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滄州貧苦,滄州百姓,也是實在可憐……”
此人的話語落下,慧覺卻是肅然起敬。
他雙手合十,朝著這一名僧人深深鞠了一躬!
“上師一眾,當真是功德無量了!”
他從南方而來,一路上可是親眼見證了滄州百姓的貧苦,不知道多少的村莊廢棄。
又不知道多少的百姓化作流民。
實在淒慘可憐。
而到了這兒,卻是這般富庶豐饒的景象。
慧覺心中,哪裏能夠不感慨,哪裏能夠不敬佩!
出家人,確實應該虔心修佛,慧悟佛法,不該搬弄術法神通。
但前提是如果是為了自己的話,卻是不應該。
隻不過,如果是為了窮苦百姓,而施展術法神通,這樣的做法,不但不是罪過,反而是善事,是功德,是值得敬佩的舉動。
“讓慧覺師父見笑了。”
麵對慧覺的敬意,這名僧人卻是苦笑著說道。
“隻是可惜,我們人少力薄,能夠做的事情實在有限。”
“僧眾院能夠覆蓋的區域,其實僅僅隻有滄州的十分之一!”
“現在滄州大部分的區域,還陷入在貧苦之中,我們無力救援,實在遺憾!”
但這個時候,慧覺搖了搖頭,
“話不能這樣說。”
“上師一種和僧眾院,能夠保證這樣廣袤的土地富庶和繁華,以自身的力量,施展神通,普渡百姓,實在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滄州境地,本身的環境艱苦。”
“就算一時興起,造就泉眼,若是沒有人常年看護,為泉眼補充水精,隻怕短短的時間內,湖泊便會幹涸。”
“而這些作物,也需要人天天看護栽培。”
“不說其他,單單是日頭暴曬,若是沒有佛法加持,隻怕這些原本不適合滄州水土的作物很快就會枯萎而死。”
“僧眾院眾僧,當真是犧牲自己,造福黎明百姓啊!”
天下百姓,為什麽很多人,明明知道野廟狐神,不可輕易供奉,卻依舊宛若飲鴆止渴一般,供奉這些野神?
為的就是希望這些野神庇護風水,保佑平安。
為了這一點,他們寧願日日供奉,獻出香火信仰。
但即便如此,依舊有不少的野廟狐神,在接受了香火和供奉之後,不願意真的庇護百姓。
因為調和風水,保佑平安。
需要耽擱他們自身的修行時間。
損耗他們自身的神通法力。
而滄州的此地,這些僧眾院所做的。
何止是調和風水啊。
這些僧人,完全犧牲了一切,進駐到鄉村之中。
幫助百姓修築水渠,照顧莊稼。
可以說,幾乎是以他們自己的力量,在養育滄州的百姓啊!承擔著逆轉環境,在荒蕪之中開辟出來盛土的壯舉啊!
做善事,有功德。
這是誰都知道的。
但世上,又有多少人可以堅持行善,積攢功德?!
就算是積攢了功德,自身付出的東西,隻怕也遠遠比得到的功德多的多了!
功德,隻是天道對善行的一種補充和鼓勵。
絕對不是對善行的等價交換。
更何況,別說堅持一直無私的幫助滄州百姓的舉動。
不管什麽事情。
一個人,如果能夠堅持一直做一件事情,本身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從這些方麵來說,這個僧眾院,當真是實在太了不起了!
甚至看著周圍,這些百姓臉上的平和微笑。
慧覺心中忍不住有些感動。
這不就是他想要看見的東西嗎?!
眾生皆苦。
但紅塵之中,也不是全部充滿了悲苦。
同樣也有歡樂和幸福。
若是紅塵之中,人人都可以像他們這樣,那紅塵,又如何淒苦了?!
這一刻,慧覺忍不住的有些感慨。
滄州之行,當真是沒有白來。
不管是無量光明佛,亦或者是僧眾院,當真都是非常的了不起。
能夠有這樣的理想和壯舉,難怪無量光明佛穩坐滄州,法華禪寺都依舊可以成為天下聞名的佛宗聖地!
“不知道,創立僧眾院的到底是何人?此人之大誌、大願、大行,當真是讓人景仰!”
