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思南遠遠拱手一笑,算是打過招唿。


    歸無咎迴頭示意之餘,不經意間望了他一眼。華思南同修“空蘊念劍”,雖於緩急調柔處盡力修持,也算頗得其中三味;但比之於艾無悲意法天真、清淳爛漫,到底有所不及。


    修道之途,愈到後來天資之差便愈加顯現,絲毫勉強不得。


    “覺迷望氣”的名額曆來由九位長老共議,華氏族主拍板定下。但到了開啟陣門的那一日,卻不必族主親臨。


    今次主持望氣悟道的是華元錚、華元德、華元臻三位元嬰真人。尤其有一位三重境真人主事,這分量也足夠了。


    自從遇到藏經閣那位元嬰三重境極限的老者,歸無咎這數年間一旦得空,便對自身元光易形的神通再作精研。他自忖此刻即便再入藏經閣,那位老者也未必能識破自己的變化,遑論眼前在元嬰三重境中位分並不算靠前的華元錚。


    譬如此刻,華元錚雖盯著歸無咎看了許久,但歸無咎卻儀態坦然,成竹在胸。他知華元錚是因“華思顏”的功行強弱出乎他預料,所以才多看兩眼。


    果然,華元錚及時移開目光,吩咐道:“稍後以符令投入其中,不可延誤。”


    艾無悲、歸無咎、華思南三人一齊應下。


    隻稍稍等候了半晌,山巔最高處正上方三四百丈,原本無垠青空突然氣旋翻騰,雲海詭譎,生出一隻百餘丈大小的白色球體,遊動不休,甚是壯闊。


    山門之下年齡百歲以下者見到這異象多半甚是興奮,伸長了脖子指指點點。而百齡以上者卻多半見過一次,除了羨豔之外,舉止倒也得宜。


    不過即便隻是真氣境修為的年輕人,也知曉那雲霧並非本來就是球體。隻因那霧氣橫衝直突,肉眼可見,隻是為一道無形之力牢牢鎖住,因此箍成圓全聚攏之貌。


    華元錚凝神觀望一陣,道:“一齊出手。”


    華元德、華元臻與他甚為默契,三人掌心俱生出一道細如蠶絲的法力氣機。三股氣機絞成一道後,依舊不過是牙簽粗細,但勢頭甚猛,往頂上那氣體圓球紮去。


    兩三個唿吸之後,清晰可辨一道白茫茫的霧氣鎖鏈突破枷鎖,垂落下來。


    這道霧氣甫一突破桎梏時也是一般的針尖粗細。但垂落數百丈後立刻膨脹千萬倍,不下於二人合抱的巨木。


    碩大的清氣“巨木”距離山巔尚有十餘丈,似乎轉眼間就要落地生根;但倏忽間又生出變化,隻見其一分為三,凝形成三隻活靈活現的白色獅首,張開巨口,正要擇人而噬。


    華元錚低喝道:“還不快快用符!”


    歸無咎聞言曲指一彈,連忙把牌符擲入距自己最近的一隻白獅口中。艾無悲、華思南二人也同時施為,不落人後。


    在山巔數千華氏弟子眼中,三獅將三枚令符吞了,搖頭晃腦一陣,突然漲大五六倍,雙目點亮光華。再度張開血盆大口,分別將歸無咎、艾無悲、華思南三人吞入腹中。


    隨後空中那巨大雲團似乎生出吸力,將三道充作紐帶的雲氣連同白獅之首,一同拖拽迴空中。


    但是在歸無咎等三人的視角中卻是另一迴事。那“白獅”巨口一個作勢欲吞的動作之後,就化作無形之氣,在眼前徹底消失。隨後自己身體變輕,逐步漂浮上升。三人明明什麽也沒有做,但驀然間天旋地轉,好似跨過了什麽迷障,進入了一方奇異天地。


    不問可知,此處便是山上諸人眼中那圓球狀的白色雲霧之內了。


    歸無咎原本以為要進入一處混冥難辨、霧氣蒸騰的小界中,憋悶無趣不說,那和“覺迷陣”相關的陣眼也不知藏在哪裏,要花費多少心力去尋。


    但一步踏入其中,眼前諸景卻是在大出意料。和艾無悲、華思南對視一眼,顯然二人驚訝不下於自己。


    原來此處竟似是一座十餘丈方圓的天井。四周如霧如幻的三丈清氣構成牆壁,虛實不定圍成一圓。地上巴掌大小的方石呈蠟黃色,整整齊齊鋪出三條一人多寬的小徑,院內圓心即是三條小徑的交點。


