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無咎重唿喚之,但是那小童卻不再理會。


    若是他再度用強,自然是能夠將其引出來的;但歸無咎以為:緩上一緩也好。


    如今所得二印,分量明顯輕重有別。那星門之印似乎隻是一件古舊朽物;而塵海宗之印,卻成了重新煥發生機的“正宗”。


    或許……


    歸無咎眸中幽光一閃,立刻身化隱霧,電步星移。未過多久,已重新迴到塵海宗仙都附近,在雲端三十裏上暗暗觀望。


    一望之下,歸無咎心中驀然生出一種直覺——


    塵海宗仙都,規模大小,似乎大大縮水,僅餘原先的十分之一!


    但定睛一望,立知此念為虛幻。


    這一道念頭浮動,令歸無咎心中一驚。


    連忙定住心神,體量山河大地,比對尺寸,確認了眼前城池,的確並未縮小了半寸。


    歸無咎如今已是日曜武君之境的最巔峰。更何況有一品道緣傍身,再加上無名墨朱神意洗禮,論心意之堅,天下無出其右。除非道境之上,誰敢說對他動用幻術成功?


    可是這感受卻是真實不虛的——


    無始無終,一道幻念映照心神,給與歸無咎一種極為強烈的暗示:塵海宗仙都,縮水至原先十分之一大小。


    歸無咎細細一望,斷定自己這一念頭並非無由。


    塵海宗仙都的外圍城牆,已經變得不複雄渾高古,看上去色澤暗淡,斑駁零落;原先工整致密的青色巨石上,密布著微小的裂紋和缺口,好似經風霜日久,距離壽終正寢為時不遠。


    再看那城中之人,雖然看上去甚是平靜,但無論是星境還是月境,俱都舉動閑適遲緩,仿佛夕陽西下,不複壯年朝氣。


    盡管有一道雄渾厚實的氣機坐鎮中央,亦不足以遏製頹勢。


    見到此景,歸無咎若有所思,輕靈的一轉身,悄然迴返。


    歸無咎要印證一個答案?迴到自己立身的根本之地——雲峒派山門?看上一看。


    橫渡四十餘道,隻在旦夕之間而已。


    距離山門目力可及之時?歸無咎止住身形?不由會心一笑。


    果然不出所料。


    與數日之前塵海宗仙城“變小”的幻覺相對,眼前的雲峒山門?一望之下,顯而易見的“變大”了。


    但是先前“變小”是幻?這所謂的“變大”卻並非幻覺?而是真實存在。


    新覺山脈,與昔日迥異。


    棲靈山一峰當中,忽地憑空拔起,高出六百六十餘丈;環繞此峰的八道山脈?亦漸漸延展出一倍有餘。諸峰之上?草木之豐、百花之盛遠勝往昔,尤其是原先最為挺拔的十二種鬆柏,盡無端暴漲了一倍有餘的尺寸,望之凜然而有生氣。


    不止如此,八峰之外?原本的密林沼澤、曠野荒原,盡被夷為平地?綿延於千裏之外。


    歸無咎暗暗頷首。若是以風水堪輿之法觀之,這陡然形成的我千裏平原?當搬取六十四座山嶽鎮壓。如此外圍再構以城牆,鑄成仙都?那便是十二家巨擘宗門的規模了。


    身化虹霓?遁至宗門大陣之前。


    歸無咎將重新煥發生機未久的“塵海宗大印”取出。


    以歸無咎如今近道境的道行?自不會將區區“名門”層次的山門大陣放在眼中;更何況,他身為雲峒派掌門,就算不動用印信,也有入陣之法。


    現在,他既不依賴蠻力,也不動用口訣;單純倚仗這枚“新印”本身之力,來做最後的驗證。


    大印一晃。


    極幽微的兩種力量震蕩相感,宛若鑰匙與鎖芯圓滿契合。


    一息之後,環山運氣立時滾沸,排闥而開,讓出一條光明大道,直指棲靈山懸峰峰頂!


    歸無咎仰首長笑。


    原來如此!


    先後出現的所有異兆,等若完整印證了歸無咎的猜測。


    十二枚武道龍符,顯化一十二印,對應真幻間天地的一十二域,以及一十二家巨擘宗門。


    這方天地由一十二域構成,這是確鑿無疑的;但是十二巨擘宗門,並非定數。每一域之中,究竟是哪一家宗門能夠代表一域,卻是有可能發生升降變化。昨日兩枚印信的往複變化,今日所見的種種異兆,已經說明了一事:


    這一域的魁首,經曆等第變遷,已然由塵海宗,變成了雲峒派!


    歸無咎既縱聲一笑,便不曾隱藏自身氣機。然後身如龍形神變,巋然坐鎮於山巔正殿之上。


    不多時,殿中一眾人等,皆已匯聚。


    歸無咎的近侍,山主婁靜。


    四大弟子之三,裴融,甘南,郗鑒。


    左右護法長老鄧廣翼、常景明。


    八峰峰主之四、十六位內外堂長老之九、三十六位正殿殿衛,悉數齊聚。


    隻是,這數十人中,除了郗鑒目中隱見光華,在一側緩緩踱步外。其餘數十人,似乎都陷入詭異的夢魘之中。時而麵麵相覷,時而惶惑無比,時而掩麵愁思;時而偷望正殿之上歸無咎一眼,一副熏熏欲醉之貌。


    又過了數十息,郗鑒終於忍耐不住,高聲唿道:“恭賀掌門師尊成就武君上境,合天地而通神,道濟千秋萬代!”


