者坐而論道,亦是梁某之緣分。”


    能夠對一位本土出身的近道大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也算是難能可貴了。


    其實今日“儀式”,作為曠古絕今、九宗本土兩方合盟的大殿,似乎還是稍顯簡陋了些。


    因為這一紙盟書,乃是第一部落實的“條約之盟。”


    盟中所定,乃是越衡、縹緲兩宗借用隱宗、妖族人力,推動九宗道術中煉器一道手段的盟約。這一傳承上古的法門,非得有六十四位近道境一齊出手,方能成就。雖布拘修為高下,到底也是絕大的門檻。


    作為交換條件,請兩宗中的高明之士,撥冗百人,以兩宗根本經典,參悟本土諸宗正經法藏,以期在百年之內,整理出初步的道術條目。


    換言之,當中所錄,是合約中的具體內容。


    至於真正“務虛”的一麵,雙方合盟之大誓,在陰陽道主修持銅殿之中,早已由東方晚晴和羋道尊等幾位道境大能,悄無聲息的完成。


    根本盟約,其實早已成就了。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陰陽道主修持之地,頗有隱匿姓名根腳,深藏進退之間的本領。能夠維持天機不泄,相當長久的時間。


    今日“實盟”,依舊在陰陽道中完成,也是這一原因。


    大會將盡。


    那結陣邊緣,忽地清光一閃。


    不緊不慢走進一個人來,正是隱宗越湘上真。


    他原本輪值於半始宗後山和開元小界,負責隱宗與聖教的交通聯絡。今日之盟,與他無涉。


    此時趕來,顯然是有緊急事宜,並且得了道尊指點。


    越湘上真不往別出去,隻徑直來到歸無咎麵前。取出一道小指粗細、半尺長短的精致小卷,道:“你且看上一看。”


    就算歸無咎地位再重,兩家交通之事,也當由主事的幾位真君先閱。


    既請歸無咎先看,顯然其中記載,與他有直接關聯。


    歸無咎張開一望。


    果然是聖教之書。


    當中所載,令歸無咎大為訝異。


    這是聖教的一道建議。


    言道清濁玄象之爭,本因妖族定品之劫而起,決定妖族上下盛衰。但是前兩迴爭鬥,因為人道宗門各自與妖族緊密結盟之故,倒似有喧賓奪主之嫌。


    百年之後的第三次清濁玄象之爭,不如隱宗、聖教、巫道、陰陽道等盡數放手,單憑妖族自己去分個高下。


    歸無咎閱覽之後,傳遞於諸君。


    各自看了一遍,在座諸位,都是不以為然。


    就算聖教對上隱宗有少許優勢,但是無論是誰,哪怕是客居聖教的席樂榮等人,都不足以對上歸無咎;而禦孤乘對上秦夢霖,上迴一敗之後,想要扭轉局麵,千難萬難。如今雙方援手高下判然,竟說要一齊退出,真是豈有此理。


    而對麵最得力的人物,玉離子,李雲龍,恰好是妖族出身。


    這如意算盤,打得不可謂不精。


    但是隱宗又豈肯答應?


    荀申眸中幽芒微動,忽道:“信中雖未明言,但是若無相應的交易、賭鬥條款,想來聖教也不會提出如此出格的要求。”


    越湘上真連連頷首,道:“正是。”


    “鳳凰一族玉離子向歸無咎發起挑戰。憑一戰之勝負,決定此議之可否。就問我方接是不接。”


    ps:


    前天去醫院探望的路上被電瓶車撞了一下。混亂匆忙的兩天,沒有請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法無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巡山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巡山校尉並收藏萬法無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