    這處圓形“天井”被三條小徑一分為三,構成三塊相等的扇形。


    每一塊區域之內,又有一方丈許大小的清潭,淵水澄澈。潭中各立一石,約莫二尺見方,形貌甚為平整。


    頭頂院落正中心處,霧氣化雨,猶如天霖降頂一般灑落,輕漱地麵後歸入三處潭中。水石融合,綺變萬端。


    三人均是心思通透之人,所謂望氣悟道,所望之“氣”大約便是這從天而降的甘霖了;三座清潭和潭中之石,顯然便是入境三人的座席。


    不過歸無咎心不在此處,眼光四下裏掃動。立時便教他發現,這座庭院正中生長著兩株尺許高的異草。一紫一白,葉嫩莖粗,零落露珠不住地流下。


    以歸無咎眼力之高明,感氣之精微,不難辨認出這兩株異草氣息陰陽流轉,別有奧妙。


    低頭一看,果然兩草紮根之處空出兩個拇指粗細的孔洞,為庭院之中他處所無。不但如此,這兩處孔洞之中無形中散出一股莫名的吸力,和頭頂“天霖降落”的異象恰好形成循環,以保證清氣流動不休。


    此處自然便是“陣眼”所在了。


    此行的最終目標已在視野之內,歸無咎心中一定。


    見艾無悲、華思南二人分別擇定潭中一石閉目打坐。歸無咎也不落後,落在剩餘那處巨石之上。


    三人均已落定,石下潭水仿佛通靈一般,如帷幕卷起,將三人分別覆蓋圓滿。


    一坐之下,歸無咎不由“噫”的一聲。


    原本下界之物並不在歸無咎眼中,這所謂的“覺迷望氣”又哪裏算是什麽正經機緣了?


    歸無咎隻打算假意參悟,拖延蒙混些時辰。他和舒永延等人早已約定了時刻,在“覺迷望氣”即將結束之時,再一起發動。


    隻是這一道水簾帷幕將歸無咎包裹時,歸無咎丹力一震,竟突然生出莫名感應。丹氣精微更進一步的契機,竟由此照見。


    歸無咎一身丹力自忖早已精微入化,除了自身功行更進一步外,斷無錘煉提高的可能。但那一道似霧、似水、似氣的莫名存在環身一卷,歸無咎卻覺得一身丹力居然更精純了一絲,登時心中又驚又喜。


    原來覺迷陣中這一道手段,堪稱上界所無的“旁門”。


    修士在金丹境時禦使之丹力,哪怕再為精純,也是不能和元嬰真人法力相較的。隻因丹力終究隻是死物,元嬰真人法力卻是煉化成嬰的一部分。而元嬰自有靈性,神識俱在,故法力亦無不如意,幾與自身手足無異。


    金丹境中禦使丹力的法門,與元嬰真人調用法力,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迴事。


    華氏當年創立“覺迷陣”的兩位四重境修士,俱明辨五行,功行之深不在舒永延之下。二人當年道途窮盡,走投無路之下驀然迴首,期冀在金丹化嬰這道起點終尋求答案。


    後二人自知難成,壽數不多時又投身於陣道。此陣陣理便摻雜了散氣求真、倒行逆施之途。


    因此“覺迷陣”中這一道氣機,取法與修士退步破丹成嬰、將成未成的一瞬間。又好比將元嬰真人將法力完全打破,滅絕靈性。其物恰在丹煞之力和元嬰法力之“中”,高於任何金丹境中之丹力,又能夠為金丹修士理解借鑒。


    說是借鑒,其實是用這一道氣機衝刷自身丹力,明悟其中不純之處。


    若在九大上宗之中,凡修為到了元嬰四重這一步,一身心力都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八個字上。距離上境不遠,誰有閑情逸致迴過頭來研究甚金丹元嬰之變?