慧覺雙掌合十,朝著麵前的和尚感慨道。
看著慧覺的感慨的神情,此人同樣臉上露出感慨的神色,
“以法華禪寺為首的僧眾院創立,至今已有五千餘年。”
“傳聞最早追溯到大秦立國之時。”
“不過那位上師,倒也不是出自法華禪寺,而是無牽無掛,孤身散修,隻是佛法神通高深,在大秦統一天下之後,他便牽頭大秦朝廷,創立了僧眾院,以此造福滄州百姓。”
“最初的時候,僧眾院隻有上千寺廟加入,所作所為,也僅僅隻能夠開辟出來非常有限的樂土。”
“後來曆經五千多年的發展,樂土才慢慢拓展開來,直到現在,覆蓋滄州大地東北大半範圍,占據滄州全境十分之一的麵積。”
“隻是可惜,人力有盡,能夠做到這樣已經是極限了。”
“而且……”
說到這兒,這名僧人頓了一下,臉上的神情似乎有些猶豫,但最終他還是說道,
“慧覺師父從西南而來,想必應該也了解無量光明佛教吧。”
聽到無量光明佛教這六個字,慧覺心頭一震。
他不由自主的點點頭。
“哎!”
“那一位,確實是神通廣大,佛法無邊,隻是可惜,他不願意相助我們。”
“而且因為理念不合,滄州大多數的寺廟,都隻能夠遷移到東北這一塊來,不然的話,時間一長,廟裏麵的僧人,修為高深的,倒也無妨,修為稍微差一點的,因為本身就是信佛之人,所以非常容易被無量光明佛蠱惑,入了他的無量佛土,從此再也無法迴頭了。”
此人說著,神情之中滿是苦澀。
聽到他的話語,慧覺自然明白。
若是本身信佛之人,確實在聽到無量光明佛的感召之後,卻是很難抵擋他的度化。
在無量光明佛和僧眾院之間,慧覺現在倒是更偏向於僧眾院一些。
不過僧眾院的做法,不可能普及。
無量光明佛,多半自然也有他其他的想法。
而這個時候,像是想到什麽似的,慧覺忍不住再一次開口說道,
“僧眾院的創立和朝廷有關?”
此人的話語落下,慧覺卻是肅然起敬。
他雙手合十,朝著這一名僧人深深鞠了一躬!
“上師一眾,當真是功德無量了!”
他從南方而來,一路上可是親眼見證了滄州百姓的貧苦,不知道多少的村莊廢棄。
又不知道多少的百姓化作流民。
實在淒慘可憐。
而到了這兒,卻是這般富庶豐饒的景象。
慧覺心中,哪裏能夠不感慨,哪裏能夠不敬佩!
出家人,確實應該虔心修佛,慧悟佛法,不該搬弄術法神通。
但前提是如果是為了自己的話,卻是不應該。
隻不過,如果是為了窮苦百姓,而施展術法神通,這樣的做法,不但不是罪過,反而是善事,是功德,是值得敬佩的舉動。
“讓慧覺師父見笑了。”
麵對慧覺的敬意,這名僧人卻是苦笑著說道。
“隻是可惜,我們人少力薄,能夠做的事情實在有限。”
“僧眾院能夠覆蓋的區域,其實僅僅隻有滄州的十分之一!”
“現在滄州大部分的區域,還陷入在貧苦之中,我們無力救援,實在遺憾!”
但這個時候,慧覺搖了搖頭,
“話不能這樣說。”
“上師一種和僧眾院,能夠保證這樣廣袤的土地富庶和繁華,以自身的力量,施展神通,普渡百姓,實在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滄州境地,本身的環境艱苦。”
“就算一時興起,造就泉眼,若是沒有人常年看護,為泉眼補充水精,隻怕短短的時間內,湖泊便會幹涸。”
“而這些作物,也需要人天天看護栽培。”
“不說其他,單單是日頭暴曬,若是沒有佛法加持,隻怕這些原本不適合滄州水土的作物很快就會枯萎而死。”
“僧眾院眾僧,當真是犧牲自己,造福黎明百姓啊!”
天下百姓,為什麽很多人,明明知道野廟狐神,不可輕易供奉,卻依舊宛若飲鴆止渴一般,供奉這些野神?