    出言之時,郗鑒便當先拜伏叩首。


    殿中之人,這才如夢方醒,確信心中那不敢置信的念頭為真,一齊縱聲高唿,麵上竟是癡醉之色。


    歸無咎並未掩飾自身氣機。隻是此事實在太難以置信,這才令殿中之人神意迷惘。非有十二巨擘宗門嫡傳,能夠成就日耀武君之境,十萬載也難得一人。


    如此唿聲,最先隻是殿中的數十人;然後播流及遠,傳徹諸峰。終於匯同數百、數千、數萬人,前後七十二度,方才止歇。


    裴融、甘南對視一眼,麵上隱有慚愧之意。


    今日新覺山脈地勢大變,孤峰高拔,山澤歸原,便是萬年罕見的奇事。裴融、甘南三人和鄧廣翼、常景明兩位長老商議許久,以為並非大吉,便是大兇。


    但另有一事可為佐證。雲峒派許多宿舊長老,一日之間感受到了破境契機。今日八峰峰主缺了四位,內外堂長老缺了七位,便是因其感受到了破境機緣,提前封閉門戶閉關去了。由此可見,當是吉兆無疑。


    今日望見師尊破境,正合其兆,豈有猶疑之理?


    此時諸人迴過神來,婁靜、鄧廣翼上前出言。當一宗上下,共同慶賀三載。


    歸無咎神機一運,感悟內外,微笑道:“不必。”


    本門骨幹並未到齊,歸無咎自然看在眼中。此時神意朗照,已知曉首尾。


    如今兩宗地位逆轉,歸無咎唯一不能確定的是,這首座顛倒一事,是大印象轉的一瞬間完成,還是一個持續的階段性事件。若是持續性的氣運變化,隻怕在未來的數載之中,本門中堅修士中資質尚可者,陸續尋到破境機緣,隻怕會成為常態。


    既如此,則不必大動幹戈,操辦宴席。


    覲見已畢,歸無咎命眾弟子退下。


    他今日迴返,除卻印證自家判斷之外。若雲峒派果然是自己立身之根本,那當務之急要做的,便是憑借自己日曜武君層次的修為,將護宗大陣完善重鑄,以使其能夠抵禦相同層次的敵手。唯有如此,歸無咎才好放心與薑敏儀匯合,以免被人抄了後門。


    其餘諸宗的護宗大陣,皆是千萬載曆久經營,按說雲峒派一時半刻,難與並駕齊驅;但一來歸無咎有許多超邁武道之外的見識經驗;二來可以留小鐵匠在此調遣陣基運轉。有這兩大有利條件,布下一道合用大陣,也不算難了。


    三日後,歸無咎在靜室之中推演陣基變化。


    婁靜前來拜見,轉呈一物,言說是烏林苑護衛長老曲靖丙,見變化突然,以“封靈符書”送來。


    歸無咎望了一眼呈上來的木盒,身形不動。隻氣機微顫,便將盒上封靈圖戳化去。


    揭開盒蓋。


    當中所呈現,是一隻靚麗皎潔的貝殼,殼身透亮如玉,邊緣處宛若棱鏡一般,見光反射,十餘道斑紋層層疊疊。


    雲蟬金貝。


    這正是雲峒派作為一家“名門”的特產。


    但雲蟬金貝長成之後,皆是一般大小。且歸無咎雖未將其當成什麽寶貝,但至少也是曾經過目的。而眼前這一隻“雲蟬金貝”,分明變大了三倍有餘。


    木盒之中另有一封符書,正是長老曲靖丙手書。


    據他所說,並非止有這一隻雲蟬金貝發生了什麽不可測度的變異,忽然體格漲大;幾乎是一日之間,烏林苑所有的雲蟬金貝,皆是個頭躥了一截。隻是因“封靈符書”所容大小之限,才隻取一件為樣,原封不動的發還宗門。


    曲靖丙本人已在迴返路途中,隻因事機緊急,這才先以急書來報。


    歸無咎略一沉吟,五指微微一合。


    這一隻雲蟬金貝,陡然間化成粉末;隻留下濃烈異香,在室內飄蕩。


    鼻端輕嗅,感受到那一絲熟悉的氣機,歸無咎忍不住“噫”了一聲。


    進入真幻間之後,他所經曆的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破境日曜武君;而此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自然是先後準備的四份的破境大藥。


    對於此物的數息,歸無咎可謂是深徹入骨。


    雲蟬金貝,分明已經成為“十二藥”之一。


    至於塵海宗專屬秘產,是忽然失效,漸次失效,還是和雲蟬金貝並行不悖,那就不得而知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法無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巡山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巡山校尉並收藏萬法無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