    此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之處,恰好為歸無咎尋得。


    不過歸無咎欣喜之餘,立刻覺出一樁難事。覆蓋其身、顯化成水流的氣機,大致隻能和三分之一的丹力相互映襯洗練。


    抬頭一看,艾無悲、華思南二人閉目行功,似乎甚是專注。歸無咎心中一動,暗暗引動丹力,那如同水流的元氣受到感應,竟向歸無咎處偏移了一寸,隨後立即恢複原貌。


    果然這道元氣看似一分為三,但並非不可變易。


    歸無咎當機立斷,嚐試將流向華思南的那一份元氣引迴一絲。


    華思南閉目修行如故,並未發覺。據此可以推斷,三分之一的氣流對於華思南來說足堪其用了,甚至還有不少富裕。


    但歸無咎若想完整利用這一處機緣,單憑華思南浪費的那一點蚊子肉,是決計不夠的,非得將此處所有氣機全部奪過來不可。


    原先作壁上觀的計劃卻不得不更改。


    調勻唿吸,心中默數,定下決心。


    瞬息之間!歸無咎驀然發動!


    “山河萬裏”化作烏芒往艾無悲麵門刺去,“小苒依依”卻疾刺華思南小腹。同時無形劍刃、三十六道雲水劍光各分左右,籠罩艾無悲、華思南每一個可能退卻閃躲的角落!


    藏之於九地之下,發之於九天之上,不過如此。


    但修士到了金丹境時,除了極特殊的情況,已極難通過偷襲得手。艾無悲、華思南同時睜開雙目,雖事發突然,也足以完成最強的抵抗!


    艾無悲袍袖上寶光綻放,將他全身上下密不透風地遮住。同時右手手中多出一枚青玉扳指,抵擋“山河萬裏”的淩冽殺氣。


    此劍品質,即使以艾無悲的眼力,也是聞所未聞。他毫不猶豫地使出自己救命底牌來擋。


    同時他顱頂清光浮動,“空蘊念劍”已然現出。艾無悲毫不猶豫,反手便是一指輕扣。


    可是刹那之後,他寶衣,扳指,俱絲毫無損。原來十八道劍光和黑色巨劍,都是清光所化之虛影。


    艾無悲一愕,不過手頭一指按下,已經無法收手。


    那一頭華天南亦同時取出一塊九彩深紋的貝殼,瞬間漲大數十倍覆在麵前。同時一張銀魚錦帕張羅成傘,禦住四麵八方而來的劍光。


    完成這兩道防禦後,華思南深吸一口氣,同時七柄冰玉湛然的寶劍現在頭頂。


    危急時刻,若是一味防禦,便有可能麵對敵手源源不斷的攻擊。這兩位身為宗脈俊傑,顯然都深明此理,是以毫不猶豫地施展了最強絕招的反擊。


    十餘道劍光落在陰魚錦帕之上,泛起如轟雷蒸雲般的悶響。這錦帕雖然靈性喪失大半,到底並未被徹底刺穿。


    而那貝殼被“小苒依依”全力一啄,隻現出一個兩三分深淺的半點。


    正當華思南心頭稍定時,神識之中突然傳來一陣悸動。心頭一跳,眼前與心血感應的“迷珠貝”已然被擊穿,露出一個寸許大小的洞口。


    華思南立時魂不附體,但再要有所動作,已屬徒勞。一枚完全藏形匿跡的銀針從巨貝洞口中鑽入,釘在華思南丹田之上。


    華思南臉上帶著驚惶,歪歪斜斜跌落巨石,落入身旁的水潭之中。


    緊隨“小苒依依”之後,擊破“迷珠貝”的,正是聲東擊西的寶劍“山河萬裏。”此劍明著往艾無悲處襲去,在半空中便隱身調頭,空留下一道虛影。


    數載以來,歸無咎分光化形的手段愈加精純。


    正在此時,兩道“空蘊念劍”劍意同時降身。歸無咎大喝一聲,將魔丹丹力運轉到極限,生受了二人合力一擊,一身氣機陡然潰散兩成,但旋即處於返氣迴流的步調之中。


    艾無悲、華思南雖然算是下界天之驕子,但修為之精微和當日舒永延的金丹四重境化身依舊有相當距離,對歸無咎的威脅自然微乎其微。


    接下這一招,歸無咎反手將華思南攝拿到近前,取出封元符籙,將他金丹徹底封鎮。


    整個戰鬥過程隻在三息之內,行雲流水。


    見歸無咎接下兩道空蘊念劍合力一擊,艾無悲麵上先是一驚,隨後釋然。


    迴想歸無咎爆發出全部丹力,其無倫深厚、精純都超過自己數倍,艾無悲立即意識到“空蘊念劍”已然無效。以弱敵強,並非“空蘊念劍”的長處。


    他低聲問道:“你到底是誰?”


    歸無咎微微一笑,變迴自己本來麵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法無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巡山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巡山校尉並收藏萬法無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