為的就是希望這些野神庇護風水,保佑平安。
為了這一點,他們寧願日日供奉,獻出香火信仰。
但即便如此,依舊有不少的野廟狐神,在接受了香火和供奉之後,不願意真的庇護百姓。
因為調和風水,保佑平安。
需要耽擱他們自身的修行時間。
損耗他們自身的神通法力。
而滄州的此地,這些僧眾院所做的。
何止是調和風水啊。
這些僧人,完全犧牲了一切,進駐到鄉村之中。
幫助百姓修築水渠,照顧莊稼。
可以說,幾乎是以他們自己的力量,在養育滄州的百姓啊!承擔著逆轉環境,在荒蕪之中開辟出來盛土的壯舉啊!
做善事,有功德。
這是誰都知道的。
但世上,又有多少人可以堅持行善,積攢功德?!
就算是積攢了功德,自身付出的東西,隻怕也遠遠比得到的功德多的多了!
功德,隻是天道對善行的一種補充和鼓勵。
絕對不是對善行的等價交換。
更何況,別說堅持一直無私的幫助滄州百姓的舉動。
不管什麽事情。
一個人,如果能夠堅持一直做一件事情,本身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從這些方麵來說,這個僧眾院,當真是實在太了不起了!
甚至看著周圍,這些百姓臉上的平和微笑。
慧覺心中忍不住有些感動。
這不就是他想要看見的東西嗎?!
眾生皆苦。
但紅塵之中,也不是全部充滿了悲苦。
同樣也有歡樂和幸福。
若是紅塵之中,人人都可以像他們這樣,那紅塵,又如何淒苦了?!
這一刻,慧覺忍不住的有些感慨。
滄州之行,當真是沒有白來。
不管是無量光明佛,亦或者是僧眾院,當真都是非常的了不起。
能夠有這樣的理想和壯舉,難怪無量光明佛穩坐滄州,法華禪寺都依舊可以成為天下聞名的佛宗聖地!
“不知道,創立僧眾院的到底是何人?此人之大誌、大願、大行,當真是讓人景仰!”
慧覺雙掌合十,朝著麵前的和尚感慨道。
看著慧覺的感慨的神情,此人同樣臉上露出感慨的神色,
“以法華禪寺為首的僧眾院創立,至今已有五千餘年。”
“傳聞最早追溯到大秦立國之時。”
“不過那位上師,倒也不是出自法華禪寺,而是無牽無掛,孤身散修,隻是佛法神通高深,在大秦統一天下之後,他便牽頭大秦朝廷,創立了僧眾院,以此造福滄州百姓。”
“最初的時候,僧眾院隻有上千寺廟加入,所作所為,也僅僅隻能夠開辟出來非常有限的樂土。”
“後來曆經五千多年的發展,樂土才慢慢拓展開來,直到現在,覆蓋滄州大地東北大半範圍,占據滄州全境十分之一的麵積。”
“隻是可惜,人力有盡,能夠做到這樣已經是極限了。”
“而且……”
說到這兒,這名僧人頓了一下,臉上的神情似乎有些猶豫,但最終他還是說道,
“慧覺師父從西南而來,想必應該也了解無量光明佛教吧。”
聽到無量光明佛教這六個字,慧覺心頭一震。
他不由自主的點點頭。
“哎!”
“那一位,確實是神通廣大,佛法無邊,隻是可惜,他不願意相助我們。”
“而且因為理念不合,滄州大多數的寺廟,都隻能夠遷移到東北這一塊來,不然的話,時間一長,廟裏麵的僧人,修為高深的,倒也無妨,修為稍微差一點的,因為本身就是信佛之人,所以非常容易被無量光明佛蠱惑,入了他的無量佛土,從此再也無法迴頭了。”
此人說著,神情之中滿是苦澀。
聽到他的話語,慧覺自然明白。
若是本身信佛之人,確實在聽到無量光明佛的感召之後,卻是很難抵擋他的度化。
在無量光明佛和僧眾院之間,慧覺現在倒是更偏向於僧眾院一些。
不過僧眾院的做法,不可能普及。
無量光明佛,多半自然也有他其他的想法。
而這個時候,像是想到什麽似的,慧覺忍不住再一次開口說道,
“僧眾院的創立和朝廷有關?”